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蔭

李景蔭,1904年出生,黑龍江省富錦縣人。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東北抗日聯軍第十一軍和抗聯第三路軍龍南指揮部領導。李景蔭的一生是極其輝煌絢麗的,貫穿整個抗日戰爭史,同時也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景蔭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日期:1904年
  • 性別:男
  • 籍貫:黑龍江省富錦縣
人物生平,個人事跡,青年當兵,心不屈服,棄暗投明,轉移西征,潛入敵後,

人物生平

李景蔭,1904年出生,黑龍江省富錦縣人。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東北抗日聯軍第十一軍和抗聯第三路軍龍南指揮部領導。
李景蔭早年參加自衛團保衛鄉里,曾任富錦縣三區自衛團排長、縣保衛團分隊長、隊長。“九·一八”事變後,任吉林自衛軍第二混成旅第一團第一營第四連連長,參加了抗擊日軍的哈爾濱保衛戰和依蘭狙擊戰,因勇敢善戰,晉升營長。
李景蔭李景蔭
1933年後,任縣偽警察大隊副大隊長。在共產黨員張甲洲等人幫助下,決心抗日救國,曾冒著生命危險為抗聯部隊購買軍需物資。
1937年6月15日,率部在富錦縣頭道林子正式“起義”,參加東北抗日聯軍三軍獨立師任師參謀長、東北抗日聯軍第十一軍第一師師長。
1937年12月,軍長祁致中過江去蘇聯請求軍需援助,被蘇方扣留。領導抗聯第十一軍的責任就落到李景蔭的肩上。
1938年在下江抗日鬥爭環境極端困難下,李景蔭與其戰友們率領抗聯第十一軍在富錦、寶清、集賢、雙鴨山一帶與日偽軍進行多次戰鬥。根據中共北滿臨時省委決定,他率抗聯第十一軍主力部隊進行西征,在不見人煙的茫茫林海雪原里一步步跋涉,在嚴重缺衣少食的艱苦環境下,經過一個多月的艱苦行軍,戰勝了飢餓和嚴寒,翻越白雪皚皚的小興安嶺,到達海倫縣境內。
1939年5月任抗聯第三路軍龍南指揮部指揮,率部避開日偽軍正面進攻,深入到海倫綏稜平原地區的農村,發動民眾,宣傳抗日,並對偽保甲長和自己團進行分化瓦解工作,大力開展平原游擊戰。1939年中共北滿省委在《北滿抗日游擊運動新方略》的報告中,稱李景蔭為“下江的勇士”。
1940年10月,李景蔭病重無法帶隊,組織送他到蘇聯治療。
1942年8月,回東北進行偵察工作,先後在長春、綏化、方正等地進行潛伏、偵察和秘密組織活動。
1945年8月,正在執行潛伏任務的李景蔭主動配合蘇聯紅軍對日作戰。
解放戰爭時期和建國後,先後擔任富錦地區專署保全處長、公安局長、雙鴨山礦物局副局長等職。
1968年因病逝世。

個人事跡

青年當兵

李景蔭家住富錦縣七區的李家大院,當地的開荒占草戶,有500多垧土地,可謂富錦著名的大糧戶。
李景蔭從小就喜歡耍槍弄棒,鄉親們說他“身有猴氣,胸有虎膽”,是塊當兵的料。
1923年(民國十二年),富錦縣組織地方保衛團,向各區招募團丁。這年李景蔭18歲,他想報名,家人也同意。應招入伍後,李景蔭積極參加訓練,學習成績優秀,不久,被提升為分隊長,後又升為第4隊長。1931年“9·18”事變時,依蘭鎮守使李杜組建吉林自衛軍,在富錦保衛團抽調100人,編為第2混成旅的一個連,任命李景蔭為連長。從此,李景蔭率隊投入抗日戰爭,曾參加哈爾濱保衛戰,因表現英勇頑強,被譽為“下江勇士”,又因他很有指揮能力,所以被提升為營長。吉林義勇軍和日寇周旋作戰一年多,解體後,李景蔭本想自立門戶,成立抗日游擊隊。可是,戰友不同意,在拗不過時,硬把他綁回了富錦,變為富錦縣保衛團。

