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防護林體系
- 釋義 :根據需要建立的以防護功能為主,多功能、多用途相結合的森林生態系統
防護林體系,在一定地域內,為了減輕某種自然災害或環境污染,根據需要建立的以防護功能為主,多功能、多用途相結合的森林生態系統。在體系內需要配置林帶、片林、林網、散生或成叢的喬木、灌木和草本植被(包括少部分用材林、經濟林、薪...
防風固沙林 防風固沙林,是指以降低風速,防止或減緩風蝕,固定沙地,以及保護耕地。果園、經濟作物、牧場免受風沙侵襲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農田防護林 農田防護林是防護林體系的主要林種之一,是指將一定寬度、結構、走向、間距的林帶栽植在農田田塊四周,通過林帶對氣流、溫度、水分、土壤等環境因子的...
水土保持林防護體系以具有水源涵養和水土保持作用的各個水土保持林種為主題。1.現有的天然林和天然次生林;2現在保存的人工喬、灌木林:包括木本糧、油、林基地,果園基地和“四旁”植物3.根據農牧業生產及其有關設施的生產需要規劃設計的各個水土保持林種。由此可以看出,同事,將其他林業生產內容也納入防護林體系中。...
2012年8月26日到27日,國務院在山西省朔州市召開三北防護林工作會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回良玉在會上強調,要深刻認識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的重要性和艱巨性,把防沙治沙和水土保持作為根本任務,把改善生態環境和滿足民生需求作為基本要求,把人工治理和自然修復作為主要手段,堅持全面推進,加強基地建設,...
沿海防護林,簡稱“海防林”,是指沿海以防護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其中,沿海基幹林帶,即沿海國家特殊保護林帶。具體劃定為:沙岸200m、泥岸100m、岩岸臨海一面坡。作用 沿海防護林體系應該是由防風固沙林、水土保持林、水源涵養林、農田防護林和其他防護林等5類防護林組成的“防護林綜合體”。從它...
沿海防護林體系是沿鹽大路海岸線修建的防護林。沿海防護林體系我國北起遼寧省鴨綠江1,南廣壯族自治區北崙河口的大陸海岸線防護林體系。全長18000公里,跨及熱帶、亞熱帶、暖溫帶3個氣候帶。這一地區10個省、市、自治區的180個縣市,總面積約2460萬公頃,是我國東部發達地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沿海地區缺杯少閉,多颱風,...
為改善農田小氣候和保證農作物豐產、穩產而營造的防護林。由於呈帶狀,又稱農田防護林帶;林帶相互銜接組成網狀,也稱農田林網。在林帶影響下,其周圍一定範圍內形成特殊的小氣候環境,能降低風速,調節溫度,增加大氣濕度和土壤濕度,攔截地表徑流,調節地下水位。簡介 農田防護林是防護林體系的主要林種之一,是指將...
長江防護林工程,中國長江流域防護林工程的統稱,包括長江中上游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和淮河太湖流域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等。範圍 長江是中國第一大河,全長6 300千米,流域面積和人口分別占全國的18.8%和33%。長江中上游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涉及範圍包括12個省(區、市)的645個縣,總面積160萬平方千米。建設目標 ...
長江防護林工程實施以來,森林覆蓋率提高,治理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土壤侵蝕量顯著降低,各地區新營造或更新了大片大片河(海)岸、平原綠化、農田林網綠化等基幹林帶,宜林荒山變森林。據相關統計顯示,道路、溝渠、河流兩岸綠化率達到了85%以上。初步建立的防護林體系形成了區域農業生產和水利設施的生態屏障,增強了...
《中華人民共和國林業行業標準:綠洲防護林體系建設技術規程(LY/T 1682-2006)》附錄A、附錄B、附錄C、附錄D、附錄E、附錄F、附錄G和附錄H為資料性附錄。本標準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林業局提出。本標準由國家林業局歸口。本標準負責起草單位:新疆林學會。本標準參加起草單位:新疆林業科學院。本標準主要起草人:崔培毅...
平原農田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要求以縣為單元,以農田林網化為主體,結合“四旁”植樹、林糧間作和豐產林建設,形成帶、片、網相結合的多林種、多層次與多功能的森林植物群體。在中國松遼、華北、汾渭、江漢及太湖、洞庭、鄱陽湖等l0大平原建設以農田防護林為主的綠化工程。該區是全國的糧、棉、油等主要農業商品...
牧場防護林是指在草牧場上以防風,防寒、防止水土流失為目的的天然林與人工林。牧場防護林一般是由傘、帶、網、片狀配置所形成的防護林體系。簡介 牧場防護林是指在草牧場上以防風,防寒、防止水土流失為目的的天然林與人工林。組成 牧場防護林一般是由傘、帶、網、片狀配置所形成的防護林體系。原因 中國的草原...
