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巷祠

上巷祠

祠堂位於廣東省汕頭市澄海溪南鎮南砂鄉南社村。祠堂坐西北面東南,前修有祠埕,左邊是天后宮。稱上巷祠一是因為其族來自蓮陽上巷鄉,二是與後來遷居南砂的另一支林氏區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上巷祠
  • 外文名:Shang Xiang Temple
  • 位置:汕頭市澄海區南砂鄉
  • 地位:南砂上巷林氏祖祠
上巷祠,建築格局,沿革,文物遺存,碑刻,壁畫,楹聯,傳說,南砂上巷林氏由來與現狀,由來,現狀,名人,支祠與香火廟,派下祠堂,天后宮(香火廟),上巷林氏宗祠現狀與倡議,現狀,重修倡議,祠堂修繕完工碑文,

上巷祠

上巷祠正式名稱是林氏大宗祠,位於南砂南社,堂號“孝恭堂”,是南砂二十一座祠堂建築之一。
上巷祠對面大厝圍牆碑刻上巷祠對面大厝圍牆碑刻
修繕前的上巷祠修繕前的上巷祠
林氏大宗祠鼎建於大清康熙四十八年,由廩生衍候公主持修建。

建築格局

祠堂原建築形制為(重修後原貌盡失)潮汕地區傳統的四點金格局,兩進三間左邊有火巷,門樓肚由貝灰和花崗岩石構建,飾灰塑與彩畫。大門左右置石鼓,進了大門有門廳左右是庫房,穿過中門是祠院,左右迴廊,正後大廳,左右廂廳,建有一抱印拜亭連線正廳。大廳梁架為抬梁式(三載五木瓜)形制。大門屋耳為左右木局,中間火局,大廳及兩廊也是木局。后座和兩廊屋脊飾彩窗灰塑,大門屋脊飾嵌瓷。
修繕前的上巷祠修繕前的上巷祠

沿革

林氏大宗祠自建成後一直是上巷林氏族人的聖地,時節進行祭祀,平時做族人議事和聚會之所。
修繕前的上巷祠修繕前的上巷祠
“五四”運動之後,女子教育受到社會的重視,南砂於20世紀20年代便於祠堂址創辦了“端勤女子學校”,數年後該校併入報國學校,男女開始同校學習。民國時期祠堂還是南砂鄉會的駐地。
修繕前的上巷祠大門修繕前的上巷祠大門
到解放與文革時期破除封建迷信等政治活動,祠堂遭受前所未有的巨大破環,祠內神龕與祖先牌位、畫像被毀,祭器與陳設被盜,被毀。木雕隔扇門被拆,屋頂嵌瓷,牆壁彩畫,梁架木雕被野蠻破壞。碑刻楹聯與殘存木雕大門匾額用貝灰塗抹,門樓肚裝飾全部被毀,石鼓被毀,僅剩基座,也已經風化嚴重,祠前廣場被圈占,面積不足原來一半,僅餘三分之一。
祠堂之後改做他用,生產隊址,活動室,鑼鼓室,私人作坊,等等使祠堂在以後的歲月里持續遭受破壞。
修繕前的上巷祠修繕前的上巷祠

文物遺存

碑刻

現上巷祠記憶體有一石碑刻,嵌在右迴廊牆裡。名“永思碑”,內容書寫祠堂鼎建原由與告誡後人等事宜。
碑刻內容:"象玄公長房祖伯蒸業得以垂之不朽也,蓋有原由矣!自康熙四十八年叔廩生衍侯公鼎建祖祠,公積不支,議各房攤派,公孫、曾叔、丁才等點金乏術,三股合議即將蒸田貳畝五分,土名隴子園召賣,以共成闕事。而三房太學生德俊公與胞弟太學生德昭公志慮深遠,誠恐其物流落到別處,血食無遺,出銀二十七兩毅然契受,並無贖回隻字,慷慨慕義,願付後贖永為公俎豆之需,此乃孝友可風,天官諱紹祖公給匾獎賞名不誣也!但事莫為之,前雖美弗彰,莫為之,後雖美弗傳,其太學生彥高、太學生彥良伯仲各丕成公志,謹照當日契色收回,至其價增三倍之多,竟置不論,真乃是父是子也。元凱兄等念思靡,即由是感激,願勒一石以訓後進,且使嗣後有一二不肖,亦不敢強占奪耕侵吞、盪廢斷祭,以負二公之心。故囑余作文以記之,余嘉其節行古道,因不自揣固陋。是為序!
十七世孫歲進士吏部推選儒學左堂必登拜撰
長房長孫元凱,長房二孫廣照,長房三孫已敬等仝立。
乾隆拾年貳月穀旦。
永思碑永思碑

