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寶頂
- 套用:建築
- 作用:修飾
孝陵明樓之後是寶頂。山角下橫刻“此山明太祖之墓”七個楷書大字。寶頂又稱寶城,是一個325米至400米的圓形大土丘,周圍以磚牆,牆以條石做基礎,高度依山就勢...
寶頂山,海拔527.83米,距大足區東北15千米。名僧趙智鳳於此建石窟寺,歷時70餘年建成。寶頂山是佛教聖地之一,有“上朝峨嵋,下朝寶頂”之說。...
寶城寶頂是中國古代帝王陵墓封土形制的一種形制,是在地宮上方,用磚砌成圓形(或橢圓形)圍牆,內填黃土,夯實,頂部做成穹隆狀。圓形圍牆稱寶城,穹隆頂稱寶頂。...
攢尖寶頂,即攢尖式屋頂,宋朝時稱“撮尖”、“斗尖”,清朝時稱“攢尖”,是漢字文化圈傳統建築的一種屋頂樣式日語稱寶形造。...
大足區寶頂鎮位於城區東北部,東距重慶市區77公里,距城區7公里,幅員面積66.1平方千米,總人口25440人(2017)。全鎮轄9個村,1個社區居委會,68個村民小組。寶頂...
寶頂(鼎)組特徵 編輯 為灰白、灰綠等色厚層至塊狀細-中粒石英砂岩、粉砂岩及泥岩成不等厚互層,夾礫岩及劣質煤層,底部有巨厚礫岩。含植物:Rireticopteris-...
《寶頂之巔》是李玉剛演唱的一首歌曲...... 1. 歌曲《寶頂之巔》 .QQ音樂[引用日期2018-04-03] 2. 寶頂之巔 .酷狗音樂[引用日期2018-04-03]V...
琉璃寶頂就是外表滿掛琉璃釉的寶頂,它安裝在尖頂建築屋頂正中的最上端,形狀有方、有圓,也有一些相對複雜的變化形式,但以圓形的寶頂最為常見。圓形琉璃寶頂的...
中國南宋佛教石窟寺。在重慶市大足區城東北15公里寶頂山。以大佛灣為主,包括小佛灣、廣大山、龍潭、松林坡等處。鑿於南宋淳熙六年至淳祐九年 (1179~1249),...
一寶頂位於邵陽城步金紫山國有林場,是一座山峰,旁邊有二寶頂(二寶鼎)。...... 一寶頂位於邵陽城步金紫山國有林場 [1] ,是一座山峰,旁邊有二寶頂(二寶鼎)。...
佛祖寺位於重慶大足縣寶頂山,建造年代不詳。南宋之前稱為“古佛岩”,大足石刻的創始人趙智鳳曾重建寺廟,將廟宇的名稱該為"佛祖寺",清朝嘉慶九年佛祖寺住持僧人...
大足石刻,已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整個大足石刻包括石窟七十五處,造像五萬餘尊,其中以寶頂山石窟最有代表性。...
地宮的正上方,潞王墓墓冢遵明代帝陵之貫例,呈圓丘式,通高6米,周長140米,周圍用白條石壘砌,城頂部邊沿和圓丘底部台基為青石,形成了青白色差。在丘頂頂面上...
資源寶頂瀑布位於資源縣城東南12公里的寶鼎山。發源於越城嶺的青背河,河水從高程海拔1900米的越城嶺中段,經長8.8公里、坡降95%的主河道,由東向西流淌,經大壩西折...
金龍寶頂位於會同縣東北的金龍山主峰,海拔1075米,古稱會同八景之一。有馬鞍、堡子、肖家、金龍四鄉的群山環拱其下,形若飛龍,每當夕陽晚照,崢嶸翠滴。...
《牧牛圖》,北朝佚名壁畫,縱60厘米,橫33厘米。《牧牛圖》畫面用勾線法,線條質樸、沉著、勁健,色彩平塗。《牧牛圖》也是重慶市大足縣寶頂山石刻中的一組著名...
寶頂山摩崖(石刻)石窟南宋淳熙六年,名僧趙智鳳於此建石窟寺,歷時70餘年建成。...... 寶頂山摩崖(石刻)石窟南宋淳熙六年,名僧趙智鳳於此建石窟寺,歷時70餘...
寶頂冬尖創始於清光緒六年(1880年)的“裕盛通”,迄今已有一百多年歷史,其家傳特產冬尖菜,早已馳名全國。...
大足寶頂香會起於南宋,是一項歷史久遠的佛事活動和民俗活動相交融的文化活動,距今已有將近千年的歷史。...
寶頂架香廟會流傳於重慶市大足區,始於南宋,由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衍生而來。寶頂香會以觀音菩薩為朝拜主神,以農曆二月十九觀音誕辰前後四五十天為活動會期(今3...
北山摩崖造像始刻於唐末,至南宋結束,和寶頂山石刻同為大足石刻中最大石刻,位於大足區城北2千米的北山上。以大佛灣為中心,遍及其四周的觀音坡、營盤坡、佛耳岩、...
大足石刻千手觀音造像位於寶頂山石刻區大佛灣的南崖,開鑿於南宋淳熙至淳佑(公元1174-1252)年間,為我國最大的集雕刻、彩繪、貼金於一體的摩崖石刻造像,是世界...
大足聖壽寺,位於重慶市大足區城區東北14公里的寶頂鎮,地處寶頂山大佛灣右後側。...... 大足聖壽寺,位於重慶市大足區城區東北14公里的寶頂鎮,地處寶頂山大佛灣右...
其中以大足寶頂山(千手觀音在此處)和北山最為著名,以大足寶頂山千手觀音最為耀眼。大足聖水岩千手觀音像大足石刻最早的千手觀音,要數大足聖水岩的千手觀音像,該像...
大足石刻旅遊景區(The Dazu Rock Carvings),是唐末、宋初時期的宗教摩崖石刻,以佛教題材為主,尤以北山摩崖造像和寶頂山摩崖造像最為著名,是中國著名的古代石刻...
聖壽寺,又稱寶頂聖壽寺,位於重慶市大足區城東北15公里寶頂山大佛灣右後側,始建於南宋淳熙年間,乃名僧趙智鳳主建的密宗禪院。原稱五佛崖,擴建後用現名。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