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信息
各市、縣、自治縣人民政府,省直各單位:
《海南省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規劃(2022-2025年)》已經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海南省民政廳 海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2022年11月29日
內容全文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推進全省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增強社區為民、便民、安民功能,夯實基層治理基礎,根據國務院辦公廳《“十四五”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規劃》《中共海南省委 海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強海南自由貿易港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實施意見》,編制本規劃,規劃期為2022—2025年。
第一章 規劃背景
第一節 發展基礎
過去五年,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對標海南自由貿易港對基層治理提出的新要求和《海南省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規劃(2018-2022年)》,全省上下深學篤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紮實推進城鄉社區服務發展,增強社區公共服務能力,人民民眾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度不斷提升,為未來五年高質量推進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奠定了良好基礎。
——黨建引領作用充分發揮。推動村(社區)黨組織書記通過法定程式當選村(居)民委員會主任,城鄉社區黨組織書記、主任“一肩挑”比例達到99.87%。區域性黨建工作紮實推進,創新推行機關黨組織、在職黨員到社區“雙報到”等制度,黨建引領社區服務的制度體系不斷完善。
——服務機制不斷創新。堅持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互利互惠的原則,推動社區綜合服務改革,健全政府部門之間、政府與社區之間協作機制,社區社會組織之間互動機制、各類主體共建共治共享機制,打造了49個國家級、851個省級城鄉社區治理服務示範單位,引領提升社區服務能力。
——綜合服務設施逐步完善。最佳化以社區綜合服務設施為主體、各類專項服務設施相配套、服務網點為補充的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布局,全省共建成3332個以黨群服務中心(大社區綜合服務中心)為基本陣地的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3197個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覆蓋率達100%。
——服務功能不斷強化。依託城鄉社區綜合服務中心(站)普遍能夠提供“一站式”基本公共服務辦理、代辦服務。家政、維修、養老、托育等便民利民服務項目及網點進一步完善,社區服務效能持續提升。截至2021年底,建成鄉鎮綜合性功能的養老機構90個、街道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22個,鄉鎮(街道)和社區社會工作服務站142個,提供養老、托育、助殘、法律等服務。建成村級(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3343個、全民健身中心15個,文體服務蓬勃開展。
——服務人才隊伍不斷壯大。截至2021年6月,全省村(社區)“兩委”幹部23617人,村(居)小組長32897人。社會工作專業人員9188人,其中1453人持有國家社會工作者職業資格證書。全省實名註冊志願者人數114萬人,格線員11345名,物業服務企業從業人員85515人,社區服務力量不斷壯大。
——服務信息化建設穩步推進。推動“網際網路+社區政務服務”深度融合,運用政務服務網“網上辦事大廳”和“海易辦”平台,構建社區“一網通辦”服務新模式。截至2022年3月,全省各鄉鎮(街道)、村(社區)均設立便民服務中心(站),上線14家單位45個部門429項服務事項。全省19個市縣3197個村(社區)15847個事項均已實現網上申報。
第二節 面臨形勢
