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春秋四大會盟
- 地區:中國
- 時代:春秋
- 對象:諸侯
簡介,內容,葵丘會盟,踐土會盟,黃池會盟,徐州會盟,
簡介
諸侯會盟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國先秦歷史中,不可或缺的成分。其中,以周朝的會盟歷史最為詳細,且數量最多。據《左傳》記載,周朝會盟數量至少有二百次。其中以葵丘會盟、踐土會盟、黃池會盟、徐州會盟最為著名,被合稱為春秋四大會盟。
歷史小說作家二月河在《乾隆皇帝》中總結道:亡國速途有二,一者勞役過重,人民不堪其負,起義造反;二者,諸侯權勢滔天,中央無力管制,造成諸侯自立為王,天下大亂。諸侯會盟屬於第二種情況,加速了封建王朝的消亡。
內容
葵丘會盟
齊桓公為了保全太子的地位,以諸侯要拜見太子為藉口,在公元前655年5月,聯合八國諸侯在首止開大會,太子鄭在首止和諸侯見了面,一起住了幾個月。
周惠王覺得太子鄭不聽使喚,但又無力和齊桓公抗爭,就偷偷派人去勸告鄭國不要參加結盟。鄭國聽了周王的話,離開了首止,剩下的七個諸侯共同締結了共輔太子的盟約。後來,齊國又去攻打鄭國,鄭國也參加了盟約。不久,周惠王死了,太子鄭即位為周襄王。
周襄王對齊桓公十分感激,派人給他送了祭肉、珍貴的弓箭和車子。齊桓公利用這個機會,於公元前651年在葵丘(今河南蘭考、民權境內)會合諸侯,招待周王的使者。
史書記載說,春秋五霸,以齊桓公最盛;齊桓公九合諸侯,以葵丘之會最盛。在葵丘之會上,齊桓公代表諸侯各國宣讀了共同遵守的盟約。其主要內容是:不準把水禍引向別國;不準因別國災荒而不賣給糧食;不準更換太子;不準以妾代妻;不準讓婦女參與國家大事。
這些內容,有些是各國在經濟上互相協作的要求,有的是維護宗法統治秩序的需要。條約規定,“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後,言歸於好。”通過葵丘的盛會,齊桓公終於達到了聯合諸侯,稱霸中原的目的。
孔子評價說:“管仲輔佐齊桓公,稱霸諸侯,統一天下,老百姓到現在還受到他們的恩賜啊!沒有管仲,我們都要撥散頭髮,衣襟開向左邊,變成蠻族統治下的人民了。”桓管幾十年的活動,順應了當時王室衰微,大國崛起的形勢,採取了一系列符合當時形勢的對內對外政策,對齊國的社會發展,對捍衛中原先進文化免受戎狄等落後民族的破壞,建立了一定的功績。
踐土會盟
城濮之戰後,晉軍在楚軍營地住了三天,吃繳獲的軍糧,到四月八日才班 師回國。四月二十九日,晉軍到達衡雍,在踐土為周襄王造了一座行官。
五月十四日,周襄王用甜酒款待晉文公,並勸晉文公進酒。周襄王命令尹氏、王子虎和內史叔興父用策書任命晉文公為諸侯首領,賞賜給他一輛大輅車和整套服飾儀仗,一輛大戎車和整套服飾儀仗,紅色的弓一把,紅色的箭一百支,黑色的弓十把,黑色的箭一千支,黑黍米釀造的香酒一卣,勇士三百人,並說:“周王對叔父說:‘恭敬地服從周王的命令,安撫四方諸侯,監督懲治壞人。’”
晉文公辭讓了三次,才接受了王命,說:“重耳再拜叩首,接受並發揚周天子偉大、光明、美善的命令。”晉文公接受策書遲出,前後三次朝見了周襄王。
黃池會盟
公元前482年,魯國國主魯哀公,晉國國主晉定公在黃池(今河南封丘縣西南)約會夫差,舉行會盟大典。夫差異常興奮,因為魯國與晉國都是老牌的諸侯國,在諸侯國中頗有影響,如今對方邀請自己會盟,對於吳國在諸侯心目中的地位是大有裨益的。
於是調集全國可用之精兵,甲冑鮮明的朝黃池浩浩蕩蕩的出發去了。
夫差與魯哀公、晉定公,並排站在封禪台上,檢閱三軍,吳軍精銳盡出,聲勢壯大,夫差所到之處,三軍將士必齊聲鼓譟。魯、晉二公深畏服之。夫差志得意滿。又與二公圍獵,頗多斬獲。二公贊曰:“真上馬可治軍,下馬可治國之君也。”夫差聽到他一生中對於自己最高的評價,頓時有飛升的感覺一般,騰雲駕霧。
兩個月後,夫差帥大軍回到吳國,姑蘇城已空無一人。
徐州會盟
正當夫差黃池縱橫天下之時,國都姑蘇卻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傾全國之兵逐鹿中原的夫差永遠也不會想到那個曾經吃過自己糞便,當過自己馬夫的勾踐能夠在瞬息間集齊五萬甲兵,揮師伐吳。慌了神的夫差慌忙趕回姑蘇,與越軍對峙與笠澤,帶著驕縱之意的吳軍絲毫不將越軍放在眼裡,但越軍在勾踐、范蠡的訓練下,早已脫胎換骨,訓練有素,乘著夜色,越軍潛水渡河,拂曉時分如天兵般出現在吳軍的面前,吳軍大亂,死傷無數,元氣大傷,三年後,越軍圍困姑蘇,夫差自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