林錦屏

林錦屏

林錦屏著名粵劇演員,生於1947年,廣東南海平洲人,出生於粵劇世家,從小受到藝術薰陶。1958年,她考入廣東粵劇學校,接受正規、系統的戲曲訓練,並且得到了很多藝術家的指點,林錦屏在唱腔上的突出表現是把粵劇優美的傳統特色與科學的發聲方法巧妙地揉為一體,不露痕跡。唱腔既吸收了'紅腔'的吐字清晰,清脆響亮的特色,又有其姐林小群的委婉悠揚的韻味。代表作品:《紅樓夢》、《怡紅公子悼金釧》、《搜書院》、《紅梅記》、《蓮花仙子詞皇帝》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林錦屏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廣東南海平洲
  • 出生日期:1947年
  • 職業粵劇演員
  • 畢業院校廣東粵劇學校
  • 代表作品:《紅樓夢》、《怡紅公子悼金釧》
個人簡介,成長經歷,個人作品,個人藝術,相關介紹,作品簡介,所獲獎項,

個人簡介

林錦屏,粵劇著名演員。1947年出生,原籍廣東南海平洲鄉,她是20世紀30年代著名男花旦林超群的最小女兒,林小群是她的大姐。林錦屏出生於粵劇世家,從小受到藝術薰陶。1958年她考入廣東粵劇學校,接受正規,系統的戲曲藝術訓練。著名的粵劇藝術家白駒榮、孫頌文、羅家樹新珠曾三多等都是她的老師,在校專攻花旦、小生行當,又得到郎筠玉林小群小飛紅等有很高造詣的藝術家指點,加上本人藝術條件比較優越,天資聰穎,勤奮好學,因此在校時已有突出成績,打下了堅實的基本功基礎。1965年學校畢業,後分到廣東粵劇院。1984年參加央視春晚並演唱粵劇:《故鄉行》、《南海漁歌》,1997年移居香港
林錦屏身材窈窕扮相俊美,嗓子清脆明亮,音域寬廣。技藝水平較高,塑造人物深入理解,善於利用藝術手法去體現劇中人物的性格和表達人物的思想感情,在當代中青年粵劇演員中,她已成為聲、色、藝俱佳的佼佼者,深受廣大觀眾的讚揚和愛戴。林錦屏在唱腔和表演上的突出表現是把粵劇優美的傳統特色與科學的發聲方法巧妙地揉為一體,不露痕跡。唱腔既吸收了"紅腔"的吐字玲嚨,清脆響亮的特色,又有其姐林小群那種委婉悠揚,玉潤珠圓的韻味。同時她又非常喜愛曲藝界譽為"子喉王"譚佩儀的矜貴,優雅的所謂"女伶"韻味較濃的唱腔特點,她虛心向名家學習,采百家之長為已所用,中國文聯副主席,老音樂家李凌同志,特別欣賞她的唱功,特意撰章讚揚她是"不可多得的"人材,說她"聲情並茂,一開口就把觀眾吸引到自己的音樂中去。"
林錦屏的表演藝術受其姐的影響較深,塑造人物生動傳神,感情投入。多年來,她以藝術為第一生命,在舞台上成功地塑造了林黛玉李慧娘李香君孟麗君翠蓮祝英台崔鶯鶯以及金釧、銀釧、紅玫瑰等不同時代,不同遭遇的女性形象。行內行外以及港澳觀眾都盛讚她演活了這一個角色,並給觀眾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成長經歷

1965年畢業於廣東粵劇學校。她在粵劇舞台上主演了近百個現代劇和古裝劇,成功地扮演了眾多栩栩如生的人物。
林錦屏作品林錦屏作品
她的嗓音清脆明亮,在高、中、低音區皆舒展自如,再加上對西洋發聲方法的獨特領悟和科學運用,早已突破了自己原先的格局,而發展成為別具一格的“柔情豐富而深沉”的“屏腔”藝術。而且,她又是一個能自己設計唱腔、以聲音造型,並能根據不同人物角色需要設計舞蹈動作以及頭飾、服裝的演員。
1958年,她考入廣東粵劇學校,接受正規、系統的戲曲訓練,並且得到了很多藝術家的指點,在校時,已有很突出的成績。畢業後,分配到了廣東粵劇院,很快成為了深受觀眾喜愛的粵劇演員。
林錦屏在唱腔上的突出表現是把粵劇優美的傳統特色與科學的發聲方法巧妙地揉為一體,不露痕跡。唱腔既吸收了'紅腔'的吐字清晰,清脆響亮的特色,又有其姐林小群的委婉悠揚的韻味。她虛心向名家學習,采百家之長為己用,中國文聯副主席,老音樂家李凌同志特別欣賞她的唱功,特意撰章讚揚她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說她'聲情並茂',一開口就把觀眾吸引到她的音樂中去了。林錦屏的表演藝術受林小群的影響很深,塑造人物生動傳神,感情投入,給觀眾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個人作品