過去五年是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關鍵五年,是海南自由貿易港政策紅利釋放期、發展布局最佳化期、積蓄勢能迸發期,全省綜合治理提檔升級,城鄉社區協調發展,社會事業全面進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提質增效。未來五年是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橫跨封關運作前後,是海南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期,體制機制更加簡約高效,政策制度體系更加完善,經濟社會持續向好,科技支撐更加有力,城鄉融合更加深入,社會服務業發展前景廣闊,為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提供了重要的發展機遇和強大的經濟支撐,智慧型信息技術創新發展為最佳化城鄉社區服務供給注入強大的動力。面對未來五年海南自由貿易港經濟社會發展新形勢、人民民眾新期待和省第八次黨代會對基層治理的新要求、黨的二十大報告對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的新部署,我省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仍存在一些短板弱項:黨建引領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機制還不夠健全,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布局有待最佳化,基層公共服務供給需進一步拓展,政府、市場和社會力量多方參與機制還不夠完善,信息化基礎設施和技術套用相對滯後,社區服務人才隊伍建設有待加強,必須牢牢把握海南自由貿易港發展戰略機遇期,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大的決心、更實的舉措,補短板強弱項,進一步深化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夯實基層治理基礎,提升基本民生保障水平,不斷滿足人民民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第二章 總體要求
第一節 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二十大和十九屆、二十屆歷次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基層治理系列重要論述和考察海南時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錨定海南自由貿易港“一本三基四梁八柱”戰略框架,立足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加快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建設。堅持和加強黨對基層治理服務的全面領導,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持續完善城鄉社區服務體制機制,加強城鄉社區服務設施建設,增加服務供給,補齊服務短板,強化社區為民、便民、安民功能,構建起政府主導、市場調節、社會參與的城鄉社區服務新格局,全面提升社區服務水平和居民生活質量。
第二節 總體目標
到2025年,城鄉社區為民、便民、安民功能更加完善,綜合服務設施布局更加最佳化,服務機制不斷創新,服務手段更加智慧型,人才隊伍更加充實,基本建成與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廣覆蓋、高水平、高質量的城鄉社區服務體系,人民民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黨建引領社區服務體系建設持續強化。健全以社區黨組織為核心,村(居)民委員會、村(居)務監督委員會、村(居)務協商會、經濟合作社和物業服務企業為主導,群團組織、社區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和駐區單位共同參與社區服務體制機制。
——社區服務供給不斷擴大。城鄉社區服務主體、服務內容和服務業態更加豐富,服務對象更加廣泛,社區幼有所育、學有所教、病有所醫、老有所養、弱有所扶等為民服務不斷強化,社區便民生活圈持續最佳化,社區安民服務不斷加強。
——社區服務設施更加完善。補齊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短板,最佳化城鄉社區服務功能均衡布局,形成以黨群服務中心(大社區綜合服務中心)為依託、專項服務設施為補充、服務網點為配套、信息化平台為支撐的社區服務網路,促進社區服務資源高效配置和有效輻射。
——社區服務運行機制不斷創新。基層黨組織領導作用更加全面,政府主導作用更加突出,各方力量參與動力更加強勁,服務統籌機制、服務即時回響機制、政府購買服務機制、服務評價機制和村(居)民自我服務機制更加完善。
——社區服務手段更加智慧。推進“網際網路+社區服務”,整合城鄉社區數據資源,完善基層數據共享交換機制,提升數位技術在政策宣傳、民情溝通、便民服務、居民參與等場景運用,最佳化社區生活服務鏈,逐步構建起服務便捷、管理精細、環境宜居的智慧社區。
——社區服務人才隊伍更加壯大。建立社區工作者職業體系,健全以村(社區)“兩委”班子成員和社區專職工作者為骨幹,社會工作者、格線員、社區志願者為支撐,駐轄區機關企事業單位和其他市場主體為補充的社區服務隊伍。
表1 2022-2025年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主要發展指標
| | | | |
| | | | |
| | | | |
| 社區商業和綜合服務設施面積占社區總建築面積的比例(%) | | | |
| | | | |
| 居民活動區域面積占社區綜合服務設施總建築面積比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三章 重點任務
第一節 健全黨全面領導下的城鄉社區服務體系
(一)健全黨建引領機制
