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報

新民報

1929年9月創刊於南京。先後出南京重慶成都、上海、北平(今北京)等版,有八個日、晚刊。抗戰勝利後,總管理處設於南京,羅承烈任總主筆,趙超構任副總主筆。因主張和平民主,反對內戰,1948年年中,被迫停刊。建國後,上海《新民報晚刊》繼續出版,1958年起改名《新民晚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新民報
  • 語言:中文
  • 類別:報刊
  • 編輯單位:新民報社
  • 創刊時間:1929年9月
  • 出版周期:日報
  • 創刊人:陳銘德
  • 終刊日期:1958年4月1日
《新民晚報》前身,報紙簡介,被迫停刊,日偽新民會機關報,

《新民晚報》前身

報紙簡介

《新民報》是今天《新民晚報》的前身,於1929年9月9日在南京創刊,創辦人陳銘德、吳竹似、劉正華,陳銘德任社長。“九一八”事變後,《新民報》積極宣傳抗日,主張抗敵禦侮的言論和宣傳報導,大得人心。由此報紙影響擴大,一個月內,發行數由二三千份上升到一萬多份。
新民報
1937年7月1日報社成立南京新民報社股份有限公司,向現代化的新聞事業轉化,推選蕭同茲為董事長,陳銘德為總經理。1937年11月,《新民報》決定遷重慶出版,11月27日出版最後一張報,2916號。1938年1月15日,《新民報》重慶版發刊;1942年11月1日,《新民報晚刊》問世;1943年6月18日,成都版《新民報》創刊;1945年10月10日,《新民報》南京版日刊復刊,46年元旦,南京版晚刊發行;1946年4月4日,《新民報》北平社成立,發行日刊;1946年5月1日,《新民報》上海社成立,發行晚刊。上海版出版後,《新民報》在全國已擁有五個社,八張日、晚刊,號稱“五社八版”。
1950年4月,因解放前受國民黨反動派迫害深重,元氣大傷,經濟困難,成都《新民報》自行停刊。4月30日,南京《新民報》也因如上原因而停刊。1952年1月11日,重慶《新民報》也以經濟困難等原因停刊。4月,北京《新民報》資財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收購,改出《北京日報》;部分人員參加《北京日報》工作。至此,五社八報中,上海版成了碩果僅存的一家。 1958年4月1日《新民報》晚刊改名《新民晚報》。

