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聲音階
歐洲中世紀教會調式
17世紀前在歐洲流行的調式,又稱
中古調式。它源自民間音樂,為教堂音樂所採用,以後又為世俗音樂採用。歐洲調式結構的
音樂理論,源自古希臘的四音列。這種四音列共有三類,即自然四音列(包含兩個全音與一個
半音)、半音四音列(包含一個小三度與兩個半音)及四分音四音列(包含一個大三度與兩個四分之一音)。
其中只有自然四音列有完整的體系,其他兩種是為了
旋律獲得更多的變化而與自然四音列摻和使用的。在自然四音列中,由高而低構成全音-全音-半音的稱為多里亞型四音列,構成全音-半音-全音的稱為
弗里吉亞型四音列,而構成半音-全音-全音的則稱為
呂底亞型四音列。
聯合上述兩個相同性質的四音列構成多里亞、弗里吉亞、呂底亞三種調式。此外又有不同的
音程排列構成的密克索呂底亞調式。這些調式又可以移動而成下多里亞、下弗里吉亞、下呂底亞及上多里亞、上弗里吉亞、上呂底亞等調式。如:中世紀教會調式因
格列高利一世統一聖詠而規範化,開始只有多里亞、下多里亞、弗里吉亞、下弗里吉亞、呂底亞、下呂底亞、密克索呂底亞、下密克索呂底亞 8種。
到16世紀增加了愛奧利亞、下愛奧利亞、伊奧尼亞、下伊奧尼亞4種,一共12種調式。這些調式的名稱雖借用希臘調式的名稱,但實際的調式結構已不相同,例如多里亞調式已不是自上而下按全音-全音-
半音的順序排列的兩個四音列構成,而是自下而上由全音-半音-全音的兩個四音列構成等。這時每個調式又根據音域的不同而分為正調式與副調式(或稱下調式),並將結音(主音)的上五度音稱為次主音,其中
弗里吉亞調式的次主音則用六度音。
歐洲教會調式
歐洲教會調式如同大
小調來比較,則伊奧尼亞調式與自然
大調式同,愛奧利亞調式與自然小調式同。此外,
呂底亞調式與密克索呂底亞調式可視為大調型,前者與自然大調的主要差別為增四度(稱呂底亞四度),後者的主要差別是小七度(稱密克索呂底亞七度);多里亞調式與
弗里吉亞調式可看作小調型,前者與自然小調的主要差別是大六度(稱多里亞六度),後者的主要差別為小二度(稱弗里吉亞二度)。而洛
克里亞調式,雖然主音上面也是小三度,並且有弗里吉亞二度,但主音上面的五度是減五度,不能構成協和
音程或協和
和弦,所以極少套用。
中國民間七聲調式
以五聲為骨幹的
七聲調式──中國民間七聲調式的一種形式。由在五聲的小三度間加入不同的偏音而成,即在
基本音級羽、宮之間加入“變宮”(宮的低
半音)或“清羽”(羽的高半音,亦稱閏);在基本音級角、徵之間加入“變徵”(徵的低半音)或“清角”(角的高半音)。
①正聲調音階或古音階,亦稱雅樂音階(加變徵和變宮);
②下徵調音階或新音階,亦稱清樂音階(加清角和變宮);
③俗樂調音階或清商音階,亦稱燕樂音階(加清角和閏)。
其中每一種
音階均可分為宮、商、角、徵、羽 5種調式。
中國除五聲為骨幹的
七聲調式外,也有 7個自然音都是基本音級的七聲調式。這種調式和歐洲中世紀教會調式雖然音列相同,但調式支柱音有它自己的規律。此外還有帶中立音的七聲調式,例如秦腔苦音的徵調式,在兩個小三度之間用3/4音(中立音),這樣使調式色彩與其他徵調式截然不同。
吉卜賽調式
五聲音階
不帶半音
不帶
半音的
五聲調式按照純五度關係產生的五個音所構成的
音階,其調式音列的任何相鄰兩音均無半音,例如c、d、e、g、a、c或c、d、f、g、a、c等。
這種調式音階不僅在亞洲、非洲的廣大地區和美洲的印第安人中普遍存在,而且在歐洲國家如匈牙利、挪威和蘇格蘭以及北極的因紐特人中也都存在。