12月24日,國務院新聞辦在北京舉行發布會,請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張亞平(左二)、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劉東生(右二)、瀋陽套用生態研究所所長朱教君(右一)介紹《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40年綜合評價報告》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據介紹,三北工程建設40年來,我國防風固沙林面積增加154%,對沙化土地減少的貢獻率約...
《防護林體系空間配置與結構最佳化技術》是2011年3月1日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余新曉。內容簡介 本書運用生態學、地統計學、土地利用/覆被變化等理論,以華北土石山區、西北黃土高原、東北農牧交錯區、長江上游等典型防護林建設區為重點研究對象,著重研究防護林空間配置與結構最佳化技術,提出以水土資源高效合理...
沿海防護林體系工程建設技術規範 《沿海防護林體系工程建設技術規範》是2008年12月1日實施的一項行業標準。起草人 許景偉、喬勇進等。起草單位 山東省林業科學研究院、國家林業局長江流域防護林體系建設管理辦公室。
《沿海防護林體系工程建設技術規程》是2008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中國標準出版社。該書在總結和分析國內外的科研成果、先進技術和生產經驗基礎上,扼要提出了沿海防護林體系類型區劃分、配置與布局、樹種選擇、營造技術等技術規範和要點。內容簡介 本書為我國沿海防護林體系工程建設和管理提供借鑑和參考。本標準的附錄A、...
《黃土高原防護林體系主要造林樹種耗水與需水規律研究》是依託北京林業大學,由余新曉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項目摘要 由國產和日本三井石油化學產超高分子量聚乙烯>3×10(6)原料粉出發,用準稀溶液凝膠成膜取向粒伸製備出高強度超高模量(5.9GPa,200GPa)纖維或膜。通過高分辨固液(13)CNMR,X-ray...
為提高抵禦各種自然災害的能力,改善生態環境,1987年中國政府決定建設沿海防護林體系。規劃分期 規劃分兩期工程:一期工程(1988~2000)造林249萬公頃,其中荒山荒地造林183萬公頃,農田林網造林31萬公頃,各類防護林帶造林35萬公頃,森林覆蓋率增加到34.8%;二期工程(2001~2010)規劃造林107萬公頃,森林覆蓋率達到39....
防護林體系生態效益監測技術規程 《防護林體系生態效益監測技術規程》是2016年1月1日實施的行業標準。適用範圍 本標準適用於全國範圍內防護林體系的生態效益監測工作。起草單位 北京林業大學。起草人 余新曉、賈國棟、陳麗華等。
防護林體系生態效益評價規程 《防護林體系生態效益評價規程》是2013年3月15日發布的一項行業標準。起草單位 北京林業大學、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森林生態環境與保護研究所等。起草人 余新曉、陳麗華等。
《沙質海岸防護林體系構建技術研究》是2009年中國林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許景偉,李傳榮。內容簡介 《沙質海岸防護林體系構建技術研究》內容豐富,共分十七章。第一章,對國內外沿海防護林的立地類型劃分、造林樹種選育、營造林技術、群落結構模式、更新改造技術等方面研究進行了較為全面的綜述;全面系統地闡述了...
綠洲防護林 綠洲防護林(oasis protection forest)是2016年公布的林學名詞。定義 為了保護沙漠中的綠洲,在綠洲的周圍及其內部層層設防建立的喬、灌、草相結合的防護林體系。出處 《林學名詞》第二版。
《流域防護林體系對位配置》是2010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余新曉。內容簡介 《流域防護林體系對位配置》以半城子水庫庫區為例,運用先進的理論、方法和技術,建立了防護林體系空間配置的植被類型結構的最佳化模型,提出了防護林體系空間配置調整的要素和流程,建立了基於調整分期的模型,研建了防護林體系空間配置...
防護林體系營建技術規程 《防護林體系營建技術規程》是2016年1月1日實施的行業標準。適用範圍 本標準適用於全國範圍內防護林體系的營建工作。起草單位 北京林業大學。起草人 余新曉、賈國棟、陳麗華等。
防護林一般有人工營造的(包括連片林地、林帶和林網)和由天然林中劃定的(如水源涵養林、水土保持林等)兩類,嚴禁砍伐和破壞。營造防護林時必須根據“因地制宜,因需設防”的原則。在中國由於“三北地區”(包括西北、華北地區北部、東北地區西部)風沙危害和水土流失都很嚴重而建設的大型防護林體系,簡稱三北防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