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時間效益
- 類型:經濟術語
內容,提升途徑,
內容
時間效益是以經濟效益為基礎的,沒有經濟效益的時間效益是沒有意義的。提高時間效益的實質就是進一步提高經濟效益,這是我們討論時間效益的前提。在實際生活中,動態地研究時間效益的提高,比靜止地研究時間效益更有意義。因此,筆者認為提高時間效益的公式應是:,不應該是:
式中:P表示時間效益;T表示完成某項工作規定的時間;t表示完成某項工作實際消耗的時間;K表示影響係數(除直接勞動時間以外的時間因素)。所謂完成某項工作所規定的時間,是指在一般的生產條件下,完成每一單位產品所必需的時間。規定時間(T)的制訂,必須根據企業的生產特點、生產類型、生產組織水平以及本企業的具體條件,運用經驗估計、統計分析、比較類推、技術測定等科學方法,使規定時間制訂得科學、合理。如果把規定時間制訂得過長或過短,都會影響勞動者的積極性,並使時間效益的計算不準確。因此說規定時間是計算時間效益的基礎時間。
所謂影響係數是指在規定時間裡除了直接勞動時間以外的非直接勞動時間因素,它包括準備時間、布置工作時間、生理需要的體息時間,管理不善造成的停電停水時間以及勞動者在工作時間辦理其它事情的時間等。計算出非直接勞動時間後,再算出影響係數,其公式:
比如,生產單位產品的平均時間為7.5小時,非直接勞動時間為1.5小時,直接勞動時間為6小時,那么
通過上述分析看出,假定完成某項工作所規定的時間(T)是科學的、合理的話影響係數(k)越趨近於1(也就是影響因素越小)計算時間效益(P)的數值就越可靠。
完成某項工作實際消耗的時間(t)是計算時間效益中最主要、最活躍的因素,如果在規定時間合理、科學,在影響係數等於1的條件下,由於(t)的變化將會給時間效益的計算帶來三個結果:當T-t=0時,說明規定時間和實際消耗時間相等,沒有提高時間效益;當T-t>0時,說明實際消耗的時間小於規定時間,其計算結果是正數,數值越大時間效益提高的程度就越大;當T-t<0時,說明實際消耗的時間大於規定時間,其計算結果是負數,表示沒有時間效益。
綜上分析,影響時間效益的有三個因素:一是規定時間是否科學、準確;二是實際消耗時間的長短;三是影響因素的大小,所以提高時間效益必須從這三方面入手。
關於時間效益的公式有人用來表示,這固然有正確的一面,但是它是一個不太科學的表達式。
比如,在k=1的情況下,規定6小時完成某項任務(假定這也是合理的)而實際上8小時才完成,那就會得出;的結果。本例明明是規定6小時完成,實際用了8小時,從時間角度上看,根本沒有什麼效益,而式中卻得出時間效益是75%,顯然是不合乎情理的,至少是不科學的。如果換用第一個公式,得出的結果是:可見,此例的時間效益表述為7500,不如表述為一25%更科學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