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疏散理論(有機疏散)

有機疏散理論

有機疏散一般指本詞條

有機疏散理論是沙里寧為緩解由於城市過分集中所產生的弊病而提出的關於城市發展及其布局結構的理論。他在1943年發表的《城市——它的成長、 衰敗與未來》一書就詳盡地闡述了這一論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有機疏散理論
  • 外文名:Theory of Organic Decentralization
  • 提出者芬蘭學者埃列爾·薩里寧
  • 提出時間:二十世紀初期
  • 書籍:城市:它的發展、衰敗和未來
簡介,概念,詳述,兩個基本原則,歷史,運用,實踐,分析國內發展,影響因素,建設策略,

簡介

有機疏散理論(英語:Theory of Organic Decentralization),是芬蘭學者埃列爾·薩里寧(Eliel Saarinen)在二十世紀初期針對大城市過分膨脹所帶來的各種弊病,提出的城市規劃中疏導大城市的理念,是城市分散發展理論的一種。他在1943年出版的著作《城市:它的發展、衰敗和未來(The City - Its Growth ,Its Decay , Its Future)》中對其進行了詳細的闡述,並從土地產權土地價格、城市立法等方面論述了有機疏散理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有機疏散理論
埃列爾·薩里寧

概念

詳述

有機疏散論認為沒有理由把重工業布置在城市中心,輕工業也應該疏散出去。當然,許多事業和城市行政管理部門必須設定在城市的中心位置。 城市中心地區由於工業外遷而空出的大面積用地,應該用來增加綠地,而且也可以供必須在城市中心地區工作的技術人員、行政管理人員、商業人員居住,讓他們就近享受家庭生活。
很大一部分事業,尤其是擠在城市中心地區的日常生活供應部門將隨著城市中心的疏散,離開擁擠的中心地區。 擠在城市中心地區的許多家庭疏散到新區去,將得到更適合的居住環境。中心地區的人口密度也就會降低。
有機疏散論認為個人的日常生活應以步行為主,並應充分發揮現代交通手段的作用。這種理論還認為並不是現代交通工具使城市陷於癱瘓,而是城市的機能組織不善,迫使在城市工作的人每天耗費大量時間、精力作往返旅行,且造成城市交通擁擠堵塞。

兩個基本原則

把個人日常的生活和工作即沙里寧稱為“日常活動”的區域,作集中的布置;不經常的“偶然活動”(例如看比賽和演出)的場所,不必拘泥於一定的位置,則作分散的布置。日常活動儘可能集中在一定的範圍內,使活動需要的交通量減到最低程度,並且不必都使用機械化交通工具。往返於偶然活動的場所,雖路程較長亦屬無妨,因為在日常活動範圍外綠地中設有通暢的交通幹道,可以使用較高的車速迅速往返。

歷史

在他1943年寫的《城市,它的生長、衰退和將來》一書中對有機疏散論作了系統的闡述。他認為今天趨向衰敗的城市,需要有一個以合理的城市規劃原則為基礎的革命性的演變,使城市有良好的結構,以利於健康發展。沙里寧提出了有機疏散的城市結構的觀點。他認為這種結構既要符合人類聚居的天性,便於人們過共同的社會生活,感受到城市的脈搏,而又不脫離自然。

運用

二戰之後,西方許多大城市紛紛以沙里寧的“有機疏散”理論為指導,調整城市發展戰略,形成了健康、有序的發展模式。其中最著名的是大倫敦規劃和大巴黎規劃。1945年完成的大倫敦規劃對以倫敦為核心的大都市圈作了通盤的空間秩序安排,以疏散為目標,在大倫敦都市圈內計畫了10多個新鎮以接受倫敦市區外溢人口,減少市區壓力以利戰後重建。而人口得以疏散關鍵在於這些新鎮分解了倫敦市區的功能,提供了就業機會。後來,倫敦政府換了許多屆,但這個規劃沒有變,建成了一系列的新城。

