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朔方刺史部
朔方刺史部為西漢十三刺史部之一。西漢元朔二年(前127年)置,州治在朔方縣(今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杭錦旗北)。東漢建武十一年(45年),朔方刺史部入并州刺史部...
十三刺史部是指漢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為了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除京師附近七郡外,把全國分為十三個監察區域。...
朔方古道位於內蒙古鄂爾多斯西北部的杭錦旗境內,地處庫布其沙漠腹地,從賽音烏素到巴音烏素,全長57.52公里,主要以碎石路、硬土路、沙丘為主,並伴有沙坑和水溝,...
王莽改朔方為溝搜。東漢建武初年,朔方、五原、雲中等郡為盧芳所據。建武七年(31年),盧芳所置朔方太守田颯、雲中太守喬扈降漢。十一年,省朔方刺史部入并州。...
兩漢州部《晉書地理志》 承認朔方為一刺史部,又以朔方郡屬并州。《漢書》顏師古注以為朔方刺史專察朔方一郡,不在十三州之限。杜佑《通典》以為“南置交趾”...
東漢行政區劃,是東漢王朝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漢光武帝時期確定區劃,基本沿用西漢的郡國並行制為實體、州刺史部為監察的行政區劃,分全國為十三個州刺史部。東漢行政...
【朔方郡】治朔方(今內蒙古烏拉特旗南部)下轄:朔方,渠搜,呼遒,修都,廣牧,臨河,沃野,臨戎,三封,窳渾。西漢行政區劃冀州刺史部 ...
西漢置朔方刺史部(當今內蒙古自治區及陝西省的一部分,所轄有朔方郡),與并州刺史部(當今山西省)相鄰。桑乾河並不流經朔方刺史部或朔方郡,所以和朔方之地無關。...
元朔四年(前125)併入并州刺史部(監察區)西河郡增山縣,元始二年(公元2年),屬朔方刺史部(監察區)西河郡隰城縣(存疑)。後王莽設增山縣,本境又屬之。...
晉綏民系分布區域與漢代十三刺史部之一的并州刺史部(含朔方刺史部)政區高度吻合,更早亦與戰國時代的趙國轄境高度吻合,因此民系祖承先秦時的趙人及古并州-朔方民...
五原郡,郡名。漢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置。郡治在九原縣(縣治在今內蒙古包頭市九原區麻池鎮西北),隸屬於朔方刺史部。東漢時屬并州。獻帝建安二十年(215年)...
益州刺史部 蜀、廣漢、漢中、武都、巴、犍為、越嶲、牂柯、益州九郡 涼州刺史部 安定、天水、隴西、金城、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八郡 朔方刺史部 北地、上、西...
西漢武帝開疆拓境,分天下為13 州,將原屬雍州的北地郡劃歸新置的朔方刺史部①,郡治很可能北遷至馬嶺(今甘肅慶陽縣西北)。到了東漢,光武帝建武十一年(公元35 ...
西漢郡國朔方刺史部 【北地郡】治馬領(今甘肅慶陽)下轄:馬領,郁郅,略畔道,義渠道,直路,泥陽,鶉孤,大要,弋居,歸德,富平,廉縣,靈武,方渠。【上郡】治...
(1)漢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置“朔方刺史部”,州治在朔方縣(今內蒙古鄂爾多斯杭錦旗北)。東漢建武十一年(45年),省朔方刺史部入并州。...
當時的人們引黃河灌溉,當地農業迅速發展,經濟繁榮。河套在漢代為朔方郡、五原郡、雲中郡、定襄郡,以及北地、上郡的北部和西河郡的河西部分,統屬朔方刺史部。...
交州,古地名,前稱交趾刺史部。秦始皇派兵占領嶺南地區後,置南海、桂林、象郡三郡。秦末南海郡尉趙佗建立南越國,都城在南海郡治番禺(今廣州)。西漢,漢武帝派兵剿滅...
西漢置朔方刺史部(當今內蒙古自治區及陝西省的一部分,所轄有朔方郡),與并州刺史部(當今山西省)相鄰。桑乾河並不流經朔方刺史部或朔方郡,所以和朔方之地無關。...
8. 以上屬朔方刺史部 9. 《獻帝起居注》:建安十八年三月庚寅,省州並郡,復禹貢之九州。...省司隸校尉,以司隸部分屬豫州、冀州、雍州;省涼州刺史,以並雍州...
治所在平定縣(縣治在今內蒙古鄂爾多斯東南),屬朔方刺史部。領三十六縣:富昌、騶虞、鵠澤、平定、美稷、中陽、樂街、徒經、皋狼、大成、廣田、圜陰、益闌、平...
西漢置刺史部,定邊屬朔方刺史部,縣境東部屬上郡奢延縣,西部屬北地郡昫衍縣,南部山區西段屬馬嶺縣。漢武帝北伐匈奴,先後於元狩四年(前119)、元鼎六年(前111...
西漢,本境分屬朔方刺史部上郡奢延縣(址於現靖邊縣城西北30公里紅柳河南岸)和膚施縣,亦說懷遠堡等地屬白土縣(址在神木縣南)。...
隴山以東各縣,除鶉觚屬朔方刺史部北地郡、今華亭東南部屬右扶風所領汧縣外,多屬於涼州刺史部安定郡;隴山以西今靜寧、莊浪縣境為涼州刺史部天水郡所轄。安定郡...
華池縣隸屬於甘肅省慶陽市,位於甘肅省東部、慶陽市東北部,東北與陝西省的志丹、...義渠縣。西漢,屬朔方刺史部。東漢,屬涼州刺史部。三國、西晉、東晉,屬休屠胡。...
漢武帝元朔四年(前125年),分上郡北部置西河郡,屬朔方刺史部,境域屬西河郡圁陰縣。漢末郡廢。東晉太興三年(320年),前趙劉曜(匈奴人)占據上郡。東晉鹹和...
鶉觚縣隸屬朔方刺史部北地郡。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年),於鶉觚塬西部置陰槃縣,亦屬北地郡。元鼎三年(前114年),拓廣疆界,厘定區域建制,又於鶉觚塬北部置淺水縣...
《中國歷史地圖集》秦代“關中諸郡”和西漢“并州、朔方刺史部”圖中,明確標識陽周地望在今無定河支流大理河和淮寧河之間,具體位置大約在今子長縣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