心不屈服

日寇侵占富錦時,被鬼子改編為富錦縣警察大隊,任命李景蔭為大隊長。但是,李景蔭不甘心當漢奸,“身在曹營心在漢”,與反滿抗日的愛國志士為友。富錦中學校長張進思(張甲洲)就是他的好朋友,可謂志同道合。一天商會設宴,宴請社會各界名流。張進思和李景蔭同桌,並肩坐著。趙會長過來敬酒時,舉杯道:
“李大隊長,勞苦功高,要沒有你們警察大隊,‘紅胳膊箍’(富錦對“游擊隊”的稱呼)早就打進來了。”
李景蔭的答話,出乎人們的意外。他說:“打進來才好呢!”
張進思用腳在桌下踩他的腳,示意不叫他啥話都說,要注意場合。
散席後,張進思叫輛馬車,把喝得醉醺醺的李大隊長送回家去。
李大嫂見李景蔭那紅頭漲臉的樣子,又嘮叼起來:
“張校長,我和你大哥進城以來,就沒過過一天舒心的日子。他心裡苦悶,不願當警察,老借酒澆愁,喝醉了就大發脾氣,大罵日本人,大罵滿洲國,這要叫鬼子知道還了得?!”
李大嫂是大家閨秀,名叫孫蘭馥,通情達理,說話侃快。她很敬佩張進思,見到他就像見了親人,所以,啥話都說。她給張進思倒杯茶水,又訴苦道:“我每天都提心弔膽地和你大哥過日子,恐怕他惹禍呀!”
張進思說:“我知道李大哥有民族氣節,好人哪!”又說,“李大哥,你是個直性子人,可身份和別人不同,說話要分場合,講究韜略,注意‘志懷於內,不形於外’呀!”
李景蔭感到這是肺腑之言,很受感動,便誠懇地道:“張校長,不,張老弟,你真夠朋友!”
從此,張進思和李景蔭經常往來,時常被李景蔭請到家裡去喝酒,無話不說,真正成了“知心朋友”。當時李景蔭還不知道這位張進思就是巴彥游擊隊總指揮張甲洲,滿洲省委派來的地下工作者。還有饒河反日游擊大隊當大隊長李學福(李葆滿),李景蔭非常佩服他,他們也暗中時常聯繫。李景蔭為他們提供情報,幫助他們進城來購買軍需物資。鬼子發覺李景蔭“剿匪”不利,一個“共黨” 也沒抓住,對皇軍不忠,便將其降為副大隊長,後又降為騎兵中隊長。1936年11月,鬼子又把李景蔭調去頭道林子當警察署長,削去兵權。

棄暗投明

頭道林子位於富錦南部,距縣城有20多公里,編為第7區。此地是抗聯3軍獨立師活動的地區,鬼子調李景蔭來也是考驗他,看他敢不敢打紅軍?否則,就收拾他,以“通匪”問罪。張進思看出了鬼子這步棋,便與李景蔭溝通,獨立師又派副官薛華與其聯繫。接上關係後,雙方議定了對弈的辦法。
李景蔭可不是胸無大志的赳赳武夫,而是大有抱負的正義軍人。然而,生不逢時,想抗日救國,國民政府總統蔣介石又不支持,反而引狼入室,出賣祖國。他憤怒、氣惱,不甘心當亡國奴。多虧遇到了省委地下工作者張進思,才得以與抗聯3軍獨立師接上了關係。
1937年6月15日,獨立師長祁致中率隊埋伏在頭道林子村南的樹林子裡。同時,李景蔭召集警察隊和自衛團到警察署院內“開會”。按約定時間,祁致中率隊包圍了警察署,一槍沒放,便將院內開會的軍警全部繳械。李景蔭從李杜的第二混成旅回來時,埋在李家大院下屋地里1挺機槍、60支步槍和2000發子彈起出來,都交給了獨立師,也算是見面禮。
李景蔭到獨立師後,被任命參謀長,後來師長祁致中和政委金正國又介紹參加中國共產黨,使之成為黨的軍事領導幹部。
1937年6月28日,省委在帽兒山召開執委擴大會議,傳達從蘇聯共產國際寄來的王康指示信,最後研究部隊編制時,決定將獨立師改編為抗聯11軍,原師長祁致中任軍長,調張進思重返疆場,.任副軍長,參加改編工作。不料,張進思帶領中學教師於天放、張樂然(張中孚)、陳勛(陳模)在上任途中遭遇敵人,中彈犧牲。當年10月,獨立師改編為抗聯11軍,軍長祁致中,政治部主任金正國(金相奎),參謀長白雲峰,軍部秘書張中孚,副官薛華,教育部長於天放,後勤部長陳森(陳模)。軍部下轄一個師,師下3個旅,旅下9個團,其中1個少先隊和1個機槍連,共1500人。 李景蔭有帶兵經驗,兼任師長,戰鬥在抗日第一線。

