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剛(山東師範大學教授)

李宗剛(山東師範大學教授)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6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李宗剛,男,1963年5月生於山東省濱州市。文學博士,師從朱德發教授。山東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國家重點學科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博士生導師。現為《山東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主編,山東省中國現代文學學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文學前沿學科寫作學研究,五四文學發生學研究。曾經在《文學評論》《文史哲》《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文藝爭鳴》《魯迅研究月刊》《中共黨史研究》《中山大學學報》《山東大學學報》《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等期刊發表論文百餘篇,主持研究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民國教育體制與中國現代文學獲得優秀等級,主持山東省社會科學規劃研究項目等課題多項。先後出版有學術專著《新式教育與五四文學的發生》《中國當代文學史論》《中國現代文學史論》《行走於文學邊緣》《父權缺失與五四文學的發生》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宗剛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畢業院校:山東師範大學
  • 出生地:山東省濱州市
  • 代表作品:《父權缺失與五四文學的發生》《通俗教育研究會與魯迅現代小說的生成》等
  • 職稱:教授
承擔項目,研究特色,學術反響,出版圖書,研究成果,獲獎情況,1.科研獎,2.教學獎,

承擔項目

1.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民國教育體制與中國現代文學”
2.獨立主持2006年山東省社會科學規劃研究項目;
3.獨立主持2006年山東省教育廳社會科學規劃項目;
4.獨立主持2006年山東省軟科學研究項目。
5.山東省社會科學規劃項目“父權缺失與五四文學的發生”

研究特色

其一,從晚清新式教育的視點對五四文學的發生進行闡釋,已經形成了較為有特色的研究。其博士論文《新式教育與五四文學的發生》,被看作對五四文學的發生學研究中的一些空白具有填補作用;其二,從英雄敘事的視點對十七年文學所作的解讀,也具有較為鮮明的研究特色,

學術反響

學術反響主要集中在兩個研究領域中,其一 是對五四文學發生學的研究。該部分研究的部分成果已經在學術界引起了一定的反響。其主要研究論文被人大複印資料兩次全文轉載。被看作“在很大程度上突破前人對五四文學發生學研究的整體框架,填補了長期被忽略的薄弱環節;而且也為五四文學發生學探討開拓了新思路,展示出五四文學與現代教育跨學科研究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從五四文學創建主體和接受主體的結合上對現代文化心理建構作出有深度的剖析”,“深刻地揭示五四文學發生的內在機制和潛在原因”,是“最具新意、深度之所在”,這就“為五四文學研究的學術庫藏增進了新成果”。(朱德發《新式教育與五四文學的發生·序》)其二是對十七年文學英雄敘事的研究,諸如對巴金五六十年代英雄敘事的研究,就獲得了第八屆巴金國際學術研討會國內外專家的好評。
李宗剛
李宗剛

出版圖書

  • 沒有更多了
作者名稱:李宗剛
作者類型:
作者時間:2006年9月1日
《新式教育與五四文學的發生》是齊魯書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宗剛。

