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木蘭秋獮
- 所在地:木蘭圍場
- 介紹:清代帝王演練騎射的一種方式
- 補充:場地的由來
名字的由來
場地的由來
歷史意義
避暑山莊
![避暑山莊 避暑山莊](/img/9/1ac/nBnauY2MhV2MwYjZwkTY0EDM5IWMmJDMwkjN2MmZmNmNyIDO5E2M0UDN2I2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木蘭秋獮,位於木蘭圍場。“木蘭”,本系滿語,漢語之意為“哨鹿”,亦即捕鹿。清年間皇室權貴的秋季的圍獵盛事。...
自馬上得中原後,便把一年一度的“木蘭秋獮”定為代代相守的“祖制”,以示不忘本,延續滿人入關前漁獵、尚武的習俗和以近乎實戰的狩獵方式訓練八旗子弟。...
清代皇帝每年秋天到木蘭圍場(在今河北省圍場縣境)巡視習武,行圍狩獵。這是清代...以後,清代帝王每年夏季都到承德避暑山莊避暑並處理 朝政,直到秋獮之後再返回北京...
英法聯軍進逼北京,鹹豐帝以“木蘭秋獮”為名自圓明園倉皇逃亡熱河(今承德市),命恭親王奕訢留京議和。奕訢代表清政府與英、法、俄簽訂了《中英北京條約》、...
它集森林防火瞭望、生態旅遊觀光、木蘭秋獮再現、佛事陳列、壩上四季攝影等多功能於一體。中文名稱 塞罕塔 占地面積 30畝 塔座高 4米 塔身高 42.8米 ...
國家的團結統一等鞏固國家政權的多種政治因素,以喀喇沁、敖漢、翁牛特等部 “敬獻牧場,肇開靈圃,歲行秋獮”的名義,設定了“木蘭圍場”,將“木蘭秋獮”定為祖...
乾隆六年(1741年)七月,乾隆帝首次舉行木蘭秋獮典禮。奉崇慶皇太后至避暑山莊,免除所經過地區額賦之十分之三,減行圍所經過州縣額賦,歲以為常。 [31] 乾隆帝...
據歷史記載,木蘭圍場作為塞外的皇家獵苑,自康熙二十年到嘉慶二十五年的139年間,康熙、乾隆、嘉慶三位皇帝共舉行木蘭秋獮 105次。這裡還曾導演了許多有聲有色的...
通過“木蘭秋獮”,起到了“肄武綏藩”、鞏固邊防的作用,木蘭圍場也便以其獨特的地位而載入史冊。木蘭是滿語“哨鹿”的意思,即士兵吹起木哨、模仿鹿鳴、引誘獵殺...
《塞宴四事圖》是郎世寧所做,記載乾隆皇帝在木蘭秋獮後,於避暑山莊舉行詐馬(賽馬)、什榜(音樂)、布庫(相撲)、教跳(馴馬)等四事的場景,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木蘭圍場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家獵苑,早在舊石器時代就有居民在這裡繁衍生息,蘊藏著五千年的紅山文化,千餘年的遼金文化和三百年的大清木蘭秋獮文化。木蘭圍場從新...
四合永鎮素有“塞外水江南”之稱,歷史上是清王朝幾代皇帝舉行“木蘭秋獮”大典的必臨之地。鎮南端有清朝皇帝來圍狩獵的行宮——廟宮,鎮東端有清皇帝為壓“...
《絲路秀》(新疆烏魯木齊)、《煙雨鳳凰》(湖南鳳凰)、《木蘭秋獮大典》(河北承德)、《關雎長歌》(陝西合陽)、《瑤族舞曲》(廣東連南)、《夢田·沙灣》(廣東番禺...
乾隆五十二年(1787)木蘭秋獮,汪為霖奉旨,與韓崶快馬聯韁,穹廬接席,扈蹕灤陽。閱射布靶,汪隨駕射箭,連中兩枝。乾隆大喜,賞戴花翎。王文成贈詩有“羽衛千官...
27、《論滿族作家楊鐘羲<雪橋詩話>中的木蘭秋獮之典》,《蘭台世界》,2014年第1期。28、《明清經典小說中的倫理道德與大學生人生觀形成》,《華章》,2014年第...
鹹豐以木蘭秋獮為名,帶皇后和懿貴妃及五歲的載淳倉皇逃至熱河。留下奕沂留守京師,督辦和局。奕沂在英法俄的武力逼迫和恫嚇挾持下,被迫簽訂了中英、中法、中俄...
歷史上是清王朝幾代皇帝舉行“木蘭秋獮”大典的必臨之地。清朝皇帝來圍狩獵的行宮——廟宮,解放後為了下游的防洪灌溉在這裡修建了水庫,故稱廟宮水庫。 水庫控制...
七 明清射禮的復興、發展與清代木蘭秋獮/1551.明代射禮的復興/1552.明清武舉的射箭考核標準/1643.明清的民間射術活動/1664.明清時期的射箭學術研究/171...
二、二次南巡6 東巡謁陵,木蘭秋獮7 東巡祭孔8 二次南巡9 南巡風波,彭家屏案10 其他案件11 餘波三、三次南巡12 第三次南巡13 河工與海塘14 政治案件...
國家的團結統一等鞏固國家政權的多種政治因素,以喀喇沁、敖漢、翁牛特等部 “敬獻牧場,肇開靈圃,歲行秋獮”的名義,設定了“木蘭圍場”,將“木蘭秋獮”定為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