加強黨對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的全面領導,壓實鄉鎮(街道)黨(工)委責任,建立健全街道黨工委牽頭、駐區單位黨組織負責人參加的社區黨建聯席會議制度。建立社區黨組織牽頭,以居民委員會為主體,物業公司、業主委員會、相關職能部門、群團組織、社會組織等共同參與的多邊協商機制,圍繞民眾關心的服務事項廣泛開展議事協商。深化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組織、在職黨員幹部到社區“雙報到”工作,組織黨員、幹部下沉參與基層治理服務。推動有物業服務的社區建立健全黨建引領下的社區居民委員會、業主委員會、物業服務企業協調運行機制,強化社區黨組織領導能力、居民委員會指導能力、物業服務企業服務能力。健全黨建引領社區社會組織工作機制,著力構建社會組織有序參與社區共治共建共商服務機制。
(二)完善多方參與機制
強化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務供給保障中的主體地位,最佳化村(社區)服務功能布局,促進服務資源高效配置和有效輻射。發揮村(社區)自治組織作用,在城鄉社區治理、基層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中實行民眾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監督。統籌發揮社會力量協同作用,推進社區、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社區志願者、社會慈善資源“五社聯動”,提升社區服務效能。加大政府購買、公益創投、慈善捐助力度,引導駐區單位開放活動場所、提供資源支持、參與社區服務。支持引導駐區單位向社區居民開放停車場地、文化體育設施、會議活動場地等資源。支持社區服務企業發展,積極引導市場主體進入社區服務領域,提供專業化高品質服務。推動建立以社會保障卡為載體的居民服務一卡通,為民眾提供“一卡通用”的便利化服務。
專欄1 社會力量參與城鄉社區服務行動
1.開展城鄉社區志願服務行動。依託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開展疫情防控、愛國衛生、門邊服務、生活垃圾分類服務、禁毒禁塑宣傳、消防安全宣傳等志願服務,到2025年,志願服務站點在社區綜合服務設施中的覆蓋率超過80%。
2.開展城鄉社區慈善服務行動。支持海口、三亞等具有條件的村(社區)設立村(社區)基金,籌集慈善資金,拓寬社區建設資金來源渠道。鼓勵成立慈善組織,開展濟困、扶老、恤孤、助殘等公益活動,到2025年,全省慈善組織超過130家。
3.培育發展社區社會組織專項行動。在全省培育一批具有海南自由貿易港特色的公益性、服務性、互助性城鄉社區社會組織,到2025年,全省各市縣每個城市社區成立1個樞紐型社區社會組織。
4.推動建立社工站專項行動。到2023年,全省每個鄉鎮(街道)實現社工站全覆蓋,到2025年,80%社區都有專業社工人才提供服務,支持有條件的社區建立社會工作室。
5.開展退役軍人服務保障行動。依託退役軍人五級服務體系,引導退役軍人參與社區治理服務;做好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身份及其生活狀況、生存狀況的認定工作,按規定提供生活幫扶、精神慰藉和無償或低償的照料服務。
第二節 增強城鄉社區服務供給
(一)強化為民服務功能
強化社區養老服務供給。加強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到2025年,每個市縣至少建有一個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所有街道至少建有一個具備綜合功能的社區養老服務機構,每個縣(市、區)有1所以上具有醫養結合功能的縣級特困人員供養服務機構。開展老年友好型社區創建活動,到2025年,在全省範圍內創建60個以上“全國示範性老年友好型社區”。健全養老服務保障制度,對公辦養老機構實行建設成本標準指導和收費價格指導。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建設運營養老機構。
強化社區托育服務供給。加強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建設,到2025年,鄉鎮(街道)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覆蓋率達到50%以上。引導社會力量依託社區提供嬰幼兒照護服務,鼓勵幼稚園發展托幼一體化服務,支持有條件的幼稚園招收2—3歲幼兒。建立完善基層兒童保健服務網路,每所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至少配備1名提供規範兒童基本醫療服務的全科醫生,配備2名專業從事兒童保健的醫生,為嬰幼兒提供專業化照護服務。
強化社區助殘服務供給。統籌用好現有公益性崗位,促進符合條件的殘疾人就業創業,到2025年,各市縣至少建成1個“陽光助殘基地(車間)”。將殘疾人社區康復納入社區公共服務體系,支持具備綜合功能的社區設立康復場所,配備康復設施,開展康復指導、日常生活能力訓練、心理疏導、知識普及、康復輔助器具租賃等社區康復工作。加強基層殘疾人組織建設,配齊鄉鎮(街道)殘聯專職委員,配好村(社區)殘協專職委員,實現村(社區)殘疾人協會全覆蓋。
提升社區衛生、醫療服務保障能力。最佳化村衛生室和社區衛生服務站設定,常住人口超過800人的行政村配置1個達標的村衛生室,城區按3-5個居委會或1-2萬人口配置1個社區衛生服務站,到2025年,政府辦社區衛生服務站占比不低於65%。村(居)民委員會全面設立公共衛生委員會,統籌做好傳染病、慢性病防控和兒童保健等工作。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推廣中醫藥適宜技術,加強基層名中醫工作室建設,開展名老中醫藥專家下基層工作,通過中醫師承等方式建立名中醫藥專家對基層中醫師幫扶機制。開展“優質服務基層行”活動和社區醫院建設,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
