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王陵

朝鮮王陵

朝鮮王陵(朝鮮語:조선왕릉)朝鮮李朝時期(1392年-1910年)二十七代國王、王妃以及被追尊的國王及王妃的陵寢及墓園建築,共有42座,絕大多數分布於今南韓京畿道首爾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開城境內。

2009年6月,位於南韓境內的40座王陵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選為世界文化遺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朝鮮王陵
  • 外文名稱:조선왕릉
  • 地理位置: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開城、大韓民國首爾
  • 占地面積:不等
  • 著名景點:西三陵等
  • 級別: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
王陵形制,分布區域,朝鮮王陵列表,

王陵形制

朝鮮王陵和王妃陵的形制嚴格遵守中國古代的《周禮》、《禮記》等典籍,並以李朝第一代國王李成桂健元陵為藍本,通常由神道、紅箭門、丁字閣、焚帛爐神道碑、山神石、石像生、魂游石、長明燈墓冢寶頂組成。依據功能劃分,則可分為神道、祭拜區、陵寢區三大部分。
在陵區之內,依山水的自然地貌修建有彎曲的神路。紅箭門是祭拜區的入口,通常為紅色的木柵門,靠近此門的地方有準備日常祭品的水剌房和守陵人員居住的守仆房。紅箭門內為祭拜的主要空間——丁字閣。丁字閣為單層建築,面闊為三間,其中間一間向前凸出,平面呈T字形。在舉行陵寢祭祀儀式時,閣內陳設祭主的神位以及供品。在丁字閣旁邊通常設有碑亭,以及祭祀王陵所在之山神靈的山神石。
英陵(世宗大王陵寢)英陵(世宗大王陵寢)
朝鮮王陵的寶頂通常依據風水理論,選擇左有青龍、右有白虎(均為小山脈)環抱之地,背後為主山(來龍),寶頂建在主山的中脊線延長線上。在寶頂之前有名為“魂游石”的長方形石台,供王或王妃的靈魂登台遠眺。魂游石旁邊立有長明燈,其下方是四方或八方的石柱,長明燈兩側為石望柱。寶頂前方陳列有兩對石虎、兩對石羊、文臣和武臣各一對。與中國皇陵石像生沿著神道兩兩對立的縱向排列方式不同,朝鮮王陵的石像生是左右一字排開的。寶頂為圓形,周圍立有十二塊屏風石或十二地支石。在寶頂後面通常圍有半圓形或U形的矮石牆,稱為“曲牆”。寶頂之下為墓穴,通常由地面向下挖掘十尺的深度。
朝鮮王朝的王室墓葬分為同原(國王與王妃合葬在同一墓室中)、同原異封(王與王妃合葬在一座陵墓中,但是立兩座寶頂;如果在正妃死後還立有繼妃,則修建一前二後或者一前三後的三座、四座寶頂)、同陵異岡(王與王妃分葬在兩座陵墓中,兩座陵墓緊挨在一起,共用同一個兆域和享殿,但以不同的主山作為墓穴的“來龍”。通常王陵在右側,王妃陵在左側)和異地安葬(王與王妃在不同的地方建造各自的陵園)四種。
世宗大王英陵文臣石像生世宗大王英陵文臣石像生
朝鮮王朝初期,王陵的兆域範圍為周圍一百步,在肅宗朝建設明陵之後擴大了兆域面積,在其境內種植松、柏、櫟等喬木,以及杜鵑等灌木。寶頂及墓丘上覆蓋的草皮由慕華館種植。根據朝鮮王朝時期的《國朝五禮儀》,王陵(含妃陵和世子墓園)為禁地,禁止居住、樵採、建造私人墳墓。在被劃為王陵兆域的地區,所有的居民和墳墓都要限時遷出。
在朝鮮時期,王陵工程勞役由平民承擔,農忙時期則以僧人代替。睿宗修建昌陵時徵用了七千名百姓,世宗陵在睿宗元年從廣州遷葬至驪州時徵發了五千名百姓和一百五十名工匠,消耗大米一千三百二十三石五斗,鹽四十一石三斗。

