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李樺(1907年~1995年),曾用名浪沙、小泉,男,1907年出生,廣東人。中央美術學院教授。1927年畢業於
廣州市立美術學校。1930年留學日本,1932年回國任教於母校。1934年在廣州組織現代版畫會,從事新興木刻運動。1938年任
中華全國木刻界抗敵協會理事。抗戰勝利後到上海主持中華全國木刻協會工作。當選理事長,組織抗戰八年木刻展。
1947年受聘為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任
副教授。1949年出席第1次全國文代會,當選中華全國美術工作者協會常務委員。1950年以來歷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版畫系主任、
中國文聯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顧問、中國版畫家協會主席。1988年獲
日本國日中
藝術交流中心頒發的中國新興版畫運動貢獻金獎。
1949年後,創作了許多反映祖國建設,富有時代氣息的作品。代表作有《怒吼吧,中國!》、組畫《怒潮》(掙扎、抓丁、抗糧、起來)、《飢餓線上》《向炮口要飯吃》《團結就是力量》《勞動後備軍》《征服黃沙》《首都的早晨》等。歷任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版畫系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中國版畫家協會主席等職。著有《西屋閒話》《美術創作規律二十講》《李樺木刻選集》《美術新論》《木刻的理論與實踐》《木刻版畫技法研究》等畫冊及著作。1991年獲國務院頒發的“
政府特殊津貼”,1996年中國版協授予“
魯迅版畫獎”。
藝術年表
1925年 因學習成績優秀,被選派參加
廣東省赴日考察團。
1927年 廣州市市立美術學校畢業。
1930年 自費留日,入東京川端美術學校學習。
1931年 “九一八”事變後,憤而離日。十月回到廣州。
1933年 在母校任西畫科班主任兼素描教師。六月十九日,李樺在廣州市市立美術學校發起組織現代創作版 畫研究會(後簡稱現代版畫會)。夏
金肇野、唐珂、許侖音、段乾青、董化羽等在北平組織平津木刻研究會。
1934年 由於“五四”新文化運動和
魯迅倡導木刻的影響,開始自學版畫, 作《詩人》《裸女》《棄嬰》《失業者》《水災》《囚》《春郊小景集》《一九三四年即景集》《小鳥的命運》《東北義勇軍》等。四月,在廣州舉行首次個人版畫展。六月,組織“現代版畫會”。出版
手印不定期會刊《現代版畫》,並為廣州《市民日報》編《木刻周刊》。出版《李樺木刻集》。十二月開始與魯迅通信。
1935年 先後收到魯迅覆信多封,在思想、藝術和
木刻運動等方面深受影響。創作《無家可歸》,《
怒吼吧!中國》。“現代版畫會”舉行周年展,因搞木刻運動。暑假後被校方解聘。
1936年 負責籌備《第二次全國木刻流動展覽》。七月在廣州展出,十月在上海展出。魯迅在逝世前十一天——十月八日前往參觀,並與部分木刻青年作者座談。作《豐收也是一樣的窮》《一二九的抗議》和木刻連環畫《黎明》《絲》《趙二嫂》等共一百多幅。《現代版畫》第十集《反帝專號》出版。
1937年 七月,李樺、
力群、
新波、
江豐、
曹白、
野夫、
陳煙橋、
林夫等發動籌組《第三回全國木刻流動展覽會》,因"七七"事變全面抗戰開始而流產。“七七事變”後,“現代版畫會”停止活動。把籌備中的《第三次全國木刻流動展覽》展品交託野夫帶到上海,又經江豐帶到武漢。赴桂林及
南寧組織版畫展。作《賀年片》《軍民合作》、木刻連環畫《來歸》《沒有童年的孩子》《水葬》《父子間》《告密》和《抗戰故事》。十一月投軍。