被迫停刊

1948年6月17日,人民解放軍攻下開封。國民黨殘兵倉惶縱火逃亡,並以“東海”“黃海”“渤海”三個機群,日夜輪番轟炸,致使開封市民死傷無數,市區大半成為廢墟。6月24日,南京《新民報》經理、時任立法委員的鄧季惺,就領銜在立法院提出“反對轟炸城市”的提案。南京《新民報》日刊6月26日刊登了專訪《開封逃京學生餘生談浩劫》,詳盡報導逃京學生黃慶澤目睹開封被炸的慘狀。6月27日,南京《新民報》晚刊發表《水災·戰禍·民生》的社評,抨擊內戰給人民帶來的浩劫。6月28日,南京《新民報》晚刊還就轟炸開封事件發表短評,一點沒有因為鄧季惺在立法院遭受CC分子圍攻而作猶豫退讓的意思。
1948年6月30日,由蔣介石親自主持的官邸會報,做出了南京《新民報》永久停刊的決定。
蔣介石對《新民報》並不陌生。在他的眼裡,這是一張經常搗亂的報紙,時常和“黨國”的重大決策唱反調。就說抗戰勝利後復刊的《新民報》南京版吧,當局在1947年5月提出“軍事第一”的戡亂政策,《新民報》的社論卻劈頭喊出《生存第一!和平第一!》。蔣介石過六十大壽,《新民報》刊登的是《慈禧太后做壽》,將此公和揮霍軍費造頤和園做壽的西太后隱隱相連。蔣介石好不容易登上總統寶座,它那裡又刊出了《袁世凱當皇帝》的小品,那就是將他直接比做短命的洪憲皇帝了。
進入1948年,《新民報》南京版不斷發表文章,揭露國民黨軍在戰爭中慘敗的事實。這一筆帳,在陳布雷那裡記載得清清楚楚。
深諳報紙文字編排之道的陳布雷早就發現《新民報》上凡發表對國民黨不利的訊息時(天可憐見,對國民黨有利的訊息在哪裡呢?),總是加上黑框粗線,以使其突出顯眼。如1948年1月3日刊載的《從東北之戰看華北之戰》,透露了國民黨軍隊在東北的失利將使華北戰場難以固守。1月10日的《大別山的鋸屑》,透露了劉伯承、鄧小平部隊在大別山區的戰爭中,已經由原來的六萬多人,壯大成一支二十多萬人的隊伍。4月15日的《看西北戰局》,揭露國民黨軍隊彼此勾心鬥角,互不支援的內幕。5月1日的《透視大巴山防務》,介紹了解放軍在四川的軍事潛力。5月20日、23日的本報專電,報導了平郊、臨汾、承德、古北口、老河口等地的解放軍戰績。5月27日的《從春到夏的東北》,告訴讀者,東北一萬三千多公里的鐵路,百分之九十已為解放軍控制,全線暢通無阻。
《新民報》不僅連連戳穿國民黨當局散布的內戰戰場國民黨軍隊節節勝利的謊言,還企圖遏制國民黨軍隊手中的空中優勢,真是要使蔣介石起殺心了!
1948年7月7日,陳銘德召集報社全體幹部會議,就報紙辦不辦下去,以及如何辦下去,聽取同人的意見。要不要把報紙辦下去,這是個不言而喻的問題。《新民報》同人,進了報館,很少跳槽的。這裡雖然工資待遇並不高,但老闆愛才惜才,同人之間又比較融洽,大家對報館還是有感情的。雖然外頭已經傳得沸沸揚揚,可封門的通知一刻不下達,大家總還抱有一線希望。有人在會上說,每天的報紙有十多萬字,錯是難免的,聖人也有錯啊。但如今,在行憲之後,在皇皇憲法條文保障之下,我們既沒有收到任何的訓示和警告,大概不至於立刻來一個“不教而誅”吧?
大家是知道問題的嚴重了,才會這么退一步地談問題。
陳銘德在會上叮囑道:“這次事件後,當局一定會要迫使我們改變態度的,今後要特別小心些。”
這一天的晚些時候,報社接到了國民黨中宣部發出的宣傳指示——國民黨中宣部在每一重大事件中都要對各報負責人發布指示,內容說:“某匪報之被查封,應不以同業立場採取支持態度,並應揭發此匪報真相。……”陳銘德一接到這張指示,立即明白《新民報》的最後時刻到來了。他連忙托請胡子昂,找到剛剛回到南京的張群,希望張能從中斡旋。張群才從外地回來,並不了解箇中原因,答應先了解一下情況。等到張群向各方一打聽,知道這宣判來自蔣介石,只得無奈地對胡子昂說:“已經決定了,算了,何必找麻煩。”
懸在陳銘德和《新民報》頭上那么多年的那柄劍,終於落了下來。
當天晚上,報社有關人員分別作了接受查封的準備。他們有的清理檔案,有的搬運重要物資,在各地新聞版編髮了許多解放軍戰況的蔣文杰等已被注意的人員則暫時避走。
1948年7月8日,蔣介石判決《新民報》永久停刊的手令發出。手令由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代秘書陳布雷、中宣部長李惟果、軍務局長俞濟時組成的三人小組,直接下達給內政部。內政部奉文後,馬上指令首都警察廳和社會局,限於文到後克速執行。送公文的先到報社,見陳銘德、鄧季惺已經離社回家,便又踅回,直奔北平路40號。晚上九時多,由首都警察局會同南京社會局人員,將這份標以“內政部(三十七)安肆一0二五六號代電”的公文,正式送達。陳銘德出門去接收,來人卻十分頂真地說:鄧季惺是南京《新民報》的直接負責人,這個命令一定要她親自簽收。
看完公文,鄧季惺立即提出抗議:“這個命令所援引的所謂《出版法》,是立法院所沒有承認的北洋政府時代遺留下來的單行法,是無效的。”事實是鄧季惺還在立法院和新聞界醞釀廢止舊出版法運動。
但他們還是接收了這一不合法的公文。他們自然知道,在蔣介石的高壓政策下,自是無理可講的。到了這一步,恐怕只能接受現實了。他們將來人打發走了以後,立即又趕回中山東路報社,約集全社人員開會,告訴大家,命令終於下來了。
正在寫稿的記者放下了筆,編輯放下了手中的版樣,排字工人放下了正在檢排的鉛字,幾個女記者和女職員已經忍不住哭了起來,更多的人則是懷著一腔悲憤,含著熱淚沉默著——報社周圍此時已經布滿了特務,高聲怒罵亦不可能了。
再過兩個月就要度過虛歲二十歲生日的《新民報》南京版,在國民黨政府宣布“行憲”六個月之後,被當局勒令永久停刊。

日偽新民會機關報

抗日戰爭時期華北偽政權機關報。1938年1月創刊於北平,1944年4月停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