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性,必要性,早教視頻,原則,首倡興趣,生活化,教育性,大腦知識,黃金階段,早教誤解,誤解之一,誤解之二,誤解之三,誤解之四,早教誤區,不準掰手指數數,過分溺愛,早教等同於學習,注意事項,早教方法,因材施教,應以安全第一,基礎知識,早教產品,益智類,動作類,語言類,建築類,模仿類,科學類,互動式,音樂早教,注意力,語言能力,記憶力,想像力,閱讀早教,小竅門,注意事宜,國學運用,國學經典文化,弟子規,實施關鍵,早教策略,
重要性
幼兒期是人生智力發展的關鍵期,抓緊早期教育,可以提高學習效果。幼兒在2-3歲期間是學習口頭語言的最佳年齡;外語學習最遲也不能超過4-5歲,因為在這時幼兒學習外語不會與本國語言相混淆;5-5歲半則是掌握數概念的最佳年齡;6歲是發展大小、方位知覺最佳年齡。美國芝加哥大學著名心理學家布魯姆1964年出版了《人類特性的穩定與變化》一書,提出了有名的智力發展的假設:5歲前是兒童智力發展最迅速的時期。我國著名心理專家郝濱老師曾說過:“幼兒教育是人生整個教育的起點,其教育目標應是保證孩子身心健康地發展,為接受進一步教育打好基礎“。為此,在早教行業里默認為早教的最佳時期為0-6歲。
人的智力或心理是遺傳與環境互動作用的結果。日本學者木村久一認為,兒童的潛在能力遵循著一種遞減規律,即生下來具有100分潛在能力的兒童如果一出生就進行理想的
教育,就可以成為具有100分能力的人;若從5歲開始教育,教育,也只能成為具有80分能力的人,若從10歲開始教育,就只能成為具有60分能力的人。
早期教育能促進大腦的發育。一些家長擔心,對孩子實施早期教育,會累壞孩子的大腦,其實這種擔心是不必要的。一些研究者曾經用動物的大腦和生化的變化;事實說明,早期豐富的環境刺激與學習機會不但不會傷害大腦的發育,而且還會促進大腦的發育。
必要性
專家表示,嬰幼兒時期是孩子神經系統發育最快、各種潛能開發最為關鍵的時期,確實是進行教育的好時機。根據敏感期和大腦發育理論,人類對各種信息和各項能力發展的敏感期都集中出現在生命的最初幾年,這個時期是人一生中獨特和重要的發展階段,也是孩子發展的機會之窗,就是寶寶獲得智慧的最佳時機。早期教育核心在於提供一個教育營養豐富的環境,對孩子的大腦發育和人格成長進行“激活”,在從而為其日後的發展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
美國科學家在動物實驗中發現,對
貓頭鷹進行早期教育可以使它們的大腦產生持久的生理變化,這樣它們在幼年學習到的技能也能保存到成年時期。科學家們引申說,對孩子進行的早期益智教育,也會在他們的腦海中留下永久印記。
早教視頻
2013年10月17日,由微視傳媒出品的國內首檔針對0-3歲親子家庭的
科學早教電視節目《
積木寶貝闖世界》在北京舉行盛大的開播儀式,主創人員來到活動現場,為節目的開播造勢。
愛奇藝網站、《我和寶貝》雜誌、搖籃網、山西廣播電視台少兒頻道、中國婦女出版社等眾多媒體及合作夥伴到現場進行祝賀。據悉,節目將在50餘家電視台及愛奇藝等視頻網站實現台網聯動播出。
中國早期教育視頻節目的市場正處於一個迫切需要科學化、規範化的陣痛時期。一方面是廣大家長對孩子教育的重視和早期教育意識的覺醒,一方面則是成體系反應科學早教知識視頻節目稀缺,不僅缺少科學早教的內容載體形式,還缺乏推廣平台。尤其是央視曝光國內卡通片含有暴力等不良內容,不適宜作為嬰幼兒的早期教育視頻使用。《積木寶貝闖世界》電視節目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旨在向更廣大的家庭傳播科學的、系統的早期教育知識,以及促進整個早教視頻行業的規範化發展。
《積木寶貝闖世界》電視欄目打造了“積木寶貝家族”的鮮明形象。積木家族的大家長羅靜博士和積木哥哥帶著三個可愛的
積木寶貝吉祥物寶寶遊歷世界各地,體驗風土人情,將早期教育知識寓教於樂,更易於孩子和父母們接收和消化。《積木寶貝闖世界》有多個子版塊組成,有演播室版塊,也有卡通片,還有早教專家羅靜博士的talkshow“靜觀育兒”。
原則
首倡興趣
我們不可能期望二三歲的寶寶用意志和努力來學習,但只要引起孩子興趣,他們也可以長時間地專注於一項活動。只要父母發現了孩子的興趣就能創造很多教孩子學習識字和閱讀的情境。
我兒子從小就喜歡看天氣預報。一到天氣預報時就全神貫注跟著電視裡的播音員念詞。我突然想到何不趁這個機會讓他也認識一下各個城市的名稱呢,於是在預報員說“北京”時,我就指著螢屏上“北京”兩個字念一遍,於是他知道了他每天讀的城市與螢屏上出現的漢字的關係。
我兒子還是個
車迷,帶他逛街,看到馬路上來往的車輛就手舞足蹈,嘴裡念叨著:“三輪車、機車、小汽車、大卡車、拖拉機……”從認識數字時起,他的一大愛好就是讀車前車後的牌照,這種興趣幫助他早早就能流利地讀阿拉伯數字。
我們也很重視他的這一愛好,我先生買的一本“小小車迷”成了兒子長久喜愛的讀物。他不但認識上面的各種車輛,而且連車名都認識,即使手寫在紙上他也能流利地讀出來,像“重型運輸車”、“攪拌車”、“工程維修車”、“英國摩根概念車”、“日本豐田考斯特中型客車”等等。走在街上,兒子常常連噴在車體上的字也會念一遍。
但是,對於故事書,那就得看他那天是否有興趣了。我給兒子買了些諸如《
