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人物生平,學習階段,成長階段,成名階段,貢獻,個人家庭,兒子,兄弟,侄子,作品簡介,
人物生平
學習階段
他幼年便在鄉間跟隨“鑼鼓櫃”(民間禮儀樂隊)習練打擊樂,十二歲拜大鑼達為師,進一步精練打擊樂技藝。
成長階段
學成後加入粵劇戲班“棚面”(樂隊),先在環球樂班打大鑼,後逐步躍升為“掌板”(鼓師),先後在各個粵劇名班與著名演員朱次伯、千里駒、白駒榮、白玉堂等合作多年。由於他掌板的手法嫻熟,打鼓的槌頭重,年輕記憶力強,熟記各種牌子曲調。
成名階段
20世紀30年代中,被薛覺先領銜的覺先聲劇團聘為掌板。他積極參與薛覺先對粵劇打擊樂的改革,在演出伴奏時掌板準確靈活,同演員配合得當,無論文場還是武場,都表現得十分出色,為薛覺先的“薛腔”和薛派名劇增色不少,因而在同行中享有聲譽,人稱“打鑼樹”、“打鑼王”、“打鑼狀元”。中年以後,注意培養青年鼓師,經他栽培而成名的有鄧細、葉榮昌、陳粲等。他的兒子羅家寶,也是經他苦心培養、嚴格要求,從而在唱功方面卓有成就的著名演員。
貢獻
羅家樹一生注意蒐集收藏粵劇牌子、鑼鼓資料,但並不自秘居奇。當1962年廣東粵劇傳統藝術調查研究班公開徵集資料時,他把所藏稀本無私奉獻,該班根據他所提供的資料,整理編印了《思凡》、《和番》、《封相》、《彈詞》等多套完整的牌子譜和鑼鼓譜,羅家樹為粵劇傳統藝術的發掘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個人家庭
兒子
羅家寶(193-),順德均安人,著名粵劇文武生。他出身粵劇世家,叔父羅家權、羅家會是著名粵劇演員,自小接受家庭的藝術薰陶,醉心學習粵劇藝術。1942年他才十二歲,便投身陳錦棠的錦添花劇團,以後又在白玉堂的龍鳳劇團、馬師曾的勝利劇團和桂名揚領銜的劇團參加演出。從1949年到1953年,他分別到過越南、高棉、新加坡、馬來亞等國,參加多個劇團的演出。1954年他回到廣州,先後在太陽升、永光明、東方紅等劇團,與著名粵劇花旦林小群等合作,又得到粵劇大師薛覺先的悉心教導,以一出《柳毅傳書》蜚聲粵劇劇壇,其所創“蝦腔”從此傳唱海內外。1958年他加入廣東粵劇院,擔任主要演員,獲得許多寶貴的舞台實踐機會,又曾經赴京參加全國戲曲表演藝術研究班學習,與全國著名戲曲劇種的眾多名家切磋交流藝術,得到戲曲藝術大師梅蘭芳、俞振飛、馬師曾等的點化指教,表演技藝和舞台經驗都大為提高。
兄弟
侄子
羅家英,原名羅行堂,順德均安人,著名粵劇文武生。出生於粵劇世家,八歲開始接受父親羅家權(著名粵劇文武生、醜生)的基本功訓練,唱功、做功的知識和技能,師承伯父羅家樹(著名粵劇樂師)和叔父羅家會(著名粵劇演員),從藝過程度中又先後拜在粉菊花、呂國銓及劉洵門下,還曾經拜著名京劇武生李萬春為師。由於他夙有家學淵源,師出名門,自己又痴迷粵劇,勤學多思,所以學得一身優異的演藝本領,唱做俱佳,能文能武,可演正劇悲劇,又善演諧趣喜劇,既會粵劇傳統表演,又勇於進行粵劇的創新實驗,近年更在舞台、銀幕、螢屏三方天地盡力展現其演藝之所長。
作品簡介
情節:謂有趙氏女,自孩童之時,為父母捨入尼庵。削去八千煩惱絲,做佛門弟子。及至情竇初開,始悔空門之中,不足以結善緣,並不足以證善果。於是晨鐘暮鼓,轉輾愁思。禮懺唪經,反增魔道。入夜來僧房寂寞,對此半明半滅之孤燈,更難消釋。左盤算,右盤算,九轉迴腸:計惟覓一如意郎君,度少年大好之光陰,結我善緣,證我善果,且可舉我善願。正值庵中一切優婆塞優婆夷等,均有事他往,遂逃下山去。 作品評價:《思凡》是個雜儈。中國明朝無名氏話本加義大利文藝復興薄丘加小說。雜儈的《思凡》很精彩,在這裡,阿Q大哥的和尚尼姑經典故事得以實現:小尼姑色空在仙桃庵度日如年,寂寞難耐,思戀凡間生活而逃下山,路遇從碧桃寺逃下山的小和尚本無,於是故事發生;兩個青年在小客店過夜,半夜裡一個青年去和主人的女兒偷情,主婦又錯把另一個青年當作自己丈夫,後來偷情的青年又睡到了主人的床上,於是故事發生;一個馬夫冒充國王溜進了王后的臥房,國王發覺後不動聲色地把馬夫偵察出來並剪掉一把頭髮以為標記,不料馬夫聰明又機智,把所以馬夫的頭髮都剪成同樣的模式,於是故事發生。總之,《思凡》里的角色們都忙著思凡,都忙著去發現偷情的對象。真正是:男有心來女有心,哪怕山高水又深,和尚尼姑成雙對,有情人對有情人。“對《思凡》的欣賞可分為幾個層面,第一可上升到追求自由的主題,第二體會世俗的快樂、貼近人性,第三就是輕鬆愉快的對生活的審視,都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