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針內容
1978年內容
第一,雙方為預防對日本的武裝入侵,應建立有效的防衛合作態勢。一方面,日本應在自衛所需範圍內,保持適當規模的防衛力量,並確保美軍穩定而有效地使用日本的基地和設施;另一方面,美國要在保持
核威懾的同時,在前沿部署應急部隊,並保持能夠及時增援日本的其他兵力。此外,雙方應採取必要措施,建立起情報交換、通訊聯絡和後方支援體制,加緊研究制定聯合作戰計畫,適時舉行聯合演習和訓練。
第二,當日本受到武力進攻時,對小規模的侵略,由日本獨自排除;日本獨自排除有困難時,由日美共同排除之。作戰分工是,日本負責領土及周邊海域、
空域的防禦作戰,美國負責攻勢作戰及對日支援作戰。
第三,在遠東地區發生危機日本安全的事態時,日美雙方要進行密切的合作,隨時根據形勢的變化進行磋商,並事先研究採取必要措施,以保證日本為美軍前來支援提供必要的各種方便。
在上述三項內容中,第一項有關“建立防止侵略於未然的體制”和第二項有關“當日本受到武力侵略時日美採取聯合措施”,由於這兩項主要涉及自衛隊和駐日美軍的合作問題,所以到1984年時,雙方已經制定了相應共同作戰計畫,但第三項有關“遠東發生不測事態時日美進行合作”只是籠統地提出日本要給美國“提供便利”,但提供何種便利,沒有做出具體的規定。儘管如此,該指針的制定,不僅使日美安全保障
條約帶上了軍事同盟的色彩,而且也加快了日本增強軍事力量的步伐。
1998年內容
新《日美防衛合作指針》的主要內容也為三項,即平常時期的合作、對日本進行武力侵略時的合作以及日本周邊地區發生不測事態時的合作。特別是對最後一項作了詳細的規定,即在日本周邊地區發生“對日本的和平與安全有重大影響”的事態時,第一,日美兩國戰時援救難民、海上搜尋、撤離非戰鬥人員等的各自行動;第二,日本在提供自衛隊以及民間設施、為美軍運輸戰爭物資、後勤服務等方面與美國軍隊進行合作;第三,日美在收集情報、警戒監視、
掃雷等方面進行合作。為落實“新指針”所規定的具體內容,日本內閣在1998年 4月將有關的三個法案、即《周邊事態安全保障法草案》、《日美相互提供物品及勞務協定修正案》、《
自衛隊法修正案》提交國會審議。
1998年初,“新指針”相關三個法案提交日本國會審議,因而有關“周邊地區”和“周邊事態”的爭論再起,同時也成為中日之間的外交問題。
更新背景
第一次更新
1996年4月,日美兩國首腦發表《日美安保聯合宣言》,聲稱日美兩國將對18年前制定的《日美防衛合作指針》進行修改,兩國將在“日本周邊地區”發生不測事態時加強防衛合作。1997年9月,日美兩國有關部門完成了對《日美防衛合作指針》的修改,公布了“新指針”。為落實“新指針”所規定的具體內容,日本又在1999年5月24日通過了《自衛隊法修正案》、《周邊事態法案》和《日美物資勞務相互提供協定修正案》。根據這三項法案,如日本周邊地區發生武裝衝突,
日本自衛隊就可以配合美軍作戰,向美軍提供除作戰現場之外的一切支援;
自衛隊的艦艇和戰機可以自由派出日本,“救護”和“尋找”在國外的日本人,救護美軍傷員並尋找美軍失散人員;日本政府也能夠要求地方政府和企業向美軍提供各種後方援助。
第二次更新
2012年年底,日本首相
安倍晉三上台後,就指示防衛大臣
小野寺五典研究修訂美日防衛合作指針。
日本這次考慮修訂美日防衛合作指針,主要是為了應對中日釣魚島爭端、朝鮮發展
核武器及飛彈的問題。由於美國將亞洲視為重點,加上日本與中國的關係緊張,因此日本意欲修訂防衛合作指針的氣氛變得日漸濃厚。
2013年1月17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面臨與中國的領土爭端和朝鮮的飛彈和核計畫之際,美國和日本著手15年來首次修訂《日美防衛合作指針》。對合作指針的修改中將規定日美軍隊在日本或日本附近的合作方式。
日本防衛省官員表示,日方希望能以今後5年、10年、15年的眼光探討日本自衛隊和美國軍隊的角色以及相應時期內的安全環境。日本政府表示,促成本次修改的原因是過去15年安全環境發生巨大變化,包括中國海上擴張和朝鮮的飛彈發展。
美日官方在東京舉行了一次工作會議,成為本次合作指針修改工作的開端。完成這項工作可能需要一年或更長時間,日美修改合作指針與美國的外交“支點”和安全重心轉移到亞洲相一致。
