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者:李文華 周曉峰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7年2月
- 頁數:508 頁
- 定價:98.00
- 開本:16 開
- ISBN:9787030183651, 7030183657
- 語種:簡體中文
《林業卷:東北地區森林與濕地保育及林業發展戰略研究》為中國工程院重大諮詢項目《東北地區有關水土資源配置、生態與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若干戰略問題研究》第五課題。通過對東北地區森林生態系統、林業產業化、濕地退化等問題的分析...
《東北地區森林與濕地保育及林業發展戰略研究:林業卷》系《東北地區有關水土資源配置、生態與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若干戰略問題研究:林業卷》。通過對東北地區森林生態系統、林業產業化、濕地退化等問題的調查與分析,提出了應進一步加強重點林業保護工程實施力度的建議,並詳細闡述濕地保育的若干理論與技術問題,對東北...
東北地區森林與濕地保育及林業發展戰略研究 《東北地區森林與濕地保育及林業發展戰略研究》是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文華
《農業卷-東北地區農業發展戰略研究》是石玉林所著的書籍。內容簡介 本書為中國工程院重大諮詢項目--《東北地區有關水土資源配置、生態與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若干戰略問題研究》第四課題。東北地區是我國最大的商品糧生產基地,東北地區提供的商品糧約占全國商品糧總量的1/3。未來東北地區仍然是我國最大的商品糧食...
[5]李文華.東北地區有關水土資源配置、生態與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若干戰略問題研究——林業卷[M].科學出版社,2007.[6]李文華.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評估的理論、方法與套用[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7]李文華.旅遊文化資源:格局,過程與政策[M].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10.[8]李文華.東北...
二、戰略重點 第五章東北地區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的戰略對策 一、統籌規劃,建立東北地區大生態屏障 二、深化改革,健全政策保障體系 三、推行項目管理,提高工程建設的質量和效益 四、依靠科技進步,強化科技支撐體系建設 五、建立健全工程建設組織保障體系 六、建立健全完備的林業法制體系 第二篇省級發展戰...
分課題報告提要之二 南方地區農業機械化發展戰略研究 引言 一、南方地區農業機械化的戰略地位 (一) 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手段 (二) 促進南方地區農業結構調整的有力保障 (三) 發展現代農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際需要 ……分課題報告提要之三 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發展戰略...
Green Universities and higher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orkshop),邀請了國內外知名專家及政府官員就綠色大學建設和高等可持續發展作特邀報告及專題報告,參加會議的包括美國田納西大學、瑞典隆德大學、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香港城市大學、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東北師範大學、內蒙古大學、山西大學...
人口發展戰略研究取得階段性成果,成功舉辦大連市首屆“人口與發展論壇”。從業人員:城鎮集體以上單位年末從業人員87.8萬人,其中在崗職工80.7萬人,離崗職工5.5萬人。鄉村年末實有從業人員134.1萬人,其中第一產業70.8萬人。企業註冊登記:據市工商局統計,全市年內新註冊登記各類企業12179戶,比上年下降6.8%;...
按照省、市黨委政府及上級自然資源部門決策部署,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鄉村振興,服務高質量發展,全面落實“兩統一”職責,全力跟進服務全市實施“三高四新”戰略;採取“長牙齒”的硬措施,像保護大熊貓一樣保護耕地,著力加強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完...
“完善新型城鎮化戰略 提升城鎮化發展質量”、“最佳化區域經濟布局 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推動綠色發展 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 開拓合作共贏新局面”、“提升國民素質 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增進民生福祉 提升共...
發展規劃 山東半島城市群覆蓋山東全域16市,對內承接南北、拱衛京畿、駐防海空,對外毗鄰日韓、面向東北亞、聯通“一帶一路”,2020年地區生產總值超過7.3萬億元,常住人口、戶籍人口“雙過億”,均占全國的7%以上,在全國發展大局中具有獨特而重要的戰略地位。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
全書闡述了我國東北地區和農墾系統農業機械化的發展現狀、地區特點,提出了東北地區和農墾系統農業機械化中長期發展的戰略思路、戰略目標與戰略措施,可為我國政府有關部門制定相關區域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發展的巨觀管理決策方面提供有價值的參考建議。《中國農業機械化發展戰略研究(區域農業機械化卷下東北地區農墾系統農業機械...
本書是中國工程院重點諮詢項目“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保護與發展戰略研究”的研究成果。全書分為總論和各論兩部分,總論對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的相關基本概念、國內外研究進展進行了闡述,並對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資源利用與生態保育遺產的保護與發展進行了總述。各論分為五篇,分別就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
2004年,全市人民在大連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中央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戰略部署,加快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和“四大基地”建設,推動國民經濟健康快速運行,改革開放全面推進,社會事業取得新成績,圓滿完成了市十三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依據年度快報初步統計,現將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
黃土高原地區森林植被生態需水研究 東北地區森林與濕地保育及林業發展戰略研究 對東北地區林業可持續發展的體制和政策建議 林業建設與重慶市可持續發展 Degradation and Restoration of Forest Ecosystems in China The 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rest Resources in Himalayan-Hengduan Mountains Brief Description of the ...