在中國民間音樂中這種不帶半音的五聲調式套用範圍極為廣泛;其各音級分別稱為宮音、商音、角音、徵音和羽音。各相鄰兩音之間的
音程,除角與徵、羽與宮之間為小三度外,其餘均為大二度。
五聲音階中任何一音均可作為主音,並構成一種調式;凡以宮音為主音者稱
宮調式,而以其他各音為主音者,則分別稱為商調式、角調式、徵調式、羽調式。凡宮音相同的各調式,統稱為“
同宮系統”。
日本民謠
日本的民謠調式及律調式也是不帶
半音的五聲調式。前者由兩個相同的小三度加大二度的四度音列構成,核心音除主音外為四度音。後者由兩個相同的大二度加小三度的四度音列構成,其核心音除主音外為五度音:帶半音的
五聲調式五聲調式的某相鄰兩音為半音者。這類調式
音階常見的是含有兩個大三度
音程、一個大二度音程及兩個小二度音程,盛行於晚期古希臘和近代日本。例如由兩個相同的小二度加大三度的四度音列構成的日本都節調式和由兩個相同的大三度加小二度的四度音列構成的日本
琉球調式,都是這一類型。前者的核心音除主音外還有五度音,所以也常遇到停在五度音上的樂曲。後者的核心音除主音外還有四度音,所以也有停在四度音上的樂曲。
其他調式
特殊調式
印度尼西亞音樂、
阿拉伯音樂、印度音樂、泰國音樂等,各有其律制和
旋律型,因此在調式的概念和結構等方面都各有其特點。
大小調式體系
調式的一種體系,包括大調與
小調兩種調式。其三級音為大三度者為
大調式,其三級音為小三度者為小調式(一般情況下)。自17世紀起在歐洲音樂中占重要地位,後也套用於其他地區。自然大、小調式 取自然
音階中任何一音為主音,然後按全音、全音、
半音、全音、全音、全音、半音的順序排列而得的調式音階,即為自然大調式(亦稱大音階)。這時半音位置在調式音階的第 3與第4、第7與第8音之間,其特點為:主音與其上方三度音、六度音、七度音構成大三度、大六度及大七度
音程。如果按全音、半音、全音、全音、半音、全音、全音的順序排列,則為自然小調式(亦稱小音階)。這時半音位置在調式音階的第2與第3、第5與第6音之間。其特點為:主音與上方三度音、六度音、七度音構成小三度、小六度、小七度音程。
調式中自主音向上依次編號的各音稱調式音級,在大
小調體系中,第Ⅰ級稱主音,第Ⅴ級稱屬音,第Ⅳ級稱
下屬音,三者均為調式骨幹音。第Ⅲ級稱中音,第Ⅵ級稱下中音,第Ⅱ級稱上主音,第Ⅶ級稱導音,自然小調第Ⅶ級音稱下主音。
和聲大、小調式 一種變化的大、小調式。
和聲大調式的特點為:把自然大調式的第Ⅵ級音降低,與主音構成小六度,同時在第Ⅵ級與第Ⅶ級兩音之間構成增二度
音程。
和聲小調式的特點為:把自然小調式的第Ⅶ級音升高,與主音構成大七度(轉位後成小二度)音程,增二度也在第Ⅵ級與第Ⅶ級之間。
旋律大、小調式 一種變化的大、小調式。如果將和聲大調的Ⅶ級音也降低,與主音構成小七度,即成
旋律大調式。同樣,如將和聲小調第Ⅵ級音也升高,與主音構成大六度,即成
旋律小調式。兩種旋律調式都不存在增音程。旋律大調式通常採用下行的形式,上行時與自然大調式同。旋律小調通常採用上行的形式,下行時與自然
小調式同。大、小調式的一般色彩 調式各音級與主音之間
音程距離的不同可形成不同的調式色彩。在大、小調體系中,自然
大調式的主音與其上方三度音、六度音、七度音所構成的音程均為大音程,一般較明亮。反之,自然小調式的主音與其上方三度音、六度音、七度音所構成的音程均為小音程,一般較暗淡。
和聲的與
旋律的大、小調式是自然大、小調式在長期的音樂實踐中相互滲透的結果,與自然大、小調式比較起來,和聲的與旋律的大調式具有一定程度的小調色彩;和聲的及旋律的小調式又具有一定程度的大調色彩,但由於變音的引用,使
