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抗日聯軍第十一軍

東北抗日聯軍第十一軍

東北抗聯軍的主力部隊之一。1937年10月,由東北抗日聯軍獨立師改編而成。軍長祁致中,政治部主任金正國。下轄1個師3個旅,共約2500人。主要活動於樺川、同江、勃利、撫遠、富錦等地。1939年5月,編入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路軍。1940年春,隨第三路軍編成支隊,在黑嫩平原堅持游擊戰爭。後轉移至中蘇邊境整訓。1942年8月編入東北抗日聯軍教導旅。該軍在樺川等10餘縣堅持抗戰十餘年,作戰數百次,殲滅日偽軍數千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北抗日聯軍第十一軍
  • 軍長祁致中
發展歷史,編制,

發展歷史

1933年6月,吉林省樺川縣(今屬黑龍江省)駝腰子金礦工人祁致中(又名祁寶堂)率領礦工暴動,成立東北山林義勇軍,又稱“明山隊”,進行抗日活動。1935年9月,“明山隊”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編為東北人民革命第3軍方(正)依(蘭)游擊團。1936年5月,游擊團改編為東北抗日聯軍獨立師,轄3個旅,共400餘人。1937年,獨立師進行了來財河、五道崗等十餘次戰鬥,同時創建了七星砬子兵工廠等後方基地。10月,獨立師改編為東北抗日聯軍第11軍,祁致中任軍長,金正國任政治部主任,轄第1師(3個旅),共1500餘人,分別活動在依蘭樺川富錦等地區。1938年,由於日偽軍“討伐”,使七星砬子後方基地遭到破壞,部隊損失嚴重。12月,第11軍2個旅90餘人隨同抗聯第3、第6、第9軍西征,轉戰到鐵力海倫地區。1939年5月,編入東北抗日聯軍第3路軍。6月中旬,留守在下江地區的第3旅200餘人在富錦縣南部與日偽軍500餘人遭遇,激戰中,旅長姜寶林等大部犧牲;餘部在參謀長單洪福率領下繼續堅持鬥爭,至1940年春亦全部犧牲。

編制

東北抗日聯軍第11軍的前身為東北山林義勇軍。1933年2月樺川縣駝腰子金礦工人祁致中帶領6名工人舉行暴動,打死護礦日軍7名,奪取輕機槍1挺,手槍和步槍7支,並號召礦工參加暴動隊伍,很快就有20多名青年礦工入隊。暴動隊伍以樺南縣大梨溝為根據地,正式成立了以祁致中為首領的東北山林義勇軍,拉起了抗日的大旗。1935年2月祁致中帶領東北山林義勇軍進入方正縣境內,與趙尚志馮仲雲領導的東北人民革命軍第3軍取得了聯繫,主動接受第3軍領導,在第3軍的幫助下,祁致中的東北山林義勇軍政治素質和戰鬥力有很大提高。1936年1月28日,中共勃利縣委看到祁致中部已達到100餘人,已成為一支重要的抗日力量,派共產黨員勃利縣團委書記富振聲去祁致中部工作,幫助改造這支部隊。1936年5月20日在依蘭縣二道河子,祁致中部被改編為東北抗日聯軍第3軍獨立師。師長祁致中,政治部主任富振聲,指導部主任金正國。獨立師成立後經過整頓發展,先後建立了3個旅,共800餘人。1937年6月15日富錦縣警察大隊大隊長李景蔭率部起義,加入獨立師,李景蔭任師參謀長。同月中共北滿省委做出決定,將東北抗日聯軍第3軍獨立師擴編為東北抗日聯軍第11軍。1937年11月,在東北抗日聯軍北滿總指揮部總政治部主任李兆麟的幫助下,東北抗日聯軍第11軍在富錦縣二區成立。軍長祁致中,政治部主任金正國。11軍下轄1個師,師長李景蔭。11軍有1500多人,在富錦樺川依蘭同江一帶開展游擊戰爭,打擊日偽軍。1939年5月30日,11軍編入抗聯第3路軍建制。1940年4月,第3路軍取消軍一級建制,11軍分別編入抗聯第3路軍3支隊和9支隊,11軍番號取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