漁夫和他的妻子》、《寶寶睡前故事》之類的書,他幾乎從來不看,但我先生給他買的一些圖畫簡單,字又不多的書如《小熊胖嘟嘟》、《狼來了》等,他都非常喜歡看。有時居然能自己趴在沙發看上40分鐘。如果遇到不認識的字,他就求助:“爸爸念念”或“媽媽念念”。
生活化
不要聽到“閱讀”就想到書.其實。生活中,現成的“教材”在我們身邊無處不在,
而且孩子對他們非常感興趣。讓孩子閱讀各種生活用品上的文字不但能培養他的閱讀能力,而且能幫助他拓展生活空間。“你吃的是什麼啊?”和兒子一起讀一讀包裝盒上的字,等他會讀了我才讓他吃,通過這種鍛鍊,兒子很早就會讀“旺旺雪餅”,“南瓜餅”“
阿爾卑斯棒棒糖”、“
大白兔奶糖”、“福滿多速食麵”了。
在時間充裕的時候,我會帶兒子到超市去,讓他坐在手推車上,從貨架上隨手取下商品讓他讀一讀。他指著商標大聲念:“洗髮露”、“花露水”、“鈣片”……
家裡買了洗衣機後,包裝箱放在客廳里讓兒子玩了很多天。先是讀上面的字,然後把大盒子當房子玩。
教育性
二三歲的寶寶正是觀察、模仿能力最強的時候,但他們對行為的辨別能力還不是很強,因此教他們識字閱讀也要注意教育性原則。
我帶兒子在街上散步時,每次看到垃圾箱或垃圾車兒子都很感興趣:“這是什麼?”其實他每次都是明知故問。我則每次都和他在垃圾箱邊站一會,指著上面的字讓他讀一遍,然後問他:“垃圾箱是乾什麼用的?”兒子吃了餅乾、雪糕或喝了飲料後,我都會提醒他把包裝盒拿著一直走到垃圾箱附近才扔進去。扔之前,我會讓他把盒上的商品名稱再念一遍,然後說:“咱們把空的‘匯源果汁’的殼子扔進去吧。”
如果兒子偶爾隨手將不用的東西扔在路上,我會撿起來拿著,走到垃圾箱旁時再交給兒子投進去。
兒子喝牛奶等保質期短的飲料時,我會問他:“過期了嗎?”然後找出寫有 保質期的一行字,讓他讀一遍,之後我會告訴他已經生產幾天了。,兒子都會問我“過期了嗎?”這樣的好處是,我相信“保質期”的概念已經在兒子幼小的腦子裡扎了根。
草坪、花園邊的告示牌,是既方便又有教育意義的閱讀材料。每次帶他路過草坪前的告示牌前,我們都停下了腳步,等他學會以後,我就給他解釋是什麼意思。在我撰寫本文的時候,兒子在我身旁玩積木。我用鋼筆把這幾個字寫出來讓他讀。結果他馬上很流利地讀出來了。
孩子的格調要從小培養,從小事開始培養。
大腦知識
有很多因素影響著大腦的發育,包括遺傳因素,營養狀況,家庭環境,日常經歷和身體鍛鍊。過去,一些科學家們認為大腦的發育是由遺傳決定的,擁有什麼樣的基因就發育成什麼樣的大腦,發育的過程遵循一個既定的程式。
外界環境通過感官來刺激我們的大腦——
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味覺。嬰兒第一次聞到媽媽皮膚傳來的味道(嗅覺),父親渾厚的聲音(聽覺),房間裡色彩明亮的一件玩具的顏色(視覺),或者溫暖大手的輕柔撫摸(觸覺),這些感受都會傳入大腦,共同塑造大腦迴路的形成。
若把孩子的大腦想像為一棟房子。在生命的前三年中已經擁有成年時80%的腦體積的大腦,就已經完成了它80%的造房子工程——龐大的地基,添磚加瓦,屋頂房梁。下一步就是內部裝修。買電線,裝開關,連線各個房間電路,確保房子的正常運行。只不過大腦的迴路要複雜的多得多。我們仿若置身於神經細胞形成的巨大星系之中,但這些細胞之間的連線還並沒有建立。此時的大腦要做的事情就是,把每一個迴路的連線正確建立,讓它們最大效率的運行,並不斷完善它們。
人類的大腦擁有超過千億的神經細胞。這個數字可能很難想像,它是整個銀河系恆星數目的10倍,或者地球上所有人口的20倍。神經細胞會分出很多枝杈(樹突),和其他的神經細胞形成連線,傳遞化學信號。這些化學信號決定了這個細胞是否活躍或沉寂。
黃金階段
因為正常的大腦發育在3歲以前最快,出生時腦重量為370克,此後第一年內腦重增長速度最快,6個月時為出生時的2倍,占成人腦重的50%,而兒童體重要到10歲才達到成人的50%。可見大腦發育大大超過了身體發育的速度。
第一年末時,腦重接近成人腦重的60%,到第二年末時,約為出生時的3倍,約占成人腦重的75%,到三歲時,腦重已接近成人的腦重的範圍,以後發育速度變慢。寶寶在出生後2-3年內,良好的刺激對腦力的功能和結構,無論在生理和生化方面,都有重要的影響。
嬰幼兒時期是心理發展最迅速的時期,年齡越小,發展越快。在3歲以下,特別是在0-1歲,小兒的智慧型發展日新月異。
寶寶一生下來就有很多潛能,如果不給予豐富的環境刺激,使這些能力發揮出來,就會受到窒息,永遠發揮不出來了。所以寶寶學習的黃金時期是3歲以前,最好從新生兒期開始教育。
從新生兒期開始早期教育的效果,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已通過種種實驗研究結果得到了證實。對於人來說,無論學習蒙氏半日制國際班、音樂、還是創作坊、外語,都是早期好。因為在人的這一行為可塑期,學習進步快,人的智力發展,年齡愈大愈慢。
所以要發揮人的大腦的最大潛能,應特別注重0-3歲的早期教育。
早教誤解
早期教育(early education)由成人對嬰幼兒實施的教育。這是人生的啟蒙教育,具有奠基的意義。0-7歲的是兒童大腦發育最快的時期,如果這時能夠豐富兒童的生活,針對兒童的年齡特點給予正確的教育,就能加速兒童智力的發展,為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形成奠定基礎。早期教育的原則和方法是以兒童早期發展理論為基礎的。教育者不僅應考慮客觀的教育要求,而且要十分重視兒童的成熟狀況和發展的可能性。一般認為早期教育從兒童出生時即可進行。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教育的側重點有所不同,如周歲以內的兒童以感官功能訓練、動作訓練、語言發聲訓練和親子交往為主;周歲至3歲兒童除上述訓練外,還應加入感知動作思維,連貫性動作與活動,語言、玩伴交往及個性形成等方面的訓練和培養。早期教育是對0-6歲嬰幼兒及其父母、嬰幼兒與父母或養育者之間開展的、有助於身體、情感、智力、人格、精神等多方面的協調發展與健康成長的互動式活動。
