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淵源
智化寺
要了解京音樂,首先就要了解它的原生環境---智化寺。智化寺建於公元1443年(明英宗時期),第二年英宗賜名"智化禪寺",意思是"以佛的智慧渡化人"。但可笑的是,智化寺其實是當時的司禮監總管王振的家廟。
《明史》中對智化寺的描述是"窮極土木"四個字,即使到今天,還能從遺留下的宏偉建築、精美的壁畫造像以及北京地區惟一留存的
明代轉輪藏等文物中,依稀看出當年氣象。就是這位開
明代宦官亂政之風的大太監王振,導致了"土木堡之變",明英宗被蒙古瓦剌(la)俘虜,他也死在亂軍之中。幾年後,明英宗經過"奪門之變"重新登上皇位,為了遮掩自己的羞恥,竟然在此為禍國殃民的王振建起精忠祠。明朝智化寺的地位非常高,前三代主持都是由四品以上的僧官來擔任,香火非常旺盛。直到清朝乾隆七年,山東道的監察御史沈廷芳進京述職路過智化寺,看見眾多不明真相的善男信女在給王振像磕頭燒香供奉。沈廷芳曾經參加過編纂《明史》,了解王振的罪行,感到十分憤慨。於是,他給乾隆上了一道奏摺。乾隆很快批示,讓地方官封了智化寺,推倒王振的石碑,並且將石碑上刻有王振名字的地方統統鏟掉。對智化寺而言,這無疑是沉重的打擊。之後,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時就住在智化寺,也對寺院進行了破壞。這座寺廟陰錯陽差地被歷史遺忘,卻為北京保留了一座最完整的
明代風格的木製結構
建築群,同時又是集音樂、佛經、壁畫等
佛教藝術為一體的寺院。
京音樂
傳統智化寺的音樂又稱京音樂、智化寺京音樂,來源於
明代宮廷禮儀音樂,是我國現有古樂中惟一按代傳襲的樂種,至今保存完好。智化寺京音樂有明確紀年的工尺譜本,有特色的樂器、曲牌和詞牌,有按代傳承的演奏藝僧。它與西安城隍廟鼓樂、開封大相國寺音樂、五台山青黃廟音樂及
福建南音一樣,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音樂。智化寺的工尺譜本帶有紀年,最早的一本是在康熙三十三年,由15代藝僧永乾抄錄完成的。上個世紀50年代,一個僧人在收拾藏經櫃時發現了這個珍貴的譜本,便送給了著名
音樂家楊蔭瀏先生。楊蔭瀏先生拿著譜本和寺院裡25、26代藝僧所吹奏的音樂做比較後,發現與幾百年前的音樂相比,保持得非常完整,沒有一點私自加進去的演變。由此學術界推證,智化寺延續560年的音樂沒有任何演變。
藝術特色
智化寺京音樂具有鮮明的
藝術特徵:音樂風格莊重、古樸、典雅,曲體結構龐大、規範,演奏技法豐富,曲目蘊藏巨大。
它在傳承方面具有很高的要求,不隨意增刪變易,注重保護繼承。智化寺京音樂忠實地保存了中國傳統音樂的基本風貌,為研究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與變遷提供了典型的生動實例。從現有資料看,大部分學者認為京音樂與唐宋古樂有關。
它在曲目、樂器、
宮調、演奏方法等許多方面保存了宋、明舊制。
代表作品
傳統曲目有《喜秋風》、《拿天鵝》、《清江引》、《梅花引》、《小華嚴》、《醉翁子》等。從20世紀50年代起,我國多位著名音樂家對智化寺京音樂進行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智化寺音樂曲目現存共有48首,在氣魄恢弘的宮廷音樂和超凡脫俗的佛教音樂中,又融合了幾分傳統民間音樂的熱情活潑。這從現存的詞牌名字可以看出,如清江引、千秋歲、金字經、華嚴燈贊、滾繡球、水鴨兒等。