壁畫

祠堂有壁畫多處,但大多數是屋檐下的畫帶較簡單。而規模較大的有三處,位於大廳神龕後的壁畫,由於年代久遠,損毀嚴重已經看不太清楚內容。位於左右廂廳龜亭牆壁壁畫,左邊的壁畫已經脫落(不排除人為破壞)而右邊的壁畫畫的是,一位身著漢族官員服飾的男子與一位執儀扇的貴族婦女,但也殘破斑駁了(重修時毀了,改為瓷磚)。
上巷祠原壁畫上巷祠原壁畫
上巷祠原來的壁畫上巷祠原來的壁畫

楹聯

位於大門石柱有一副對聯:莆陽分派流風遠,南砂垂名惠澤長。

傳說

相傳上巷林宗公要建祠堂,請來風水先生擇址,風水先生最後選中了位於今南砂西社的林氏大宗祠(青磚祠)和今上巷祠兩處地方,吩咐說在兩地插下各一根蘆葦,隔天將兩處的蘆葦拔起,哪裡的蘆葦根多就在哪裡建祠堂,此話被在一旁的養鴨母人(林氏大宗公)聽到,隔天天未亮,養鴨人便將兩地的的蘆葦拔起,發現今林氏大宗祠的蘆葦根多且壯,而今上巷祠處的蘆葦根則較少,遂把根多的蘆葦根削去,重新插下,天明上巷林宗公來視察看到今上巷祠處的蘆葦根多,便將祠堂建在了那裡,這就是而今的上巷祠了(上巷祠建於清康熙四十八年,而青磚祠建於明萬曆丙午年,兩座祠堂的修建時間都有明確的時間記載在各自祠堂的碑刻里。所以故事只能歸之於傳說。因兩座祠堂都叫林氏大宗祠,所以這裡用俗稱)。

南砂上巷林氏由來與現狀

由來

南砂上巷林氏是自蓮陽(南洋)即今蓮上鎮上巷鄉遷來的。至於為什麼稱上巷林則是為了區分另一支從福建遷來南砂的林氏。
上巷祠內上巷祠內
上巷林氏雖遷來南砂鄉很久了,但其人口繁衍緩慢,至今人口不多,遠不及福建莆田遷來的林氏,現在族人主要居於南砂鄉南社和北社,也有遷到外地創祖的。
上巷祠內景上巷祠內景

現狀

雖然上巷林族人遷來南砂時間很久,但是人數不多,然歷代族人皆能勤耕力作,代出富戶賢才,這次祠堂修繕也多賴族人戮力同心,方得成功,事此祖靈可慰也!
修繕後的上巷祠修繕後的上巷祠

名人

林必登,清代歲進士(貢生),由於資料不全而不詳事跡。
廩生林衍候。
太學生林德俊。
太學生林德昭。
太學生林彥高。
太學生林彥良。
族彥林元凱。
族彥林廣照。
族彥林已敬。
族彥林萬豐。
族彥林振有。
泰國最高人民檢察院長官,番稱“答力京三主”林俊發。
其實上巷林氏不止這些名人,但由於年代久遠,族譜被毀無存,且上巷林族史資料稀少等原因,暫時只能列出以上幾位。

