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師範大學

雲南師範大學

雲南師範大學(Yunnan Normal University),簡稱“雲師大”,坐落在雲南省昆明市,是一所歷史悠久、傳統優良的省屬重點師範大學,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雲南省人民政府共建,入選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重點建設高校、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是全國免費師範生試點改革的三個地方高等師範院校之一、首批教育部來華留學示範基地建設高校和“卓越教師培養計畫”實施高校,全國第二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被譽為“紅土高原上的教師搖籃”。

雲南師範大學的前身可追溯到誕生於1938年(戊寅年)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師範學院;1950年國立昆明師範學院更名昆明師範學院;1984年更名為雲南師範大學。

據學校官網2015年11月信息顯示,雲南師範大學校園總面積3030畝,建築面積1089331平方米,有呈貢主校區和一二一西南聯大校區2個校區。學校下設19個二級學院,2個獨立學院,1個成人繼續教育學院和1個職業技術教育學院 及1個和中共雲南省紀律檢查委員會、雲南省監察廳共建的雲南紀檢監察學院,開設86個本科專業;有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個、雲南省重點實驗室3個、雲南省高校重點實驗室5個;截止2015年6月,有本科生26208人;研究生3685人,其中博士83人;留學生842人,其中本科留學生465人,碩士留學生132人,博士3人,非學歷留學生242人;成人學歷教育學生人數16124人。

基本介紹

基本信息,知名校友,歷史沿革,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時期,昆明師範學院時期,雲南師範大學時期,辦學規模,院系專業,師資力量,教學建設,學科建設,對外交流,學術研究,科研平台,科研成果,學術資源,文化傳統,校訓,校徽,校歌,學校領導,現任領導,歷任領導,知名校友,聯大後,聯大時期,政界,校園環境,

歷史沿革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時期

雲南師範大學誕生於1938年,其前身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師範學院)。
1946年,組成聯大的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三校復員北返,雲南師範學院留昆獨立建校,定名國立昆明師範學院。

昆明師範學院時期

1950年,國立昆明師範學院更名昆明師範學院。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1953年,昆明師範學院(地理專業部分)併入貴陽師範學院(今貴州師範大學)。
1953年,昆明師範學院(物理、歷史、地理、教育等專業部分)併入西南師範學院(今西南大學)。
1954年,昆明師範學院(礦物地質專業)參與合併組建昆明工學院(昆明理工大學)。
1959年,昆明師範學院(藝術系科)改建為雲南藝術學院
1965年,昆明師範學院(地理專業部分)併入雲南大學
1965年,昆明師範學院(生物專業部分)併入昆明農林學院(今雲南農業大學)。
1962年,雲南體育學院、雲南藝術學院、滇南大學(中文數學物理化學專業)、滇西大學(中文數學物理化學專業)併入昆明師範學院。

雲南師範大學時期

1984年,更名為雲南師範大學。
1999年,雲南師範大學與雲南教育學院、雲南教育幹部培訓中心(合署)、雲南體育進修學院進行實質性合併辦學,重組新的雲南師範大學。
2012年,被國家確立為中西部100所重點建設的高水平大學之一。
2012年5月,被教育部評為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
2013年,成為教育部和雲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2014年12月23日,雲南省教育廳廳長何金平簽發雲南省教育廳高等學校章程核准書(第3號),對《雲南師範大學章程》予以正式核准。
2017年10月27日,雲南師範大學武術學院在雲南師範大學呈貢校區正式揭牌成立。
雲南師範大學雲南師範大學