1938年 經徐州及武漢外圍作戰,年底駐長沙。作《秋日》《晚歸》。完成《抗戰故事》,共三輯。十月,參加南潯戰役,畫了不少戰地速寫。
1939年 六月下旬,應《漫畫與木刻》社之約,在桂林舉辦“戰地素描展”,共展出一年來在豫、鄂、皖、贛、湘各戰區實地寫生代表作一百七十多幅。八月,赴桂林舉行“戰地寫生展”。十月,參加“第一次長沙會戰”,後到
茶陵;同新波、
建庵、
賴少其等代表
中華全國木刻界抗敵協會桂林辦事處舉辦“魯迅紀念木刻展”;為地下黨員駱何民主編的《開明日報》供稿,並與溫濤合刻《抗戰鬥神》,隨報附送。十一月開始為該報主編《抗戰木刻》周刊。作《開到抗日前線去》《救傷》等。出版《木刻教程》。
1940年 負責“中華全國木刻界抗敵協會”湖南分會工作。主編《木刻導報》雙周刊,辦木刻函授班,並出版《學員習作初集》。作《辱與仇》《雪地行軍》等。在桂林舉辦《李樺戰地素描展覽》。同年春,李樺在湖南
長沙組織全木協湘分會。於六月十五日舉辦木刻講座,並主辦《"七七"紀念木刻流動展覽會》和出版《抗戰木刻選集》。十月,李樺與
陸田在湖南
衡陽《開明日報》合編《抗戰木刻》與《詩與木刻》不定期副刊。
1941年 參加撰寫《十年來中國木刻運動的總檢討》。“中華全國木刻界抗敵協會”三月被國民黨社會部以莫須有的罪名非法解散。發表論文《試論木刻的民族形式》並出版《學員習作初集》和《學員習作二集》。
1942年 一月,重慶成立“
中國木刻研究會’,當選理事。一至二月間,舉辦“第二次長沙大捷戰地素描”畫展。十月,《第一屆雙十全國木刻展覽會》開幕。
徐悲鴻撰文指出“李樺已是老前輩,作風日趨沉練,漸有
民族形式,有幾幅近於丟勒”。
1943年 十月三十日,“李樺第三次長沙會戰史畫及洞庭湖素描展覽”在廣西
無線電台禮堂舉行。十一月底,又在桂林開辦“寫生畫展”。出版《烽煙集》和《美術新論》。
1944年 三月十九日,“李樺
常德會戰畫展”在省廣播電台開幕,共展出戰地寫生幾十幅,連展三天。元旦,同劉
建庵、
劉侖、陸田、
梁永泰等一起開辦“桂南流動木刻展”。
1945年 在湖南
汝城寫生。整理抗戰時期
國統區木刻運動史料。《李樺版畫水墨畫展》在廣東砰石舉行。
1946年 在南昌舉行版畫水墨畫展。五月到上海。加入上海美術作家協會。七月當選“
中華全國木刻協會”常務理事,參加籌辦《抗戰八年木刻展覽》並編輯《
抗戰八年木刻選集》。作《怒潮》
組畫、《糧丁去後》《飢餓線上》。出版《李樺水墨畫》。
1947年 作“五二〇”傳單。作《汗》《
勞動後備軍》《苦笑》《逃難》《夜的恐怖》《劫收》《都市的暗角》《民主的行進》《團結就是力量》《里外同心》《快把他扶進來》《民主死不了!》《向炮口要飯吃》《鈔票滿天飛,人人活不了》等。出版《怒潮》組畫。為
蘇聯對外文協
機關報《
時代日報》編《
新木刻》周刊。三月,經“全木協”各地原會員書面選舉,李樺、
楊可揚、
鄭野夫、
王琦、王麥稈當選理事,李樺得票最多,任理事長;
王樹藝、
陳珂田、葛克儉當選監事,王樹藝為監事長;並作了會務分工。理事會決定每年春秋兩季各舉辦一次全國性木刻展覽;設立木刻函授班。九月,就任
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副教授。加入北平美術作家協會。指導
清華大學“陽光社”(有
燕京大學學生參加)、北大四院、
中法大學木刻學習班等學生木刻團體。十月一日,《中國現代版畫展覽會》在蘇聯
列寧格勒國家埃爾米達斯博物館開幕,展出作品 157件。版畫家力群、李樺隨畫展訪蘇。後移展於
莫斯科,中國
文化部部長沈雁冰,蘇聯文化部副部長帕霍莫夫、全蘇美協書記皮緬諾夫參加了開幕式。
1948年 參加“一二七藝術學會”。在藝專教授
西方美術史、水墨畫和素描。作《天橋人物》。赴京西
小煤窯體驗生活,作《窯工汗血》。三月十三日,由北平的