轉移西征

1938年,根據形勢的變化,北滿臨時省委決定戰略轉移,分期分批西征,撤離三江地區。10月初,在雙鴨山東部,李景蔭帶領新編11軍1師與李兆麟率領的6軍教導隊會師,決定第三批轉移西征。他們在江北山里王把頭木營集結後,時值秋末,在西征前,必須解決棉衣問題。為此,11月13日,李兆麟和李景蔭率隊襲擊了鶴崗城西興安台鬼子軍需倉庫,繳獲許多布匹和棉花,解決了冬裝問題。臘月初,出發時,指揮部由李兆麟、李景蔭、於天放、張中孚、耿殿軍5人組成。前哨15人,由11軍隋德勝團長帶領;後衛15人,由6軍教導隊王可仁分隊長帶領。孫軍需負責給養分配、馬匹管理。王醫官負責傷病護理,女同志當衛生員。張中孚(張樂然)是大學生,擔任司令部秘書,主管行軍紀錄和寫日記。
12月29日,李兆麟和李景蔭率領大隊人馬,頂風冒雪,翻山越嶺,橫穿小興安嶺,向西挺進!經過一個多月的長途跋涉,終於到達目的地——海倫山裏白馬石,在八道林子與先期到達的6軍3師王明貴部會師。一路之上,總指揮李兆麟深有感受,寫下著名的《露營之歌》,流傳至今。
1939年秋季,下江抗聯3、6、9、11軍西徵到海倫地區後,在大量減員的情況下,滿洲省委決定整編隊伍,將東北抗聯的11個軍,縮編為3個軍,南滿為第1路軍,下分1、3、6三個支隊;東滿為第2路軍,下分2、5、8三個支隊;北滿為第3路軍,下分3、6、9、12四個支隊,在白山黑水之間形成大三角形,到處打鬼子。第3路軍在鐵力老金溝建立根據地,成立東北抗聯西北指揮部,總指揮李兆麟,許亨植任副總指揮。以海倫為界,分龍南、龍北兩個戰區,龍北指揮員許亨植,李景蔭任龍南戰區指揮員,獨當一面,成為著名抗日將領。
龍南戰區包括綏稜綏化鐵力慶安、巴彥、木蘭、東興7個縣。這幾個縣山區的村鎮以及綏佳線的車站,抗聯6和12支隊都不止一次的去襲擊,奪取糧食和軍用物資,消滅鬼子不計其數。抗聯不斷襲擊,使鬼子無可耐何,又無法抵禦,稱這個地區患了治安“癌症”病。後來鬼子在被抗聯打過的車站都立有忠魂碑,為戰死的鬼子招魂,不但留下了侵略的罪證,也紀錄下了許多抗聯打鬼子的故事。
李景蔭在龍南征戰半年多,患高血壓和腦血管病,不能參加戰鬥。為此,總指揮部調他離開戰場,到老金溝野戰醫院去治療。密營醫院的醫藥缺乏,很難治好李景蔭的病症。為此,1939年8月30日,李兆麟寫信與蘇聯負責抗聯工作的代表王新林聯繫,決定送李景蔭去蘇聯伯力醫院治療。10月的一天,李景蔭與派去蘇聯學習的戰友一起,由國際交通員夏振華護送去蘇聯,住進伯力醫院。11月,李景蔭病癒出院後,返回第6支隊,曾率領部隊襲擊聖浪等多次戰鬥,後去蘇聯野營部隊。

潛入敵後

1942年8月中旬,李景蔭在和蘇聯學習通訊技術的戰友田玉富、張景淑和李淑貞攜帶通訊器材回國。到達海倫後,李景蔭化名季景林,潛伏在交通員老王家,後轉移到巴彥李碗鋪甲長李彥斌家,與閻繼哲、李全在松花江北開闢敵後工作。1943年農曆正月二十日晚上,被捕叛變的周雲峰通過閻繼哲的弟弟閻子良來李碗鋪偵察到了閻繼哲的住址,報告了省警務廳,逮捕了閻繼哲和李全。李景蔭很走運。這天早晨,吃完飯後,他上西屯許家溝子看牌玩去了,躲過這場災難。後來李維煥去慶安縣警察署找內線,給李景蔭起個身份證,叫他轉移別處去了。
日本投降後,抗聯88教導旅從蘇聯伯力乘飛機回國,接收日偽政權。李兆麟把李景蔭派回富錦,配合從延安來的地方幹部,在蘇聯紅軍的支持下,接收富錦。
接收富錦地區的專員和軍區司令是孫為,縣長是田澍,他倆都是張進思的學生。進關讀書後,參加了革命,成長為黨的中級領導幹部。李景蔭任公安局長,後被調去合江軍政大學學習。畢業後,李景蔭參加地方工作,先後在雙鴨山阜新煤礦任副礦長。1954年,李景蔭腦病復發,癱瘓15年。1969年1月29日,醫治無效,在阜新與世長辭,享年64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