辦學規模

院系專業

據學校官網2014年9月信息顯示,學校下設教育科學與管理學院、哲學與政法學院、文學院、歷史與行政學院、外國語學院、藝術學院、體育學院/高爾夫學院、雲南華文學院/國際漢語教育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社會發展學院(馬列部)、傳媒學院、國際學院、數學學院、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化學化工學院、生命科學學院、信息學院、旅遊與地理科學學院、能源與環境科學學院(太陽能研究所)19個二級學院,2個獨立學院(文理學院、商學院),1個成人繼續教育學院 和1個職業技術教育學院 以及1個和中共雲南省紀律檢查委員會、雲南省監察廳共建的雲南紀檢監察學院;開設86個本科專業。
專業設定
院系專業
教育科學與管理學院
學前教育(師範)
公共事業管理(非師範)
教育學(師範)
套用心理學(非師範)
文學院
漢語言文學(師範)
秘書學(師範)
文化產業管理(非師範)
雲南紀檢監察學院
法學(紀檢監察方向)(非師範)
哲學與政法學院
哲學(非師範)
法學(非師範)
社會學(非師範)
思想政治教育(師範)
歷史與行政學院
歷史學(師範)
行政管理(非師範)
人文教育(師範)
勞動與社會保障(非師範)
人文教育(專升本)
外國語學院
英語(師範)
英語(非師範,旅遊英語)
西班牙語(非師範)
日語(非師範)
國際漢語教育學院
漢語國際教育(非師範,中國與東協合作)
泰語(非師範)
越南語(非師範)
緬甸語(非師範)
寮語(非師範)
藝術學院
藝術教育(師範)
設計學類(非師範)
美術學(師範)
美術學(非師範)
音樂學(師範)
音樂表演(非師範)
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非師範)
舞蹈學(非師範)
舞蹈表演(非師範)
舞蹈表演(空乘與禮儀方向)
美術學(非師範,中國畫與書法方向)
音樂表演(非師範)
藝術設計(非師範)
舞蹈學(非師範)
體育學院
體育教育(師範)
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師範)
舞蹈表演(非師範,體育舞蹈方向)
經濟與管理學院
經濟學(非師範)
財政學(非師範)
金融學(非師範)
國際經濟與貿易(非師範,中國與東協合作)
工商管理類(非師範)
傳媒學院
新聞傳播學類(非師範)
播音與主持藝術(非師範)
動畫(非師範)
廣播電視編導(非師範)
廣播電視編導(非師範)
數學學院
數學類
統計學類(非師範)
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
物理學類(師範)
電子信息類
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非師範)
化學化工學院
化學類(師範)
製藥工程(非師範)
生命科學學院
生物科學(師範)
套用生物科學(師範)
生物技術(非師範)
信息學院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多媒體技術方向)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計算機套用方向)
軟體工程(非師範)
網路工程(非師範)
空間信息與數位技術(非師範)
教育技術學(師範)
旅遊與地理科學學院
地理科學(師範)
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非師範)
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非師範)
地理信息科學(非師範)
測繪工程(非師範)
旅遊管理與服務教育(師範)
旅遊管理(非師範)
旅遊管理(非師範、中國與東協合作)
能源與環境科學學院
農業建築環境與能源工程(非師範)
職業技術教育學院
學前教育(職教,師範,藝術教育方向)
旅遊管理與服務教育(職教)
秘書學(職教)
套用化學(職教)
國小教育(職教,師範,中文方向)
國小教育(職教,師範,數學方向)
旅遊管理與服務教育
學前教育
國小教育(語文)
國小教育(體育)
雲南華文學院
國際經濟與貿易(非師範)
金融學(非師範)
泰語(非師範)
越南語(非師範)
緬甸語(非師範)
寮語(非師範)
國際學院
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非師範,高爾夫運動服務與管理方向)中澳合作辦學
動畫(非師範)中澳合作辦學
貧困地區專項本科計畫
漢語言文學(師範)
英語(師範)
歷史學(師範)
地理科學(師範)
思想政治教育(師範)
學前教育(師範)
教育學(師範)
數學類(師範)
物理學類(師範)
化學類(師範)
生物科學(師範)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師範,多媒體技術方向)
教育技術學(師範)
定向迪慶州專項計畫
國際經濟與貿易(非師範,中國與東協合作)
化學類(師範)
金融學(非師範)
旅遊管理(非師範)
旅遊管理與服務教育(師範)
秘書學(師範)
國小教育(職教,師範,中文方向)
國小教育(職教,師範,數學方向)