誤解之一
教育對象的誤解。早期教育不只是對嬰幼兒的教育,更是對父母與養育者的教育。父母與養育者不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與心理素質,很容易將早教導向更大的誤區。
誤解之二
教育目的的誤解。我們在調研中發現,70.5%的家長以為早教就是提前學習英語、識字與數學。結果,我國小學生的厭學情緒呈低齡化,厭學率年年增高。北京某國小的調查表明,國小一小年級的厭學率兩年內上升了7個百分點。厭學者大都過早接受知識教育,而且往往採取灌輸式的方法。早期教育是身體、情感、智力、人格、精神全面成長的教育,開發智力是應該的,但學知識還不是它的目標。
誤解之三
教育內容的誤解。目的的失足必須導致學習內容的偏失。有些家長讓孩子很早就學寫識,讀英語,學畫畫,學鋼琴。但你看看周圍那些過年學習十八般武藝的孩子,長大了有幾個學有所成了?反而不少孩子一看到鋼琴就想離開。過於緊張的幼兒早期教育不僅不能達到預期目的,還會阻礙孩子其他技能的發展。雖然還不能確切知道各種知識信息是怎樣進入兒童大腦的,但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當兒童心情不愉快時,記憶的大門是不可能打開的。父母花一個小時的時間用提示卡片來教孩子,假如孩子感到焦急不安,那么這一小時裡他就什麼也沒有學到。
誤解之四
教育方式的誤解。中國人長期習慣了灌輸式教育,80後父母們自己是被灌過來的,也無形中接受了這些模式,雖然他們反對灌輸,但又做不到不灌輸。對話,互動,這才是早教的本質。但我們接觸的博士父母也習慣於對孩子進行灌輸。並不說不能灌,而是不能都灌。
早教誤區
不準掰手指數數
有些父母,在教寶寶數數時,看見他們掰著手指頭數,就會要求他們放下手,要求心裡記,覺得掰著手指頭數是一種不好的習慣,影響孩子的智力開發。心理學家說,這種教寶寶數數的方法並不科學。
正確做法:數數時不妨讓他們數數手指、衣扣、玩具等等,讓他們從具體的東西開始。
過分溺愛
有時候,父母的精心呵護反而會“傷”了寶寶。
正確做法:家長應該放開手,讓寶寶自己收拾玩具,自己吃飯,摔倒後讓寶寶自己爬起來,這樣才能使寶寶更快樂,更有成就感。採取正確科學的早教方法,家長就能讓孩子更快更好的成長,避免走一些彎路。
早教等同於學習
孩子1歲以內學認字,3歲以內學外語。會識字、會背詩只是簡單的記憶模仿,並不代表孩子真正的智力和能力。0至3歲的孩子正處於情緒情感和語言發展的關鍵時期,因此,早教的重點是把握好語言、智慧型、體能、感官等七個幼兒身心發展的順序和規律,採取鼓勵性學習,創造快樂環境,開發其本身已有的潛能。開發體能、想像力、社交能力的娛樂課;幫助記憶、提高語言能力的音樂課;提高想像力和體能的藝術課比單純的學習和機械記憶更適合這個階段的孩子。
注意事項
很多爸爸媽媽們都希望自己的寶寶德智體全面發展,所以在早教中心報了很多課程。爸爸媽媽們以為學習越多的課程,越能讓寶寶全面發展。其實只是把自己和寶寶弄得疲憊不堪。如果寶寶喜歡課程內容,上課的時候就會特別積極和老師互動,進步也不小。如果早教課程報得太多,從表面上看是各有側重,但對寶寶智慧型的提高並沒有加倍收效,還會造成寶寶的大腦疲勞,不如悉心選擇一兩門寶寶喜歡的更有效。
作為一個合格的家長,爸爸媽媽們應該摸清有效的教育方式。如果你的寶寶一直在接受早期教育而沒有任何進步的話,不要去懷疑孩子是否天分不夠,可能是作為家長的自己,沒有摸清有效的教育方式。如果能做到以上一點,並選擇一家專業可靠的早教機構,那寶寶一定回饋一些驚喜給你。
孩子在家裡和父母交流對孩子來說是不必可少的。尤其是通過談話,做遊戲,做運動等方式來實現和父母的良好溝通,讓親子關係更融洽,這樣對於孩子以後注意力以及行為習慣的培養都非常重要。早教機構提供了孩子們和家長之間相互交流的機會,也能學到一些促進親子互動的知識,是否去參加學習還需要是家長根據自己的需要權衡。多一些交流,以親子遊戲的方式開發孩子的大腦。
如果準備上早教班,要注意早教班的課程的內容、上課的形式還有教學環境等。一個好的教育機構不是只培養孩子的技能,而是更重視孩子的能力培養。寶寶創造力的培養也很重要,重點要選擇不會限制孩子想像力的早教機構。
早教方法
早教不是單純的找老師給孩子上課額外強加給孩子訓練,家長要做到“以情為先”、“以養為主、
教養結合”,每天至少花一小時與孩子語言交流,與他們在生活和遊戲中良好互動等。
專家指出,嬰兒從出生那刻起,就是有能力的學習者,家長要關注並培養其身體、情感、認知、社會活動能力等。
因材施教
進行早教需要了解不同年齡段孩子的
生理、
心理特點,順應孩子的發展規律進行相關的教育,需要循序漸進,千萬不能操之過急,過早的早期教育開發只能提高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無端給孩子今後的發展增添壓力。因此建議家長謹慎選擇對孩子的早期教育模式。對寶寶進行多元化智慧型開發!