加強社區公共就業服務。加強城鄉社區就業創業服務平台建設,重點為村(社區)失業人員、就業困難人員、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殘疾人等群體提供精準幫扶服務。在海口、三亞選取不同類型社區作為試點,提供公共就業普惠性服務。結合各市縣產業發展實際,推進在有條件的鄉鎮(街道)、村(社區)廣泛建設就業驛站(零工市場),提供更加便捷公共就業服務,實施終身職業技能培訓示範工程,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針對農民工就業需求和海南熱帶特色農業種植情況,提供養老、家政、托育、護理、農業種植等工種技能培訓。
發展社區教育服務。加強社區教育服務設施建設,制定統一的社區學校辦學機構配置標準,到2025年,創建25個省級社區教育示範基地。綜合利用各類學校資源,發揮人才優勢和專業優勢,提升社區教育指導能力。加強城鄉社區老年教育、家長學校或親職教育等服務站點建設,服務終身教育。發揮“候鳥”人才作用,探索成立社區教育專家庫,壯大社區教育隊伍。利用“網際網路+社區教育”,開設線上“微課堂”,為居民提供多樣化、便捷化教育資源。
擴大文化、體育、科普公共服務供給。進一步完善和提升鄉鎮(街道)、村(社區)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綜合服務功能。推進智慧廣播電視進村入戶,發展數字農家書屋。支持城鄉社區配備文化舞台,每年指導市縣舉辦文化進社區、文化下鄉等活動,豐富城鄉人民民眾精神文化生活。支持各市縣建成1個體育公園,配套全民健身設施,實現行政村農民健身工程、城市社區“15分鐘健身圈”全覆蓋。傳承發展紅色文化、民間藝術、傳統技藝、傳統美食、民俗禮儀等,引導居民民眾參加“村晚”、農民豐收節和社區運動會等活動。鼓勵開發創意農業、農耕體驗等旅遊服務。加強送科技進社區下鄉村力度,開展海南省科技活動月、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提升居民科學文化素質。
加強農村生產服務。實施鄉村建設行動,統籌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布局。建立農村農業服務網路站點,推動農業科技服務下沉到村,做好野生動物致害防控、動植物疫病防治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等工作。鼓勵支持農業科技人員到生產一線開展服務。創新農村普惠金融服務機制,開展小額貸款、“農業保險+信貸”探索等,加大對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規模化生產經營主體支持力度。加強農業保險服務質量,提升投保農戶獲得感。
專欄2 社區為民服務提質增效行動
1.推動社區養老服務發展。關注“候鳥老人”需求,推廣三亞市吉陽區卓達社區發展模式,建設老年人專屬場地,舉辦各類活動,提升社區老年服務質量和水平。
2.推動社區托育服務發展。重點在海口、三亞、儋州等城市,新建、改擴建一批嵌入式、分散式、連鎖化、專業化的社區托育服務設施,提供全日托、半日托、計時托、臨時托等普惠性托育服務。
3.推動社區助殘服務發展。支持海口、三亞具備綜合功能的社區設立康復場所,配備康復設施,為轄區內殘疾人提供康復訓練、居家托養、日間照料、心理疏導、醫療講座、上門問診、預防宣傳等一站式助殘服務。
4.推動社區教育服務發展。舉辦青少年自然災害避險教育、防拐騙教育、防校園欺凌教育、網路防騙教育、安全交通教育、防溺水安全教育、青春健康教育等主題教育活動;定期為老年人開展科學普及、健康知識、智慧型生活、法律法規、網路詐欺、代際溝通等主題教育活動;開展政策法律、鄉村振興、文明禮貌、技能知識、親職教育等培訓活動;普及各類群體火災防範、安全疏散逃生等自防自救常識技能;開展“七彩假期”“七彩四點半”“紅領巾課堂”等關愛志願服務。
(二)強化便民服務功能
推進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加強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推進農村生活服務便利化,到2025年,全省所有社區均達到基礎型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標準,創建不少於200個高品質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打造海口、三亞、儋州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樣板城市,並爭取國家級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城市試點。
支持生活性服務發展。強化金融、電信、供銷、燃氣、電力、自來水、廣播電視等公共事業服務發展,鼓勵維修、家政、護理、餐飲、零售、美容美髮等便民服務業發展。建立和完善社區回收點、街道中轉站、區(縣)綠色分揀中心的三級再生資源回收網路體系,到2025年,95%以上的鄉鎮(街道)、村(社區)建立再生資源回收網點。支持連鎖商貿企業對現有社區商業零售網點進行標準化改造,新建一批社區連鎖商店,保障居民就近便利消費。支持郵政快遞企業加強城市寄遞服務末端基礎設施建設。