師資力量

截止2015年6月26日,學校有教職工總數2373人,其中有正高級職稱261人,副高級職稱574人,專任教師總數1871人。博士生導師54人(含兼職7人),碩士生導師711(含兼職112人),教授、副教授600餘人,擁有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1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8人、全國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獲得者1人、百千萬人才工程2人、百人計畫1人、全國模範教師、全國優秀教師6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師獎2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2人、雲南省高端科技人才2人、雲南省突出貢獻專家9人、雲南省政府特殊津貼12人、雲南省特聘教授1人、雲南省高等學校教學、科研帶頭人19人、雲南省技術創新人才2人、雲南省中青年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後備人才31人、雲南師範大學學科帶頭人37人、雲南師範大學博士生導師26人等一批專家學者。
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中科院院士楊樂、郭柏靈、戴汝為,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劍橋大學教授阿馬拉通加,201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英國社會科學院院士皮薩里德斯,美國《紐約時報》前總編、普利茲獎評審委員會前任主席西默·托平,世界著名未來學家約翰·奈斯比特博士等40餘個國家和地區的近100位知名專家被聘為學校名譽教授、客座教授或兼職教授。
  • 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
駱小所
  • 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葉燎原、陳勇、林文賢、龔明、張雄、吳鮮、伊繼東、傅文甫
  • 全國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獲得者
劉堅
  • 百千萬人才工程
龔明、李明
  • 百人計畫
傅文甫
  • 全國模範教師、全國優秀教師
原一川、曾華、郭震、葉燎原、張無敵、李明
  • 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師獎
龔明、袁黎明
  •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
陳業高、林文賢
  • 國家級教學團隊
基礎物理實驗課程建設團隊(張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課程建設團隊(劉堅)
  • 省級教學團隊
民族傳統體育教學團隊、生物科學特色專業核心課程教學團隊、地理科學類專業教學團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教學團隊
  • 雲南省高端科技人才
趙敏(柔性)、張虎才(全職)
  • 雲南省突出貢獻專家
曾華、駱小所、林文賢、鄭勤紅、龔明、吳鮮、袁黎明、陳業高、楊昆
  • 雲南省特聘教授
林文賢