應以安全第一
進行早期教育過程中,家長或教員應以安全為第一。不可為了達到某個課程目的而不考慮安全隱患。
早期教育效率最高的年齡段如下:
出生後6個月是嬰兒學習咀嚼和餵乾食物的關鍵年齡,進乾食物正個月後,就能伸手抓東西,過了這個關鍵年齡,嬰兒就可能拒絕咀嚼從口中吐出食物。出生後9個月至1歲是分辨多少、大小的開始。
2~3歲是學習口頭語言的第一個關鍵年齡,也是計數發展的關鍵年齡。
2歲半~3歲半是教孩子做到有規矩的關鍵年齡,應使之形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和遵守作息制度的習慣。
4歲以前是形象視覺發展的關鍵年齡。
4~5歲是開始學習書面語言的關鍵時期。
5歲左右是掌握數學概念的關鍵年齡,也是兒童口頭語言發展的第二個關鍵時期。
5~6歲是掌握語言辭彙能力的關鍵時期。
基礎知識
之所以要在這兒對早期教育詞條作補充,是因為大家看到了,下面主要還是在講知識教育。作為一家有責任,有良知的早期教育機構,我們必須堅持一種理想主義,這樣才能推動我國早期教育的健康發展。
初生
嬰兒認識周圍世界,和外界取得聯繫是通過感知覺來實現的,因此對嬰兒的教育應著手於發展感知覺方面的訓練。所謂感知覺,是指人類通過眼睛、鼻子、耳朵等感覺器官,對周圍環境中物體的顏色、氣味、味道、形狀等各種特性的認識。父母應該及時給予嬰兒適當的刺激,鍛鍊他們的各種感覺器官以及相應的神經系統、大腦等有關部分,促進嬰兒智力的發展。
第一
父母應給嬰兒布置一個“小天堂”。為了使嬰兒的視覺提早發展,可為他布置一個舒適的、色彩鮮艷的環境。如在嬰兒睡床的周圍,可為他掛一些紅、綠、黃等色彩鮮艷的玩具或實物,放些鮮花或塑膠花等;嬰兒的衣服、被子等用品,最好也用不同顏色製成。當嬰兒醒時,通過觀察 可刺激他的視覺,促使其功能的成熟。
第二
可讓嬰兒多聽悅耳的音樂。嬰兒一般都喜歡音樂,通過悅耳動聽的音樂,可以給嬰兒快樂的刺激和滿 足。經研究表明,多聽音樂的嬰兒與一般發育的同齡兒童相比,眼神和表情要機靈得多,動作和語言也要早熟一些。但給孩子聽音樂時要注意音量不要太大,同時音樂的聲源不宜離孩子的耳朵太近,以免損害小兒的聽力。
第三
讓嬰兒動手動腳。嬰兒動作的發展,反應了神經系統的健全和發展程度,因此嬰兒要加強動作訓練,多活動手腳。5—6個月後的嬰兒可以自己玩玩具和實物了,一般多挑些色彩鮮艷的玩具讓嬰兒玩耍,品種要經常調換,以提高他的興趣。此外,還應適當地讓嬰兒在床上練習翻、滾、 爬、蹬、踢等。動作的發展增加了孩子對外界接觸和觀察的範圍,可提高他們對外界認識的能力。
第四
讓嬰兒多接觸大自然。1歲以內的嬰兒應經常到大自然中,如抱他們去公園或田野,看看綠色的世界,看看五彩繽紛的田園風光,接受自然美的薰陶;可帶他們去動物園看各種動物,或看家禽、小鳥等,提高嬰兒觀察的興趣,發展其好奇心;經常可抱嬰兒去看看商店中陳列的各種商 品、畫片、模特兒等,在觀察的同時,對孩子進行親切的解說。這樣,不僅有助於發展孩子的視覺、感覺和聽覺,豐富 嬰兒感性的知識,更重要的是為孩子良好的心理發展打下基礎。另外,經常在大自然中出現能呼吸到新鮮空氣,接受陽光的沐浴和活動四肢,使嬰兒的身體健康成長。
第五
讓嬰兒多與成人交往。為了發展嬰兒的語言和表達能力,大人應該多跟嬰兒接觸,經常與孩子“說話”、“提問”,引逗他們發聲和發笑;訓練他們叫“爸、媽”等單音詞,教他們做些簡單的動作;給他們講解畫片的內容等。成人,經常與嬰兒交往,不僅使他
語言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得到、 發展,同時能使他獲得一種身心發展的重要環境。不僅孩子身心感到舒適、愉快和滿足,而且嬰兒的智力能也得到發展。
早教產品
對於嬰幼兒來說,生活就是遊戲,嬰幼兒在遊戲中不斷成長,而玩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扮演極其重要的角色,它能鍛鍊肌肉,促進動作的發展,啟迪孩子的心智;孩子在遊戲中,不斷體驗到成功與失敗,自由與規則,過程與結果,在滿足玩的樂趣的同時,豐富了自己人格的內涵。但玩具有多種類型和功能,玩具的類型不同,對孩子的影響和作用也不同,對一個沒有上學的孩子,玩具就是他們的教課書。孩子通過玩具去認識世界。因此,為了讓孩子能在遊戲中健康成長,
家長要合理地選擇玩具,最好的玩具往往是最簡單、最普通、最便宜的,如七巧板、積木、皮球、布娃、長毛熊、白紙、蠟筆等。依照玩具能產生的教育效果,可分類為:
益智類
這是多數家長願意選購的玩具,如套迭用的套碗、套塔、套環,可以由小到大,幫助學習到序的概念。拼圖玩具,拼插玩具,鑲嵌玩具,可以培養圖像思維和進一步的創造構思部分與整體概念。配對遊戲、接龍玩具等既能練手,又能練習動腦。
動作類
這是幾代人都離不開的玩具,如拖拉車、小木椅、腳踏車、不倒翁,它能鍛鍊嬰幼兒的肌肉,增強感覺
運動協調能力。
語言類
成套的立體圖像、兒歌、木偶童謠、畫書,可以培養
寶寶視、聽、說、寫等能力。
建築類
如積木,能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和想像力,既可以建房子,也可以擺成一串長長的火車,還可以搭成動物醫院。總之玩具可以讓孩子隨心所欲地使遊戲變化,充分發揮想像力。
模仿類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幾乎每個學齡前兒童都喜歡模仿日常生活所接觸的不同人物,模仿不同的角色做遊戲。因此,鍋碗瓢匙;城市、街道、汽車、房子;娃娃與醫院,玩具商店等,通過模仿,鞏固和擴大見聞,了解家庭生活、社會的規則。
科學類
多適用於兒童。
互動式
“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好的教學必須能喚起兒童的思維”。國內外權威教育機構研究證明,在幼兒早教中採用互動式情景課件,運用互動式教育模式,啟發孩子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可以取得很好的啟蒙益智效果。
互動式早教產品以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為出發點,融合情景和互動為一體,充分啟發孩子去積極思考,主動解決問題,有利於兒童多方面素質的全面培養,從小培養學習興趣,促進寶寶左右腦的協調發展和自我表現能力的形成,是家庭早教最佳的輔助工具。但一定要控制寶貝觀看電子產品的時長,避免對注意力以及視力造成影響。
音樂早教
音樂本身即是一項才能的教育,它並不屬於專業者,而是一種人人觸手可及的學習與涵養。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音樂在因材施教中的作用”的課題研究組人員對0—6歲兒童因材施教的問題進行了研究,並得出了初期的成果:
注意力
嬰幼兒的注意力不僅短暫,而且很容易轉移,一般來說10分鐘左右就會產生疲勞。然而極具親和力的音樂能使孩子的注意力得到持續增長。
“音樂在因材施教中的作用”的課題組在實驗階段,讓一組5歲左右的孩子每天聽一首經典兒童古典音樂,如《
小狗圓舞曲》、《
電閃雷鳴波爾卡》、《
時鐘店》等,一個月後,再經實驗測試表明,這些孩子的注意力廣度比未經訓練的孩子提高了4倍。
語言能力
