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巷(古代建築名稱)

火巷(古代建築名稱)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火巷,是南方普遍使用的街巷通名,宋金交兵時創於南宋,既為防火而設,也方便作戰用兵。

詞語釋義:房屋之間,為防止火災蔓延而預留的小弄。《宋史·趙善俊傳》:“適南市火, 善俊 亟往視事,弛竹木稅,發粟振民,開古溝,創火巷,以絕後患。” 周而復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四:“花園側面有條火巷,通往牛房和倉房的道路。”

宋淳熙十三年(1186年)武昌古城南門外著名的商業區南市(今鮎魚套一帶)發生了一場大火,被燒達一萬多家。剛到任的鄂州知府趙善俊為杜絕後患,當機立斷,採取了“辟火巷”的措施。“適南市火,善俊亟往視事,弛竹木稅,發粟振民,開古溝,創火巷,以絕後患”。南方的城市沿河而建,巷弄彎曲且狹窄,南宋所創的火巷寬而筆直,巷兩邊還帶有排水的明溝,使街對面的火勢不至於蔓延過來。火巷比傳統的巷和胡同要寬,這也有利於來往通行、行軍作戰。火巷作為比“街”低一等的道路,也流傳到北方其他城市,至今西安市還有東關北火巷、甘肅省慶陽市西峰區有火巷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