教學建設

質量工程
據學校官網2014年9月信息顯示,學校擁有6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13個省級重點建設專業,4個省級特色專業;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7個,雲南省高等學校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1個;國家級精品課程3門,雲南省精品課程24門,國家級雙語示範課程1門,雲南省雙語教學示範課程2門;國家級教學團隊2個,省級教學團隊4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雲南省高等學校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2個;學校是全國免費師範生試點改革的3所地方高師院校之一,是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畫高校。
  • 國家級特色專業
教育學、藝術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數學與套用數學、物理學、旅遊管理與服務教育
  • 省級重點專業
數學與套用數學、教育學、體育教育、英語、物理學、思想政治教育、生物科學、地理科學、套用電子技術教育、漢語言文學、歷史學、化學、運動訓練
  • 省級特色專業
國際經濟與貿易、地理科學、農業建築環境與能源工程、教育技術學
  •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物理實驗教學中心、高原訓練實驗教學中心
  • 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運動人體科學實驗教學中心、地理科學與技術實驗教學中心、經濟與管理實驗教學中心、電子信息技術實驗教學中心、生命科學實驗教學中心、教育技術實驗教學中心、化學實驗教學中心
  • 雲南省高等學校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
經濟與管理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
  • 國家級精品課程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陳路)、基礎物理實驗(張雄)、民族傳統體育(饒遠)
  • 雲南省精品課程
序號課程名稱類別批准時間負責人
1
基礎物理實驗
雲南省高等學校精品課程建設項目
2006年
張雄
2
民族傳統體育
雲南省高等學校精品課程建設項目
2006年
饒遠
3
地理科學導論
雲南省高等學校精品課程建設項目
2006年
潘玉君
4
毛澤東思想概論
雲南省高等學校精品課程建設項目
2006年
錢明輝
5
教育原理
雲南省高等學校精品課程建設項目
2007年
李天鳳
6
美國文學
雲南省高等學校精品課程建設項目
2007年
薛菱
7
大眾傳播學
雲南省高等學校精品課程建設項目
2007年
郝朴寧
8
機率論與數理統計
雲南省高等學校精品課程建設項目
2007年
張志明
9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
雲南省高等學校精品課程建設項目
2008年
陳路
10
數學模型
雲南省高等學校精品課程建設項目
2008年
李鋒
11
高級語言程式設計
雲南省高等學校精品課程建設項目
2008年
梁立
12
形勢與政策
雲南省高等學校精品課程建設項目
2009年
周本貞
13
有機化學
雲南省高等學校精品課程建設項目
2009年
畢韻梅
14
地理教學論
雲南省高等學校精品課程建設項目
2009年
陳亞顰
15
植物學
雲南省高等學校精品課程建設項目
2009年
李志敏
16
植物化學
雲南省高等學校精品課程建設項目
2010年
傅文甫
17
模擬電子技術
雲南省高等學校精品課程建設項目
2010年
楊衛平
18
社會學
雲南省高等學校精品課程建設項目
2010年
畢天雲
19
動物學
雲南省高等學校精品課程建設項目
2011年
范麗仙
20
財政學
雲南省高等學校精品課程建設項目
2011年
陳新
21
旅遊文化學
雲南省高等學校精品課程建設項目
2011年
李偉
22
美學原理
雲南省高等學校精品課程建設項目
2005年
李健夫
23
邏輯學
雲南省高等學校精品課程建設項目
2005年
李廣良
24
遙感原理與方法
雲南省高等學校精品課程建設項目
2005年
王金亮
資料來源:
  • 國家級雙語示範課程
分子生物學(汪旭)
  • 雲南省雙語教學示範課程
分子生物學(汪旭)、配位化學(傅文甫)
  • 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面向東南亞跨國創業型人才雙向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 雲南省高等學校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邊疆地區體育實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研、學、企“結合的可再生能源工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教學成果
學校1989年獲優秀獎2項、1993年獲二等獎1項、1997年獲二等獎1項、2001年獲二等獎2項,2009年獲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2014年獲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
序號成果名稱成果主要完成單位主要完成人(前三)獎次獲獎時間
1
構建西部教學團隊,深化數學教育課程建設與教學改革,積極服務基礎教育
西南大學、陝西師範大學、西北師範大學、重慶師範大學、雲南師範大學、貴州師範大學
宋乃慶、朱德全、羅增儒
國家級一等獎
第六屆
2
面向東南亞培養國際化人才的創新與實踐
雲南師範大學
伊繼東、武友德、吳雁江
國家級二等獎
第六屆
3
雲南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物理實驗教學改革與實踐
雲南師範大學
張雄、侯德東、楊衛平
國家級二等獎
第六屆
4
漢語言文學專業面向21世紀語言課程體系建設
雲南師範大學
駱小所、王渝光、王興中
國家級二等獎
第四屆
5
面向21世紀物理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規格和課程方案改革與實踐
西南師範大學、廣西師範大學、雲南師範大學
殷傳宗、羅琬華、柳繼鋒
國家級二等獎
第四屆
6
西部邊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教育傳承建構與人才培養實踐
雲南師範大學、雲南民族大學
劉堅
國家級一等獎
2014年
7
綜合集成發展,西部地方高師院校人才培養機制創新與實踐
雲南師範大學
楊林
國家級二等獎
2014年
8
邊疆地區高師院校物理學專業改革與實踐
雲南師範大學
張雄
國家級二等獎
2014年
資料來源:
  • 辦學成果
據學校官網2014年9月信息顯示,學校先後被國務院授予“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稱號,被人事部、教育部評為“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被教育部評為“依法治校示範校”、全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一等獎單位;獲全國五四紅旗團委稱號,連續10年被中宣部等評為全國大中專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單位,連續5屆在“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的成績排名全國同類師範院校前10位,多次獲得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全國大學生英語演講比賽一等獎、二等獎;先後獲雲南省基層黨建示範點、雲南省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示範點、省委創先爭優先進基層黨組織、“雲嶺先鋒”流動紅旗先進基層黨組織、人才工作先進單位、德育先進集體。學校的班級、社團和個人也湧現出一批全國先進班集體標兵,全國“學習雷鋒、志願服務”先進集體,全國高校優秀學生社團,全國三好生標兵,全國見義勇為先進分子以及在雅典、北京、倫敦奧運會和殘奧會上獲得金、銀、銅獎牌的運動員。

