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它是在
商品貨幣關係存在的條件下工業技術不斷發展而產生的一種經濟現象。
基本形式
無形損耗有兩種形式:
①由於生產方法的改進和社會
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使同類結構和性能的機器、設備,能以更少的
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再生產出來,從而引起原有
固定資本的
價值相應降低。如一台
價值10萬元的機器,使用年限是10年,每年平均
折舊費是1萬元,如果現在同樣的機器價值已降到 5萬元,則每年折舊費降到5000元,這樣舊機器就貶值50%。
②由於出現了新的技術,發明了新的效能更高的機器設備,繼續使用原有的機器設備就不經濟,因而引起使用期限縮短,以致提前報廢。如原來一台
價值3萬元的機器,每天生產200件產品,現在採用新的機器,雖然
價值仍為3萬元,但每天能生產400件產品。這意味著用兩台舊機器才能生產出一台新機器所生產的產品,這樣舊機器同樣也是貶值了。考慮到管理費、能源等的節約,有時
資本家情願把舊機器提前報廢,代之以效率更高的新機器。機器設備的貶值,是兩種無形損耗的共同經濟本質,而機器生產效率的差別,是第二種無形損耗不同於第一種無形損耗的主要標誌,也是比較新舊機器的
價值關係和確定貶值程度的根據。在實際生活中,兩種無形損耗往往交錯發生,即機器
再生產的價值的降低同時伴隨著效率的提高。
固定資本無形損耗的補償與
有形損耗不同,機器設備的有形損耗會把其磨損部分的
價值轉移到新產品中去,而機器設備的無形損耗則不能轉移價值。它的補償只能從
資本家無償占有的
剩餘價值部分中分攤,在競爭過程中會自發形成無形損耗的社會平均量。
減少方法
無形損耗是
技術進步的必然結果,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無形損耗的速度呈現加快的趨勢。各個
資本家集團為了追逐
超額利潤,總是想方設法改善機器設備,改進生產方法,從而促進科學技術的發展;同時,為了減少因此而帶來的損失,又要採用延長勞動時間,實行日夜換班制,提高
勞動強度和加速
折舊等手段,以縮短機器設備總
價值的
再生產時間,儘快把機器設備的價值轉移到新產品中去,以便儘快把
固定資本的全部價值收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