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景觀林帶是在連綿山體、主要江河沿江兩岸、沿海海岸及交通主幹線兩側一定範圍內,建設具有多層次、多樹種、多色彩、多功能、多效益的森林綠色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生態景觀林帶
- 作用:展示區域形象的重要載體
- 組成:綠色景觀帶、景觀節點
- 效益:林業轉型防災減災
背景,組成,效益,林業轉型,改善生態,防災減災,形象展示,多元發展,
背景
生態景觀林帶是重要的景觀資源和生態屏障,是展示區域形象的重要載體。根據胡錦濤總書記在廣東考察時提出的“加強重點生態工程建設,構築以珠江水系、沿海重要綠化帶和北部連綿山體為主要框架的區域生態安全體系”的重要指示精神,為充分發揮林業在維護區域生態安全、發展生態文明、促進宜居城鄉建設、提升可持續發展水平中的獨特作用。
組成
生態景觀林帶由綠色景觀帶(線)、景觀節點(點)和生態景觀帶(面)組成:
- 景觀節點是沿線分布的城鎮村居、景區景點、服務區、車站、收費站、互通立交等景觀節點綠化、美化、園林化,形成景觀亮點;
- 生態景觀帶是將高速公路、鐵路和江河兩岸1公里可視範圍內的林地,改造提升森林質量和景觀質量,形成主題突出、具有區域特色的森林生態景觀。
效益
林業轉型
建設生態景觀林帶,是進一步最佳化森林結構、提升森林質量的切入點和突破口。通過補植套種、林分改造、封育管護等措施,改變中幼林多,近、成、過熟林少;純林多,混交林少;沿線桉樹多,鄉土樹種少的現狀,推動森林資源增長從量的擴張向質的提升轉變,更好地完成林業生態建設最佳化提升階段的目標任務,完成建設全國最好林相、構建區域生態安全體系的任務。
改善生態
堅持“生態第一”的原則,通過生態景觀林帶建設,構建大規模的生態緩衝帶和防護帶,進一步增強全省森林的生態防護功能。在江河兩岸、大中型水庫周圍大力營造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養林,充分發揮其調節氣候、保持水土、涵養水源、淨化水質等作用。通過打通森林斑塊連線,為野生動植物提供棲息地和遷徒走廊,促進物種多樣性的保護。結合千裏海堤加固達標工程建設,加強紅樹林、沿海灘涂濕地的保護、營造和恢復,構築沿海綠色生態屏障。結合低碳示範省建設,大力發展碳匯林業,充分發揮森林間接減排、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作用。
防災減災
通過最佳化路(河)段兩側及海岸沿線森林群落結構,完善以公路河道防護和海岸基幹林帶為基本骨架的森林抗災體系建設。在增強森林自身抵禦病蟲害能力的同時,提升防洪護岸、防風固堤和抵禦山洪、風暴潮等自然災害的能力,有效防範沿線山體滑坡、水土流失等災害發生,從根本上治理和減少各類自然災害,維護區域國土生態安全。
形象展示
陸路、水路交通幹線和海岸沿線是客流、物流的集中地,是社會各界了解當地的重要視窗。突出抓好重要國道、省道以及省際出入口、交通環島、風景名勝區等重要節點的景觀林帶建設,注重從形成景觀的角度統籌安排花(葉)色樹種,形成全年常綠、四季有花的景觀帶,增強林帶的觀賞性和視覺衝擊力,充分展示各地林業生態文明建設的成果,樹立各地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綜合發展形象。
多元發展
生態景觀林帶建設不是單純的林業工程,要與旅遊、科普、文化等工作有機結合。通過打造地方綠化美化生態化品牌,建設進入式林地和配套瀏覽通道、林間小品等,形成生態旅遊的新增長點。通過林帶建設連通沿線的自然景點、人文景點,更有效地傳承自然和歷史文化。選擇有條件的綠化帶建設林業宣傳科教基地,推廣現代林業文化,促進有利於可持續發展的林業生態文明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