學科建設

據學校官網2015年11月信息顯示,學校有14個雲南省重點學科,8個省院省校合作諮詢共建重點學科;2個博士,1個博士後流動站,1個一級學科博士點,7個二級學科博士點,26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30個二級學科碩士點,有教育碩士、工商管理碩士(MBA)等13種碩士學位授權點,是全國首批招收和培養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24所試點高校之一。
  • 重點學科
省級重點學科:
學科名稱院系負責人
心理學
教管院
盧 浚、 左夢蘭、沙毓英 、高德瑞
理論計算機科學
計信學院
劉聲烈 、林毓才
哲學與民族文化
經政學院
伍雄武
農村能源工程
太陽能所
王東城、 呂恩榮
光學
物電學院
曾 華
漢語言研究
文新學院
駱小所
套用泛函分析
數學學院
吳鮮
環境生物學
生科院
龔 明、 汪 旭、王政昆
金融數學
數學學院
蔣文江
教育學
教管院
羅黎輝
無機化學
化工學院
傅文浦
教育學
教管院
王 凌
農業生物環境與能源工程
太陽能所
夏朝鳳
地理學
旅地學院
明慶忠
資料來源:
  • 博碩士學位授予
博士後流動站:農業生物環境與能源工程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地理學
二級學科博士學位:
序號學科門類博士學位授權點名稱
1
工學
農業生物環境與能源工程
2
理學
自然地理學
3
理學
人文地理學
4
理學
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
5
理學
教育地理學
6
理學
邊疆地理學
7
理學
山地環境與自然災害
資料來源: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
序號門類一級學科獲取時間
1
哲學
哲學
2006.01
2
經濟學
套用經濟學
2011.03
3
法學
社會學
2011.03
4
教育學
教育學
2011.03
5
教育學
心理學
2006.01
6
教育學
體育學
2011.03
7
文學
中國語言文學
2011.03
8
文學
外國語言文學
2011.03
9
歷史學
中國史
2011.08
10
理學
數學
2011.03
11
理學
物理學
2011.03
12
理學
化學
2006.01
13
理學
天文學
2011.03
14
理學
地理學
2006.01
15
理學
生物學
2011.03
16
理學
生態學
2011.08
17
理學
統計學
2011.08
18
工學
光學工程
2000.12
19
工學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2011.03
20
工學
農業工程
2011.03
21
工學
軟體工程
2011.08
22
藝術學
藝術學理論
2011.08
23
藝術學
音樂與舞蹈學
2011.08
24
藝術學
戲劇與影視學
2011.08
25
藝術學
美術學
2011.08
26
藝術學
設計學
2011.08
資料來源:

對外交流

據學校官網2014年9月信息顯示,學校先後被教育部和國家漢辦確定為支持周邊國家漢語教學的10所重點大學之一、國務院僑辦華文教育基地、國家漢語國際推廣師資培訓基地、中國對東南亞國家進行漢語師資培訓的基地、國家首批赴海外承辦孔子學院的大學、享受中國政府獎學金和孔子學院獎學金留學生接收院校、全國首批來華留學示範基地、教育部出國留學培訓與研究中心、國家HSK考試和漢語作為第二外語教學能力資格考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中國西南地區的中學英語師資培訓基地和雲南省具有對港澳台招生權的兩所高校之一。學校在國外建立了1所孔子學院、3個孔子課堂、5箇中國語言文化中心,與英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以及港澳台等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50餘所國外大學和科研機構進行合作交流,招收62個國家的留學生13000餘人次。目前有各類留學生1705人,是雲南省在校留學生人數最多的高校。

學術研究

科研平台

據學校官網2014年9月信息顯示,學校擁有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個、國家級檢測中心、雲南省重點實驗室3個、雲南省高校重點實驗室5個、雲南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1個、雲南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3個、雲南省院士(專家)工作站1個,以及太陽能轉化-儲存材料與器件中英研究開發中心、中國西南對外開放與邊疆安全研究中心、漢藏語研究院、雲南研究院、雲南華文學院、卜勵德美國研究中心、朗寧加拿大研究中心和“中國·昆明泛亞人才教育與發展戰略研究中心”等一批國家級、省部級科研平台及基地。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可再生能源材料先進技術與製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民族教育信息化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能源與環境生物技術工程研究中心
國家級檢測中心:國家太陽能熱水器質量監督檢驗中心
雲南省重點實驗室:雲南省農村能源工程重點實驗室、雲南省生物質能與環境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雲南省高原地理過程與環境變化重點實驗室
雲南省高校重點實驗室:雲南省高校民族體質健康與高原訓練生物適應重點實驗室、雲南省高校分子工程學與光功能材料重點實驗室、雲南省高校高原地理過程與環境研究重點實驗室、雲南省高校智慧型信息處理重點實驗室、雲南省高校生化分離分析重點實驗室
雲南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中國西南地緣環境與邊疆發展協同創新中心
雲南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雲南黨的民眾路線研究基地、雲南少數民族哲學思想研究基地、“旅遊產業發展”雲南省哲社研究基地
雲南省院士(專家)工作站:吉亨·阿瑪拉通加院士工作站