發展社區物業服務。鼓勵有條件的住宅小區在村(居)民委員會指導下依法引進專業化物業服務,建立健全業主和物業企業雙向選擇機制。定期召開社區黨組織、居民委員會、業主委員會和物業服務公司“四方”聯席會議,推進社區長效管理。推動城市社區居民委員會下設環境和物業管理委員會,督促業主委員會和物業服務企業履行職責。
專欄3 社區便民服務提質增效行動
1.鼓勵商貿服務發展。推動人口規模在1萬人以上的鄉鎮至少新建或改造1個經營面積在500㎡以上鄉鎮商貿中心;除地級市外,每個市縣至少新建或改造1個經營面積在10000㎡以上的縣域綜合商貿服務中心(欠發達縣可適度降低標準)。
2.支持農村綜合服務社建設。提高全省鄉鎮和農村綜合服務社覆蓋率,到2025年,農村綜合服務社達到600個;拓寬農產品島內外銷售渠道,到2025年,分別在東西南北中建設農產品物流配送中心,提供倉儲保鮮、分揀包裝、電子商務等服務。
(三)強化安民服務功能
推進平安社區建設。深化城鄉社區警務戰略,逐步推動社區民警專職化,保證專職社區民警80%以上的工作時間下沉社區。加強村(社區)治安保衛委員會建設,健全群防群治、聯防聯治機制,完善城鄉社區治安防控網。宣傳平安建設、防盜、防火、防治安災害事故、防電信詐欺、防傳銷等各類與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安全防範知識。推進“雪亮工程”二、三類視頻監控向社區延伸,提升視頻監控覆蓋率、聯網率、完好率。加強村(社區)反邪教工作能力建設,健全反邪教形勢研判、應急處置、辦案指導、督辦問責等工作機制,增強居民反邪教意識。
推動社區法律、社會心理服務。加強村(社區)人民調解委員會在婚姻糾紛、鄰里糾紛、山林爭議、土地糾紛等方面提供專業化調解服務。建立健全人民調解、行政調解、行業性專業性調解、商事調解、司法調解等多元調解機制,確保基層矛盾糾紛受理率達100%,化解率達85%以上。健全刑釋人員銜接管理、安置幫扶機制,力爭刑滿釋放人員銜接率、安置率、幫教率分別超過80%、90%、95%。規範設定社區心理諮詢室,配備心理輔導員,提供精神慰藉、心理疏導、關係調適、社會融入等服務。根據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需要,引導在重點園區、港口設立國際商事和行業性專業性調解組織,公正高效便利解決跨境商事糾紛。
強化應急服務保障能力。按照“全島同城化、全省一盤棋”,分別在東西南北中建設省級綜合應急物資儲備倉庫,強化應急和風險防範物資儲備。加強村(社區)應急避難場所建設,健全完善微型消防站(點),實現全省所有村(社區)配置1名災害信息員。對颱風、洪澇等突發性、公共性事件建立預警機制和分級回響機制,對漁民、景區責任人等群體提供個性化預警信息服務,確保及時妥善處置突發事件。健全應急廣播體系,拓展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渠道。完善城鄉社區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應對機制和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鄉鎮(街道)聯動工作機制,推進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部設立發熱(哨點)診室,規範設定公共衛生科,並按國家規定配備註冊全科醫師和公共衛生醫師。運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等信息化技術,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實時分析、集中研判,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建立健全社區疫情防控組織體系,完善社區防疫力量、物資保供統籌協調機制。健全完善疫情防控“平急轉換”機制,確保“平時”有條不紊,“戰時”反應迅速。常態化開展“無疫村(社區)、無疫小區”創建活動,調動社區居民抗疫積極性、主動性,築牢社區疫情防控防線。
專欄4 社區安民服務提質增效行動
1.推動社區法律服務發展。建立法治長廊、法治宣傳欄、法律讀書角(室)等法治文化陣地,加強習近平法治思想、憲法、民法典、海南自由貿易港法、法律援助法等法律法規知識的學習宣傳。繼續推進“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創建活動,實施村(社區)“法律明白人”培養工程,到2025年,平均每20戶至少培養1名“法律明白人”。
2.推動應急服務發展。加強社區綜合性應急救援隊伍建設,充分發揮公安、消防、衛生、民兵等專業隊伍的骨幹作用以及社區工作者、退役軍人事務員、志願者的輔助作用,提高城鄉社區應急處置能力。加強村(社區)人員密集場所消防安全管理,開展消防安全教育培訓,做好用氣、用地、用火以及地震、洪災等防災監測、預警發布和應急避險安全防護工作。
第三節 最佳化城鄉社區公共服務設施
(一)最佳化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布局
加快推進新時代新社區新生活服務質量提升工程,結合老舊小區改造、城市更新、居住區建設補短板行動,通過換購、劃撥、租借等方式,統籌利用各類存量房屋資源增設社區服務設施。對於新建城區、居住區,嚴格按照每百戶不低於30㎡標準配建社區綜合服務設施,確保社區商業和綜合服務設施面積占社區總建築面積的比例超過10%,實現社區綜合服務設施與房屋建築工程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和同步交付。新建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占地面積不少於500㎡,建築面積原則上不少於300㎡,滿足居民民眾服務需求。精簡整合村(社區)辦公室空間,推行開放式辦公,實現居民活動區域占社區綜合服務設施總面積60%以上。實施農村、農墾居綜合服務設施提升工程,完善綜合服務設施。在旅遊景區建立文旅便民服務中心(站),受理景區旅客諮詢、訂票、投訴等服務事項。加快生態搬遷集中安置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建設,確保2025年安置社區綜合服務設施覆蓋率達到80%。按照老年人、未成年人、殘疾人優先原則,推進社區設施適老化、適兒化和無障礙改造。推進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內的園內社區、天窗社區、周邊社區建設,完善服務設施,打造特色村莊社區,促進綠色發展。