音樂本身是一種語言,讓孩子把聽到的講出來是最好的語言能力訓練。
匈牙利音樂教育學家柯達依倡導過這樣一種教學法:先是讓孩子聆聽
莫扎特、貝多芬或巴赫的古典名曲,孩子們可坐可臥,閉上眼睛,保持一種輕鬆狀態,老師跟著節奏、隨著音調的變化在一旁給他們講解,直到樂曲終了。然後,讓孩子們自己跟著音樂講解一遍。如此下來,孩子在音樂方面的提升暫不用說,意外的是,經過一個月的訓練,語言能力比同等水平的孩子提高了許多
記憶力
沒有誰天生記憶就好,都是經過後天的訓練才能逐漸加速和延長記憶的持續時間,這就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音樂正是培養孩子記憶力的最佳教材。
日本著名音樂教育家
鈴木鎮一做過這樣一個實驗:請一些剛生過孩子的母親給嬰兒聽古典音樂中的精品,循環反覆,不斷放給嬰兒聽,不斷給他們講解。直到嬰兒5個月的時候,又進一步實驗,把一些他們從沒聽過的曲子夾在已經聽熟的曲子中放給他們聽,當聽到那些從沒聽過的樂曲時,嬰兒臉上帶著驚訝和不安的神情,而聽到那些熟悉的曲子時,他們則露出會心的微笑。這個結果說明5個月大的嬰兒已經能夠記住樂曲了。
想像力
音樂是培養一個人直覺思維和想像力的有效手段。
一個年僅8歲的小姑娘立志當一名文學家,她在語言學習和寫作上下了很多工夫,但成績偏偏不能令人滿意。後來經過著名音樂家的指點,開始練習鋼琴。奇蹟發生了!她的作文開始了突飛猛進,她說:“音樂讓我有了靈感,我有寫不完的想法。我再也不相信自己沒有寫作天賦了。”其實,小姑娘的變化是很自然的,因為她在接受音樂訓練的過程中,大腦得到了強烈而有效的刺激,從而培養了想像力和藝術的直覺。
溫情提示:音樂的不當選擇和使用
父母教孩子欣賞音樂時,常會犯以下錯誤:
選擇的音樂不當
父母隨意拿出音樂帶就放給孩子聽,不管他愛聽不愛聽、能不能理解。
不注意孩子的情緒
父母在放音樂給孩子聽時,不注意他的情緒。 如孩子正在興奮地玩耍時,讓他聽搖籃曲。
教孩子欣賞音樂的方法不恰當
只用語言將音樂的內容描述給孩子聽,忽視讓他自己用動作表達對音樂的感受。
缺乏經常性
父母有空閒、情緒好時就教孩子欣賞音樂,忙或者情緒不好時就中斷。
閱讀早教
教二三歲的寶寶進行早期閱讀,不能期望他和成人一樣達到一定的閱讀目的。成人閱讀是為了學習或消遣;而教寶寶閱讀,只要能培養起他的閱讀興趣,目的就達到了。孩子有了閱讀興趣,就會產生出更多“深入”學習的動力。
一:
在兒子差二個月二歲時,我給他買了一套60多個字的識字大卡。這是一套單張的、紙料很厚的卡片。卡片的正面是一幅大彩圖,右上角或左下角的田字格里寫了一個與圖有關的字,背面是這個字的毛筆正楷寫法。
一開始,兒子顯然把這些卡片當成了玩具。他饒有興趣地認識卡片上的動物或物品。一個月後,有一天我無意中雙手拿起一張卡片把背面的毛筆字面向兒子,然後搖來搖去嘴裡說:“嘀答答,嘀答答,這個念什麼?”兒子對這個遊戲很感興趣,他大笑起來,當然,他不認識。
我把卡片翻過來讓他看到圖畫,並指了指圖畫旁的小字,念了兩遍,再翻過來讓他看毛筆大字,再念兩遍,然後我又問“嘀答答,這個念什麼?”兒子就能正確地念出來,我很誇張地表揚了他,還親了一下他的額頭,然後大聲說:“哎呀,你真聰明!”
之後,我又找了另外三個筆劃比較簡單的字,用同樣的方法教會了他。
到下一次玩這個遊戲時,我先找出了第一次念過的四個字,問他:“嘀答答,這個念什麼?”兒子居然記得了其中的三個。我又把另外幾個比較簡單的字混入其中,繼續跟兒子玩這個遊戲。兒子漸漸地有了成就感,因為他居然能讀出一些“奇怪”的字,當然,作為鼓勵,表揚是不可少的。
二:
後來我們就養成了一個習慣,每天睡覺前玩一會“讀字”遊戲。差不多一個月後,他已經認識了六十多個字了。就算我把字寫到其他的紙上,他也能認出。
識字的過程中也免不了出現笑話。在認識了“胖”字後,每次玩遊戲時,兒子都要先把“胖”字找出來扔到床下,嘴裡嘟囔著“不要胖”。我很莫明,為什麼他不喜歡這個字,可能因為這張卡片上畫的是一個露著肚皮的又醜又胖的男人吧!
經過一段時間的“遊戲”,如今,諸如兒歌三百首之類的兒童讀物,他也能很流利地朗讀了,表明他已經完成了基本的閱讀。
方法得當,掌握原則是成功的關鍵
從教兒子早期閱讀的一年多來的經驗看來,早期學習閱讀,只要方法得當,擴大孩子的生活空間,增強孩子的自信心,並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
小竅門
寶寶最好的學習範本就是你。跟寶寶一起聊天,一起唱歌,一起開心的笑——每天的親子交流就是最有效的學習。但有的時候,你是不是很難想到促進寶寶大腦發育的新方法。給你推介50種有趣、科學的親子招術,相信一定能激發你的靈感
1、眼神的交流。當可愛的寶寶睜開雙眼時, 你一定要把握住這短暫的第一時刻,用溫柔地眼神凝視她。要知道,嬰兒早期就能認清別人的臉,每次當他看著你的時候,都在加深對你的記憶。
2、呀呀兒語。你看到的可能只是一張天真無邪,不諳世事的小臉,但不妨給他一點機會,讓他也能和你交談。很快,他就會捕捉到與你交流的節奏,不時地插入幾句自己的“言語”。
3、母乳餵養。儘可能地用母乳哺餵寶寶。媽媽在哺乳的同時,給寶寶哼唱兒歌,輕聲細語地與他交談,溫柔地撫摸他的頭髮,這樣可以增進你們的親子關係。
4、吐舌頭。有實驗表明,出生2天的新生兒就能模仿大人簡單的面部表情。
5、照鏡子。讓寶寶對著鏡子看自己。起初,他會覺得自己看到了另外一個可愛的小朋友,他會非常願意衝著“他”擺手和微笑。
6、呵痒痒。笑聲是培養幽默感的第一步。你可以和寶寶玩一些小遊戲,比如“呵痒痒”等,有助於提高孩子參與的積極性。
7、感覺差異。把兩幅較為相似的畫放在距離寶寶8—12寸的地方,比如,其中一幅畫中有棵樹,而另一幅中沒有,寶寶一定會兩眼骨碌碌地轉,去尋找其中的不同。這對寶寶今後的識字和閱讀能力大有幫助。
8、共同分享。帶寶寶外出散步的時候,不時地跟他說你所看到的東西——“看,那是一隻小狗!”、“好大的一棵樹啊!”、“寶貝,有沒有聽到鈴聲了嗎?”……最大限度地賦予寶寶擴充辭彙的機會吧。
9、一起傻。小傢伙非常喜歡和你一起發出傻呼呼的聲音——“噢咯”、“嗯哼”等,偶爾還會發出高八度的怪叫聲。
10、共同歌唱。儘量多學一些歌曲,不妨自己改編歌詞,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給寶寶唱歌,還可以讓寶寶聽一些優美動聽的歌曲,研究表明,在音樂的薰陶下,有助於孩子數學的學習。
11、換尿布時間到。利用這一時間讓寶寶了解身體的各個部位。一邊說,一邊做,讓寶寶的小腦袋瓜與你的言行同步。
12、爬“圈”。媽媽躺在地板上,讓寶寶圍著你爬。這是最省錢的“運動場”了,而且很有趣,它可以幫助寶寶提高協調性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13、購物時光。留點空閒,去超市逛逛。不同的面孔,不同的聲音,不同的物品,不同的顏色,會使寶寶歡欣鼓舞。
14、提前預告。睡覺關燈之前大聲地宣布:“睡覺嘍!媽媽要關燈了。”讓寶寶慢慢地領悟因果關係。
15、沒事逗著樂。輕輕地對著寶寶的臉、胳膊或小肚肚吹氣,逗寶寶“咯咯”笑。
16、揉紙巾。如果寶寶喜歡從盒子裡抽取紙巾,就隨他去吧!看著他把紙巾揉成一團,再看著他將其展開,花幾分錢就能有一個可以訓練寶寶感官能力的好玩物,何樂而不為呢?你也可以把小玩具藏在紙巾下面讓他找,不過,當寶寶找到的時候,一定要大加讚賞喔!