實踐

1915年,薩里寧與貝特爾·榮格受一家私人開發商的委託為芬蘭的赫爾辛基新區蒙基涅米-哈加制定了一個17萬人口的擴展方案,也稱“大赫爾辛基”方案。方案符合有機疏散理論的原則,主張在赫爾辛基附近建立一些半獨立的城鎮,定向疏導城市,以控制城市的進一步擴張。除此之外,有機疏散理論在戰後許多城市的規劃工作中得到套用,具有世界性的影響。但是1960年代以後,有許多學者開始對有機疏散理論這種將其他學科的規律套用到城市規劃中的簡單做法提出了質疑。

分析國內發展

影響因素

城市建設的發展和延伸需要根據構建的條件進行合理疏散。對城市建設的合理疏散是對城市進行整體規劃和布局的有效方法和途徑。根據伊利爾的有機疏散理論分析,影響城市建設的有機疏散要素比較多,涉及覆蓋面比較廣。除了城市自身的要素之外,還包括建設的人群分布和城市建設疏散成本等因素。
1. 城市建設的人群分布
城市建設的發展需要考慮到人群,根據人群的分布確定小區建築的占地面積、劃定小區的住宅級別以及小區構建的規模和範圍。對城市周邊的人群進行合理的疏散,構建人群分支結構,進行合理地安置和幫助其疏通居住和生活的環境。在某種程度上來講,可以極大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質量,降低城市居民的生活壓力,緩解城市的交通問題等。為此,對於城市居民的合理疏散至關重要。
2. 城市建設的疏散成本控制
城市建設的發展能否合理的疏散,最核心的問題還是成本的控制。目前,在城市建設的發展中節約土地資源,加強城市建設用地的集約性,提高城市用地的強度和競爭力,盡最大努力發揮土地的經濟價值是市政和相關政府部門非常希望看到的。但是不能對城市土地資源盲目的疏散,應該把握城市建設的大局,對不同路段的建築用地進行疏散可行性分析,做出客觀的評價,提高城市建設的疏散成本控制力。

建設策略

對於城市建設的開發和拓展疏散,首先需要明確疏散的目的和價值。根據目前城市建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可以從幾方面對城市建設進行有機疏散。
1. 城市建設的交通應合理進行疏散
根據有機疏散理論,城市交通設施應該進行合理的規劃,城市公交系統應該根據城市小區居住人口的出行情況進行合理的分配。上班高峰期加大公車輛的出行,盡最大努力疏散交通的擁堵現象。另外,高峰期本地居民自駕車要進行控制,可以設定加收費用等措施進行疏散等。節假日期間,根據需要對本地的私家車降低限行制度,保證居民的出行便利。這樣,整個城市的交通就會顯得井然有序,二次延誤等現象就會大大降低。
2. 城市綠化建設的分布疏散要合理
城市的綠化建設與居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城市中心廣場、公園以及度假場地人工栽培的草地植被要進行嚴格把關。進行品種疏散,並對當地的土壤地質等進行分析和研究,限制外來物種破壞現有的植被和土壤。城市道路兩旁的景觀設計,需要根據當地的特色和生態環境進行有機的疏散選擇。保證新品種進入當地之後,不會破壞掉土壤以及周圍的生態環境。只有進行合理的疏散準則,城市的建設才能更加溫馨、和諧,環境才會更加美麗。
3. 城市的污染廢棄物疏散需要合理
有機疏散理論要求我們對不同的事物進行嚴格地歸類,合理地疏散。城市中人群的聚集造成大量的城市垃圾廢棄物的堆積,不僅影響市容,也造成當地的土壤等污染和破壞。為此,需要從事環境工作的人員對小區以及公園、廣場中人群聚集的地方進行嚴格地把握,幫助居民對生活垃圾的歸類。另外,從事市政工程的相關技術人員可以根據污水的種類不同進行疏散,比如城市居民的生活污水可以直接排入下水道、工業廢水要進行處理之後才能進入河道等等,這些都是很好的改進城市建設的方法和措施。
4. 城市建築用地的疏散需要合理
城市的發展就需要構建辦公區、生活區和娛樂場所等,為此,對城市建築用地的劃分就需要合理地疏散,避免城市某塊區域過渡的密集,出現人流過渡密度。可以根據需要將辦公區和生活區進行有機疏散,將兩者之間拉大距離。這樣在上下班高峰期,就可以避免出現道路擁堵、交通堵塞以及二次延誤等現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