科研成果

2009年-2014年,學校承擔了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國家“973”項目、國家“863”計畫項目、科技部重大支撐計畫、國際合作重大專項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等重大科研項目100餘項,承擔其它科技項目1000餘項,授權專利100餘項,教育部、文化部、國家體育總局、雲南省等省級以上的成果獲獎190餘項,科研經費超過5.2億。
在少數民族哲學、福利文化、群體行為湧現機理及風險辨識、邊疆地理、邊疆教育與人力資源開發、區域合作與邊疆經濟發展、對外開放與邊疆社會穩定等研究領域具備了較強的優勢。一些金屬氧化物納米線感測陣列測定多種腫瘤標記物的研究、Stokes光譜反演太陽矢量磁場的技術研究及套用、有γ輻射的類星體CCD觀測和高能輻射機制研究、非線性分析中的若干障礙問題及相關問題研究、基於與建築結合的太陽能集熱器件能量傳輸轉換機理研究、雲南西部橫斷山小型獸類冷適應模式與生存適應對策的研究、鑲嵌納米貴金屬顆粒的氧化鋇複合薄膜的製備和特性等進入國內領先和國際先進水平。

學術資源

  • 館藏資源
截至2013年7月,學校圖書館擁有紙質文獻資源約310萬冊(件),藏書量為省內高校之首。圖書館購置重要的中外文資料庫42個,其中,中文資料庫有中國知網、萬方、維普、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讀秀知識庫、國研網等,外文資料庫Elsevier SD、SCI、JCR、Wiley、Springerlink、MathSciNet、EBSCO、ProQuest、Gale和國道教育等為核心數據資源。此外,圖書館還購置了139.52萬冊電子圖書,包括方正Apabi、超星、書生之家、金圖和維思博文等。建立起學科門類齊全、結構合理、層次分明的文獻資源保障體系。
圖書館館藏有國內唯一專事收藏西南聯大文獻的“國立西南聯大圖書特藏室”藏有西南聯大時期的珍稀文獻6千餘冊;“西南聯大文庫”專藏西南聯大師生作品和西南聯大研究文獻1萬餘冊;“古籍特藏室”專藏古籍文獻6萬餘冊(包括善本137種2732冊);國內知名的“雲南當代文學藝術文庫”專藏雲南當代作家藝術家作品2萬餘冊;“昆明中日交流之窗”專藏日本國際交流基金會日中交流中心捐贈的日文文獻上千冊。圖書館還收藏有方誌、年鑑等工具書2萬餘冊、《文淵閣四庫全書》、《續修四庫全書》、《四庫全書薈要》、《中華再造善本》、《近代中國史料叢刊》、《民國叢書》、《納西東巴古籍譯註》、《乾隆大藏經》、Gale文學評論系列工具書冊等。
圖書館還自建特色資源資料庫“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圖書特藏庫”、“西南聯大文庫”、“雲南當代文學藝術文庫”、“能源環境與生物技術”、“雲南民族教育文庫”。
  • 學術刊物
學校主辦的《雲南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進入全國高校文科學報30強之列,為CSSCI來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雲南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綜合影響因子進入全國同類期刊前40位,為中國科技核心期刊;在全國大學學報中首創《雲南師範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綜合影響因子在全國同類期刊中排名30位。

文化傳統

校訓

剛毅堅卓
校訓校訓
釋義:“剛毅”一語最早的完整詮釋見於《札記·儒行》:“儒有可親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殺而不可辱也,其居處不淫,其飲食不溽,其過失可微辨而不可面數也。其剛毅有如此者”。至於“堅卓”一語,源於成語“艱苦卓絕”。其中“堅卓”一語,不是一般用於形容環境條件的“艱苦”,而是人的精神修養的一種境界。
“剛毅堅卓”中的“剛毅”要求師生做一個無私無畏的人,即所謂的“無欲則剛”,對物質世界或其他人保持自己的主體性,同時也尊重他人的主體性,激勵人堅忍不拔,刻苦自勵,追求真理,創造豐功偉業;“堅卓”則要求人心之堅定,刻苦自勵,勤奮學習,卓然成家,但又不慕名利地位,鐵骨錚錚;不好為人師,不強為人師,而又謙恭和藹,待人以誠,循循善誘,能移風易俗,成人之美。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繼續指引我們保持人類的主體性、人的尊嚴、人的價值!