專欄5 城鄉社區服務設施補短板提升工程
1.社區綜合服務設施改造提升工程。推進社區公共服務設施、建築公共部位改造,補齊社區綜合服務設施短板,提升綜合服務設施利用率和社區服務水平。
2.農村綜合服務設施改造提升工程。統籌利用政府財政投入、村級集體經濟收入、社會資助等資金,整合利用村級組織活動場所等現有設施和場地,補齊農村社區綜合服務設施短板,提升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平。
3.農墾居綜合服務設施改造提升工程。對辦公場所、服務場所、活動場所不達標的農墾居,採取新建、改擴建等方式,解決農墾居綜合服務設施短缺等問題,保障墾地融合發展服務需求。
4.生態搬遷集中安置社區綜合服務設施補短板工程。根據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總體規劃,建設生態搬遷集中安置社區服務設施。
(二)推進黨群服務中心建設
按照“城市15分鐘黨群服務圈”要求,構建市、區(縣)、鄉鎮(街道)、社區四級城市黨群服務陣地體系。推進黨群服務中心和大社區綜合服務中心融合建設,與政務服務網互聯互通,推動公安、社保、民政、衛健、住建等部門將服務視窗下移到街道、社區。整合村(居)民委員會、公共服務站、社區服務中心、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等機構和平台,打造集黨務、政務、村(居)務、平安建設、議事協商、公共服務、退役軍人服務、矛盾調解等功能於一體的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到2025年,全省各市縣(三沙市除外)至少建成一個大社區綜合服務中心示範點,以黨群服務中心為基本陣地的綜合服務設施實現全覆蓋。創新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社會化運作機制,確保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維護有人員、有資金、有規章。
專欄6 黨群服務中心(大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專項服務行動
1.長者專項服務。設定長者飯堂,為轄區內老年人提供配餐、送餐服務;設定日間照料中心,提供床位、公共洗漱間、淋浴間,滿足老年人社區養老服務需求。
2.青少年專項服務。設定“婦女兒童之家”“青年之家”,開展親子、文體、教育等各類活動;設定少兒助長中心,配套消防、交通安全教育基地,增強青少年自我安全防護意識。
3.特殊人群專項服務。對於困難婦女,提供婚姻家庭、勞動就業、婦女維權、計生家庭維權等服務;對於殘障人士,提供康復訓練、身體檢查、技能培訓等服務;對於社區矯正對象,開展法治教育、心理矯正和社會適應性幫扶等活動;對於戒毒康復人員,提供社區醫務資源和心理輔導服務;對於刑滿釋放人員,落實銜接管理、社會幫扶、“三無人員”臨時性安置等工作。
第四節 創新城鄉社區服務機制
(一)建立健全服務統籌機制
以縣(市、區)為單位統籌用好各項支持社區政策,整合面向社區的服務資金、資源、項目和社會服務資源,以村(社區)黨組織為主渠道落實,確保村(社區)黨組織有資源有能力為民眾服務。全面推行“一窗受理”和“一站辦理”,實現政務代辦服務村(社區)全覆蓋。完善政府購買服務機制,明確購買服務項目立項、經費預算、信息發布、項目管理、績效評估等長效配套措施,鼓勵基層民眾性自治組織、社會組織承接政府購買服務事項,廣泛參與社區服務。
(二)完善即時回響和多方聯動機制
推動“接訴即辦”向“未訴先辦”延伸,切實解決民眾急難愁盼問題。鼓勵社區開展延時錯時服務,社區文化活動場地、電子閱覽室等綜合服務設施每天開放時間不少於8小時,民眾關切項目開展24小時線上服務,滿足城鄉社區居民日常需求。全面推行“直通聯辦”改革試點經驗,依託“12345”熱線,實行“併線運行、集中受理、接訴即辦、回訪反饋、督辦考核”運行模式,形成市、區、鄉鎮(街道)和社區上下聯動、快速回響辦理機制。發揮“海政通”為各級黨政機關內部協同辦公統一平台作用,構建後方指揮調度信息化工作體系,實現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高效運行。
(三)完善服務評價機制
健全完善民眾滿意度調查評估制度,實現社區服務民眾滿意度調查村(社區)全覆蓋。推廣社區服務“好差評”評價激勵制度,普遍建立精準匹配村(社區)居民需求的評價機制。完善村(居)民自我服務機制,加強基層民眾性自治組織規範化建設,引導居民民眾廣泛參與社區服務,增強自治能力,提高自我服務水平。
(四)深化社區減負增效機制
以縣級為單位開展社區減負工作,建立社區工作事項清單,實行社區工作準入制度。釐清基層行政事務,未經黨委和政府統一部署,屬於基層政府及其職能部門、街道辦事處職責範圍內的事項,不得要求社區承擔;應由社區協助的事項,應當為社區提供必要的經費和工作條件;屬於社區居民自治的事務,要充分尊重居民委員會的自主權。制定社區印章使用範圍清單,全面清理村級組織機制牌子,規範基層民眾性自治組織出具證明事項。
(五)最佳化格線化管理服務機制