研究成果

1、著作等:
新式教育與五四文學的發生》(專著),齊魯書社2006年版;
中國現代文學史論》(專著,36.5萬字),山東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中國當代文學史論》(專著,37萬字),山東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行走於文學邊緣》(38萬字),山東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新式教育與五四文學的發生》,齊魯書社2006年版(獨立)。
《現代中國文學英雄敘事論稿》(山東省社會科學規劃研究項目文叢重點項目),山東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合著)。
2、代表性論文:
1、父權缺失與五四文學的發生,《文史哲》2014年第6期
後被《新華文摘》2015年5期主體轉載
報刊複印資料《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2015年1期全文轉載
《高校文科學術文摘》2015年1期主體轉載
報刊複印資料《文學研究文摘》2016年第1期主體轉載
2、通俗教育研究會與魯迅現代小說的生成,《文學評論》2016年第2期
3、新式教育下的學生和五四文學的發生,《文學評論》2006年第2期
該文被報刊複印資料《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2006年第6期全文轉載
4、民國教育體制內的朱自清及其歷史影像(李宗剛、關珊),《福建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年第3期
5、民國教育體制下的魯迅講演及新文學傳承,《魯迅研究月刊》2016年第4期
6、民國教育體制與中國現代女性作家,《社會科學輯刊》2016年第1期
7、民國中國小作文與現代作家的培育,《齊魯學刊》2016年第1期
8、楊振聲的文學教育實踐與文學教育思想,《山東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年第6期
9、精神導師與五四文學的發生,《中山大學學報》2015年第2期
該文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5年第8期主體轉載
10、魯迅影像及其他者想像性建構,《山東大學學報》2015年第5期
該文被報刊複印資料《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2015年第12期全文轉載
11、論“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教材建設——以20世紀中國文學史教材為例,《東方論壇》2015年第3期
12、父權缺失與陳獨秀現代思想的形成(李宗剛、金星),《理論學刊》2015年第7期
13、楊振聲的文學教育與文學的代際傳承,《山東社會科學》2015年第9期
14、期刊學術引文不規範現象的成因探析與應對方略(李宗剛、孫昕光),《河南大學學報》2015年第6期
該文被報刊複印資料《出版業》2016年第3期全文轉載
15、文學的傳播與經典的誕生——傳播學視野中的《班主任》(李宗剛、田仁雲),《東方論壇》2014年第1期
該文被報刊複印資料《文學研究文摘》2014年第5期主體轉載
16、胡適早期翻譯小說《決鬥》的文化解讀,《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14年第4期
17、父權缺失與胡適現代思想的發生,《煙臺大學學報》2014年第2期
18、從邊緣走向中心——莫言小說《紅高粱》經典化的歷史探析(李宗剛、余瓊),《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4年第3期
19、作家全集需注重對作品原貌的呈現——以《沈從文全集》收錄的《短篇小說》為例(李宗剛、李國聰),《理論學刊》2014年第6期
20、對當前莫言及其作品研究熱的冷思考(李宗剛、吳楠),《創作與評論》2014年第3期
21、文本的張力與歷史的合力——《班主任》編髮過程的歷史闡釋(李宗剛、馮瑞琳),《東嶽論叢》2014年第8期
22、“文革”後期魯迅研究的一個縮影——以《山東師院學報》“紀念魯迅逝世四十周年專刊”為例,《魯迅研究月刊》2014年第10期
23、核心期刊評估體系的悖論與破解方略(李宗剛、孫昕光),《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14年第10期
24、父權缺失與李大釗現代思想的確立,《山東師範大學學報》2014年第6期
25、林譯《茶花女》何以成功登入中國文學,《山東社會科學》2013年第6期
26、父權缺失與孔乙己的人生悲劇,《魯迅研究月刊》2013年第4期
27、《國文月刊》(1940-1949)目錄輯校,《山東師範大學學報》2013年第4期
28、公葬李大釗與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政治文化生態(李宗剛、陳志華),《中共黨史研究》2013年第5期
該文被《新華文摘》2013年第18論點摘要
29、文學史書寫中的“歷史化”探析——以短篇小說《班主任》為例(李宗剛、余瓊),《華夏文化論壇》2013年第9期
該文被報刊複印資料《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2013年第9期全文轉載
30、學術期刊分級制帶來的問題與破解方略,《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13年第7期