校徽

雲南師範大學校徽如右圖所示:
釋義:雲南師範大學校徽標誌以三個三角形重疊排列的圖形。三個圖形分別代表學生、教師、員工,學生要尊師崇真、勵志博識;教師要啟智樹人、修身垂範;員工要律己奉公、勤職重效。這個圖形包含著這些道理。同時還有一種含義,象徵著學生在這裡學習,有老師、員工做堅實的後盾,在生活上和學習可以沒有任何的後顧之憂。同時也象徵著學院的未來發展和取得的成就離不開這三類人的辛勤汗水。同時也相信,有這樣堅強的後盾,一定會迎來美好的明天。
校徽校徽

校歌

雲南師範大學的校歌沿用了原來西南聯大時的校歌,聯大校歌的歌詞是按《滿江紅》詞牌名創作的,《滿江紅》極富音樂性,岳飛的《滿江紅》“怒髮衝冠”,慷慨激昂,悲壯感人。詞牌《滿江紅》又稱《上江虹》,是雙調,即分為上闕(八句)和下闕(十句),標準字數是93字(上闕47字,下闕46字),非標準的則有89、91或94 字的,每闕的偶數句押韻,標準情況是押入聲韻活仄聲韻,非標準的押平聲韻。聯大校歌歌詞採用標準的93字,押入聲韻。
聯大校歌聯大校歌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校歌》 作詞:馮友蘭、作曲:張清常
萬里長征,辭卻了五朝宮闕,暫駐足,衡山湘水,又成離別。絕徼移栽貞乾質,九州遍灑黎元血。盡笳吹弦誦在山城,情彌切。
千秋恥,終當雪;中興業,須人傑。便一成三戶,壯懷難折。多難殷憂祈國運,動心忍性希前哲。待驅除倭虜復神京,還燕碣。

學校領導

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
黨委書記
葉燎原
黨委副書記、校長
蔣永文
黨委副書記
周本貞、陳志青、何偉全
副校長
曾華、原一川、馬力、劉宗立、丁文麗、劉堅、武友德
資料來源:2014年9月學校官網信息顯示

歷任領導

時期姓名(職務)任期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師範學院時期
黃鈺生(院長)
1938——1946
國立昆明師範學院時期
查良釗(院長)
1946——1950
昆明師範學院時期
徐嘉瑞(師院管委會主任)
1950.9——1952.10
方章(院長、黨組書記)
1952.10——1966.5
劉御(黨委書記)
1956.5——1958.9
張更生(黨委書記)
1958.9——1959.9
胡泮生(黨委書記)
1959.9——1965.5
李福均(黨委書記)
1965.5——1966.5
王潤成(黨委書記)
1972.10——1975.7
李成玉(黨委書記)
1975.7——1975.12
韓放(黨委書記)
1975.12——1977.1
江泉(院長、黨委書記)
1979.1——1979.11
盧浚(院長)
1980.4——1983.9
張白林(黨委書記)
1981.2——1983.9
雲南師範大學時期
李祖蔭(黨委書記)
1983.9——1986.12
吳積才(校長)
1983.9——1991.9
葉濤(黨委書記)
1986.12——1991.9
楊和良(黨委書記)
1991.9——1998.8
李存俊(校長)
1991.9——1998.8
嚴建(黨委書記)
1999.1——2003.5
伊繼東(校長)
1999.1——2003.5
伊繼東(黨委書記)
2003.5——2011.2
資料來源:

知名校友

聯大後

朱德祥方齡貴管開雲高德林顧家傑郭鎮之王曉福張嫻吳衛民熊術新張田欣、和福生、李治剛(1946-至今,待更新)

