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禪果寺遺址碑文記載:定晉岩禪果寺始建於東魏高歡渤海王時期,後唐同光至天成年間(923~930年)重修,明正德十年發生火災,寺院全焚。明正統、成化、嘉靖和清乾隆、道光、光緒、民國都有重修,寺院建築約於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第二次毀壞。
抗日戰爭前夕,寺內還有和尚僧人三十多名,建築尚好。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抗日戰爭時,被毀。
遺址特點
綜述
禪果寺遺址依山就勢,建於定晉山岩之下,是東魏至清末近千年間的佛教聖地。現禪果寺已廢,僅有遺址和附屬文物。
禪果寺遺址記憶體有東魏旗桿座一個,唐代
柱礎8個,唐代靈塔三座,後唐天成四年(929年)重修碑刻一通,明代石造像5尊。三世佛三尊,通髙均在3.66米左右,均為坐像須彌坐。三頭六臂菩薩一尊,站像,通髙3.54米。龍池佛一尊,均刻於明成化年間,除三頭六臂菩薩保存較差外,其餘四尊造像保存較好。
禪果寺遺址存有明代嘉靖五年(1526年)石塔一座,明代崇禎四年(1631年)修建的烏龍橋一座。寺溝自然村北存有明代靈骨塔林一處,占地面積約1000平方米,現存靈骨塔17座,其中較完整的13座,殘損4座,均為明代弘治至嘉靖等年間圓寂的歷代高僧靈塔。
靈骨塔
禪果寺遺址靈骨塔為方形建築,保存完整,高約3米,正面有一高1.57米,寬0.8米的圓拱券門,頂部分兩層,上層為蕉葉形狀,下層均為七層疊澀檐,除底部砌數層磚以外,其餘均為瓦片砌築,表面泥土抹面。
懸崖上的一座靈骨塔,距地面15米左右,保存比較完整,外面用黃泥抹面,背面銘文題記,豎寫五行,為黑墨寫成,由於年久字跡不清難以辨認。在靈骨塔內部四壁上均有壁畫,為水墨淡彩,內容為一佛、二弟子、菩薩等,線條粗曠流暢,佛為坐像,大耳垂肩,背後有圓形背光、蓮花等,從其風格和結構判斷為唐代遺存。在壁畫的下方留有銘文,但不是同期所留,為黑墨所寫二行,大部難於辨認,只有“政和五年”四字尚可辨認,政和五年(1115年)為北宋年號,據分析此為後人所留,並不是壁畫落款。據民國版《武安縣誌》載,靈塔內原有的椅子、蓋等現已無存。
明代靈骨塔林,位於寺溝村北50米,占地面積約1000平方米。現存靈骨塔17座,其中較完整的有13座,殘損的4座,為明代所立,是禪果寺有身份的僧人死後埋葬靈骨的墳地,也稱和尚墳,均為青石質雕刻而成。從塔的形制、造型上可分為兩類:一為樓閣式方形塔,塔身為長方形,每層有寶蓋間隔,塔剎為十字形瓦境;一為幢式石塔第一節為鼓形,第二節以上為長方形,每節之間均有仰覆蓮寶蓋間隔,寶蓋頂部置八角瓦壠,塔剎為寶珠狀的11座,殘損4座。從現存的靈塔布局上看,排列沒有規則,高低不等,最高的為4.6米,分五級,最低的為殘高1.6米。
三世佛
三世佛三尊,位於北岩下三佛殿內為明代化十年(1474年)所雕,保存較完整均為石灰岩。中尊為釋迦佛,通高3.66米。右尊為迎葉佛,通高3.58米結跌坐於須彌座上。左尊為彌勒佛,通高3.66米。據碑文記載。“中尊釋迦當現在聖賢,彌勒居左當未來宿星,迦葉居右當過去莊嚴,所謂三世佛也。”
龍池佛
龍池佛,位於北岩小水庫北岸,明代石質坐佛,通高1.67米,偏袒袈裟,螺旋發,結跏趺坐於蓮座上。手指、下巴略有殘缺。
三頭六臂菩薩
三頭六臂菩薩,位於南岩中部,石質,三頭,均戴寶冠,寶冠中間有一小龕,龕內飾一坐佛。胸前兩臂合掌,兩側雙臂下垂,手拿棒形物體,舉起兩臂已殘,赤足站在蓮台上。通高3.54米,蓮座高0.4米,亦為明代所修立。
石塔
石塔一座,面北而立,保存完整。青石質,塔通高3.74米,塔身為方形共有三級,第一級線雕文字花草,第二級、第三級正面各有一龕,龕內壁均有線刻人物,塔剎為十字瓦壠,每級之間均有寶蓋間隔,為明嘉靖五年(1526年)所建。
禪棚
禪果寺遺址附近,有兩坐四方形建築,當地稱為“禪棚”,為宋代建築。這兩座亭閣式塔一座位於明代石塔旁邊,另一座位於禪果寺大殿遺址後方的峭壁上,相距約百米,塔身用薄如瓦片的青磚建成,外裹灰泥,塔身之上疊澀出檐,頂部分層向上收起,塔剎外圍四角為蕉葉形狀,中心的塔剎已缺失。
烏龍橋
烏龍橋,位於定晉岩中部,為連線南北兩岩的必經之路,為單孔拱券式石橋,長12米,寬3.8米,跨度5米,橋面兩側建有青石欄板、望柱,兩側拱券中間各有一龍頭。現橋已殘,橋身塌陷,拱券有多處裂縫。據碑文記載,該橋創建於明末崇禎四年(1631年),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重修。
文物遺存
綜述
禪果寺遺址遺存的碑刻有:五代後唐千佛邑碑1通、明代張鏡心草書碑2通、其它記事碑19通。
千佛邑碑
千佛邑碑,又稱“透影碑”,立於北岩原禪果寺院內,青石質,石質堅硬,通高4.08米、寬1.14米、厚0.31米,碑首與碑身為一體。碑文正文為楷書,36行,每行72字,共有2664字,主要記敘了禪果寺的地理位置,建築規模及各種傳說,以及千名佛教弟子重修禪果寺的情況。碑文後半部為四字詩,共5行,每行8句,主要記錄了禪果寺的歷史,現字跡僅存三分之二。此碑正面中部有三寸許,光明如鏡,能映對面山景。曾遭火焚,此碑陽額已殘,雕刻脫落,開裂嚴重。
研究價值
禪果寺遺址為武安市時代最早、規模最大的古代佛教建築遺址,其保存的唐代壁畫、歷代碑刻,詳細記載了禪果寺的沿革及歷史,其碑文書法有隸、草、行、楷等,形式各異,具有重要的歷史、藝術價值。
保護措施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禪果寺遺址位於河北省邯鄲市武安活水鄉口上村寺溝自然村東北。
交通信息
自駕:自河北省邯鄲市武安市人民政府開車前往禪果寺遺址,路程約38.5千米,用時約48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