19. 東北地區森林與濕地保育及林業發展戰略研究,科學出版社,2007。20. 劉子剛,馬學慧. 世界最大的泥炭地——俄羅斯瓦休甘泥炭沼澤. 濕地科學與管理,2006,2(3).21. 曾希柏,黃雪夏,劉子剛,李蓮芳,楊佳波. 種植年限對三江平原農田土壤剖面性質及碳、氮含量的影響. 中國農業科學,2006,39(6):1186-1195.22...
作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她多次牽頭組織院士和專家開展重大項目諮詢活動,主持完成了“中國可持續發展水資源戰略研究”和西北、東北、江蘇沿海、新疆、浙江沿海等6個戰略諮詢研究項目,提出長江口治理、塔里木河治理、西電東送等重要建議,對推動水利現代化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先後獲得光華工程科技獎工程獎、...
沈國舫在多年林學研究和教育過程中,他取得多項森林培育和生產實踐的科研成果。多年來,他為天然林保護等生態建設工程奔走呼籲,為中國森林可持續發展和林業發展戰略的制定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在國家巨觀決策諮詢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中國工程院評)沈國舫在立地分類評價和適地適樹、混交林營造、林分密度管理、速生豐...
7. 胡 琦, 潘學標, 李秋月, 邵長秀, 2016. 氣候變化背景下東北地區太陽能資源多時間尺度空間分布與變化特徵. 太陽能學報[J], 37(10): 2647-2652.8. 劉琰琰, 張玉芳, 王明田, 陳超, 潘學標, 周雪慧, 2016. 四川盆地水稻不同生育期乾旱頻率的空間分布特徵[J]. 中國農業氣象, 02: 238-244.2015年:1. ...
7、何海、劉慶.三峽庫區森林可持續發展措施探討.重慶環境科學,24(增刊):125-129 8、龐學勇、胡泓、喬永康、潘開文、劉世全、陳慶恆、劉慶.川西亞高山雲杉人工林與天然林養分分布和生物循環比較.套用與環境生物學報,2002,8(1):1-7。2001年 1、劉慶、何海、沈昭萍.成都地區慈竹生長狀況及其與環境因子...
《東北地區殖民遺蹟旅遊開發探析》發表於《人文地理》2009年第1期.《21世紀國中國生態旅遊研究進展》發表於《經濟地理》2009年第6期.《從地理角度分析三國時期蜀國的滅亡》發表於《雲南地理環境研究》2009年第3期.《依託邊境口岸發展邊境旅遊》發表於《當代旅遊》2010年3月.《基於AHP的森林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資源評價...
戰略地位 試論我國畜牧業技術政策 秸稈養牛產肉是最大的耗糧 “九五”畜牧攻關選題的重點及對 策 草地畜牧業 我國草地資源生產潛勢及草業科技發 展戰略研究 我國南方草地畜牧業的現狀、問題及潛 力 林業 森林資源管理和保護 森林培育 水產業 我國水產業技術政策述評 我國水產業科技發展方向 我國遠洋漁業的發展方向...
在參與領導中國動物志編寫工作的同時,還主持我國動物科學發展戰略研究(已完成初稿),以及動物學名詞的審定工作(已完成審定詞6000餘條),為我國動物學界學術帶頭人之一。魏江春院士 男,漢族,陝西省鹹陽市秦都區人,1931年11月1日生,中共黨員。俄羅斯生物科學博士、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
森林防火、林業有害生物防控、地質災害和海洋災害防治等能力顯著提升。二、全面構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 根據“一群兩心三圈”區域發展格局,研究確定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目標定位,落實落細主體功能區戰略,強化國土空間規劃戰略引領和剛性管控作用,大力實施國土空間格局最佳化策略,加快構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一...
汨羅市,湖南省轄縣級市,由岳陽市代管,地處湖南省東北部,緊靠洞庭湖東畔、汨羅江下游,地勢東南部高、西北部低,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總面積1562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底,汨羅市下轄2個街道,13個鎮。截至2023年末,汨羅市戶籍人口為659486人。1966年2月,置汨羅縣。1987年9月,撤銷汨羅縣,設立縣級...
不斷提升自然資源服務國家和省重大發展戰略的能力,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助力鄉村振興建設,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為我省打造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戰略支點提供有力支撐。國土空間規劃體系逐步完善,全省“一江雙心、五河三屏”生態保護格局、“五區三帶”綠色農業空間格局、“一圈兩軸多群”網路化城鎮開發格局...
2000年,編制《長株潭經濟一體化“十五”規劃》,世界銀行把長株潭作為在華首批試點,開展長株潭城市發展戰略研究(CDS)。2002年,編制實施《長株潭產業一體化規劃》。邀請中國城市規劃設計院編制《湘江生態經濟帶開發建設總體規劃》、《長株潭城市群區域規劃》編制。2003年,省政府頒布《湘江長沙株洲湘潭段開發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