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的高級研究員尼古拉斯·塞切尼稱,“一個普遍關注的問題是安倍政府是否會重新解釋憲法,以行使集體自衛權”,“如果制定了這項政策,顯然會影響自衛隊和美國軍隊的合作方式。”
日本承認具有被稱為集體自衛權,這意味著即使日本自身不受到攻擊,日本也有權幫助受到攻擊的盟國進行防禦。但傳統上,日本政府解釋
和平憲法禁止日本實際行使這項權利。
安倍晉三希望修改憲法解釋,使日本可行使集體自衛權。
第三次更新
圍繞修改《日美防衛合作指針》問題,日美雙方將就如何提高針對中國海洋活動與朝鮮核與“飛彈”開發問題的共同遏制力與應對能力進行討論。另一方面,網路與宇宙空間合作、駐沖繩美國海軍陸戰隊移師關島,以及減輕沖繩駐日美軍基地負擔等也將成為會議的議題。此外,有關允許日本行使集體自衛權一事,日本政府還希望能夠在實現憲法解釋變更工作後,將此反映到新的《指針》當中。
日美兩國政府2013年10月3日在東京召開“日美安保磋商委員會”(2+2)會議並發表了共同檔案。雙方就在2014年底前完成對規定自衛隊與美軍職責分工的《日美防衛合作指針》再次修改工作達成了協定。
第四次更新
日本政府在2014年10月3日舉行的國家安全保障會議上討論和通過了新的合作指針中間報告。日美政府預計將在今年年底前完成修訂日美防衛合作指針的最終報告。
中間報告刪除了現行版本中限定自衛隊支援美軍“周邊事態”的提法,代之以“全球範圍支援美軍”,這意味著日本安全保障政策體制再次出現重大轉變。
儘管這份中間報告沒有出現“集體自衛權”的字樣,但報告明確提出,自衛隊將在從“平時”、“灰色地帶”事態到“戰時”都對美軍開展“沒有罅隙”的合作與支援。此外,日美將在飛彈防禦、情報收集、預警偵察、太空、網路等領域開展和強化合作。
美日政府2014年10月8日聯合發布《美日防衛合作指針》修訂工作的中期報告。報告稱,美日將進一步擴大合作範圍,日本自衛隊的活動範圍將擴大至“全球範圍”。這是自日本解禁集體自衛權以來,自衛隊職責進行的一次重大轉變。
此次新修訂的防衛合作指針著眼於未來幾十年的美日防務合作,意在共同維護日本及周邊安全,維護亞太乃至世界的和平穩定。基於這份報告,新指針的目標包括建立一個“無縫對接的”防務合作機制,防範日本的安全威脅,合力構建一個更加穩定的國際安全環境,在太空以及網路空間加強合作,不斷加強互信。兩國未來將在情報、演習、反導、防空、搜尋以及海上安全等方面加強合作。
日本自衛隊將在雙邊合作框架下擴大活動範圍和行動職責。今後,美軍與日本自衛隊的合作將從目前的應對“周邊事態”擴大至“全球範圍”。報告稱,如果日本遭到武裝襲擊,美國將提供支援。如果與日本關係緊密的國家遭到襲擊,日本有權出動自衛隊。在這份中期報告出台後,日本政府計畫向周邊國家說明報告內容,增加報告透明度,以消除對日本自衛隊擴大活動範圍的擔憂。
指針爭議
“新指針”的出籠引起亞太地區各有關國家的警惕和不安,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指出,由於歷史的原因,日本在安全政策上的取向對亞洲鄰國一直是十分敏感的問題,希望日本汲取歷史教訓,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俄羅斯報紙指出,警惕日美軍事同盟變成“太平洋的北約”,希望日本首相重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遭受日本軍國主義之苦的周邊國家的警告;
東協九國大使一致要求日本澄清新《日美防衛合作指針》隨涵蓋的地理範圍;新加坡的一家報紙指出,日美防衛合作的擴大,讓日本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必然引起世界輿論的非議;韓國媒體評論說,亞洲國家對
日本軍國主義在二戰中給他們造成的苦難記憶猶新,因此,他們擔心日本武裝力量作用的擴大,等等。
1998年4月30日,針對日本新聞媒體報導日本政府已就日美安全合作設定的“周邊事態”擬定了基本見解,稱其範圍包括中國的
