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蕨菜

東北蕨菜

東北蕨菜系蕨菜的一個區域分布,主要在黑龍江、吉林、遼寧等地,長白山區的野生蕨菜品質上乘。喜生於淺山區向陽地塊,多分布於稀疏針闊混交林。早春新生葉拳卷,呈三叉壯。柄葉鮮嫩,上披白色絨毛,此時為採集期。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東北蕨菜
  • 拉丁學名:Pteridium aquilinum (L.) Kuhn
  • 二名法:Pteridium aquilinum (L.) Kuhn
  • :植物界
  • :蕨類植物門
  • :蕨綱
  • 亞綱薄囊蕨亞綱
  • 真蕨目
  • :鳳尾蕨科
  • :鳳尾蕨屬
  • 分布區域:黑龍江、吉林、遼寧
基本概述,形態特徵,產地分布,主要成分,

基本概述

東北蕨菜東北蕨菜
蕨菜,味道鮮美、營養豐富、風味獨特。炒食、涼拌均可,被稱為“山菜之王”。蕨菜可鮮食或曬乾菜(製作時用沸水燙後曬乾即成)。乾菜吃時用溫水泡發,再烹製各種美味菜餚。

形態特徵

東北蕨菜為多年生草本,根莖長,粗壯,被毛茸。葉柄疏生,粗壯自立,長30厘米~100厘米,褐色或稈黃色。葉呈三角形或闊披針形,革質,3回羽狀複葉,長30厘米~100厘米,寬20厘米~60厘米,羽片頂端不分裂,其下羽狀分裂,下部羽狀對生。葉軸裸淨,褐色孢子囊群連續著生於葉片邊緣,有雙重囊群蓋。
植株高可達1米。根狀莖長而橫走,密被銹黃色柔毛,以後逐漸脫落。葉遠生;柄長20-80厘米,基部粗3-6毫米,褐棕色或棕禾稈色,略有光澤,光滑,上面有淺縱溝1條;葉片闊三角形或長圓三角形,長30-60厘米,寬20-4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圓楔形,三回羽狀;羽片4-6對,對生或近對生,斜展,基部一對最大(向上幾對略變小),三角形,長15-25厘米,寬14-18厘米,柄長約3-5厘米,二回羽狀;小羽片約10對,互生,斜展,披針形,長6-10厘米,寬1.5-2.5厘米,先端尾狀漸尖(尾尖頭的基部略呈楔形收縮),基部近平截,具短柄,一回羽狀;裂片10-15對,平展,彼此接近,長圓形,長約14毫米,寬約5毫米,鈍頭或近圓頭,基部不與小羽軸合生,分離,全緣;中部以上的羽片逐漸變為一回羽狀,長圓披針形,基部較寬,對稱,先端尾狀,小羽片與下部羽片的裂片同形,部分小羽片的下部具1-3對淺裂片或邊緣具波狀圓齒。葉脈稠密,僅下面明顯。葉乾後近革質或革質,暗綠色,上面無毛,下面在裂片主脈上多少被棕色或灰白色的疏毛或近無毛。葉軸及羽軸均光滑,小羽軸上面光滑,下面被疏毛,少有密毛(f. pubescens),各回羽軸上面均有深縱溝1條,溝內無毛。染色體2n=104。

產地分布

主要分布在東北地區。生山地陽坡及森林邊緣陽光充足的地方,海拔200-830米。也廣布於世界其他熱帶及溫帶地區。

主要成分

東北蕨菜的成分:每百克鮮蕨菜含蛋白質1.6克,脂肪0.4克,碳水化合物10克,鈣24毫克,磷29毫克,鐵6.7毫克,胡羅卜素1.68毫克,維生素C 35毫克,還含有麥角甾醇、膽鹼、甙類、鞣酸等成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