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藝術之鄉(古城蕭縣)

書畫藝術之鄉(古城蕭縣)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中國書畫藝術之鄉——蕭縣,在我省書畫史上特色明顯,由古至今,蕭縣書畫的發展脈絡歷歷可尋,傳承關係清晰:漢代,出現了以畫像石為標誌的第一個繪畫高峰,及至清朝中晚期,蕭縣“龍城畫派”的成形,其追求“中正平和、壯大雄強、剛勁勃發的生命之美、力量之美”的藝術思想體系,注重“簡約凝鍊的手法、線形內在含蓄之美、水墨變化”的藝術風格,得到了完整的表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書畫藝術之鄉
  • 所屬地區蕭縣
  • 地理位置:中國華東
  • 面積:1885平方公里
  • 人口:137萬
  • 方言蕭縣方言
  • 著名景點皇藏峪
  • 火車站蕭縣火車站
  • 車牌代碼:皖L
歷史沿革,蕭縣書畫,領軍人物,書畫隊伍,書畫創作,書畫發展,

歷史沿革

中國書畫藝術之鄉——蕭縣,在中國書畫史上特色明顯,由古至今,蕭縣書畫的發展脈絡歷歷可尋,傳承關係清晰:漢代,出現了以畫像石為標誌的第一個繪畫高峰,及至清朝中晚期,蕭縣“龍城畫派”的成形,其追求“中正平和、壯大雄強、剛勁勃發的生命之美、力量之美”的藝術思想體系,注重“簡約凝鍊的手法、線形內在含蓄之美、水墨變化”的藝術風格,得到了完整的表現。
像許多著名書畫流派的定名一樣,龍城畫派也經過了口傳文載的過程:作為一個完整的書畫流派名詞,“龍城畫派”口頭相傳已久,正式見諸報章,是在權威書畫刊物《朵雲》1982年9月第三輯上的《國畫之鄉——安徽蕭縣》一文,作者是著名記者郝長恩;1984年11月28日,南京師範大學楊建侯教授在《新華日報》上發表《紮根泥土 根深葉茂——評“國畫之鄉”蕭縣畫展》一文,也提到“龍城畫派”一詞;1987年5月15日,著名國畫大師劉海粟為賀蕭龍士百歲壽辰,在《安徽日報》上發表《德藝壽齊輝》一文,文中盛讚“自同治末至民國肇造,龍城畫派,名震徐淮……”,自此,龍城畫派的形成、發展、規模、影響、風格,逐漸引起書畫家、書畫評論家、史學界、新聞界的重視和研究,“龍城畫派”一詞頻頻出現在《人民日報》、《中央電視台》、《安徽日報》、《安徽電視台》等上百家報刊和電台、電視台等媒體,並載入安徽省文化史志。
“龍城畫派”,發端於明末,形成於清代中期,發展壯大於清末民初。這一時期,影響較大的書畫家有王之麟、許輝祖、吳作樟、張太平、路蔭南、侯子安、謝來占、王為翰、袁汝霖、劉雲巢等,他們衝破籠罩畫壇的“四王”畫風,追逐時代新潮,以強烈的個性闊筆寫意,以潑辣豪放的筆觸寫實,師法自然,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他們藝術思想趨於一致,技法意趣趨於相同,融合南北,形成了一種新的畫風和流派。因其影響較大,活動中心又在龍城,故稱“龍城畫派”。
辛亥革命後,新文化運動、新美術運動迅速興起,使“龍城畫派”的發展得到了新的契機,如果說,清代蕭縣畫家,其影響還囿於徐淮一帶的話,那么,此後王子云、劉開渠、王肇民、朱德群、王青芳等一批大師級書畫藝術家的出現,真正使蕭縣畫家走向全國,乃至海外,他們對“龍城畫派”的繼承和發展,起到了承先啟後的推動作用。
新中國成立後,人民當家作主,書畫藝術真正回歸大眾。“龍城畫派”進一步發展壯大,一大批藝術人才脫穎而出,老、中、青、少書畫創作隊伍齊整,書畫創作成果纍纍,書畫活動有聲有色,書畫教育如火如荼,開創了蕭縣書畫事業空前繁榮的新局面,使得“龍城畫派”的發展進入了黃金時期。199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命名蕭縣為“中國書畫藝術之鄉”,使得清代以來影響僅以徐淮為中心的“龍城畫派”,又被賦予了新的內涵,影響波及全國。