該文被中國人民大學複印資料《出版業》2013年第11期全文轉載
31、論中國小說創作主體的創作原則的轉換,《海南師範大學學報》2013年第6期
32、以獨特的方式參與中國當代文學的建構——孫犁對中國當代文學的另一種貢獻,《福建師範大學學報》2013年第1期
33、《孔乙己》:在文學史書寫中的變遷,《東嶽論叢》2012年第4期
該文被中國人民大學複印資料《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2012年第7期全文轉載
34、孫犁的編輯與批評對中國當代文學的別一種貢獻——兼及文學生產的內在規律,《齊魯學刊》2012年第6期
35、文學教育與大學的文學傳承,《文藝爭鳴》2011年第7期
36、父權疆域的寓言化書寫——魯迅散文《五猖會》新解,《魯迅研究月刊》2011年第2期
37、文學史對歷史轉捩點書寫的糾結與突圍,《理論學刊》2011年第10期
38、基於新媒體之上的文學生產與文學消費——一場新的文學革命在孕育,《濟南大學學報》2011年第5期
39、父權缺失與個性意識的覺醒——魯迅小說《狂人日記》新解,《理論學刊》2010年第2期
40、對民間訴求的內在規律性詮釋——評電視劇《沂蒙》,《山東師範大學學報》2010年第6期
41、父權缺失/在場對比下的人生價值——魯迅小說《藥》新解,《魯迅研究月刊》2010年第4期
42、《玉梨魂》:愛情悲劇和人生哲理的詩化表現,《文藝爭鳴》2010年第11期
43、論“十七年”文學解放戰爭英雄敘事樣式,《文藝爭鳴》2009年第2期
44、論“十七年”文學英雄敘事的發展脈絡,《濟南大學學報》2009年第2期
中國人民大學複印資料《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全文轉載2009年第6期
45、鄭正秋/張石川二元互補性與中國早期電影,《山東師範大學學報》2009年第4期
中國人民大學複印資料《影視藝術》全文轉載2009年第12期
46、對人生永恆存在方式的詩化呈現,《理論與創作》2009年第5期
47、論“十七年”文學抗日戰爭英雄敘事,《海南師範大學學報》2008年第6期
48、對王蒙早期文學創作的成功學解讀,《山東師範大學學報》2008年第5期
後收入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009年10月出版的《理論與實踐——<王蒙自傳>研究》
49、對《大刀記》兩個版本的對比性解讀,《山東師範大學學報》2007年第5期
中國人民大學複印資料《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全文轉載2008年第2期
50、對新式教育視野下的林譯小說的再解讀,《揚州大學學報》2007年第4期
51、蔡元培主導下的北京大學與五四文學的發生,《聊城大學學報》2007年第3期
52、新式教育下的教師與五四文學的發生,《煙臺大學學報》2006年第2期
53、新式教育下課程設定與五四文學的發生,《山東師範大學學報》2006年第3期
54、從新的審美範式到新的美學目標——論“十七年”文學英雄敘事建構的內在邏輯,《福建師範大學學報》2006年第3期
55、新式教育下的公共領域與五四文學的發生,《山東社會科學》2006年第6期
56、科學知識譜系與魯迅其人其文,《東嶽論叢》2006年第5期
57、科舉制度的廢除與五四文學的發生,《徐州師範大學學報》2006年第5期
58、在戰爭語境規範下發生的五四文學,《東方論壇》2006年第4期
59、從知遇之恩到精神資源——重新解讀《藤野先生》,《魯迅研究月刊》2005年第7期
60、在主流意識形態制導下的十七年文學英雄敘事,《山東師範大學學報》2005年第6期
61、試論十七年文學英雄敘事的隱喻性特徵,《河北學刊》2005年第6期
62、對民間視閾下的〈紅高粱〉英雄敘事再解讀,《煙臺大學學報》2005年第1期
63、魯迅文化視野中的藤野先生,《揚州大學學報》2005年第2期
64、巴金五十年代英雄敘事再解讀,《東方論壇》2005年第1期
收入陳思和主編的《一粒麥子落地—巴金研究集刊卷二》,上海三聯書店,2007年第10年第人大複印資料目錄索引2005年第7期
65、對中國小說由傳統向現代轉換中一些問題的思考,《濟南大學學報》2005年第3期
66、論《保衛延安》的英雄理念及英雄敘事,《山東社會科學》2004年第9期
67、對林譯小說風靡一時的再解讀,《東嶽論叢》2004年第6期
中國人民大學複印資料《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全文轉載2005年第2期
68、論《平原槍聲》中間敘事的美學意蘊,《理論學刊》2004年第9期

獲獎情況

1.科研獎

1、《新式教育與五四文學的發生》,2015年獲山東省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
2、《新式教育下的學生和五四文學的發生》,2007年獲山東省社科優秀成果三等獎;
3、《鄭正秋/張石川二元互補性與中國早期電影》,2012年獲山東省社科優秀成果三等獎;
4、《現代中國文學通鑑》(參與),2015年獲山東省社科優秀成果一等獎,2015年教育部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

2.教學獎

2007年獲得山東師範大學研究生優秀成果獎
2015年“山東省優秀研究生指導教師”獎
2013年“山東省優秀研究生指導教師”獎
2005年山東師範大學教學成果三等獎(合作)
2001年山東師範大學教學成果三等獎(合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