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過程
制定背景
截至2020年3月,中國尚沒有對於村級公共服務中心相關的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各個地方在村級公共服務中心的建設、管理等方面發布並實施了相關的檔案及實施方案,對服務中心的建設起了重要的指導作用,但在農村公共服務中心發展過程中,仍然存在基層對農村公共服務中心的概念和定位不清;資源欠缺整合;地區發展不平衡、差距大;重建設輕運維,設施有效利用率低;重代辦服務,綜合性服務功能有待進一步加強等問題。而檔案要求相對比較寬泛、巨觀,對於服務中心具體設施設備的配置,以及建成後服務中心如何管理、如何運營、服務規範如何建立等重要問題均沒有涉及;同時,這些規定散見於各個相關政府部門檔案,導致村級公共服務中心“分散化”管理。在缺乏統一標準的情況下,村級公共服務中心的建設、服務與管理在具體操作層面上缺乏統一的指導,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到服務中心的下一步發展。
新常態下村級公共服務中心的建設、運行、服務與管理面臨新的挑戰和機遇,需要從數量全面覆蓋向質量明顯提升轉變,由代辦服務向綜合服務轉變,對服務內容的全面化、服務行業的規範化、公共服務的專業化、服務模式的多樣化以及支持保障的常態化等提出了總體要求,以更好地滿足農村廣大民眾的公共服務需求。因此,制定了國家標準《村級公共服務中心建設與管理規範》(GB/T 38699-2020)。
編制進程
2015年12月22日,國家標準計畫《村級公共服務中心建設與管理規範》(20154147-T-424)下達,項目周期12個月,由424-cnis(
中國標準化研究院)提出並歸口上報及執行,主管部門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2016年3月,成立了標準起草組,形成標準草案。
標準起草組於2016年11月啟動該標準的調研工作。按照地域分布,對北京、四川省、浙江省、福建省、湖北省及廈門市開展重點調研,以掌握村級服務中心建設的第一手資料。分別赴四川宜賓、巴中、成都、新津等地,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湖州市安吉縣、嘉興市海鹽縣、金華市磐安縣等地,福建省福州、泉州、三明、莆田、廈門市集美區灌口鎮(三社村,雙嶺村、田頭村)、後溪鎮(侖上村、後垵村、龍山社區)、海滄區東等地,採取座談、走訪的方式開展實地調研。同時以問卷調查的形式,對浙江省、廈門市進行了重點調查。浙江省共回收有效問卷787份,廈門市共回收有效問卷30份。
2017年5月底前完成了相關資料的收集和分析工作。起草組經多次組內研討,確定了標準的框架和主要內容,並於2017年10月形成了標準草案稿。
該標準起草工作組先後召開了多次組內研討會及專家研討會,對標準草案進行了討論,並在赴吉林、天津、山東榮城、海南瓊海、福建晉江等調研過程中,不斷徵求與驗證標準技術內容,完善標準文本,於2018年11月中旬形成標準徵求意見稿。
2020年3月31日,國家標準《村級公共服務中心建設與管理規範》(GB/T 38699-2020)實施。
制定依據
國家標準《村級公共服務中心建設與管理規範》(GB/T 38699-2020)依據中國國家標準《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的結構和編寫規則》(GB/T 1.1-2009)規則起草。
該標準的編制以“十八大”精神、“五位一體”思想和“中央農村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為導向,緊扣鄉村管理體制改革、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構建服務型政府、美麗鄉村建設的主體目標及內涵,體現科學發展觀的要求。
起草工作
主要起草人:應珊婷、雲振宇、劉彥林、唐建輝、姚晗珺、伍爭榮、鄒新強、奚經龍、馬曉蕾、王彬彬、仝國棟、張悅、岳立、李振良、洪麗君、丁凡、張孛媛、程曉明、華歆雨、李琳琳、張鷺芳、王平凡、尤龍傑、吳祥輝。
標準目次
前言 | |
---|
1範圍 | |
---|
2規範性引用檔案 | |
---|
3術語和定義 | |
---|
4總體原則 | |
---|
5建設要求 | |
---|
6人員配置要求 | |
---|
7管理要求 | |
---|
參考資料:
內容範圍
《村級公共服務中心建設與管理規範》(GB/T 38699-2020)規定了村級公共服務中心的術語和定義、總體原則、建設要求、人員配置要求、管理要求。《村級公共服務中心建設與管理規範》(GB/T 38699-2020)適用於村級公共服務中心的建設與管理。
引用檔案
參考資料:
實施建議
該標準發布後,應該加強對標準的宣貫與培訓。該標準實施單位應該結合中國國家和相關部門相關的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和標準規範等檔案進行套用實施,並將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改進建議反饋起草組,以便對該標準進行修改完善。
意義價值
《村級公共服務中心建設與管理規範》(GB/T 38699-2020)的制定和實施將為村級公共服務中心的規範化建設和管理提供指導,有利於促進資源整合、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對促進政府行政管理、公共服務與農村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務更好地銜接互動,增強農村基層自治和服務功能等具有重要意義,切實解決農村公共服務“最後一公里”問題具有重要作用。將為加強和完善城鄉統籌發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實現小康社會提供標準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