台灣海峽,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指出,“必須強調的是,台灣問題完全是中國的內政,任何直接或間接將中國台灣海峽納入日美安全合作範圍的做法,都是中方堅決反對的,也是中國人民不能接受的”。但在5月22日,日本外務省北美局局長高野紀元在國會眾議院外務委員會召開的會議上作證時說,“日美新防衛合作指針”中所說的“遠東地區”包括台灣,因此日本的“周邊事態”也包括台灣在內。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嚴厲抨擊道,“我們對日本外務省官員的發言表示嚴重關注,對日方這種公然干涉中國內政的行徑表示強烈譴責。中國政府已就此問題向日方提出了嚴正交涉,要求日本政府對此作出明確的澄清和解釋”。雖然此後日本首相
橋本龍太郎老調重彈,辯解“‘周邊事態’的概念不是構想的地區,迄今為止說的是著眼於事情性質的概念,我們自主地判斷”,但日本政府“未超過日美安保條約框架”或“政府的傳統見解未變”等措辭仍然未明確表明其態度。1999年 1月14日,與
自民黨聯合執政的自由黨黨首
小澤一郎在記者招待會上在談到“新指針”中的“周邊事態”時說,“所謂的日本周邊,至少要把鄰近日本的各國全部包括在內,這是理所當然的。比如說俄國、
朝鮮半島、中國和台灣。”雖然日本政府表示小澤發言不代表政府見解,但同一天小淵首相改造內閣後的記者招待會上卻說,“在以日美安保條約為堅實基礎確保日本安全這一點上,自民黨與自由黨在基本理念和思考方式上沒有絲毫的不同”。
影響及評價
消極影響
20世紀50年代制定的《日美安全保障條約》已經發生了質的變化,而且90年代的“新安保”將對日本乃至地區各國帶來消極的影響。首先,它為地區製造了不穩定因素。冷戰結束以後,國際形勢趨向緩和,在亞太地區,由於大國之間軍事對抗的水平降低,政治相對穩定,經濟迅速發展,雖然該地區還存在冷戰時期遺留下來的矛盾,未能建立起多邊安全保障體制,但在美國、日本、東協、中國、俄羅斯五大主要力量互相牽制下,正在形成亞太地區多極化格局,有助於地區穩定與發展。但日美之間重新修訂《日美防衛合作指針》,強化兩國軍事合作同盟,實際上仍然是冷戰思維在新國際形勢下的延續,不利於在本地區建立以平等協商原則為基礎的亞太安全機制,也破壞了亞太地區緩和的氛圍。
其次,“新指針”一方面為日本使用軍事力量干預國際事務或地區事務提供了依據,為其實現政治大國的目標創造了條件,但在另一方面,它將日本更加束縛在美國全球軍事戰略的框架中,進一步縮小了日本在外交上的獨立性迴旋餘地,很有可能不由自主地捲入武裝衝突中去。由於美軍在日本設有130多個軍事基地,美軍還有權使用日本的民用機場和港口,這樣,一旦日美所謂的不測事態發展,日本便成為沒軍在亞太地區的軍事前沿基地。再加上日本有義務向美軍提供雷達基地、
預警飛機和
潛艇收集到的情報,以及參加掃雷活動,為沒軍提供補給等支援都會使日本捲入戰爭的漩渦中去。
另外,“新指針”賦予日本在其國境外發揮軍事作用的義務,將導致日本擴充軍備,提高自衛隊軍事裝備水平,並在日美聯合作戰的旗號下無所顧忌地向海外派兵。這將引起各國的不安與疑慮,並刺激地區的軍備競賽。
評價
“新指針”所涉及的範圍問題和台灣問題已嚴重地影響了中日關係的發展。面對21世紀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趨勢,首先應在東亞地區建立類似於歐洲共同體或北美自由貿易區的經濟共同體。作為該地區的兩個重要國家,只有相互之間建立起理解與信賴的關係才能推動上述目標的實現。因此,中日兩國應以切實負責的態度在政治、經濟、安全等所有領域進行對話與合作,為促進地區的和平、穩定與發展做出相應的貢獻。
指針修改
日本外相岸田文雄、防衛大臣小野寺五典與美國國務卿克里、國防部長哈格爾3日在東京舉行日美安保磋商委員會(2+2)會晤。雙方表示將加強日本自衛隊和美軍的防衛合作,並在明年底前完成日美防衛合作指針的修改工作。
日美3日達成協定,合作應對“21世紀威脅”。雙方將於2014年底前制訂新版《日美防衛合作指針》,為17年來首次修改該協定。
根據協定,美方明年春天將向日本派駐“全球鷹”無人偵察機。美方將在京都府部署第二部X波段雷達。今年12月起,美方將在駐沖繩嘉手納基地部署P8反潛偵察機。這是美軍首次在美國以外基地部署P8反潛偵察機。
美方還將減少部署在沖繩的“魚鷹”傾轉旋翼運輸機的訓練和駐紮時間,並將普天間基地遷至沖繩縣名護市邊野古地區。
就應對網路攻擊,日美每年將舉行兩次副部長級會談,交換信息;日本自衛隊和美軍將強化合作,包括人員培訓和聯合演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