17、小小讀書郎。給8個月大的寶寶讀故事,兩三遍之後,他就能夠意識到文字的排列順序了。給寶寶讀書,對他的學習語言真的很有幫助喔!
18、躲貓貓。玩捉迷藏的遊戲能讓寶寶笑聲不斷。他會認識到消失的東西還會回來。
19、觸覺體驗。用不同質地的布料(絲綢、絲絨、羊毛、亞麻布等)輕輕地撫摸寶寶的面頰、雙腳或小肚肚,讓他體驗不一樣的感覺。
20、感受寧靜。每天花幾分鐘時間,和寶寶靜靜地坐在地板上——沒有音樂,沒有亮光,也沒有遊戲。在寧靜中感受周遭的世界。
21、家庭影集。將家人和親朋好友的照片製作成影集,經常翻翻,有助於寶寶增進記憶。當姥姥來電話時,不妨讓寶寶一邊聽電話,一邊看著照片上姥姥慈祥的面容。
22、與食物親密接觸。為寶寶準備一些小零食——青豆、麵包片或蘋果片,訓練他的抓捏功夫,探索手眼協調能力。
23、丟丟撿撿。看著小傢伙把東西從桌子上一樣又一樣地扔到地上,雖然你的頭都快氣炸了,可你還得堅持不懈地去撿喔,因為你的寶寶正在探索“地球引力”的奧秘呢。如果方便,你還可以給他幾個桌球,並在他的桌子下放一個籃子,讓他瞄準,發射!
24、試試運氣。挑選幾個空盒子,把一個小玩具放在其中一個盒子裡,不斷地掉換盒子的位置,讓寶寶猜猜玩具在哪裡?
25、越過障礙。把沙發墊、枕頭或靠枕放在地板上,和寶寶一起爬過去,繞過去,看看誰更快。切記要讓寶寶多贏幾次,這樣他才會更有積極性喔。
26、“走走看看”。在房間裡布置一些玩具,讓寶寶以不同的速度爬行,並可以不時地在一個有趣的地方停下來看一看,玩一玩。
27、接受挑戰。寶寶長大了,他會發揮自己最大的想像力向你挑戰,那就得看你是否能做得跟他一樣好了。譬如發出奇怪的聲音、向後爬或是啃玩具。
28、做鬼臉。鼓起你的腮幫子,當寶寶摸你的臉頰,你就吐氣;當他拉你的耳朵,你就吐舌頭;當他摸你的鼻子,你就鄒眉聳鼻……不時地變換方式,讓寶寶有一種新鮮感。
29、觸摸物品。抱著寶寶在房間裡到處逛逛,用他的小手觸摸窗戶、電話機、冰櫃及電視機摁紐等,一邊摸一邊告訴寶寶它們的名字。
30、編故事。挑選一些寶寶最喜歡的故事,把其中的主人公換成他的名字,他會覺得更有趣。
31、自製動物書。去動物園的時候,給動物拍照,結集成一本相冊。時常拿出來和寶寶一起欣賞,讓他找一找大象、海獅和老虎,你也可以在一旁為動物配音。
32、讓寶寶自己做主。在適當的時候可以讓寶寶在兩者之間自由選擇,例如讓他自己挑選吃飯的小碗。這樣他會感到非常自豪,因為他的決定受到了你們的重視。
33、回憶“過去”。和寶寶一起觀看家庭錄像帶,回顧他第一次洗澡、第一次翻身、第一次叫媽媽,一邊看一邊講述,這不僅能增強寶寶的記憶力,還能提升其語言能力。
34、點點數數。數一數樓梯的台階,數一數寶寶的手指,數一數家裡有幾個人。養成一種大聲數數的習慣,很快的,寶寶就會加入其中和你一起數數了。
35、看圖回答問題。找一本寶寶熟悉的圖畫書,指出其中的細節,從抽象到具體向寶寶提問,如“小兔子愛吃蘿蔔嗎?”(抽象)或者“小兔子在吃什麼呀?”(具體)
36、關掉電視。寶寶需要和你親密交流,這是電視節目無法給予的。
37、尋找“小汪狗”。不時地把書本合上,考驗一下小傢伙的記憶力,看看他是否還記得書中的小汪狗在哪裡。
38、轉起來吧,運動寶貝。抱著寶寶像芭蕾舞演員一樣旋轉起來。
39、匹配遊戲。挑選寶寶生活中所有重要人物的特寫照片,一式兩份。將照片正面朝上擺放在地板上,幫助寶寶找出兩張一樣的。
40、雨中遊戲。在小水坑裡踩踩,在濕草地上坐坐。雖然有點髒,但非常有趣,寶寶會在快樂中感覺乾與濕的區別。
41、捕捉昆蟲。和寶寶一起在書籍或雜誌中認識昆蟲(瓢蟲、蟋蟀及蝴蝶),然後到大自然中去捕捉。
42、培養幽默感。指著爸爸的照片叫“媽媽”,然後告訴寶寶弄錯了,大家一起為“錯誤”而開懷大笑,在不知不覺中培養寶寶的幽默感。
43、穿衣遊戲。讓寶寶穿上爸爸的舊襯衫,看看他的反應,相信他的創造力一定會讓你感到吃驚。
44、感知容量。準備兩個大小不一的杯子,在洗澡的時候,讓寶寶把水從一個杯子倒入另一個杯子。有的時候會溢出來,有的時候卻裝不滿,那就一起來探討一下哪個杯子大,哪一個杯子小吧。
45、認知顏色。選定一種顏色,帶著寶寶一起尋找家中所有相同顏色的物品。
46、幹家務。當小傢伙蹣跚學步時,他就會幫你扔垃圾啦!不信?!你就試試吧。
47、圖書館一游。千萬不要錯過了講故事、看書的好機會喔。
48、認識ABC。每周一個英文字母。例如,在冰櫃上貼A字母磁貼,吃A字形的餅乾,把水果切成A字形,用樹枝在沙地上寫出A字母等。
49、老玩具新玩法。把一些舊玩具翻出來,你會驚奇地發現寶寶有了一些新的玩耍方式。
50、情感交融。臨睡前抱著寶寶,問他這一天裡什麼讓他最高興,什麼讓他最傷心?幫助他回憶今天,感知過去,及時了解他的情感。父母應堅持這一職責,直到孩子跨入大學校門。
注意事宜
心智培養不能生硬灌輸
數千年來人們也總把教育與“傳道、授業、解惑”連在一起,認為教育就是上課,是大人講、孩子聽的說教和灌輸。不少家庭陷入了早期教育的誤區:
例如重孩子參加各種培訓班活動,忽視同齡人的遊戲、自由交往和人際關係的融合;重智力開發,忽視性格培養;重知識傳授,輕心理發育;單純把希望寄托在幼稚園和學校,忽視
家庭早教的極端重要性;只顧給孩子物質上的滿足,缺乏豐富的精神生活和廣泛興趣的培養;一味的“血緣愛”、“溺愛”、“賞識”而毫不懂得“教育愛”和“雙向愛”,還有人誤以為早期教育是國小課程的下放和提前……這樣就把早期教育的“經”念歪了。
5歲以下兒童不宜學鋼琴
許多家長認為,孩子學鋼琴越早越好。但專家建議,5歲以下的幼兒最好不要安排正式學習鋼琴。
因為此時的孩子骨骼、關節還未完全發育,骨關節、韌帶和骨節囊都較鬆弛,過早練習鋼琴或
練習時間過長、用力過猛,都會影響這些部位的發育,嚴重都還可能使骨骺受損。而骨骺會直接關係到骨骼的生長,手指骨關節骨骺受損以後,可能導致手指長短、粗細發生變化,嚴重者握拳都會困難。
