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埃利爾·沙里寧
- 外文名:Eliel Saarinen
- 出生日期:1873
- 逝世日期:1950
- 職業:藝術家
- 畢業院校:赫爾辛基理工大學
- 畢業時間:1897年
簡介,風格,
簡介
埃利爾·沙里寧
風格
他的建築設計風格受到英國格拉斯哥學派和維也納分離派的雙重影響,這種影響集中體現在赫爾辛基火車站的設計上,這座非常傑出的建築一百年來盡善盡美地發揮著自己的功能。同時也是城市最主要的標誌。老沙里寧是世紀之交芬蘭民族浪漫主義的領導人物之一,並於l912年加入“德意志製造聯盟”。l922年他參加美國芝加哥塔國際設計競賽獲二等獎。隨後攜妻子洛雅移居美國,先在密西根大學建築系任客座教授,次年遇到美國新聞界巨賈喬治·波琪 (George C.Booth),兩人一見如故,波琪請他制定出一個匡溪設計學院的發展計畫。兩年後老沙里寧一家移居到布隆菲爾德.西爾斯 (Bloomfield Hills)。1932年匡溪藝術設計學院正式成立,老沙里寧擔任第一任校長並在此前規劃了整個校園,設計建造了校園內的主體建築。老沙里寧的家具作品主要都設計於去美國之前,也是同建築室內進行一體化設計的成果。其家具設計最重要的特點是功能、裝飾與人情味的完美結合,開啟北歐學校重視生活,情調、提倡設計以人為本的先河。
芬蘭建築師伊利爾·沙里寧(Eliel Saarinen)(1873-1950年) 提出了一種介於二者之間又區別於二者的思想――“有機疏散” 理論。(Organic Decentralization) 伊利爾·沙里寧的“有機疏散”思想最早出現在1913年的愛沙尼亞的大塔林市和1918年的芬蘭大赫爾辛基規劃方案中,而整個理論體系及原理集中在他 1943年出版的巨著《城市:它的發展、衰敗與未來》中。 沙里寧是分散大城市的積極倡導者,霍華德的“田園城市”、奧地利建築師華格納(Otto Wagner)的維也納中心規劃以及英國建築師恩溫的倫敦花園新村的規劃,對沙里寧有機分散規劃思想的醞釀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伊利爾?沙里寧“有機疏散”理論具有明顯的個性特徵。他認為城市混亂、擁擠、惡化僅是城市危機的表象,其實質是文化的衰退和功利主義的盛行。城市作為一個有機體,其發展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其中必然存在著兩種趨向――生長與衰敗。應該從重組城市功能入手,實行城市的有機疏散,才可能實現城市健康、持續生長,保持城市的活力。“有機疏散”理論把城市規劃視為與城市發展相伴相隨的過程,通過逐步實施“有機疏散’來消解城市矛盾的思想,在20世紀盛行功利主義傾向時顯得過於“陽春白雪”,這也許是對這一理論廣泛實踐的制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