清華、北大、燕京、中法四大學聯合舉辦的《全國木刻展覽會》在四校內流動展出。約有木刻二百幅,是李樺帶來北平交給清華大學陽光社。產生了一批國統區膾炙人口的作品,李樺的《怒潮》,
黃新波的《
賣血後》,
荒煙的《一個人倒下去,千萬人站起來》,
楊可揚的《教授》,
朱宣鹹的《憤怒的火焰在鐵視窗燃》《木刻工作者的戰鬥》,
邵克萍的《街頭》,
趙延年的《
搶米》,麥稈的《
放回來的爸爸》,野夫的《泛區難船》王樹藝的《自行失蹤的人》等。十一月一日,全木協舉辦《第四屆全國木刻展覽會》(秋季)在上海
大新公司畫廓舉行,參展作品有:李樺的《怒潮》。
1949年 升為教授。作迎接北平解放木刻傳單《人民解放軍是人民的軍隊》、赴石景山發電廠和
煉鋼廠體驗生活,《作搶修發電機》《學習》等。為天津《
進步日報》編《進步藝術》周刊。出席第一次全國
文代會,任大會
藝術展覽評選委員。被選為全國
文聯委員、美術工作者協會常務理事兼《
人民美術》
執行編輯。
1950年 參加京郊土地改革。出席
北京市文代會。創作
銅版畫《鬥爭地主》《焚毀舊契》、木刻《二萬五千里長征過草地》等。出版《木刻的理論和實際》。
1951年 作木刻《鬥爭地主》《和平簽名》《志願軍打坦克》《中朝部隊勝利會師》《醫務工作者反對細菌戰》。
1952年 當選為北京市第一屆
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作《攻守同盟破產》《爸爸買新農具回來》《送參軍》等。
1953年 加入中國共產黨。出席第二次全國文代會。當選
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兼版畫組組長。
1954年 任
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系主任。去
煙臺漁區體驗生活。作《
補網》《當潮水退的時候》《華威先生》插圖、《父與子》插圖。出版《木刻版畫技法研究》。
1955年 帶學生去京郊溫泉鄉。作《晚歸》《合作社的收穫》。出版《銅版畫技法研究》。《木刻版畫技法研究》再版。主持籌辦《第一屆全國版畫展》。
1956年 帶學生赴
白洋淀。作《夏日》《捕魚》。作《魯迅在木刻講習班》。《版畫》創刊,任常務編委。主持籌辦《第二屆全國版畫展》。
1957年 帶學生赴
河北省
建平縣。作《山區生產》《六月慶豐收》《練兵》《常備不懈》。《
李樺木刻選集》出版。參加在蘇聯舉行的《中國版畫展》開幕式並出席蘇聯美術學院成立二百
周年慶典。訪問
南斯拉夫。
1958年 作《百年大計》《鼓足幹勁修水庫》,為郭沫若詩集《
百花齊放》作插圖二十五幅。主持籌辦《第三屆全國版畫展》和《北京——莫斯科版畫展》。被評為先進工作者,參加
北京市先進工作者大會。出版《李樺木刻選集》。
1959年 帶學生赴
三門峽水利工地,作《征服黃河》《戰黃河》《馴服黃河的英雄們》《移山堵海》作《一樓蓋成一樓又起》。參加編輯《
十年來版畫選集》。
1960年 出席第三次全國文代會。連任美協常務理事兼版畫組組長。作《
社會主義好》《技術革命萬紫千紅》《隊日》等。
1962年 赴湘、贛、兩廣和四川寫生。
1963年 與
彥涵、王琦、荒煙、
李平凡在北京舉辦《五人版畫聯展》。作《春風又綠江南岸》《雷鋒像》《雷鋒》插圖和《晚風》《輪休日》。
1964年 作《清明節》、主持籌辦《第五屆全國版畫展》。
1965年 作《培育革命接班人》 《亦農亦工》。
1975年 赴大慶和
大連造船廠,輔導工人美術作者。作《造船工人一雙手》,與梁棟合作大幅套色木刻《轉戰新油田》。
1977年 作《服務到第一線》《鑽井台上半邊天》和自刻像。
1978年 負責版畫系研究班教學工作。為方誌敏《可愛的中國》作插圖。參加了
全國勞動模範座談會。
1979年 參加第四次全國文代會並當選全國文聯委員、美協常務理事。擔任《中國新興版畫五十年選集》執行編委。作《首都的清晨》《山鄉巨變》第二部插圖。