支祠與香火廟

派下祠堂

玉祖宗祠簡稱玉祖祠,號紹衣堂,對聯兩對,門聯:自昔門前來獅子,於今池上有鳳毛。祠堂位於北社,面宮前池,眺獅象兩山,倚南澳筆架山。左連上巷林大宅(俗稱紅窗里),右臨文武帝廟。大門匾額正書:玉祖宗祠,背書:光前裕後,落款:光緒癸己年金麗芝先生秋月建(1893年)。祠堂面闊三間深兩進,左右有火巷房,左邊巷門書:錫光,右邊巷門書:篤慶。祠堂現在也殘破不堪,大廳已經坍塌,雖一直有族人提議要修繕,但遲遲不見行動。
玉祖宗祠坍塌的大廳現狀玉祖宗祠坍塌的大廳現狀
現在祠堂火巷被占用,大廳崩塌、門樓殘毀、兩廊被拆、右門房與廊廡被改建成老年人活動會址“半閒”。

天后宮(香火廟)


上巷祠
祠堂左邊的天后宮原是上巷林氏大宗祠的香火廟,奉祀天后聖母和千里耳、萬里望老爺。是南砂兩座媽祖廟之一(另一座為南砂東社的東門古廟)。清宣統元年由鄉眾紳士主持捐資擴建。解放後被用做生產隊址、私人作坊,多年來的破壞與沒有得到修繕保護致使廟宇殘破不堪,神靈也只能暫奉在七聖宮了,後鄉老人協會於2016年初成立委員會,於丙申年四月十三開工修繕廟宇,九月工成,迎回天后等眾神,令鄉民信眾欣慰,今廟宇修繕之工盡善盡美,順利圓滿完工,實眾人之功也,!願天后佑我四社民康物阜,財丁興旺。
修繕後的南砂天后宮修繕後的南砂天后宮
修繕前的南砂天后宮背面修繕前的南砂天后宮背面

上巷林氏宗祠現狀與倡議

現狀

南砂上巷林氏大宗祠“孝恭堂”由於歷史久遠,加上幾十年來的人為破壞與自然侵蝕已經殘破不堪,拜亭更於2015年10月倒塌,實在令人痛惜,現在祠堂無人管理,任由風雨剝蝕,而祠埕被圈占,祠堂內外種上了樹木,一遇到颳風下雨天氣,樹枝搖晃刮落屋瓦,梁架蛀蝕腐朽坍塌。樹木生長擠壓穿透祠堂地基,屋頂爬滿藤蔓,根穿進屋頂造成漏雨,幾近崩塌,與其他被重修的一新的祠堂相比實在落敗,觀之令人心痛(此倡議乃數年前祠堂未修前所寫)。
今祠宇一新,並於立春日(2018年)晉祖重光,祠貌有較大變化。
上巷祠修繕前大廳現狀上巷祠修繕前大廳現狀
修繕後的上巷祠全貌修繕後的上巷祠全貌

重修倡議

欣逢盛世,現在政府也在鼓勵和支持民間修繕、保護文物古蹟。希望上巷林氏族人團結一致,成立宗親理事會,向村委申請騰退歸還祠堂,修繕祖祠,進而使後人有地方可以緬懷祖德、慎終追遠、崇功報德,發揚祖宗美德,啟迪後代。也可利用祠堂作為村民文化活動場地來增進社區和諧和文化水平。
修繕前上巷祠祠內修繕前上巷祠祠內
祖祠的重光擔子落在我們這一代人的肩上了。趁現在修還來得及,不要等到塌了再想修,到時就很難了。

祠堂修繕完工碑文

重修林氏大宗祠碑記
九牧衍派,三仁家聲,吾大宗祠,歷史悠久,自明弘治,始建至今,曾遭浩劫,風雨侵蝕,破舊不堪,崩塌失修,欣逢盛世,改革開放,國富民強,族親小康,緬懷先祖,追思祖德,弘揚族范,蒐集資料,尋找族親,發奮修祠,群策群力,集思廣益,和裹(衷)其洽,踴躍捐資,積極籌建,歲次丁酉,擇吉仲春,十六鳩工,丑月立春,宗祠竣工,重光晉主,德滿功成,合族歡慶,升龕大吉,長發其祥,合族平安。
鼎建南砂孝恭堂永思碑鼎建南砂孝恭堂永思碑
公元2017年冬南砂林氏大宗祠孝恭堂理事會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