分布區域

朝鮮李朝的王陵絕大多數分布於大韓民國京畿道和首爾市境內。由於第一次王子之亂中朝鮮王室一度遷都松京(今開城)的緣故,在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開城市境內有太祖神懿王后的齊陵和定宗的厚陵。此外,廢王端宗被安葬在其流放地——江原道寧越郡的莊陵。在朝鮮東北部的鹹鏡南道境內還分布著李朝四世遠祖的陵墓,即穆祖李安社的德陵和孝恭王后李氏的安陵;翼祖李行里的智陵和貞淑王后的淑陵;度祖李椿的義陵和敬順王后朴氏的純陵;桓祖李子春的定陵和懿惠王后崔氏的和陵。
世宗大王英陵丁字閣世宗大王英陵丁字閣
朝鮮王陵大多採取同兆域分布的形式,如京畿道九里市仁倉洞的東九陵(健元陵、顯陵、穆陵、徽陵、崇陵、惠陵、元陵、綏陵、景陵),京畿道高陽市德陽區龍頭洞的西五陵(敬陵、昌陵、明陵、翼陵、弘陵),京畿道高陽市德陽區元堂洞的西三陵(孝陵、睿陵、禧陵),京畿道坡州市條里邑的坡州三陵(恭陵、順陵、永陵),京畿道南楊州市洪裕陵洪陵、裕陵),京畿道華城市隆健陵(隆陵、健陵),京畿道驪州市的英寧陵(英陵、寧陵),首爾市的獻仁陵(獻陵、仁陵)、宣靖陵(宣陵、靖陵)、泰康陵(泰陵、康陵)等等。
國王生母及夭折王子的墓地(園)通常也設在王陵墓葬區之內,比如世祖光陵兆域內設有徽慶園(純組生母綏嬪)和肅宗寧嬪墓;西五陵內設有順昌園(明宗順懷世子墓)、綏慶園(思悼世子生母映嬪墓)和大嬪墓;洪陵兆域內設有永徽園(高宗之子義親王李堈生母嚴貴妃之墓)和崇仁園(懿愍皇太子李垠及其長子李晉之墓)。