合理確定格線規模,一般以村(居)民小組或住宅小區、若干樓院為單位劃分格線,每個格線原則上農村以300戶為一個格線,城市以500戶為一個格線,把社區內的黨建和政法綜治、民政、城管、信訪、市場監管、衛生健康、應急管理等各類格線統一整理成“一張網”,實現格線全覆蓋、無盲區。根據基層格線人口數量、任務繁重程度,每個格線配置1-3名專職格線員,實行“一格一員或一格多員”模式,專業格線員實行“一員多格”模式,落實格線員公共管理、公共服務、公共安全等社會綜合治理職責。建立格線化管理和“12345”聯動協作機制,實現信息收集、問題發現、任務分辦、協同處置、結果反饋全流程工作機制,提升精準化服務水平,實現“小事不出格線,大事不出社區,矛盾就地化解”的格線化治理模式。充分利用省社管平台或省住建廳城市綜合運行管理服務平台中已建格線,避免重複建設。
第五節 加快城鄉社區服務數位化建設
(一)推進智慧社區建設
推動社區養老、社區家政、社區醫療、社區消防、社區安防等服務智慧型化升級改造,推廣智慧型門禁、車輛管理、視頻監控、無人售賣機、智慧型快件箱等自助終端建設。最佳化社區智慧電網、水網和氣網布局,推進小區智慧型感知設施建設,擴大智慧型感知設施和技術在安全管理、群防群治、機動車管理、生活垃圾處理等領域套用。加快部署城鄉社區政務通用自助服務一體機,到2025年,城市社區政務通用自助服務一體機實現全覆蓋,農村社區政務通用自助服務一體機覆蓋率達到50%。試點推廣以社會保障卡為載體的智慧社區門禁服務。加強社區信息交流無障礙建設,提供適老化、適兒化和無障礙服務。在海口、三亞、儋州等城市開展智慧社區建設試點,制定完善智慧社區建設標準、統計和評價指標體系,不斷提升城鄉社區治理服務智慧化、智慧型化水平。
(二)加強社區服務信息化套用
最佳化升級“海易辦”服務平台,打造面向民眾、企業服務的總入口,到2023年,全面落實“平台之外無系統”,省建系統的政務服務事項原則上在“海易辦”平台全部實現“一表受理”,到2025年,平台日活躍用戶數超110萬,“零跑動”可辦項使用率達到85%。推進政務服務規範化,將線下政務大廳與線上政務服務平台集成融合,推動同一事項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實現政務服務事項目錄、辦事指南、辦理狀態等信息在各政務服務渠道同源發布、同源管理。全面對接全國一體化線上政務服務平台,推動證照、辦事材料、數據資源的跨省共享互認,上線一批高頻“跨省通辦”事項清單,推動政務服務便利化。推廣運用“全國基層政權建設和社區治理信息系統”,實現社區基礎信息一次填報,多方共享,減輕基層負擔。
專欄7 城鄉社區信息化建設試點行動
1.“網際網路+基層治理”專項行動。統籌鄉鎮(街道)、村(社區)地理信息、人口、資源、經濟、民生等數據資源,集約建設智慧社區信息系統。
2.智慧社區創新試點行動。創新社區服務數位化套用場景建設,推進智慧社區建設試點行動,探索智慧社區推行智慧型預警、應急救援救護、智慧養老等惠民服務。
第六節 加強城鄉社區服務人才隊伍建設
(一)配齊建強社區工作者隊伍
通過選派、聘用、招考等方式,選拔優秀人才充實社區工作者隊伍,到2025年,每萬城鎮常住人口擁有社區工作者達到18人。根據社區實際工作,配備一定數量的從事黨建、治理、服務工作的全日制專職人員。大力發展社會志願服務事業,動員黨員、退役軍人、大學生、候鳥等群體加入志願者服務隊伍。探索將格線員納入社區工作者隊伍,市縣每年適時發布一批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城鄉基層崗位,拓寬高校畢業生就業渠道。少數民族人口數量較多的市縣,重視社區少數民族工作人員的培養和使用。建立健全與工作年限、受教育程度、相關專業水平等綜合因素相掛鈎的“三崗十八級”薪酬體系,提高城市社區工作者基本待遇,激發乾事創業熱情。
(二)提高社區工作者服務能力
支持社區工作者參加職業資格考試和學歷教育考試,對獲得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證書的從業人員給予職業津貼。按照“一崗多責、一專多能”培養要求,按需開展崗前培訓、在職培訓、專業培訓。對於黎族、苗族、回族等少數民族聚居的村(社區),加強對社區工作者的民族、宗教政策法規培訓,促進民族團結。建立社工人才培訓基地,開展社工人才繼續教育、資格教育、實踐教育,鞏固和提升社會工作者、社區工作者以及社會組織人員的專業素質。支持普通高校、職業院校開設社區服務相關專業,培養優質社會工作人才。鼓勵高校畢業生特別是公共衛生、醫藥護理、社會工作等相關專業高校畢業生應聘社區防控專崗。持續開展基層幹部作風整頓行動,推進作風建設常態化長效化,不斷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務質量。
專欄8 社區人才隊伍建設行動
1.新時代社區工作者主題培訓行動。採取集中培訓、示範培訓、輔導講座、線上學習等多種形式,定期組織社區工作者全員輪訓,社區工作者每年接受教育培訓不少於3天,依託全國基層政權建設和社區治理信息系統,建立健全社區工作者培訓監測機制。
2.社區志願者隊伍建設行動。依託全國志願服務信息系統,為有意願、能勝任志願服務的社區居民進行登記註冊,鼓勵社區建立各類志願服務隊伍。
3.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行動。依託鄉鎮(街道)社工站,引進、培育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將社會工作理論與方法納入城鄉社區工作培訓應知應會內容。
第四章 保障措施
第一節 加強組織保障
強化政府主體責任,將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納入議事日程,定期研究、謀劃和推動。市縣政府要做好資金統籌、推進實施等工作,鄉鎮政府(街道)要做好具體落實工作。建立健全民政、發展改革部門牽頭的規劃實施推進機制,跟蹤和督促各項任務落實。各區縣要依照本規劃,結合當地實際細化實施方案,明確目標任務、方法步驟、工作舉措,推進規劃落實。
