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三世佛是明代時期文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明代三世佛
- 所屬年代:明代
明代三世佛是明代時期文物。
明代三世佛是明代時期文物。明代三世佛明代三世佛,夾紵貼金工藝,高3.5米,造型優美,工藝考究;清代木塔,金絲楠木,高6米,八面三級重檐。造像304尊,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現藏於洛陽民俗博物館。...
三尊佛背光全部木雕,以鏤空和高浮雕手法刻有以什花捲草紋和如意寶相將暮雲圖案。貼金的圖案上,佛的左右兩肩分別鑲有兩個大弘法輪佛珠,將佛映襯得金碧輝煌。這件貼金夾貯三世佛歷經500餘年仍保存完好,是明代漆器和木雕工藝中難得的...
整體風格與工藝體現了明代中晚期中原地區造像藝術特點。此造像的題材於歷代佛像中罕見。然契合佛理,共同體現了佛教體用一如、性相合一的理論。毗盧遮那佛是佛教宣稱的法身佛,代表著佛教的最高諦理—真如、法性,是一切萬物的本體。三世...
● 阿彌陀佛: 西方極樂淨土世界的教主,主管西方極樂世界。農曆十一月十七日佛誕。● 藥師佛: 東方淨琉璃世界之教主,主管東方淨琉璃世界。農曆九月三十日佛誕。◇ 【豎三世佛】● 過去佛——燃燈古佛。● 現世佛——釋迦牟尼佛。●...
大雄寶殿是全寺的核心。殿中間有三尊釋迦牟尼塑像稱為“三世佛”,表示過去、現在和未來佛,塑於明朝天啟元年。佛像造形細膩,慈眉善目,十分傳神,身披唐代服裝,金碧輝煌。殿內兩尊1米多高的銅鑄小仙童,頭上打雙結,兩頰留酒窩,...
該寺大雄 寶殿及殿內三世佛和十八羅漢均為明代塑造;具有較高的文化和藝術計值。 寺內原有山門、鐘樓。配殿等,均在"文革"前被毀。近年來當地民眾又建成了十王聖殿、觀音菩薩殿、鐘樓、山門等。每年來此參觀的遊客絡繹不絕。 1987年...
洛陽白馬寺偏殿之一,是一座懸山式建築,它長22.8米,寬14.2米。殿前有一月台,是白馬寺內最大的殿宇。由歇山頂改為懸山頂,面積有所縮小,殿內貼金雕花的大佛龕內塑的是三世佛。大雄殿始建於唐宋,元代重建,明代改建,為高台懸山...
氣勢雄偉的大慈真如寶殿,大殿為棕褐色,整體建築的木結構全部採用金絲楠木所建,黑琉璃筒瓦黃剪邊重檐四坡頂,面闊五間,是中國現存明代建築中的精品。殿內供奉三世佛及十八羅漢像。整座大殿由二十餘根高達十米、直徑半米的楠木巨柱...
碑刻有:五代後唐千佛邑碑1通、明代張鏡心草書碑2通、其他記事碑19通。還有明代三世佛3尊、三頭六臂菩薩1尊、龍池佛1尊。其中後唐沖修古定晉禪院千佛邑碑,又稱“透影碑”,立於北岩原禪果寺院內,青石質,石質堅硬,通高4.08...
大雄寶殿內有明代三世佛塑像,以及明代宮廷畫師商喜的壁畫,完全可以與法海寺壁畫相媲美,魯迅曾多次來此。後來,民國間曾設“武訓義學”,寺廟延續為國小,一度成為少年藝術館,現在是回民幼稚園。由於具有精美壁畫和塑像,該寺在50年代...
殿內佛壇中間塑釋迦牟尼佛,有明代壁畫90餘平方米,佛壇上塑有三世佛及弟子阿難、迦葉彩塑五尊,與壁畫均為明代佳品。正殿 第三院正殿面禪房五間,供藏經和誦經用。文物遺存 壁畫 公主寺的壁畫在大雄寶殿內,大雄寶殿壁畫以佛、仙、...
報恩堂內的精美佛像創作均有出處,九塊浮雕的主要創作源自中國佛教四大石窟的麥積山石窟和雲岡石窟,三世佛的創作源自明代佛像藝術精品的北京大覺寺明代三世佛。繼2015年12月16日,與佛頂骨舍利一同盛世重光的感應舍利,被迎請至大報恩寺...
一級品4件,其中明代三世佛,夾紵貼金工藝,高3.5米,造型優美,工藝考究;清代木塔,金絲楠木,高6米,八面三級重檐。造像 304尊,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刺繡廳主要陳列清末民初的雲肩、霞披、羅裙、香袋、腰包、服飾、禮品等各類刺繡...
禪果寺遺址記憶體有東魏旗桿座一個,唐代柱礎8個,唐代靈塔三座,後唐天成四年(929年)重修碑刻一通,明代石造像5尊。三世佛三尊,通髙均在3.66米左右,均為坐像須彌坐。三頭六臂菩薩一尊,站像,通髙3.54米。龍池佛一尊,均刻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