1980年 四月出席在黃山舉行的中國版畫家協會成立大會並當選為主席。美術評論集《西屋閒話》出版。
七月一日至十四日,應邀赴湖南長沙、株州、
湘潭講學。十月十六日至二十五日,與王琦赴
貴陽參加黔、桂、湘三省版畫聯展座談會。
1 981年 四月三十日至五月十八日,參加文化部
藝術教育訪英代表團赴英國訪問。九月二十五日,參加紀念魯迅誕生一百周年大會。負責籌備的《第七屆全國版畫展覽會》在京開幕。十二月十四日至二十九日,倡議並籌辦的首屆《三版展覽》在北京舉行。
1982年 與王琦、
馬克、
李樹聲等任《
中國版畫年鑑》編委、編成1981年卷。六月十九至二十六日,參加全國文聯四屆二次會議。七月二十日至八月二十六日,應邀去
吉林長春、
通化和黑龍江佳木斯、
哈爾濱講學。曾登天池寫生,到林區體驗生活,參觀北大荒農場和《北國風情》畫展,並參加美協黑龍江分會主辦的學術討論會。九月十六至十九日,應邀去江西
宜春地區講學。十一月一日至八日,應邀赴
蘇州參加《姑蘇之秋》版畫展開幕式並講學。與李樹聲、馬克合編的《
中國新興版畫運動五十年》,由
遼寧美術出版社出版。寫作完成
論文集《藝苑漫談》。
1 983年 一月當選為北京市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並參加大會第一次會議。主動辭去美院版畫系主任職務,任教授,並為院諮詢委員會成員。繼續編成《版畫年鑑》(1982年)。寫成《美術創作規律二十講》和《中國的古代版畫與現代版畫》兩部書稿,分別交
湖南美術出版社和
外文出版社。五月一日至十六日,應邀赴廣東
潮汕地區澄海縣講學。五月二十八至六、七月,負責《第八屆全國版畫展覽會》籌備工作。八月,中國美術家協會和
中央美術學院聯合舉行李樺教授從事美術教育和版畫事業五十年慶祝會,與李樺
藝術活動五十年展覽。
1984年 七月做為第六屆
全國美展版畫評審,赴重慶參加評選會議。八月,前往江蘇
啟東縣,參加版畫活動並講學。《版畫年鑑》編成1983卷。
1985年 五月,參加中國美術家協會第四次會員代表大會,在會上主動提請辭去常務理事職務,被大會推舉為協會顧問。《版畫年鑑》1984卷編成。十二月,應《香港中華文化促進中心》的邀請,與王琦同赴香港參加“
中國現代木刻版畫展的開幕式並講學。
1986年 一月赴
合肥參加“第九屆全國版畫展”開幕式,並在
屯溪參加“版協”代表大會和版畫創作座談會。五月,參加北京市八屆人代會第五次會議。主編《敬獻導師的花環》(《中國版畫年鑑》)1986年
增刊,遼寧美術出版社。《中國版畫年鑑》1985年卷編成。
1987年 三月參加北京市八屆人代會第六次會議。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舉行“祝賀李樺八十大壽座談會”。十一月,中國美術家協會在民族宮舉行“祝賀李樺、
葉淺予、
李可染八十大壽座談會”。《李樺》
畫集(
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中國版畫年鑑》1986年卷編成。組織批准退休。
1988年 十一月,出席“第五次文代會”。十二月參加中國美術家協會版畫藝術委員會召開的“版畫藝術研討會”。《中國版畫年鑑》1987年卷編成。
1989年 《中國版畫年鑑》1988年卷編成。
1990年 十月,參加“名師的足跡”畫展。《中國版畫年鑑》1990年卷編成。
1991年 二月,創作“左聯五烈士”像(
柔石、
胡也頻、
殷夫、李偉森、
馮鏗)。九月九日,女兒紀慈病逝。九月,中國美協、中國版協聯合舉辦“中國新興版畫60年暨魯迅誕辰110周年紀念傑出貢獻獎”。
1992年 八月,出版《李樺藏書票》(
上海書畫出版社)。《中國版畫年鑑》1991年卷編成。
1994年 四月二十四日,出席第五屆全國