第二節 加強法治支撐
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等法律法規。探索建立養老、托育、家政、物業等重點領域社區服務信用管理體系,鼓勵發展成熟的行業制定行業社區服務標準。研究制定智慧社區、數字鄉村建設標準,加強數字賦能城鄉社區服務的指標體系建設。加強村(社區)服務檔案建設,提高檔案管理信息化水平。
第三節 完善配套政策
將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建設納入國土空間規劃,完善落實社區服務設施建設在用地、用房等方面的政策。落實城鄉社區服務稅收、公用事業收費、用工保險等優惠政策。支持海南自由貿易港放寬市場準入特別措施,引導社會力量和境外資本以多種形式參與生活性服務業發展。鼓勵科研機構和高校積極參與社區服務政策理論研究和標準制修工作,協助開展城鄉社區治理和服務工作。
第四節 強化考核評估
規劃實施情況納入市縣政府目標責任考核內容,作為改進政府部門工作的重要依據。建立評估、跟蹤指導和分析研判工作機制,開展規劃實施情況動態監測工作,適時進行督促檢查,確保規劃建設任務保質保量完成。宣傳推廣各市縣好經驗好做法,堅持示範引領、以點帶面、有序推進,實現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全面發展和整體提升。
內容解讀
一、背景依據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和省政府辦公廳要求,省民政廳會同相關部門結合“十四五”期間我省面臨的民眾需求新變化、疫情防控常態化、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等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制定了《規劃》。
二、出台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到社區考察時強調:“要堅持為民服務宗旨,把城鄉社區組織和便民服務中心建設好,強化社區為民、便民、安民功能,做到居民有需求、社區有服務,讓社區成為居民最放心、最安心的港灣。”制定《規劃》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社區服務的重要指示精神的具體行動,是推進我省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有助於增強城鄉社區服務能力,持續提升人民民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三、主要內容
《規劃》共分四章。
第一章,規劃背景。總結過去五年海南省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取得的成就及面臨的形勢,為科學編制未來五年發展目標、工作任務奠定了基礎。
第二章,總體要求。到2025年,基本建成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廣覆蓋、高水平、高質量的城鄉社區服務體系,人民民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第三章,重點任務。提出了6個方面16項重點任務:一是健全黨全面領導下的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包括健全黨建引領機制、完善多方參與格局2項任務;二是增強城鄉社區服務供給,包括強化為民服務功能、便民服務功能、安民服務功能等3項任務;三是最佳化城鄉社區公共服務設施,包括最佳化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布局、推進黨群服務中心與大社區綜合服務中心融合建設2項任務;四是創新城鄉社區服務機制,包括建立健全服務統籌機制、完善即時回響和多方聯動機制、完善服務評價機制、深化社區減負增效機制、最佳化格線化管理服務機制5項任務;五是加快城鄉社區數位化建設,包括推進智慧社區建設、加強社區服務信息化套用2項任務;六是加強城鄉社區服務人才隊伍建設,包括配齊配強社區工作者隊伍、提高社區工作者服務能力2項任務。
第四章,保障措施。主要包括加強組織保障、加強法治支撐、完善配套政策、強化考核評估4條保障舉措。
四、主要特點
一是突出針對性。《規劃》針對我省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參照國家規劃及我省相關政策,借鑑其他省市好的做法,提出了具體任務和發展指標,並明確了完成時限,確保《規劃》落地落實。
二是突出創新性。推動線上政務服務大廳與線下政務服務平台集成融合,形成同一事項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推進“直通聯辦”改革試點,建立“線上吹哨,部門報到”機制;探索開展“接訴即辦”向“未訴先辦”延伸,切實解決民眾急難愁盼問題;創新服務機制,建立便捷高效的服務模式等。
三是突出自貿港特色。提出支持放寬海南自由貿易港市場準入特別措施,引導社會力量和境外資本以多種形式參與社區發展;支持重點園區、港口設立國際商事和行業性專業性調解組織;推進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內的園內社區、天窗社區、周邊社區建設,打造特色村莊社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