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帶結構(shelterbelt structure)是2016年公布的林學名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林帶結構
- 外文名:shelterbelt structure
- 所屬學科:林學
- 公布時間:2016年
林帶結構(shelterbelt structure)是2016年公布的林學名詞。
林帶結構(shelterbelt structure)是2016年公布的林學名詞。定義林帶內樹木枝葉的密集程度和分布狀況,亦即林帶側面透光孔隙的多少及分布狀況。1出處《林學名詞》第二版。...
常見的防風林帶結構 (1)緊密結構:這種結構的林帶是由主要樹種,輔助樹種和灌木組成的3層林冠,上下緊密,一般風通過面積小於5%。林帶比較寬,中等風力遇到林帶時,基本上不能通過,大部分空氣由林帶上部越過。在背風林緣附近形成靜風區或弱風區,之後風速很快恢復到曠野風速,防風距離較短。(2)稀疏結構:由主要...
林帶橫斷面形狀(figure of belt in cross-section)是指林帶橫斷面的形狀。由於組成林帶的主喬、亞喬、灌木樹種搭配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橫斷面形狀。常見的有矩形、等邊或不等邊三角形、對稱或不對稱屋脊形、梯形、凹槽形等。它對防風效應有顯著的影響。俄羅斯斯瑪利科1963年根據野外試驗,認為:緊密結構林帶以不...
建設生態景觀林帶,是進一步最佳化森林結構、提升森林質量的切入點和突破口。通過補植套種、林分改造、封育管護等措施,改變中幼林多,近、成、過熟林少;純林多,混交林少;沿線桉樹多,鄉土樹種少的現狀,推動森林資源增長從量的擴張向質的提升轉變,更好地完成林業生態建設最佳化提升階段的目標任務,完成建設全國最好...
《林帶背風面湍流結構特徵及對作物生理生態影響》是由王政權著,王業蘧教授指導的論文。副題名 外文題名 Turbulent Characteristics and Effects on the Physiological Ecology of Crops in Leeward Side of Shelterbelts 論文作者 王政權著 導師 王業蘧教授指導 學科專業 生態學 學位級別 d 1989n 學位授予單位 東北...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Subtropics often green and broad-leaved Lin2 Dai4)分布在南北緯25°~35°之間的大陸東部,如我國的長江流域、日本的南部和美國的東南部、澳大利亞的東南部、非洲東南部以及南美洲的東南部。氣候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和亞熱帶濕潤氣候,常綠闊葉林(又稱照葉林)是這裡的主要植被,發育著亞熱帶...
樂之谷位於幸福林帶南段,北起鹹寧路、南至西影路,長約1.26公里。該區域主要為文化、餐飲、創意集市業態。南段以政府公益項目為主,建設下沉式圖書館、文化館、市民活動中心等;北段以餐飲、商業業態為主,建設集市廣場等。五大業態 地上景觀 地上主要為綠化景觀,綠化結構分為踏春園、夏蔭園、絢秋園、賞雪園...
充分利用各類園區綠化用地和農村“四旁”土地,結合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適地適樹種植木本糧油和特色經果林,切實破解生態修復任務重與綠色生態廊道空間不足的用地矛盾。積極爭取國家三峽後續、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長江防護林等重點項目支持,市、區縣(自治縣)落實財政預算資金用於“兩岸青山·千里林帶”規劃建設,...
林帶影響程度在50~100 m厚的近地氣層較大,主要反映在背風面有一定防護距離,在單條林帶附近,向風面有強的上升氣流,而背風面有較強的下沉氣流。風廓線與曠野相比有明顯不同。即單條林帶背風面風速削弱的程度和林帶結構、氣象條件、地面因素三方面有關。由於林帶對氣流的柵欄作用,使大渦旋變為小渦旋以至...
結構 因林頻寬度,行數,喬、灌木樹種搭配和造林密度而有差異,並表現為透光度與透風係數的變化。透光度,又稱疏透度,是林帶縱斷面的透光面積與其縱斷面的總面積的比值。確定的方法是站在距林帶30~40米處,目測林帶縱斷面的透光面積占總面積的比值。透風係數是林帶背風面離林緣 1米處林帶高度範圍內的平均風速...
綠帶的概念在隨時代不斷的演變,到現在已經不單獨是綠化帶"Greenspace"而延伸到了綠色結構"Greenstructure"的概念。也就是所有植被所覆蓋的空間及基礎設施。 同樣的,在近年中綠帶的概念也被納入了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環節。歐盟委員會在2004年的‘科學與技術合作項目(COST - European Cooperation in Science and ...
林帶結構 一般分為通透結構、半通透結構、緊密結構、複合式結構四種。主要分類 在中國,根據其防護目的和效能,防護林分為水源涵養林、水土保持林、防風固沙林、農田牧場防護林、護路林、護岸林等。在日本,防護林包括:水源涵養林、水土保持林、防止土沙崩壞林、防止飛沙林、防風林、防止水害林、防止潮害林、防止乾...
長期以來我國沿海防護林普遍存在著樹種單一、結構簡單的問題,很多海岸基幹林帶、農田防護林網,都是單一樹種的純林,沒有形成多樹種、多林種的林分結構,生態系統穩定性差,致使防護功能先天不足。為提高沿海防護林的防護效能,實現從一般性生態防護功能,向以應對海嘯和風暴潮等突發性生態災難為重點的綜合防護功能的...
植物治理的效果重點在於選擇適當的樹種和科學的林帶結構。水資源利用 水資源利用在沙漠治理過程中最為重要。沙漠中的水源主要有地下水、河道水和降水。但沙漠區域的降水量不穩定,一般隨氣候的變化而變化,濕潤年份降水量多,而乾暖年份降水量少。沙漠地下水較穩定,其沙層厚,具有一定的“隔熱”性,使水得以在地下...
防風林是配置在庫岸以降低庫面風速為主要目的的林帶,一般沿庫岸配置喬灌相結合的防風林帶,林帶以稀疏結構為好,由10~20行樹種組成,要選擇耐水濕、枝葉發達的樹種;防蝕林是指配置在庫岸周圍阻止泥沙直接進入水庫的防護林帶,林帶的寬度一般在20m以上,以耐旱灌木為主,緊密型結構,在立地允許的條件下儘量...
於中國而言,秦巴山地地帶性植被從南向北發生了明顯的變化,主要表現為常綠闊葉林帶逐步過渡為落葉闊葉林帶,秦巴山地因此常被作為亞熱帶和暖溫帶氣候分界線,即南北分界線。但是分界線具體在哪裡卻出現了較大的爭議,主流觀點有3類:秦嶺主脊、秦嶺南坡和秦嶺北坡。20世紀50年代進行的自然區劃工作中,竺可楨於1958年用...
防護林體系,在一定地域內,為了減輕某種自然災害或環境污染,根據需要建立的以防護功能為主,多功能、多用途相結合的森林生態系統。在體系內需要配置林帶、片林、林網、散生或成叢的喬木、灌木和草本植被(包括少部分用材林、經濟林、薪炭林和特種用途林),使之結構合理以充分發揮作用。其組成因地區而異,丘陵山地、...
山地垂直自然帶譜的結構類型與基帶(山體所在地理位置)及山地高度等有密切關係。如在極地,冰雪帶降至海平面;在青藏高原南緣的中喜馬拉雅山脈南翼,從低到高有如下各垂直自然帶:低山季雨林帶-山地常綠闊葉林帶-山地針闊葉混交林帶-山地暗針葉林帶-高山灌叢草甸帶-高山草甸帶-亞冰雪帶-冰雪帶。一般規律 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