藏書票展覽並致辭。四月二十七日十八時,突發
腦血栓住進
協和醫院。五月五日十一時三十分辭世。
取得成就
1934年,李樺在廣州市市立美術學校發起組織
現代創作版畫研究會(後簡稱現代版畫會)。參加者最初有二十七人,主要成員為賴少其、唐英偉、潘業、陳仲綱、劉侖、
呂蒙等。出版手印不定期會刊《現代版畫》。
1936年,負責籌備《第二次全國木刻流動展覽》。七月在廣州展出,十月在上海展出。魯迅在逝世前十一天——暨十月八日前往參觀,並與部分木刻青年作者座談。
1938年,“中華全國木刻界抗敵協會”在武漢成立。李樺是發起者和
組織者之一,任協會理事。
1940年, 負責“中華全國木刻界抗敵協會”湖南分會工作。主編《木刻導報》
雙周刊,辦木刻函授班,並出版《學員習作初集》。
1962年,完成《山鄉巨變》第一部插圖。為魯迅小說和《革命烈士詩抄》作插圖。
1979年,被推為中國版畫家協會籌備組召集人,並負責籌備《版畫》雜誌復刊。主持籌辦《第六界全國版畫展》。完成《山鄉巨變》第二部插圖。
1980年,中國版畫家協會成立,李樺當選為主席。
主要作品
代表作有《怒吼吧,中國》《怒潮》組畫、《飢餓線上》《向炮口要飯吃》《征服黃沙》《首都的早晨》等。有《西屋閒話》《美術創作規律二十講》《李樺木刻選集》等著作。
出版圖書
社會評論
李樺成績最好,足夠與日本現代有名的木刻家爭先。
——魯迅
全國木刻展中,李樺已是老前輩,作風日趨沉練,漸有古典形式,有幾幅近於丟勒。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我上中學時就從書刊上見過李樺的木刻作品,那幅《怒吼吧中國》以勝利的刀鋒刻繪出遭受外國侵略、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謀求解放的呼聲,像吹響的號角,震撼著民眾的心靈。這幅畫給我的印象很深,從此李樺的名字就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中。
建國之後,他以極大的革命熱情投入美術教育和創作中。
中央美院版畫系是他親手創建的,他在教學工作中堅定地執行黨的教育路線和文藝方向,培養了大批人才,是一位傑出的美術教育家。他在教學之餘,又創作了大批版畫和論文,為發揚中國新興版畫運動的光榮傳統,為推動
中國版畫事業的繁榮與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古元
李樺先生是把生活的內容和藝術的技巧柔和了的可貴的藝術家,他的作品不僅在我國是可以作為奠定繪畫上
新寫實主義的基礎,同時也是我國可以誇耀於世界的藝術文化的巨大的收穫之一。希望我們的藝術家能夠更努力的去汲取今日的中國的豐富的生活和鬥爭的美,因為只有通過藝術家的形象的製造,今日的中國的這種生活和鬥爭的美,才能使世界給我們以真誠的關切和出於自然的尊敬。
這位德高望重的版畫家,在他六十多年的藝術生涯中,不但以他精湛的藝術深入人心,而且更以他高尚的人品受人景仰。
——王琦
李樺以其畢生精力,推動中國新興木刻事業不斷地發展,他身體力行,緊握犀利的
刻刀,創作出許多反映中國人民大眾的苦難、吶喊、反抗和鬥爭的版畫。他作為一位進步的木刻大家,接受革命思想的影響,自覺地以其大無畏的膽識戰鬥在國統區,和
解放區蓬勃發展的木刻運動在新舊兩個不同制度的社會地區遙相呼應、協調一致。這個時期木刻藝術在原有基礎上,伴隨著偉大的
民族解放戰爭,登上到一個新的更高階段,尤其以解放區的木刻成就最為顯著。李樺在這一時期中也創作出許多具有
時代特徵的優秀作品,令世人矚目,至今已成為不朽的歷史見證,載人史冊,流傳後世。
——彥涵
一切人格和藝術的讚美,只有李樺當之無愧。
——黃永玉
——徐冰
圖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