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帶

林帶

防護林帶稱林帶。指在農田、草原、居民點、廠礦、水庫周圍和鐵路、公路、河流、渠道兩側及濱海地帶等,以帶狀形式營造的具有防護作用的樹行的總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林帶
  • 外文名:forest belt
  • 別稱:防護林帶
  • 出處:侯金鏡 《漫遊小五台·神遊》
  • 釋義:為了防風防沙等而培植的帶狀樹林
概述,寬度,防護林帶的主要分類,常見的防風林帶結構,林帶養護,

概述

林帶亦稱防護林帶。有條狀和網狀兩種。除農田、草原防護林帶多為網狀外,其餘防護林帶大部分為條狀。林帶按防護要求和作用,分為防風固沙林帶、農田防護林帶、草原防護林帶、護岸林帶、護路林帶、海防林帶、防污林帶等多種類型,每種林帶具有不同的防護作用和特點。如防風固沙林帶,系在風沙危害嚴重地區為防治流沙和改造沙地而營造,其作用在於降低風速,固定流沙;護路林帶是在鐵路、公路沿線兩側為保護鐵路、公路,減輕或避免風沙、暴風雪、暴雨沖刷、土石流、滑坡等危害,具有保護路基,美化路容,改善道路環境等作用;護岸林主要用於固持河川岸灘,防止堤岸受水流沖刷侵蝕而崩塌等。每種林帶應根據不同的防護要求進行選擇和配置。如農田、草原防護林帶,一般採用 喬木和灌木相混交或喬、灌、草結合的方式營造,由主林帶和副林帶組成,並按一 定的距離和方式構成網狀林網體系,主 要起調節氣候、防治災害、改善環境、保障農牧業生產等作用。

寬度

防護林頻寬度視種植地區地形和風沙危害程度而定。一般農田區林頻寬度50m左右;在沙岸地段,從海水漲潮的最高限,向岸上延伸200m範圍;在泥岸地段.從海灘能植樹的地方起,向陸地延伸100m;低濕地或鹽鹼地林頻寬度200m;其他地段50~100m。

防護林帶的主要分類

防護林帶根據其防護特點,分為防風林帶、農田防護林帶、草原防護林帶、護岸林帶、護路林帶、海防林帶等多種類型,每種林帶具有不同的防護作用和特點。防護林帶根據其組成形狀分為條狀林帶和塊狀林帶兩大類,條狀林帶主要有高速公路、鐵路、公路、江河道兩側20-50 米甚至更大範圍內的綠色走廊,保護鐵路、公路,減輕或避免風沙、暴風雪、暴雨沖刷、土石流、滑坡等危害,具有保護路基,美化路容,改善道路環境等作用;塊狀林帶主要為公(鐵)道路、河道、海灘、城市外圍等成片塊狀的林地,主要起調節氣候、防治災害、改善環境等作用。

常見的防風林帶結構

(1)緊密結構:這種結構的林帶是由主要樹種,輔助樹種和灌木組成的3層林冠,上下緊密,一般風通過面積小於5%。林帶比較寬,中等風力遇到林帶時,基本上不能通過,大部分空氣由林帶上部越過。在背風林緣附近形成靜風區或弱風區,之後風速很快恢復到曠野風速,防風距離較短。
(2)稀疏結構:由主要樹種、輔助樹種或灌木組成的3層或2層林冠,林帶的整個縱斷面透風透光。從上部到下部結構不太緊密,透光孔隙分布均勻。風遇到林帶分成兩部分:一部分通過林帶,如同篩網中篩過一樣,在背風面林緣形成許多小旋渦;另一部分氣流從上面繞過。因此,在背風面林緣附近形成一個弱風區,隨著遠離林帶,風速逐漸增加。
(3)透風結構:這種結構的林帶由主要樹種,輔助樹種或灌木組成2層或1層林冠,上部為林冠層,有較小而均勻的透光孔隙,或緊密而不透光;下層為樹幹層,有均勻的柵欄狀大透光孔隙,風遇到林帶,一部分從下層通過,一部分從林帶上面繞行,下層穿過的風由於文丘里(Venturi)效應,風速有時比曠野還要大,到了背風面林緣開始減弱,但較遠的地方才出現弱風區。在此之後風速逐漸恢復。

林帶養護

綠化行業中流傳著“三分種植、七分養護”,足以可以綠化工程建設完工後,綠化苗木的養護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對於道路和河道兩側防護林帶所種植的樹木,與精緻的景觀綠化相比,無論從施工建設和後期管理相比,相對較為粗放,但如果忽略了防護林帶的建設完工後的養護管理工作,防護林帶的作用將受到極大影響。後期養護工作主要做好灌溉排澇、鬆土除草、防病防蟲、修剪施肥、加固支撐等措施,根據不同季節特點和突發情況,進行針對性養護管理。春節養護的重點是追肥、除草、灌溉等,夏季養護的重點是灌溉、抗旱、除草、防蟲、防颱風等,秋季養護的重點是鬆土、除草、施肥、防病、防蟲、苗木扶正、加固支撐等,冬季養護的重點是樹木塗白、包紮覆蓋抗凍、加固支撐防風等。
林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