聯大時期

  • 獲獎校友
類別姓名備註
諾貝爾獎獲得者
安徽合肥人,國際著名物理學家。1938—1942年畢業於西南聯大物理系,1944年獲西南聯大(清華)碩士學位,1948年獲美國芝加哥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獲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1985年獲美國國家科學技術獎,1993年獲美國哲學會富蘭克林獎,1994年獲費城富蘭克林學會鮑威爾科學貢獻,被譽為20世紀一位偉大的物理學家。
江蘇蘇州人,國際著名物學家。1943~1944年在浙江大學物理系就讀,1945~1946年為西南聯大物理系學生。1950年獲芝加哥大學博士學位。獲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1964年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1994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
浙江吳興人,氣象學家和地球物理學家。1955年當選為中科院生物地學部委員。
山東榮成人,力學家和套用數學家。中國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1957年當選為中科院物理學數學化學部委員。
浙江黃岩人,無線電電子學家。1980年當選為中科院技術科學部委員。1985年當選為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
浙江湖州人,火箭技術專家。1991年當選為中科院技術科學部委員。曾被選為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
雲南大理人,空間返回技術專家。白族。1993年當選為中科院技術科學部委員。曾被選為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
江蘇吳江人,空間自動控制專家。1980年當選為中科院技術科學部委員。1985年當選為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
安徽懷寧人,理論物理學家和核武器專家。1980年當選為中科院數學物理學部委員。他和周光召合寫的《中國第一顆核子彈理論研究總結》是一部核武器理論設計開創性的基礎論著。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
原籍浙江嘉興,生於北京。固體物理、半導體物理學家、教育家。1980年當選為瑞典皇家科學院外籍院士。1985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研究員、名譽所長。是中國半導體物理學研究的開創者之一。獲2001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1955年選聘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原籍天津,生於遼寧瀋陽。第四紀地質學、古脊椎動物學、環境地質學家。1991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1996年當選為歐亞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環境地質研究的創始人。1969年開創中國環境地質及地球化學研究。2003年2月榮獲全國科技最高獎。1980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 院士中的西南聯大校友
科學院名稱學部姓名
中國科學院院士
哲學社會科學學部
王力、向達、吳晗、金岳霖、陳寅恪、湯用彤、馮友蘭、馮至、魏建功、羅常培、丁聲樹(1957年後再未評選)
數學物理學部
馬大猷、王竹溪、王湘浩、葉企、孫華、羅庚、江澤涵、許寶騄、吳有訓、余瑞璜、周培源、趙忠堯、胡寧、段學復、饒毓泰、錢偉長、黃昆、庭燧、張文裕、郭永懷、鄧稼先、朱光亞、李正武、李蔭遠、肖健、沈元、陳彪、金建中、洪朝生、徐敘瑢、黃祖洽、戴傳曾、萬哲先、李德平、廖山濤、嚴志達、應崇福
化學部
紀育灃、楊石先、張大煜、張青蓮、唐敖慶、黃子卿、黃鳴龍、曾昭掄、申泮文、朱亞傑、肖倫、何炳林、汪家鼎、汪德熙、陳茹玉、錢人元、高振衡、曾本熹、蔣明謙、余國琮、張滂、周同惠
生物學部
劉崇樂、湯佩松、李繼侗、吳征鎰、張景鉞、陳楨、俞大紱、殷宏章、戴芳瀾、王世真、王伏雄、鄒承魯、沈善炯、陸寶麟、陳華癸、 鈕經義、婁成後、裘維蕃、張樹政、欽俊德
地學部
孫雲鑄、楊鐘健、趙九章、馮景蘭、傅承義、馬杏垣、王仁、王鴻禎、葉篤正、盧衍豪、劉東生、關士聰、池際尚、谷德振、宋叔和、張宗祜、張炳熹、郝詒純、賈福海、顧知微、郭文魁、郭承基、王恆升、徐仁、陳永玲、塗光熾、陶詩言、黃紹顯、董申保、謝義炳、穆恩之、楊起、陳慶宣、陳夢熊、於崇文
技術科學部
朱物華、劉仙洲、吳學藺、孟昭英、章名濤、梁思成、蔡方蔭、吳仲華、王守覺、王補宣、畢德顯、呂保維 、劉恢先、李敏華、楊嘉墀、張恩虬、陳芳允、林為乾、周惠久、鄭哲敏、孟少農、錢鐘韓、黃宏嘉、曹建猷、常迥、梁守槃、慈雲桂、潘際鑾、盧肇均、吳全德、唐稚松、屠守鍔、王希季、戴汝為、嚴陸光
中國工程院院士
朱光亞、陳力為、鄭哲敏、黃培雲、葉銘漢、高鼎三、吳佑壽、韓德馨、李鶚鼎、龍馭球、陳士櫓、沈漁邨
外籍華裔院士
陳省身、李政道、楊振寧、林家翹

政界

校園環境

雲南師範大學校園總面積3030畝,建築面積1089331平方米,有呈貢主校區和一二一西南聯大校區2個校區。其中一二一西南聯大校區占地383畝,房屋建築面積247615平米;呈貢主校區占地2647畝,建築物面積841716平米。
雲南師範大學呈貢主校區:雲南省昆明市呈貢區雨花片區1號;郵編:650500。
雲南師範大學一二·一西南聯大校區:雲南省昆明市五華區一二·一大街298號;郵編:650092。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