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爨,古族名。分布於今雲南、四川南部、貴州西部一帶。以烏蠻為主。向與南詔通婚姻。其種族分為七部落。地多牛馬,無布帛,以皮革為衣服。居民或事農業,或事畜牧,也有半農半畜牧的。今雲南彝、納西、僳僳為其後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爨
- 釋義:古族名
- 拼音:dōng cuàn
- 分布於:今雲南、四川南部、貴州西部一帶
東爨,古族名。分布於今雲南、四川南部、貴州西部一帶。以烏蠻為主。向與南詔通婚姻。其種族分為七部落。地多牛馬,無布帛,以皮革為衣服。居民或事農業,或事畜牧,也有半農半畜牧的。今雲南彝、納西、僳僳為其後裔。
東爨,古族名。分布於今雲南、四川南部、貴州西部一帶。以烏蠻為主。向與南詔通婚姻。其種族分為七部落。地多牛馬,無布帛,以皮革為衣服。居民或事農業,或事...
爨,本意:1、為燒火做飯,分爨(舊時指分家),分居異爨。2、灶,“客傳蕭寒爨不煙。”“爨”字的由來作了如下解釋:其一,是根據姓氏而來。其二,是源於軍事。...
西爨,古地名和古族名。見於《雲南志》(《蠻書》)、《舊唐書》、《新唐書》等。爨為三國時的南中大姓之一,居於建寧郡(約在今雲南曲靖地區),被諸葛亮封為“...
爨翫(cuàn wán):(公元?~742年待考),雲南人。著名隋末唐初雲南番王。...... 爨氏形成為兩股強大的地方勢力,稱為“兩爨蠻”,即“東爨”和“西爨”。不僅...
爨崇道,唐代雲南兩爨(東爨、西爨)首領之一。白蠻。爨摩湴子,爨歸王侄。為兩爨大鬼主(主祭者)。唐玄宗(712—756年在位)時,受唐封為南寧州(今曲靖地區...
爨守隅,唐朝爨氏豪酋。唐玄宗時,南寧州(今雲南省曲靖市)都督爨歸王的兒子,母親是烏蠻阿奼。姚州都督李宓唆使聯合爨崇道殺死爨歸王、爨日進,阿奼、爨守隅...
拓東節度使駐善闡府(南詔別都,昆明市),管轄東爨烏蠻三十七部。七九四年,南詔擊敗吐蕃,遷施蠻、順蠻、磨些蠻、茫蠻、弄棟蠻等數萬戶到拓東鎮,充實雲南的...
公元8世紀,南詔王異牟尋分東爨(烏蠻)37部,而在東爨(烏蠻)37部中羅婺部比較強大。公元10世紀,通海節度使段思平通過其舅舅爨判的關係,在東爨(烏蠻)37部的...
“烏蠻”還包括很多消失的古族,比如:爨族、乾羅羅族、魯機族、孟族、披沙族、披族、招服族等等。 [1] 爨族,是以南中大姓爨氏為主的部落族群,分為東爨...
《元史·地理志》卷六十一載:“廣西路,東爨烏蠻彌鹿部所居,唐為羈縻州,隸黔州都督府,後師宗、彌勒二部浸盛,蒙氏、段氏莫能治”。《廣西府志》載:“唐...
之後,皮邏閣利用爨氏與唐朝之間的矛盾及內亂,帶兵進入東爨、西爨(東爨在今昭通、瀘西、尋甸、嵩明、建水及貴州一帶,其中心在昭通;西爨在今滇池周圍的曲靖、...
後期,爨氏內部政權分裂為東爨、西爨兩國政權,西爨瓦解,東爨開始衰弱。約公元618年—公元902年隋末唐初彝族先民地區有烏、白分化,在今雲南大理的洱海周圍及哀牢山...
即兩漢時期的“叟”、“雟”和“靡、莫之屬”以及兩晉時期的“東爨”、唐代的“烏蠻”當中,就包括有傈僳族的先民。公元1至3世紀,越雟、犍為、台登、邛都、...
而馬,在馬幫中是非常重要的,沒有馬,何謂馬幫。騰越馬幫的馬,有大理馬、滇池馬、藏馬、東爨馬,但主要是騰越馬,古稱“越賧馬”,又稱“越賧駿”。...
烏蠻又分東、北、西三部分。東部“烏蠻”,主要聚居在今滇東北、滇東和黔西,南達滇越邊境。他們基本上就是南詔統一雲南之前的“東爨烏蠻”。當時他們“散居林...
南朝大寶二年(551年),爨地分為東西二境,東爨境內的民族以“烏蠻”為主,習稱東爨烏蠻,西爨境內民族以“白蠻”居多,習稱西爨白蠻。東西二爨的範圍,據樊綽...
晉故振威將軍建寧太守爨府君墓碑 225年,諸葛亮親率大軍南征,在盤東一帶與南中地區叛亂部族發生激戰,主帥孟獲被擒後率軍歸附,在三寶溫泉石寶山與諸葛武侯和盟。...
唐朝時,今雲南曲靖馬龍縣屬東爨納垢部,其納垢部酋長的後代阿軻,彝族,隱居於今馬龍縣半個山(村),用三年時間,將所創造的一千八百四十個彝文,編撰成《韙書》...
西爨白蠻文化的覆蓋範圍,《蠻書》卷四說:“西爨、白蠻也;東爨,烏蠻也。當天寶中,東北自曲靖州,西南至宣城,邑落相望,牛馬被野。在石城、昆川、曲軛、晉寧...
大理國後期(南宋末年),東爨首阿幾以浪廣割與寧部酋長豆圭。豆圭可算華寧縣豆氏家族有史籍記載的遠祖,過去豆氏家廟大殿正中所供奉的最大一塊牌位就是祭祀豆...
羅次,唐代為東爨烏蠻三十七部之羅部和次部,元代合二部設羅次縣,1960年撤縣,併入楚雄州祿豐縣。大唐玄宗年間,新興的南詔國在洱海之濱崛起,其疆域北至大渡河...
巡幸東爨,懷德歸仁。碧海效祉,金穴薦珍。人無常主,惟賢是親。其九。土於克開,煙塵載寢。轂擊(犁)〔犂〕坑,輯熙羣品。出入連城,光揚衣錦。業留萬代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