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福建省壽寧縣傳統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
- 遺產級別:國家級
- 申報地區:福建省壽寧縣
- 遺產類別:傳統技藝
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福建省壽寧縣傳統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福建省壽寧縣傳統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歷史淵源中國橋樑營造技藝已有數千年的歷史。古代勞動人民憑藉自己的聰明才智創造了優秀的橋樑工藝。編梁木拱廊橋營造技藝就是其中的一種,現主要流傳在浙江、福建...
中國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主要包括選橋址、建橋台、測水平、搭拱架、上剪刀苗、立馬腿、架橋屋等重要步驟,其核心技術是搭建拱架。2008年6月7日,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9年11月,《國家...
其中政和縣有木拱廊橋十二座,順昌縣木拱廊橋有四座。木拱廊橋的基本特徵是改汴水虹橋的綁紮結構為榫卯結構等。2009年,“中國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批准列入《急需保護的非物質...
《中國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是2011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周芬芳、陸則起、蘇旭東。內容簡介 周芬芳、陸則起、蘇旭東所著的《中國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從田野調查和史料分析入手,以生產性方式保護為基礎,較全面系統地闡述...
泰順縣積極打造廊橋文化品牌,通過多年的努力,泰順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從“省遺”名錄跨入“國遺”名錄,並於2009年9月30日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入“人類急需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0年,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同意在泰順設立“中國...
中國編梁木拱橋營造技藝是採用原木材料,使用傳統木建築工具及手工技法,運用“編梁”等核心技術,以榫卯連線並構築成極其穩固的拱架橋樑技藝體系。木拱橋的建造工作由一名木匠師傅指揮,其他木匠操作來完成。木匠的建造工藝按照嚴格的程式,...
胡淼,男,漢族,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傳承人。2017年12月28日,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推薦名單。2021年11月2日,擬入選浙江省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評估合格等次人員公示名單。2022年5月23日,...
3. 幾種典型的木結構建築營造技藝 神聖的佛寺建築85 千年不倒的釋迦塔 90 官式古建築營造技藝(北京故宮)94 徽派傳統民居營造技藝 100 客家土樓營造技藝 106 苗寨吊腳樓營造技藝 112 侗族木構建築營造技藝 116 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 120...
項目的研究將揭示中國木拱橋受力機理和結構優越性,為中國木拱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提供科學論據,為“中國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傳承提供理論支撐;項目的研究,將為中國木拱橋維修和建設提供科學方法,並豐富現代橋樑結構分析理論,為現代橋樑...
2008年6月,“慶元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被國務院公布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一。慶元廊橋保護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慶元廊橋的影響力日益擴大。慶元廊橋保護、開發工作的不斷深入,將極大促進本縣旅遊、文化、經濟、社會的發展,並...
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系以傳承人對環境以及結構力學認知體系為基礎,採用原木材料,使用傳統木建築工具及手工技法,運用編梁等核心技術,以榫卯連線構築成非常穩固拱架橋樑的技藝體系。造橋時用小桿件編織形式,均用榫卯式結構,不用寸釘片鐵...
董直機,男,1925年11月9日出生,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代表性傳承人。人物經歷 董直機13歲時機緣巧合初識廊橋建造,17歲開始隨木匠張岩姓及其大徒弟葉元潘學習造廊橋及木工活兒,24歲即能獨立主事,是浙閩邊境...
2008年6月,“慶元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一,2009年10月,中國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文物價值 如龍橋結構複雜,功能完備,集亭台樓閣於...
第一條 為了加強對泰順廊橋的保護,繼承優秀歷史文化遺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 泰順廊橋及其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的保護、利用和管理...
2008年6月,“慶元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被國務院公布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一。慶元廊橋保護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慶元廊橋的影響力日益擴大。慶元廊橋保護、開發工作的不斷深入,將極大促進本縣旅遊、文化、經濟、社會的發展,並...
2009年9月30日,由福建省屏南、壽寧、周寧和浙江省泰順、景寧、慶元等縣聯合申報的“中國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廊橋,流傳著許多美麗的民間故事,具有豐富的歷史內涵,各類橋記、...
鄭多金,男,1929年2月出生,漢族,福建省壽寧縣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代表性傳承人。人物經歷 當年,鄭多金父親鄭惠福是壽寧縣有名的木匠師傅,蓋房手藝祖上相傳。同村祖傳修建木拱廊橋的匠師徐澤長,由於...
2009年9月30日,由福建省屏南縣、壽寧縣、周寧縣和浙江省泰順縣、慶元縣聯合申報的“中國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此外分布於歐洲(中歐)、北美的廊橋風格有別於中國,各具特色,...
龜湖廊橋的建設完全採用傳統的木拱橋營造技藝,單孔跨度達到40.3米,其中最大的一根木料重量在6000斤,最小的也有500斤,由當地村民集資800多萬元建成。記者在現場採訪時了解到,全國現存單孔跨度最大的木拱廊橋是慶元縣的明代蘭溪橋,...
2019年11月12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泰順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獲得“木偶戲(泰順藥發木偶戲)、木偶戲(泰順提線木偶戲)、龍舞(碇步龍)、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和畲族民歌”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慶元縣文化館,位於浙江省。所獲榮譽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慶元縣文化館獲得“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保護單位資格。2021年11月18日,擬入選第五次全國文化館評估定級三級文化館。
中國木拱廊橋的建造歷史可以追溯到100多年前的宋朝,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一書中內稱它“在世界橋樑史上唯中國有之”。2009年,中國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被列入聯合國《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2年,國家文物局 正式將閩東北...
深化中國蠶桑絲織技藝保護聯盟建設,推動成立中國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等保護聯盟。5.推進數位化改革。完善全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料庫建設,最佳化數據內容生產,實施跨層級資源互通。通過設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非...
壽寧縣文化館,獲得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的傳統技藝“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項目的保護單 位資格。2021年11月18日,壽寧縣文化館入選第五次全國文化館評估定級擬命名三級文化館公示名單。2022年...
清乾隆己未年(1739年),薛氏族人準備在原錦溪橋舊址建造蜈蚣橋(木拱橋),受到原錦溪橋東畔舊址主人張氏族人的阻攔。後來張氏將錦溪橋舊址東畔轉賣與林氏。不久,薛氏從林氏手中將地買了回來。清鹹豐六年(1856年),薛氏家族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