蕭縣書畫

領軍人物

“龍城畫派”出現了新的領軍人物。蕭龍士是蕭縣書畫繁榮時期“龍城畫派”的領軍人物。他跨越幾個歷史時期,在蕭縣執教數十年,博採眾長,既繼承優良傳統,又刻意創新,自成一家。同時,一批立足本地、功力深厚的書畫名家,繼承“龍城畫派”的優秀傳統,廣納百家,形成了自己的藝術風格,如歐陽南蓀、劉夢筆、劉惠民、馮雨邨、鄭正、閻梓昭、歐陽龍、薛志耘、姜秀真、祖愛民等,同時期,一批實力雄厚的蕭縣籍書畫家,以獨特的風格活躍於國內書畫界,諸如天津的吳燃、北京的卓然、合肥的郭公達、葛慶友、張翰,徐州的宋德安、朱沛然、淮北的周本信、縱橫,西安的王蒙等等,他們和身在家鄉的書畫家們一起,遙相呼應,使得“龍城畫派”的影響,遠播四方

書畫隊伍

蕭縣書畫隊伍陣容龐大、書畫社團眾多、書畫活動頻繁。書畫社團的成立,是蕭縣書畫繁榮時期的重要標誌。為了弘揚蕭縣書畫藝術,適應廣大人民民眾日益熱愛書畫和參與書畫活動的需要,在當地黨政部門的重視和支持下, 1981年成立全國第一家縣級書畫院“蕭縣書畫院”,之後,民眾性的書畫組織相繼建立起來。截至目前,蕭縣城鄉已成立了十多個學習、研究、交流書畫藝術的民眾團體。
1992年、1995年、1999年、2004年,蕭縣縣委、縣政府先後在蕭縣、中國歷史博物館成功舉辦四屆“中國書畫藝術之鄉——蕭縣”藝術節,累計徵得國內外蕭籍書畫家作品數千件。書畫藝術節的成功舉辦,是對蕭縣書畫藝術成果的展示和檢閱,深受社會各界好評。
蕭縣書畫隊伍龐大、畫展頻繁,創作成果可觀,眾多書畫作品被地方文藝部門、書畫院、博物館和國內外展覽館、紀念館、博物館等單位收藏。全縣書畫藝術家,除在報刊發表大量書畫作品和理論文章外,還出版了60多部書畫藝術專集。

書畫創作

書畫創作普及度高,民間研習書畫蔚然成風。新時期,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審美觀念開始改變,在蕭縣,一些土生土長的畫家應運而生。其中有建築工、屠宰工、裱糊匠、油漆匠、教師、營業員、理髮師、機關幹部和農民,他們的作品,風格樸實無華,生活情趣濃厚,已毫無愧色的登入各級展覽的大雅之堂,特別是聞名全國的蕭縣農民書畫家,已經成為蕭縣書畫的一支新軍。
蕭縣農民書畫不是農民畫。蕭縣書畫的主體是“龍城畫派”,風格主流是文人畫,新時期的蕭縣農民書畫,骨子裡還是傳承了“龍城畫派”的“重筆墨、重情趣、重師承”精華,以水墨寫意和講究章法的書體畫風見長,是蕭縣文人書畫走向民間的一個例證。
蕭縣鄉村書畫的普及發展中,劉套鎮的鄉村書畫是典型代表。這裡曾經走出了蕭龍士、劉惠民、劉夢筆、鄭正、為代表的一批書畫家。1987年,全國第一家鄉村畫院——“劉套書畫院”宣告成立,鄭正當選為院長,同時成立了“劉套書畫研究會”,一時間,十里八村的男女老少書畫愛好者蜂擁而至。在劉套書畫院的帶動和影響下,蕭縣其他鄉鎮的書畫活動,也風起雲湧,他們和劉套書畫院交相輝映,共同構成了蕭縣民間書畫的蓬勃興盛局面,為蕭縣書畫事業的繁榮,增添了亮麗多姿的一筆。

書畫發展

目前,在蕭的書畫家,國家及省級美協、書協會員近百人;全縣具有可書可畫之技者3萬多人;筆墨成趣者3000多人;作品參加縣以上展出者1200多人(作品6000餘幅、件);在省級以上報刊、雜誌發表作品者200多人(作品近400幅、件),出版書畫專著68部。書畫活動已在全縣範圍內普及,繪畫組織已成網路,一支浩浩蕩蕩、老、中、青、少梯次分明的書畫創作隊伍勃然形成。
2010年8月中央文史館書畫院在蕭縣皇藏峪風景區設立了“中央文史館書畫院安徽創作基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