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評論

書畫評論

書畫評論指具有一定藝術功底,了解書法及繪畫基本要素原則的人員,從專業角度對書畫作品藝術水平等進行評價的過程。

與書畫鑑別(定)不同,書畫評論的主要目的是評定作品藝術水平的高低,書畫鑑別(定)則主要是為了去偽存真,弄清書畫作品是否為贗品等。書畫評論的對象,除具體書法或繪畫作品外還包括作品的作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書畫評論
  • 名詞類型:定義概念
  • 名詞領域:書畫藝術
  • 目的:評定作品藝術水品的高低等
評論原則,方法,比較法,分析法,比喻法,敘述法,當代評論家,古人書評賞析,唐代,南北朝,宋代,元代,清代,

評論原則

書畫評論的主要原則有三個,一是力求客觀,即在評論作品時,對作品的真偽、藝術水平的評價必須符合客觀實際,不能做虛假、誇大或刻意醜化的不實評論。二是追求美感,是指語言美,評論文章是評論的客觀載體,其即應言簡意賅,又應使讀者讀之如飲甘泉、若醍醐灌頂,即對評論的對象作品形成了認識,又享受了美麗的評論文章語言。三是求善求真。任何人,無論是大家泰斗還是初入殿堂的新人學生,其所創作的書畫作品,皆包含了其心血努力。因此對任何作品進行評論時,都應本著尊重作者的態度,善用言辭,不搞人身攻擊。當然,也不能為此而虛意奉承,脫離實際。另外,對於藝術評論,尤其是書畫評論來說,需要實踐做基礎,不能僅憑自己粗略的判斷就稀里糊塗、似是而非地發表評論,否則極有可能出現誤讀、誤判等情況,進而誤人誤己。

方法

書畫評論的方法有比較法、分析法、比喻法、敘述法等。

比較法

比較法是指通過對所評論作品與其他作品進行對比,提煉當前被評論作品的藝術水平優劣及其他特點的方法。比較法又分橫向比較法、縱向比較法、綜合比較法等。
1、橫向比較法。即選取同一時代相似風格作品進行橫向比較,如將劉萬鳴的人物畫作與范曾的人物畫作進行比較等。
2、縱向比較法。選取不同時代相似風格的作品進行比較,如將沈鵬行書作品與王羲之等古代大家書法作品進行比較等。
3、綜合比較法。即以當前作品對比古今不同時期作品,進而指出當前作品優劣特點等。

分析法

分析法是指運用社會學、心理學、邏輯學、美學等理論知識方法,直接對作品內容進行的理解評定,評論者的知識水平等對分析的結果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也就是常說的“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分析法具體包括社會分析法、心理分析法、美學分析法等。
1、社會學分析法。通過分析作品創作的時代背景或內容所體現的社會背景等,來點評作品。當前對《清明上河圖》的主流點評套用的分析方法就屬於社會學分析法。
2、心理學分析法。又稱精神分析法,指通過分析書畫作品作者創作作品是的精神背景或作品內容所體現的精神內涵,去分析點評作品的精神境界。
3、美學分析法。直接從審美角度,分析書畫作品的美學水平。

比喻法

比喻法是評論人員經常使用的評論方法,會使其評論更加生動形象。一篇評論文章中不能使用比喻法過多,否則不便於讀者理解。

敘述法

敘述法是當前書畫評論界存在較多的一個方法,即通過介紹作者生平、書畫作品創作背景等來對作品進行間接評論。由於該種方法包含更多的是對作者的介紹,更有“廣而告之”的意味,因此被很多評論人員稱道並樂此不疲。評論一副作品,固然應對其作者進行簡要介紹,但為了追求其他利益對其作品進行誇大或不實評價,是有違藝術精神的,應予以唾棄。

當代評論家

專門從事書畫評論並取得一定成就的人員被稱為書畫評論家,當代廣受認可的書畫評論家並不多,這與當前過分強調經濟效益的社會取向有關,很多評論人員在評論作品時已不能夠就事論事,就作品而談作品。目前,比較受認可的國內著名書畫評論家有陳傳席陳振鐮姜澄清斯舜威王進玉朱中原崔山佳蕭平薛元明等。

古人書評賞析

古代典籍中有關繪畫評論記載不多,記錄較多的是書法作品評語,各時期經典評語如下:

唐代

1、 王羲之:“一點所失,若美人失一目。一畫之失,如壯士失一肱。不可不慎” 。唐太宗王羲之其字“煙霏潔露,若斷而連”,贊王獻之的字:“翩若驚鴻,婉若游龍”,“神光離合,乍陰乍陽”。
2、 張懷瓘書論中稱書法是“無聲之音,無形之象”, “每書欲十迅五急、十曲五直、十藏五出,十起五伏,方可謂書”,又說:“每作一橫畫,如列陣之排雲;每作一戈,如百鈞之弩發;每作一點如高峰墜石;每作一折,如屈折鋼鈞;每作一牽,如萬歲枯藤;每作一放縱,如足行之趣驟,節奏自見”。

南北朝

南朝梁武帝蕭衍在《古今書人優劣評》中,評鐘蒜書法“如雲鵲游天群鴻戲海”,評王羲之的書法“字勢雄逸,如龍跳天門,虎臥風閥”

宋代

1、米芾:“柳公權師歐(陽詢),不及遠甚,而為醜怪惡札之祖、自柳世始有俗書。”又說:“柳與歐為醜怪惡札祖……”,“顏魯公行字可教,真便入俗品”;米芾還說:“沈遼排字,蔡襄勒字,蘇軾畫字,黃庭堅描字,自己是刷字”。
2、朱長文說:“惟公(即顏真卿)合篆糟之義理,得分棣之謹嚴,放而不流,拘而不拙,善之至也”,評歐是“傑出當世,顯名唐初,尺犢所傳,人以為法,雖戎狄亦慕其聲。”認為歐陽詢的楷書,是“纖濃得中,剛勁不撓,有正人執法,面折廷錚之風;至其點畫工妙,意態精密,無以尚也。”評柳公權是“博貫經術,正書及行,皆妙品之最,草不失能,蓋其法出於顏,而加以遒勁豐潤,自名一家”。又說:“當時大臣家碑誌,非其筆,人以子孫為不孝。外夷入貢,皆列署貨貝日:‘此購柳書’。”
3、蘇軾說:“古之論書者,兼論其生平;苟非其人,雖工不貴也。又說:“書必有神、氣、骨、血、肉,五者決一,不為成書也。” 把神放在首位。

元代

趙孟頫《蘭亭十三跋》中云:“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 。

清代

1、康有為作為碑派代表,稱頌魏碑之美,“北魏碑無不佳者” 。貶低帖派書家董其昌的書法為“局束如轅下駒,騫怯如三日新婦” 。
2、包世臣說:“字畫疏處可以走馬,密處不使透風”“常計白當黑,奇趣乃出”。劉熙載說:“書之章法有大小,小如一字至數字,大如一行至數行。一幅至數幅,皆須有相避相形、相呼相應之妙。凡書筆畫要堅而渾,體勢要奇而險,章法要變而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