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永琳

梁永琳

梁永琳。(1958 年9月28日——),原籍廣東梅縣,出生、成長於廣東潮州,字玉海,號山椒堂主人。畢業於中山大學中文系,現為《人民日報》文藝部主任,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央文史館書畫院院部委員,神州書畫院特約書畫師,中華書畫名家研究院顧問,美國亞太藝術研究院特聘教授,連續擔任書法界最高獎中國書法蘭亭獎評審(2006年第二屆中國書法蘭亭獎、2009年第三屆中國書法蘭亭獎),2017年擔任全國第二屆行書作品展評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梁永琳
  • 別名:字玉海,號山椒堂主人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廣東省、潮州
  • 出生日期:1958年
  • 職業:書畫篆刻家、詩人、當代書畫家
  • 畢業院校:中山大學中文系
  • 主要成就:2006年第二屆中國書法蘭亭獎評審
    2009年第三屆中國書法蘭亭獎評審
    2009年中、日、韓BESETO“藝術成就獎”獲獎者。
    2017年全國第二屆行書作品展評審
  • 代表作品:《梁永琳書法》《梁永琳書畫藝術》《錯覺》《藍目》《墓碑》《一本沒有封皮的書》《寒冷世界》
參展經歷,出版發行,獲獎記錄,作品欣賞,評論,思想,成就,影響,

參展經歷

個人藝術展先後在美國馬里蘭州和日本東京成功舉辦。作品為中國美術館等藝術機構及海內外收藏家收藏。2014年除夕春晚,受央視一套之邀,成為直播書寫春聯的唯一書畫家。2016年應邀參加在歐盟行動署舉辦的“漢字之美”展覽並現場表演。多次參加在人民大會堂、釣魚台、清華大學等處舉辦的大型書畫筆會與授課活動。

出版發行

《梁永琳書法》《梁永琳書畫藝術》《錯覺》《藍目》《墓碑》《一本沒有封皮的書》《寒冷世界》《書法斷想》《解讀吳冠中》《元氣淋漓障猶濕》等,主編十卷本《八十年代中期報告文學大選》。

獲獎記錄

作品多次入選海內外各類大型展覽並獲獎。《中國書畫》、《美術報》、《中國藝術報》》、《書法報》等有專題介紹。為中、日、韓BESETO“藝術成就獎”獲獎者。

作品欣賞

評論

墨清珠潤筆下生香———潮籍書家梁永琳的藝術世界
走進梁永琳先生的客廳,在正牆上方便可看到書家本人創作的巨幅草書作品。這幅作品寫的是蘇東坡的《中秋詞》,與詞意相表里的是梁永琳獨特的書風。那草書率意灑脫,飄逸飛動,神完氣足;用筆中側兼施,筆勢欹側相安,節奏分明,隨勢而生。與草書相得益彰的是他的隸書作品,在書房中全套紅木家具的映襯下,一幀幀字幅更顯得賞心悅目。細細品味,其隸書骨氣洞達、蒼勁老辣,給人以樸拙、雄厚、奔放的感覺。草書隸書,梁永琳先生視為自己的“兩把斧子”,並以此為傲。難怪著名書畫家范曾先生品鑑他的作品後,號之為“書怪”;著名詩人、書法家謝雲觀賞了梁永琳先生在《人民日報》海外版上的標題書法之後,感嘆道“清麗多書卷氣,似紅葉染冬雲,美共文生,堪稱妙得”。並專門賦詩頌之:“賦得錦章添雅簽,墨清珠潤自留連。翰光遺響譜文牘,玉版生香書韻傳。”
梁永琳作品欣賞梁永琳作品欣賞
1999年中國書法家協會與美國亞洲藝術研究院共同舉辦了《梁永琳書法展》,梁永琳先生專門做了“經典作品對中國當代書法家的影響”的專題演講。他認為,書畫家既要體現時代的精神,又要具備厚重的文化積澱。同時強調,當代書法家從前人那裡繼承,發展優秀文化、技藝的同時,一定要張揚人的生命意識,要把自己身上的天賦充分發掘出來,讓自我的天性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這個演講充分闡明了書家本人的藝術觀點,受到世人矚目,引起了強烈的反響,《華盛頓新聞》、《新世界時報》、《美華商報》等幾家報社爭相進行了報導。

思想

梁永琳先生認為,當今時代有一種躁動的氛圍,這也影響了書法界。急於求成,急攻近利的現象屢見不鮮,如此,便出現許多弊端,往往只圖迅速進行藝術觀念的變革。為一時新穎,招人眼目,許多書畫家不時要藉助媒體來進行炒作,如此行為雖易出名,但也最易曇花一現。究其原委,這是不具實力和不自信的表現。 走最難走的路,這就是捷徑。梁永琳先生對此深信不移,流芳百世的佳作是
憑“功力”來說話的。而對書畫家來說,最悲涼的莫過於人走茶涼。如果在他活著時憑藉媒體來支撐他的“藝術”,那身後必然是寂寞的。對梁永琳先生來說,儘管他在新聞出版界有許多朋友,要做宣傳,迅速擴大影響是舉手之勞,但他覺得那樣出名雖然迅速,但徒有虛名且後繼乏力,最終又得繞回來,重新開始。不如一開始就走別人望而卻步的道路,扎紮實實,腳踏實地,在修煉期內至少20年不宣傳!他就是這么做的。為了給自己留一塊遠離名利的“淨土”,一個不受外界干擾的氛圍,他在逼自己,給自己施壓。他堅信,不沽名釣譽,不自欺欺人,排除一切雜念,才能專心致志做學問。或許,這就是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永琳哲學”。
梁永琳梁永琳

成就

他臨過的碑帖多不勝數,他始終認為,要超越,就必須有集大成的“野心”。書畫家不僅要品高學富,在精神上還必須有凌邁百代,縱橫古今的氣概,沒有此精神,切莫搞書畫藝術。他將自己的書齋號為“山椒堂”,當代大家劉炳森先生和夏湘平先生均為其題寫齋名。“山椒”,古代指山頂。不難看出他攀登藝術高峰的志向:登泰山而觀傲徠諸峰,俯視睥睨,氣凌百代! “最好的營養是文史哲”,
這是梁永琳先生經過長期的探索和實踐之後得出的結論。除了書法創作,梁永琳先生還寫下大量作品,涉及各種體裁。書畫隨筆、書畫評論、小說、散文、新詩、格律詩等幾十萬字。書畫之外有大天地。博覽文史哲書籍,是梁永琳先生生活中的重要內容。
梁永琳梁永琳

影響

梁永琳先生在主編《名流》周刊的同時,對情有獨鐘的書法藝術熱情絲毫不減,他將一如既往,用手中的筆表達自己的情感,抒發自己的情懷,就像平靜的海面無法掩飾其磅礴的氣勢一樣,生活中簡單平和的梁永琳先生正在並將繼續用他的筆端抒寫他對書法藝術義無反顧的痴迷和對人生的感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