朝鮮王陵列表

墓主陵號入葬時間位置韓國世紀文化財編號備註
太祖李成桂
神懿王后韓氏
神德王后康氏
1408年
1391年
1396年
楊州儉岩山 / 京畿道九里市仁倉洞
豐德北粟村 / 朝鮮開城市豐德郡
楊州沙河裡 / 首爾市城北區貞陵洞
193號
208號
東九陵
神德王后初葬於漢城皇華坊北原,太宗九年移葬
定宗李芳果
定安王后金氏
厚陵
1419年
1412年
曔德興教洞 / 朝鮮開城市
與定宗陵同原
太宗李芳遠
元敬王后閔氏
1420年
1420年
廣州大母山 / 首爾市瑞草區內谷洞
與太宗陵同原
194號
與純組仁陵統稱為“獻仁陵”
世宗李祹
昭憲王后沈氏
1450年
1446年
驪州北城山 / 京畿道驪州郡陵西面(英寧陵)
與世宗陵同原
195號
初葬於廣州獻陵西岡,睿宗元年移葬
文宗李珦
顯德王后權氏
1452年
1441年
京畿道九里市仁倉洞
與文宗陵同原
193號
東九陵
端宗李弘暐
定順王后宋氏
1457年
1521年
江原道寧越郡寧越邑
楊州郡場裡望東峰 / 京畿道南楊州市榛接邑
196號
209號
1698年改為王陵規制
1698年改為王妃陵規制
世祖李瑈
貞熹王后尹氏
1468年
1483年
楊州注葉山直洞 / 京畿道南楊州市榛接邑
在世祖陵東岡
197號
德宗李暲
昭惠王后韓氏
1457年
1504年
高陽東蜂峴 / 京畿道高陽市德陽區龍頭洞
在德宗陵右岡
198號
西五陵
1469年
1461年
1498年
高陽敬陵北岡 / 京畿道高陽市德陽區龍頭洞
坡州南普施洞 / 京畿道坡州市條里邑
在睿宗陵左岡
205號
198號
西五陵
坡州三陵
1494年
1474年
1530年
廣州西學堂洞 / 首爾市江南區三成洞
坡州恭陵南岡 / 京畿道坡州市條里邑
在成宗陵左岡
199號
與中宗靖陵統稱為“宣靖陵”
坡州三陵
燕山君李㦕
居昌郡夫人慎氏
1513年
1537年
首爾市道峰區
362號
初葬於流放地江華島,1513年經中宗批准移葬到現址。最初以王子君之禮安葬,非王陵規制。1830年改為王子大君墓規制
1544年
1557年
1562年
1565年
廣州西學堂洞 / 首爾市江南區三成洞
京畿道楊州市長興面日迎里
京畿道高陽市德陽區元堂洞
首爾市蘆原區孔陵洞
199號
210號
200號
201號
與成宗宣陵統稱為“宣靖陵”
西三陵
與明宗康陵合稱為“泰康陵”
仁宗李峼
仁聖王后朴氏
1544年
1577年
高陽禧陵西岡 / 京畿道高陽市德陽區元堂洞
與仁宗陵同原
200號
西三陵
明宗李峘
仁順王后沈氏
1567年
1575年
楊州泰陵東岡 / 首爾市蘆原區孔陵洞
與明宗陵同原
201號
與文定王后泰陵合稱“泰康陵”
穆陵
1608年
1600年
1632年
楊州健元陵第二岡 / 京畿道九里市仁倉洞
在穆陵左岡
在穆陵左岡
193號
東九陵。初葬於健元陵西岡,仁祖八年移葬
初號“裕陵”
初號“惠陵”
光海君李琿
廢妃柳氏
光海君墓
1643年
京畿道南楊州市
363號
以王子君之禮安葬,非王陵規制
元宗李琈
仁獻王后具氏
1627年
1626年
金浦後岡 / 京畿道金浦市豐舞洞
202號
初葬於楊州群場裡,陵號“興慶園”,仁祖五年移葬
初葬於楊州群場裡,陵號“毓慶園”
1731年
1635年
1688年
坡州交河舊治 / 京畿道坡州市炭縣面
與仁祖陵同原
楊州健元陵西岡 / 京畿道九里市仁倉洞
203號
初葬坡州北雲川里,英祖七年移葬
東九陵
孝宗李淏
仁宣王后張氏
1673年
1674年
驪州英陵東弘濟洞 / 京畿道驪州郡陵西面
與孝宗陵同原
195號
初葬楊州健元陵西岡,顯宗十四年移葬。與世宗英陵合稱“英寧陵”
顯宗李棩
明聖王后金氏
1674年
1683年
楊州健元陵西南別岡 / 京畿道九里市仁倉洞
與顯宗陵同原
193號
東九陵
明陵
翼陵
明陵
明陵
1701年
1680年
1701年
1757年
高陽敬陵東岡 / 京畿道高陽市德陽區龍頭洞
高陽敬陵東岡 / 京畿道高陽市德陽區龍頭洞
與肅宗陵同原
在肅宗陵右岡
198號
西五陵
西五陵
1724年
1718年
1730年
楊州南天藏山 / 首爾市城北區石串洞
楊州崇陵左岡 / 京畿道九里市仁倉洞
與景宗陵同原
204號
193號
東九陵
東九陵
元陵
弘陵
元陵
1776年
1757年
1805年
楊州健元陵右岡 / 京畿道九里市仁倉洞
高陽昌陵左岡 / 京畿道高陽市德陽區龍頭洞
與英祖陵同原
193號
198號
東九陵
西五陵
真宗李緈
孝純王后趙氏
1728年
1751年
坡州順陵左岡 / 京畿道坡州市條里邑
與真宗陵同原
205號
與恭陵、順陵合稱為“坡州三陵”
莊祖李愃
獻敬王后洪氏
1761年
1815年
水原舊治後花山 / 京畿道華城市安寧洞
與莊祖陵同原
206號
初葬楊州拜峰山,號“永佑園”,正祖十三年移葬至水原,改名“顯隆園”,後改稱隆陵。與正祖健陵合稱“隆健陵”
正祖李算
孝懿王后金氏
1800年
1821年
水原舊治花山顯隆園西岡 / 京畿道華城市安寧洞
與正祖陵同原
206號
與莊祖隆陵合稱“隆健陵”。初葬顯隆園東岡,純祖二十一年移葬
純祖李玜
純元王后金氏
仁陵
1834年
1857年
廣州獻陵右岡 / 首爾市瑞草區內谷洞
與純祖陵同原
194號
與太宗獻陵合稱“獻仁陵”。初葬交河舊治,哲宗七年移葬
翼宗李旲
神貞王后趙氏
綏陵
1830年
1890年
楊州健元陵左岡 / 京畿道九里市仁倉洞
與翼宗陵同原
193號
東九陵。初葬懿陵左岡,名“延慶園”,後改名綏陵。憲宗十二年移葬於楊州龍馬峰下,哲宗六年又移葬至現址
1849年
1843年
1903年
楊州健元陵西岡 / 京畿道九里市仁倉洞
與憲宗陵同原異封
與憲宗陵同原異封
193號
東九陵
哲宗李昪
哲仁王后金氏
1863年
1878年
高陽禧陵右岡 / 京畿道高陽市德陽區元堂洞
與哲宗陵同原異封
200號
西三陵
高宗李熙
明成太皇后閔茲映
1919年
京畿道南楊州市金谷洞
與高宗陵同原
207號
仿中國皇陵規制修建
明成皇后初葬於首爾市清涼洞,1897年追尊為皇后,移葬至南楊州崇陵右岡,陵號“肅陵”。1919年移葬至洪陵,與高宗合葬
純宗李坧
純明孝皇后閔氏
純貞孝皇后尹氏
裕陵
1926年
1904年
1966年
京畿道南楊州市金谷洞
與純宗陵同原
與純宗陵同原異封
207號
與高宗洪陵合稱“洪裕陵”。又稱“金谷陵”
王陵與王妃陵所在位置為古地名與金地名對照,其中古地名為《璇源系譜》中的記載。
粗體字為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陵墓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