此外,這個年齡段的幼兒,由於注意力不能十分集中,在練琴時會不自覺地扭曲身體,可能會造成脊柱側彎、雙肩高低不平衡、胸部左右不對稱的情況。
著裝影響孩子一生
著裝是一種綜合藝術,線條、色彩、結構等對兒童的行為、心理有很大影響。著裝也可以說是成人對兒童早期審美教育的一種物化行為,這種教育和引導從兒童的視覺渴望那一刻開始,伴隨孩子一生。3歲—5歲的孩子,對色彩的認識逐漸成熟,這是培養兒童對色彩感受、形狀認知變化、衣物貼身感受的時期。所以父母有針對性地進行著裝教育非常必要。不全體,也不美觀的著裝,對孩子審美觀的形成不利。
專家們認為,著裝教育是一個社會問題,服裝設計師有很大的責任,服裝設計師應針對不同年齡特點的兒童設計不同的服裝,引導其對美的欣賞和接受,可以彌補父母審美的不足。國外學生著裝多樣,有便裝、節日裝、
運動裝等,孩子在不同的環境著不同的服裝,能不斷加深對服裝文化的理解,也是一種文明的標誌。
國學運用
指利用國學經典文化進行早期教育及藝術薰陶。
國學經典文化
《
易經》為國學經部的重要典籍之一。“易道之廣,無所不包”,它對後世各個層面的文化都有影響,奠定了中國傳統思維模式的基礎,可以說是中華文化的源流所在。
《
大學》原是《
禮記》中的一篇,宋代時獨立成書,是重要的儒家國學經典。文章開篇明義,提出“
三綱八目”,討論了古代教育的基本理論,對個人學習、提高修養具有指導性的意義。全書教義深刻,思路明晰,是“四書”學習的入門之作。
《
中庸》也是宋人分離《禮記》中的一篇成書的。書中主要闡發了孔子的“中庸”思想,論述了提升人性道德修養的理論方法。它與《大學》、《
論語》、《
孟子》合稱“四書”,是歷朝歷代選宮的考試用書,也是國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
老子》又稱《
道德經》,是“道家最精耍的書”。它集中體現了老子的哲學思想,其中的辯證法和“無為而治”的思想,既為後世君主提供了一種治國方案,義與儒、釋思想一起構架了傳統
士大夫的豐體心理,是與《論語》並立的一部國學典籍。
《
六祖壇經》是禪宗的主要經典之一,也是中國人撰寫的佛教典籍中,唯一稱“經”的佛教著作。書中強調人人都有佛性,只要回歸本心,“見性”就可“成佛”,從中清晰可見儒道思想的影響,是佛教中國化的標誌性著作。
《論語》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語錄體散文。其內容涉及政治、教育、禮樂、處世等等,是儒家文化基礎所在。它不僅對中國文化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在東亞乃至歐洲也有重大影響,是中外人士研究認識中國文化的必讀之作。
《
三字經》被稱為“蒙書之冠”,是國學中的重要典籍。全文三字成句,句句押韻,朗朗上口,並包含生活常識、傳統道德、歷史知識等內容。它用極其簡潔樸實的語言傳播了中華五千年的文化精華,非常容易理解掌握,是我國古代兒童首選的啟蒙讀物。
《
百家姓》足國學三大蒙書之一。書中將常見的姓氏編成四字韻文,雖無文理,但通順流暢,方便背誦,能幫助幼童快速認字,因此流傳十分廣泛。觀存多作為國人尋根溯源、追蹤家族出處的依據而廣受歡迎。
《
千字文》與《三字經》、《百家姓》統稱為“三百千”,是中國古代私塾教育的三大啟蒙經典之一。全文涉及自然、社會、歷史、倫理等多方面知識,四言押韻,行文流暢,頗行氣勢。它是中國古代童蒙書中的一篇承上啟下的作品,影響極為深遠,現已被翻譯成多國文字流傳海外。
弟子規
《
弟子規》成書於清朝,傳誦之廣不亞於《三字經》,也是國學中一部重要的蒙書。它以《論語·學而》中的名句開篇,並以之為綱提出教育理念,其核心思想是儒家的“孝悌仁愛”。行文三字一句、兩句成韻,淺顯易懂,對清代以後的親職教育具有重大的意義。
《孟子》是戰國時期
孟軻的講學語錄。它繼承了《論語》的仁政思想,強凋“民心”的重大作用,提出了“民為貴,君為輕”的千古名理。全書思想深邃,發人深省,且行文氣勢磅礴、詞鋒犀利,魁中華無數國學典籍中獨具風采的一部作品。
《
孫子兵法》是我國古代兵書的奠基之作。全書十三篇,內容博大精深,邏輯縝密嚴謹,對古今中外軍書家及其軍事活動有著重大的指導意義。不僅如此,它還滲入現代人的政治、文化、生活以及商業競爭中,成為人們的成功指南,是部極具現實意義的
國學寶典。
因此左腦學習與右腦開發不會相互衝突。寶寶在3歲前活躍的主要是右腦,家長要抓緊這一時期,對寶寶進行右腦開發。
實施關鍵
我們不可能人人都成為育兒專家,但我們一定能夠做到一件事情,那就是成為自己寶寶的“專家型家長”。
對孩子的各種表現保持高度“敏感”
沒有人能夠比我們自己更了解自己的孩子,我們才是伴隨孩子一步步成長的最親近的人。孩子成長的每一步,其實都包含著許多能力發展的敏感期,有些敏感期可能通過“不良現象”表現出來,有些敏感期則容易被當作正常行為而被忽視,需要家長掌握一定的規律和藉助一定的手段來發現。因此,家長需要對孩子的各種表現保持敏感。
與孩子年齡特點相符的育兒方法
當我們對孩子的成長保持高度“敏感”後,接下來就需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找到事半功倍的方法。不同年齡的孩子,在出現相同的問題時,所需要採取的方法也要有所區別,以布奇樂樂園中解決“叛逆”問題為例,如果是1-3歲的孩子,轉移注意力、冷處理或正話反說是最好的方法;如果是3歲以上的孩子,我們可能就需要給孩子提供一個正面的學習榜樣,也可以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讓孩子親自嘗一嘗這種行為所帶來的“後果”。因此,家長需要掌握各種與孩子年齡特點相符合的育兒方法。
