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三多

曾三多

曾三多(1899年-1964年),原名李壽生,廣東惠陽縣人。2歲僑居馬來西亞。9歲喪父,隨義父曾來學演粵劇,改名曾三多。民國3年(1914)回國。爾後,到上海、北京、天津等地演出。在上海與胡蝶合拍故事片《紅船外史》、《冰山火線》。爾後,與名伶陳非儂合作編演粵劇《危城鶼鰈》,破例演花臉,開創粵劇武生開臉之先河。建國後,歷任廣東粵劇院藝術指導兼青年訓練班主任,廣東粵劇院三團、五團團長,廣東省、廣州市戲曲改革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劇協廣州分會理事,廣東省、廣州市人大代表,廣東省政協常委等職。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曾善良敦厚,品格高尚。擅長武生表演,代表作有《醉倒騎驢》。1952年,演戲劇《表忠》獲個人獎。著有《粵劇的一些表演藝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曾三多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廣東惠陽
  • 出生日期:1899
  • 逝世日期:1964
個人履歷,人物生平,個人作品,成就及榮譽,

個人履歷

著名粵劇演員
出生年代:1899—1964
曾三多
名人職稱:
名人國家:中國(廣東省惠陽)

人物生平

香港著名粵劇演員。原姓,名壽生。廣東惠陽人。1899年生。父親李蓉是粵劇界男花旦,藝名勾魂蓉。1901年全家去馬來西亞,1907年喪父,母改嫁,將他交給藝人曾來,從此改姓曾,並簽訂了6年的師徒契約。9歲登台演出。幾個春秋之後,他練就了紮實的童子功,不久便接班演出,改藝名為曾三多。後到新加坡吉隆坡演出,拜武生劉江聰為師。16歲回國,受聘於華天樂劇團,擔任正印武生。18歲組建“國壽年”班,19歲又另組新班到上海演出,後到天津演出。他虛心請教京劇著名演員麒麟童,學習京班武生技藝。廣州“樂同春”班聘他回穗與著名演員東坡安同擔武生(不分正副),“坐車”戲由他專任。26歲至34歲時在香港參加馬師曾和陳非依所組建的“大羅天”劇團,擔任正印武生,其後與新靚就組建“大少年”班。29歲以後,應聘加入陳非儂、靚少鳳組建的“鈞天樂”班任武生,該班後改名為“新春秋”班。34歲後,和廖俠懷組建“日月星”班。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和“靚少佳”班到馬來亞一帶演出。1931年參加“勝壽年”班去馬來西亞等地演出。1933年才正式與師父分家,自立門戶。這期間,正值京劇表演藝術大師梅蘭芳到廣州“海珠舞台”演出名劇《霸王別姬》,曾三多觀摩後,與陳非儂合作編演粵劇《危城鶼枼》,曾三多吸收京劇的特長,大膽破例演花臉,開創了粵劇武生開臉之先河。1936年舉家遷往香港,與白玉堂、林超群等組成“興中華”班。在這期間演出多本《火燒阿房宮》一劇,他飾演秦始皇一角。曾三多在武生表演方面,運用少林紅拳,身段功架莊重灑脫,且善用簡練、準確的動作去表現人物豐富的思想感情和特點。演花臉也有獨到之處,他的爪手,聞名遐邇。他所演的各類角色都使人感到藝術造詣的深厚,在國內外均享有很高的聲譽。1937—1942年到美國演出,曾為抗日募捐義演。

個人作品

在上海,他與著名電影演員蝴蝶拍過《紅船外史》、《冰山火線》等故事片;與衛少芳、楚岫雲等合拍過《陳世美不認妻》、《方世玉打擂台》、《黑衣怪人》等戲曲片,曾三多飾演包公、伍梅等角色,塑造了令人難忘的舞台形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帶頭演現代戲《九件衣》和新戲《梁山人馬》。為了維持劇團的開支,他多次帶頭減薪。他為人善良敦厚,品格高尚,受到同行的尊重。50年代初從香港回廣州。1950年被選為華南文聯委員,1951年先後領銜組建“大眾劇團”和“南方劇團”,被選為中國人民抗美援朝藝委會廣州分會委員、廣州曲藝工作臨時代表大會代表、中南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代表。1952年9月,他帶著粵劇折子戲《表忠》上北京參加全國戲劇觀摩會演,在中南區和北京分別獲得表演獎和個人獎。從50年代開始,曾三多先後被選為保衛世界和平大會廣州分會委員,廣州市中區人民委員會委員,廣東省、廣州市人大代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廣東省委員會常務委員,廣東省、廣州市戲曲改革委員會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廣州分會理事。1952年至1957年主持南方粵劇團。

成就及榮譽

1958年任廣東粵劇院藝術指導,晚年應聘任藝術顧問兼青年訓練班主任,被評為文化系統先進工作者等。1956年參加中國共產黨。曾三多所演的粵劇代表作有《火燒阿房宮》和《醉倒騎驢》等。在《醉倒騎驢》一劇中,他表演劇中人李太白由初醉、中醉到大醉都非常細膩,眼功運用了“醉眼”、“瞪眼”、“笑眼”、“運眼”,須功方面運用了“單捋須”、“彈須”、“抖須”等過硬的功夫,充分表現了詩人傲岸豪放的形象。 1964年在廣州逝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