半音的數目和音程的性質受到改變,所以和聲大、小調比自然大、小調增加了不穩定音的傾向及調式的內在緊張度。
阿拉伯調式
在阿拉伯古典音樂中有 100多種這樣的調式,它們被稱之為“
木卡姆”。每一種木卡姆都有其特定的名稱,它可能是來自地名或人名,也可能是一種物體或情緒。音樂家根據木卡姆所規定的音階、音域、音程、骨幹音以及慣用的旋律型與節奏型,結合特定的感情和哲理即興演唱演奏。木卡姆這一術語約出現於 9~10世紀,由於地區與時代的不同,其名稱和數量也不盡相同。現在阿拉伯音樂中具有代表性的木卡姆有以下12種:納瓦木卡姆、
拉斯特木卡姆、
伊拉克木卡姆、希賈茲木卡姆、吾夏克木卡姆、布西利克木卡姆、伊斯法罕木卡姆、茲拉夫坎德木卡姆、布祖爾克木卡姆、贊庫拉木卡姆、胡賽尼木卡姆、拉哈維木卡姆,其中納瓦、拉斯特、伊拉克和希賈茲 4種最常用。古代
阿拉伯人認為,演奏不同的木卡姆,能喚起聽眾不同的情感,如滿足、憤怒、歡快、悲傷等。同時,他們認為,木卡姆與宇宙間的星座有關聯。因此,最初的木卡姆都是在特定的時間內演奏,如日出時演奏拉斯特木卡姆,上午 9時演奏伊拉克木卡姆,日落時演奏吾夏克木卡姆等。儘管有這些規範,表演者仍可通過音的各種組合、節奏的變化、裝飾音和不同的演奏演唱技巧進行再創作。
簡單點說,阿拉伯音階是一種色彩非常鮮明的音階,也叫大弗里幾亞音階(the phrygian major mode)(因為它可看作弗里幾亞音節還原3音產生大調的感覺),構成音是1,b2,3,4,5,b6,b7,1。它由三個全音,三個半音,一個小三度音程構成.和比它低純五度的和聲小調音階的構成音完全相同.大弗里幾亞音階通常和屬七和弦配合使用.也可使用屬七降九和弦,此時可用減七和弦替代.比如,A7b9和弦可用Bbo7,#Co7,Eo7或Go7和弦代替.關於這一點它和變化屬重降七音階(the atlered dominant bb7 mode)(1,b2,b3,b4,b5,b6,bb7,1)也有很大相似之處.(因為變化屬重降七音階使用的減七和弦也能用屬七降九和弦代替)在音樂構成方面,比如C和聲小調最重要的音是C,B作為導音,一般都是傾向與C,而G阿拉伯音階最重要的音是G,B作為色彩最鮮明的音,都是通過降A解決到G上的!!實際運用中,阿拉伯音階只是一種色彩音階並不是主導整個樂曲的音階!所以人們總是在相同的和聲上來演奏不同的音階.還有就是新疆的維族音樂也是以它為中心的,其中維族人在音階里加入了很多的微分音(4分之1音)如果熟悉和聲小調的人從指法上不難練,難練的是怎么樣組織樂句!你可以去找一下,有位SAX大師(是誰還待考)演奏的“剴斯,幾雷特”kaith jarret的曲子“LONG AS KNOW YOU’RE LⅣNG”是使用這種音階的典型。
[3] 阿拉伯音樂的特點是什麼呢?只要各位仔細分析便不難聽出:阿拉伯音樂的旋律優美,充滿了大量的變化音,其基本音階和西方七聲音節完全不同.阿拉伯音樂採用的音階是以1/4音為單位的(這和印度音樂一樣).打個比方說,阿拉伯音樂的音階在鋼琴上是演不出來的,因為它有大量的音在黑鍵和白鍵之間的"縫隙"中.從這個角度來講,可以說阿拉伯音樂的能量是空前的,是五聲音樂和七聲音樂所無法比擬的,甚至連勛伯格的十二音體系也無法與之比美.阿拉伯音樂不同於西方音樂的地方很多,例如,阿拉伯音樂強調節奏,而西方音樂的節奏模式遠不如
阿拉伯音樂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