用好幫助我們實現教育目標的工具
有了正確的觀念和方法,那么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在一些行為上,我們還需要藉助一定的工具來幫助我們實現最佳教育效果。圖書、影像資源、玩具、
親子活動、培訓機構……這些我們其實早已經熟悉的媒介,其實都可以成為優秀的教育工具,我們需要做到的,無非是如何充分地利用這些工具,幫助我們在育兒之路上走得更加順利,更加自然。
科技與時代的發展,使我們有了在充分理解以上早教理論、概念的基礎上打造出一款天才的產品來滿足廣大家庭的孩子早教需求。前幾年的早教機,2012年以來的兒童平板電腦,據兒童早教權威馬以念教授介紹,2012年9月將有一套創新型的產品——家庭早教師將面世。我們了解到,“家庭早教師”在充分調研與分析了市場上同類產品之後,發現有三大問題:
第一,程式設計師隨意蒐集的海量內容。不成系統,培養目標不明確。
第二,缺少一個以早教專家作指導並全程同處辦公深度參與的開發團隊。內容不專業不科學,純粹拼湊。
第三,孩子和家長對於此類產品大多是個新鮮勁,幾天一玩就不喜歡玩了。對孩子的身心發展缺少足夠的系統的了解,不能抓住孩子的心。
對此,迪傑特“家庭早教師”開發總監表示,他們將從專業性、系統性、可玩性三個維度打造“家庭早教師”力爭克服現有同類產品的不足。同時馬教授將全程參與產品開發工作從劇本到製作到後期到審核。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早教策略
據有關調查研究表明,四分之一的單親家庭孩子在父母離婚的頭半年時間裡有強烈的恐懼、憤怒和羞愧感。近半數的孩子常出現哭鬧等不良行為反應,有的甚至對他人懷有敵意或具有攻擊性。近三分之一的孩子因為父母的離異而冷漠,凡事無動於衷。
如何根據單親家庭孩子的特點進行親職教育,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宜採用以下幾個方面的教育策略:
一、為孩子創造一種愉快的家庭氛圍
研究表明,兒童從2歲起便能真切感受到家庭的氣氛,不同的家庭氣氛會使孩子在思想、態度和一般行為中作出不同的反應。如果孩子在家裡感到愉快和安全,他們的心理和性格就能得到良好發展;如果家裡整天吵吵鬧鬧,孩子常常處於提心弔膽、擔驚受怕的環境中,就易產生不良情緒和行為問題。在幼稚園里,我們常常發現單親家庭的孩子往往表現出性格內向、恐懼、悲傷、焦慮、冷漠或攻擊性強等不良心理和行為傾向,他們常常為一點小事大哭大鬧,而且很難制止。這些不良心理和行為傾向,如果不及時加以正確的引導,將會出現偏差,輕者表現為膽怯、孤獨、固執和不合群,重者會產生對別人的妒忌和仇恨等不良心理或對一切都抱著無所謂的不良心態。因此單親家庭要特別注意為孩子創造一種愉快的家庭氛圍,以利於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和心理的健康發展。
孩子是無辜的,我們沒有理由讓他們感不到幸。這就要求單親家庭的家長要學會克制自己的不良情緒,使孩子不論在燦爛的陽光下,還是在急風暴雨里都能健康成長。
二、為孩子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
父母是孩子塑造自我的鏡子。作為單親家庭的父親或者母親,要十分注意自身對孩子行為方式、心理狀態以及性格特徵可能產生的巨大影響,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現出不良的習性,如說謊、失言及不負責任等。不要根據自己的喜怒哀樂來對待孩子,否則,壞習慣的不良影響,往往會使一個好端端的孩子漸入歧途。
要根據孩子的特點培養他們的興趣愛好。經常帶孩子去聽聽音樂會,看看書畫展,和孩子一起做做有趣的遊戲,等等,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文化氛圍,使孩子儘快地從失去父愛或母愛的痛苦中走出來,逐漸養成開朗自信的性格。
三、讓孩子學會承擔家庭責任
不要因為孩子失去父愛或母愛就格外地嬌慣他,要放心大膽地讓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讓孩子了解家庭的各種情況,必要時可請年齡稍大的孩子對家庭的重大事情一起參與決策等等。在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的時候要多鼓勵他們,從而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讓孩子從小就知道自己對家庭也負有一定的責任,使他們長大成人後能自覺擔負起對家庭對社會的責任。
四、多為孩子創設人際交往的環境
針對單親家庭的孩子性格容易趨向內向和孤僻等特點,讓孩子多接觸社會,多為孩子創設一些人際交往的機會,是一種良好的矯治方法。
五、讓不撫養方多探望孩子或父母雙方輪流撫養孩子,以利孩子的成長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愛和母愛都是必不可少的,單親家庭要努力去滿足孩子對這兩種愛的渴望。讓不撫養方多探望孩子或父母雙方輪流撫養孩子,這對孩子的成長是十分有利的。
基本上一線城市上所有的品牌有蒙特梭利早教、積木寶貝早教、金寶貝早教、美吉姆早教、紅黃藍早教、東方愛嬰早教、南方貝貝早教和晴天寶貝早教。
家長在選擇多種品牌之間,可以根據自己寶寶的需求和性格優缺點來尋找適合自己的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