一級演員1965年畢業於廣東粵劇學校。她在粵劇舞台上主演了近百個現代劇和古裝劇,成功地扮演了眾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她的嗓音清脆明亮,在高、中、低音區皆舒展自如,再加上對西洋發聲方法的獨特領悟和科學運用,早已突破了自己原先的格局,而發展成為別具一格的“柔情豐富而深沉”的“屏腔”藝術。而且,她又是一個能自己設計唱腔、以聲音造型,並能根據不同人物角色需要設計舞蹈動作以及頭飾、服裝的演員。主演的古裝劇目有:《李香君》飾李香君、《西施》飾西施、《西廂記》飾崔鶯鶯、《刁蠻公主》飾公主、《紅梅記》飾李慧娘、《紅樓夢》飾林黛玉、《怡紅公子悼金釧》分別飾白玉釧和白金釧、《孟麗君》飾孟麗君、《唐伯虎點秋香》飾秋香、《梁祝姻緣》飾祝英台、《搜書院》飾翠蓮、《朱弁回朝》飾公主、《繡襦記》飾李亞仙、《鳳儀亭》、《白蛇傳》、《西域風煙西域情》、《評雪辯蹤》、《苦鳳鶯憐》、《南唐李後主》、《貴妃醉酒》、《柳毅傳書》、《蓮花仙子詞皇帝》等;現代劇目有:《沙家浜》阿慶嫂、《杜鵑山》飾柯湘、《龍江頌》、《爭兒記》、《紅樹灣》、《南海長城》、《高山紅葉》等。並多次隨團出訪美國新加坡香港、澳門等國家和地區演出。曾獲廣東省藝術節表演一等獎(第四、五屆省藝術節皆獲獎)、唱腔設計一等獎、舞台銀幕杯戲劇表演獎、省藝術節優秀演出獎等。1997年移居香港
林錦屏作品林錦屏作品

個人藝術

林錦屏推“新”出“陳”
“推陳出新”是既定的方針。何物林錦屏,居然倒亂磚頭,反其道而行之:居然推“新”而出“陳”。真有中錯狀元,冇改錯花名,癲七竟癲到如此地步。
自從戲劇大師田漢寫過京戲《白蛇傳》,結尾不用仕林祭塔,用小青使法術將雷峰塔擊毀,救出白蛇,全國演出團體通通以此作為定本,似乎已沒有人敢越雷池半步,刊落的《仕林祭塔》,已被看作封建性糟粕的“陳”,給推了出去。林錦七(屏)要演《仕林祭塔》,而且專向“陳”埋手,要古本!古本!古過新馬仔芳艷芬的本子,古老過李雪芳的本子。終於在廣東粵劇院的藏書室,搵到晚清女師娘細明演出的文字本與工尺譜。粵劇院有編導“五老”,佢唔去請,請老樂師黃壯謀替佢連曲連台詞炮製成折子戲。
小神鷹 林錦屏 《玉釧進羹》小神鷹 林錦屏 《玉釧進羹》
不過,在癲七之先,大陸的廣東已有人不受田老大(漢)大作的約束,搞過《仕林祭塔》。那就是七姑娘的半個契娘郎筠玉(阿七的大姐林小群郎筠玉為契娘)。佢請陳冠卿炮製成戲,八十年代亦曾到港澳演出。大約怕被人話其“陳”,在古曲里也塞進了些“新”東西。阿七呢次連仔姐嗰套都唔照,要回原支古曲,而且還“古曲古唱”,唱其“台上官話”。搞“原汁原味”最易招徠物議。阿七喺內部就畀人彈彈嚇。阿水雖然水汪汪,但呢支《仕林祭塔》古曲,以我來睇不只冇乜問題,而且繫上乘之作。呢支古曲連許仙亦畀白蛇鬧埋。但教育個仔:“兒不可,學兒父,無義之流。”將自己的美好希望,寄託下一代。隨著自己感到“日落西山,氣息奄奄”發出一連串:“娘好比,那太陽,沉落山頭”的浩嘆!如此好曲,焉可作“陳”而推之!田老大的“毀塔”帶理想主義。但未必及粵劇古曲《仕林祭塔》悲劇的震撼力!
阿七所檢得的古曲,也非全貌。如“娘好比”,本來一共四次。七姑娘的古本,僅得兩次。那就削弱感染力,水人勸她找回另外兩次。水人並介紹有一次開局時,聽郎筠玉唱原支《仕林祭塔》,仔姐連唱四回:“娘好比”,真是一回一斷腸。但可惜仔姐已變“植物人”,下能言語。不能將秘笈傳給七姑娘了!正是:“推陳出新乃不易定理,不過何者才是陳舊?何者才算創新?《仕林祭塔》呢支古調,點能話佢陳腐個陳。大悲劇演來,把人靈魂震撼。至於大團圓結局,可以一任田漢先生。定於一尊,就未免過份。百花齊放,佳章未必只一人。”

相關介紹

作品簡介

小神鷹林錦屏 《玉釧進羹》
民間傳奇故事,粵劇戲寶典藏。講到《玉釧進羹》粵劇觀眾自然記起當年由羅家寶,小飛紅雖紅的那段唱段,很多人都會哼番幾句“蓮葉羹、熱騰騰……這些名曲流行了幾十年,依然深受觀眾的喜愛,這部由小神鷹、林錦屏主演的《玉釧進羹》看來也別有一番風味。賈寶玉因同情待婢金釧的辛苦,王夫人,發覺後痛打金釧,並將她逐出家門,寶玉也飽受鞭撻,被禁於怡紅院,金釧含冤莫白,投井而死,金釧之妹玉釧欲為亡姐泄憤,把仇恨傾注寶玉身上,寶玉正苦於夫從表白,借玉釧進羹之機,誠懇地向玉釧傾訴了自己的苦衷……

所獲獎項

曾獲廣東省藝術節表演一等獎(第四、五屆省藝術節皆獲獎)、唱腔設計一等獎、舞台銀幕杯戲劇表演獎、省藝術節優秀演出獎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