智化寺的京音樂,使用的樂器有八種,各曰:雲鑼、鐺子、鐃、鈸、子、管(古稱篳篥)、笙、笛。但在有些方面,與民間一般樂器不同。如笙,中國民間一般為十三簧,而智化寺的笙為十七全簧。笛的音調也高。而管子,為京音樂的主要樂器,中國民間一般八孔,智化寺則為九孔(前七孔,後兩孔)。雲鑼,又稱九音鑼,最早為明成化年間製作,音色醇美,也稱得上是一件文物。鐺子,演奏時用槌敲擊,聲音柔和,別具一番特色。
京音樂共約300餘首樂曲,但至今只有48首樂譜。其樂器分為兩類:一是吹奏樂器,主要有管、笙、笛;一是擊奏樂器,有雲鑼、鼓、鐺子、鈸、鐃、子等。樂隊編制為9人14件樂器。
傳承意義
從20世紀50年代起,我國多位著名
音樂家對智化寺京音樂進行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智化寺京音樂從20世紀80年代起即得到政府、音樂界人士和佛教界人士的發掘搶救。1986年3月,在班禪大師和佛教協會趙朴初會長的支持下,以智化寺的京音樂為基幹,組成北京佛教音樂團,樂團還曾多次赴國外訪問演出。
但至今仍有不少問題難以解決。智化寺26代老藝僧大都過世,健在的本興、福廣又都年事已高,27代傳人在技術上亟待提高。當前社會的巨大變化使智化寺京音樂的發展舉步維艱。近兩年,在多方努力下,及時錄製了現存的45首樂曲。但是,智化寺京音樂傳人在數目上還十分缺乏,樂隊不能達到原有的規模,音色和內容上層次單一,遠不能表現原有古樂的風采。
另外,皇親國戚和達官貴人階層的消滅致使智化寺音樂在上層社會的佛事應酬完全失去。其次,智化寺第27代傳人在技術上亟待提高。再者,當前社會的文化生活日益豐富,對智化寺京音樂的興趣越來越淡,使智化寺京音樂發展舉步維艱。而且,智化寺京音樂的傳人在數量上還十分缺乏,樂隊不能達到原來的規模,其中打擊樂仍然面臨失傳的窘境。
相關定義
音樂不以說教方式來傳播,更多的是通過薰陶及感染的途徑,潛移默化地來影響人的心靈,使更多地得到美的滋潤。
音樂
是什麼?音樂與人的生活情趣、審美情趣、言語、行為、人際關係等等,有一定的關聯。故
高潔的音樂與低價的音樂其對人們的影響是大不相同的。 音樂是人們抒發
感情、表現感情、寄託感情的
藝術,不論是唱、奏或聽,都內涵著關聯人們千絲萬縷
情感的因素。為什麼音樂能表達人們的
感情呢?因為音與音之間聯接或重疊,就產生了高低、疏密、
強弱、濃淡、明暗、剛柔、起伏、斷連等等,它與人的脈搏律動和感情起伏等等有一定的關聯。特別對人的心理,會起著不能用言語所能形容的影響作用。
廣義的講,音 樂就是任何一種
藝術的、令人愉快的、神聖的或其他什麼方式排列起來的聲音。所謂的音樂的定義仍存在著激烈的爭議,但通常可以解釋為一系列對於有聲、無聲具有時間性的組織,並含有不同音階的
節奏、
旋律及和聲。
音樂可以通過幾種途徑來體驗,最傳統的一種是到現場聽
音樂家的表演。
現場音樂也能夠由
無線電和電視來播放,這種方式接近於聽錄音帶或看音樂錄像。有些時候現場表演也會混合一些事先做好的錄音,如
DJ用
唱片做出的摩擦聲。當然,也可以製作自己的音樂,通過歌唱,玩樂器或不太嚴密的作曲。
