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狀體囊切除術(capsulectomy)是1996年公布的醫學名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晶狀體囊切除術
- 外文名:capsulectomy
- 所屬學科:醫學
- 公布時間:1996年
晶狀體囊切除術(capsulectomy)是1996年公布的醫學名詞。
晶狀體切除術是一個眼科手術。適應症 1.各種類型的軟性白內障。2.晶狀體脫位或半脫位。3.伴晶狀體混濁的穿透性角膜移植,同時行混濁晶狀體切除。4.瞳孔再建時,可考慮連同混濁機化膜一併切除。手術步驟 1.上方鞏膜切口,放與灌注相連呈...
手術方法 天然的晶體具有一個囊袋,即晶狀體囊,按照手術摘除時,晶體核於囊袋的關係,分為囊內摘除和囊外摘除。在摘除混濁的晶體後,往往還要放入一個人工晶體,人工晶體的位置可以放置在前房或者後房,在後房又可以在囊內或者囊外。放...
晶狀體囊切除術 晶狀體囊切除術(capsulectomy)是1996年公布的醫學名詞。公布時間 1996年,經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發布。出處 《醫學名詞 第五分冊》第一版。
⑷Elschnig虹膜囊膜切除術:又稱雙切口晶狀體囊與虹膜切除。在10點、2點各做一個大約3mm的全層鞏膜水平切口,前房內注入粘彈劑。用20號穿刺針在距角膜緣3mm處刺穿虹膜2A。剪刀一側刀刃伸入虹膜下方,刀刃分別朝向6點和2點各剪一次,...
(1)仿白內障囊外摘除術作角膜緣180°切開。(2)前房內注入透明質酸鈉Healon,恢復前房深度。(3)取微型無齒小鑷伸入前房,直接夾住異物。(4)異物隨同小鑷退出前房。5.經睫狀體平坦部的玻璃體切除術,合併有後囊破裂的晶狀體異物...
但在白內障囊內摘除術後,剝脫物仍繼續存在,說明晶狀體在形成剝脫物中不是主要的。亦有人提出剝脫物來自虹膜。因虹膜的前界膜、色素上皮層及血管壁上均有剝脫物。局部產生學說認為剝脫物來源於晶狀體囊的退行性變或晶狀體上皮細胞...
白內障是一種與年齡相關的常見眼病,是致盲的首要原因。我國白內障患者眾多,還沒有一種有效的藥物能夠使混濁的晶體恢復透明。只有採用手術方法將已混濁的晶狀體摘除,再植入人工晶體,方能使其復明,達到理想的目的。白內障超聲乳化吸除術並...
第一節小切口白內障囊外摘除術手術併發症 一、術中併發症的預防和處理 二、術後併發症的預防和處理 第二節超聲乳化手術併發症及其處理 一、超聲乳化常見術中併發症 二、超聲乳化術後併發症 附:人工晶狀體置換 第七章複雜白內障手術 ...
4.非磁性異物的摘除術:仿白內障囊外摘除術角膜緣適當大小切開。前房內注入透明質酸鈉,恢復前房深度。取微型無齒小鑷伸入前房,直接夾住異物。異物隨同小鑷退出前房。5.經睫狀體平坦部的玻璃體切除術,合併有後囊破裂的晶狀體異物摘除,...
玻璃體切割術後白內障的發生率為60%,36%患者視力明顯下降,常見的白內障形態為後囊下混濁、核性混濁或兩者兼而有之。其機制可能與玻璃體切除後影響了晶狀體的新陳代謝有關當聯合氣液交換、長效氣體注入或矽油填充術等玻璃體腔充填術時...
隨著現代手術技術和人工晶狀體材料的改進,使產生後囊膜混濁(posterior capsular opacity,PCO)而需行Nd∶YAG雷射後囊膜切開術的比率,在進入新千年時降至10%~15%以下。兒童期白內障術後幾乎均發生PCO。病因 白內障摘除術時晶狀體囊、上皮...
行晶體囊外摘除能控制眼壓,但術後多只有短暫效果,因術後玻璃體前膜上繼續不斷地有剝脫物質沉著。因而單純行晶狀體摘除術,不能達到治療目的。不過可清除晶狀體虹膜摩擦引起的進一步色素脫失。晶狀體囊外摘除對伴有青光眼的XFS眼壓控制...
玻璃體切割術後白內障的發生率為60%,36%患者視力明顯下降,常見的白內障形態為後囊下混濁、核性混濁或兩者兼而有之。其機制可能與玻璃體切除後影響了晶狀體的新陳代謝有關當聯合氣液交換、長效氣體注入或矽油填充術等玻璃體腔充填術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