甚至耳聾的人也能夠通過感覺自己身體的震動來體驗音樂,最著名聾
音樂家的例子便是
貝多芬,其絕大部分著名的作品都是在他完全喪失聽力後創作的。
人們想學習音樂的時候會去上音樂課。
音樂學是一個歷史的科學的研究音樂的廣闊領域,其中包括音
樂理論和音樂史。
音樂作為一門古老的
藝術,各文化也都有其獨特的音樂系統,
民族音樂學是一門以該領域為討論對象的學科。音樂是無國界的,無論你是哪個國家的人,說著怎樣的語言,聽見好的音樂,都會明白作者的心思。
音樂起源
人類社會從什麼時候開始有了音樂,已無法查考。在人類還沒有產生語言時,就已經知道利用聲音的高
樂譜低、
強弱等來表達自己的意思和
感情。隨著人類勞動的發展,逐漸產生了統一勞動
節奏的
號子和相互間傳遞信息的呼喊,這便是最原始的音樂雛形;當人們慶賀收穫和分享勞動成果時,往往敲打石器、木器以表達喜悅、歡樂之情,這便是原始樂器的雛形。
智化寺京音樂演出,智化寺在北京東城區祿米倉胡同東,乘坐24、674路汽車祿米倉下車可到,門票20元,學生和北京60歲以上的老人半價(外地老年證不享受此政策) 周三有200張免費門票,發完為止。演出整點開始,每次15分鐘。
相關特徵
音樂要素
音樂基本要素:音樂的基本要素是指構成音樂的各種
元素,包括音的高低,音的長短,音的
強弱和音色。由這些基本要素相互結合,形成 音樂常用的“形式要素”,例如:
節奏,
曲調,和聲,以及力度,速度,
調式,
曲式,
織體,
音色等。構成音樂的形式要素,就是音樂的表現手段。音樂的最基本要素是
節奏和
曲調。
要素簡介
2.1、節奏:音樂的節奏是指音樂運動中的音的長短和
強弱。音樂的
節奏常被比喻為音樂的骨架。
節拍是音樂中的重拍和弱拍周期性地、有規律地重複進行。我國
傳統音樂稱節拍為“板眼”,“板”相當於強拍;“眼”相當於次強拍(中眼)或弱拍。
2.2、曲調:曲調也稱
旋律。高低起伏的樂音按一定的
節奏有秩序地橫向組織起來,就形成
曲調。曲調是完整的音樂形式中最重要的表現手段之一。曲調的進行方向是變幻無窮的,基本的進行方向有三種:“水平進行”、“上行”和“下行”。相同音的進行方向稱水平進行;由
低音向
高音方向進行稱上行;由高音向低音方向進行稱下行。
曲調的常見進行方式有:“同音反覆”、“級進”和“跳進”。依音階的相鄰音進行稱為:級進,三度的跳進稱:小跳,四度和四度以上的跳進稱:大跳。
2.3、和聲:和聲包括“
和弦”及“和聲進行”。和弦通常是由三個或三個以上的樂音按一定的法則縱向(同時)重疊而形成的
音響組合。和弦的橫向組織就是和聲進行。和聲有明顯的濃、淡、厚、薄的色彩作用;還有構成
分句、分樂段和終止樂曲的作用。
2.5、速度:音樂進行的快慢。
2.6、調式:音樂中使用的音按一定的關係連線起來,這些音以一個音為中心(主音)構成一個體系,就叫調式。如大調式、
小調式、我國的五聲調式等。
調式中的各音,從主音開始自低到高排列起來即構成音階。
2.8、織體:多聲
音樂作品中各聲部的組合形態(包括縱向結合和橫向結合關係)。
2.9、音色:音色有人聲音色和樂器音色之分。在人聲音色中又可分童聲、女聲、男聲等。樂器音色的區別更是多種多樣。在音樂中,有時只用單一音色,有時又使用混合音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