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這是一本寫給大眾讀者的熱點時政類暢銷書。
當今世界主要國家都已經建立起高度統一的國家安全委員會或類似機構,實現戰略頂層設計,以更方便、更流暢、更及時、更高許可權地協調各部門,既對短中長期進行戰略規劃,又能及時有效應對各種國內外突發事件。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德國、以色列、伊朗、伊拉克、敘利亞、日本、印度、韓國、巴西、古巴,誰在保衛這些世界強國和熱點地區國家的安全?世界大國怎樣應對恐怖攻擊?誰來統一協調各大部門的聯合行動?這些國家的外交決策又有著怎樣鮮為人知的出台過程?
本書從熱點時事出發,既從總體介紹各國國家安全機制,向讀者展示其安全機構設定、性質、職能、許可權、統屬關係、反應程式、歷史沿革等內容,又結合典型歷史事件、突發事件分析比較其機制的優劣,成敗因果。
出版推薦
我國設立中央
國家安全委員會後,“國家安全”成為熱門話題和社會輿論焦點。本書揭開了世界主要國家安全機制的神秘面紗,以國際視野解讀安全、外交、國防、反恐等鮮為人知的內幕,講述大國安全背後的戰略博弈和政策競爭。
圖書目錄
第一章
1.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體制掃描
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雖然幫助美國贏得了某種競爭優勢,但這套體制對世界、對美國的消極作用大於積極作用,負面作用大於正面作用。甚至可以這樣說,如果美國沒有這套體制,世界會更安全,美國也會更安全。作者為什麼會得出這樣驚世駭俗的結論?
2.美國:總統最高智囊平台——國家安全委員會
為什麼世人說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不是“國家的”,而是總統的?最初只是為總統服務的幕僚和參謀機構,為什麼到尼克森時期,卻逐漸變成了實實在在的外交政策決策和執行機構?總統的個性和風格,又如何決定著國家安全委員會的地位及發揮作用的方式呢?
第二章
俄羅斯:安全決策最高諮詢機構——聯邦安全會議
面對外國學者對俄羅斯出兵反擊喬治亞的質疑,普京反詰道:“人家打俄羅斯維和軍人,屠殺無辜平民,怎么,你難道想叫我用鉛筆刀、用彈弓反擊嗎?!我們以牙還牙,我們的反擊恰如其分!”“我們俄羅斯在任何時候、在任何問題上,從不乞求任何人!”
第三章
法國:“反恐”考驗國家安全機制
冷戰後,與鄰國開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恐怖主義襲擊卻日益嚴峻,法國該如何應對?國防部門與國內安全部門“兩張皮”,不走美國之路,另闢蹊徑,薩科齊是如何走出一條“法國式道路”的?
第四章
英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的前世今生
英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就像一台昂貴而耀眼的勞斯萊斯汽車一樣,它的主人把時間都用在給它拋光打蠟上了,以至於很少真正坐在駕駛室里”。
第五章
德國:聯邦安全委員會,離真正的國家安全委員會有多遠?
有人說建立國家安全委員會,不是面向未來,而是可能將德國帶回過去。國家安全委員會雖然可以顯著加強政府在安全領域的工作效率和行動能力,但國家安全問題一旦成為少數人主導的領域,將破壞目前德國國內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則,這無疑將是德國的大倒退。”德國該做出怎樣的選擇呢?
第六章
日本:“國安會”劍指中國
安倍力推成立“國安會”,旨在儘快落實新《防衛計畫大綱》和《中期防衛力量整備計畫》,加強自衛隊“機動防衛力量建設”;充實、擴展《日美防衛合作指針》;推動修改憲法解釋,賦予日本“集體自衛權”;應對中日在釣魚島問題上的爭端。以上這些無一不在劍指中國。安倍,你究竟想要把日本帶向何方?
第七章
印度:國家安全委員會,在有形與無形之間
行政官和外交官一直被視為印度精英中的精英,而這些印度精英總是在“以一種懷疑的眼光看待外人”。“印度政治領袖對於建立國家安全體制缺乏熱情,這恰好可以讓他們堂而皇之地保持對外交安全政策方面的影響力。”可這些印度的精英們總是一錯再錯,為什麼會是如此的局面呢?
第八章
韓國:“國家安全保障會議”的演變過程
萬一遭到遠程炮擊時,居民的避難和防護設施情況如何?首都圈和後方地區一旦遭到恐怖攻擊,有何應對措施?網路和GPS受到攻擊和干擾後如何應對?爆發戰爭時物資生產與供應情況如何?如果生活設施遭到破壞,如何解決居民的吃飯問題?
以上這些都是韓國國安會考慮的問題。
第九章
以色列:國家安全委員會在炮火中“異軍突起”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建國,拉開了阿拉伯世界和猶太民族長達半個多世紀生死較量的序幕。以色列與阿拉伯世界力量對比之懸殊,讓人感到這個新生的猶太國家不堪一擊,但它竟奇蹟般地生存了下來,還發展成為中東地區首屈一指的超級強國。以色列是如何應對的?
第十章
伊朗:在夾縫中維護國家安全
豐富的油氣資源既是伊朗的“武器”,也是伊朗的“軟肋”。伊朗動用石油“武器”向西方“宣戰”,也因西方的石油出口制裁導致經濟發展受阻。石油對於伊朗而言是一把鋒利的雙刃劍。伊朗是如何自如地使用這把雙刃劍的?
第十一章
敘利亞:正在經受戰爭考驗的國家安全機制
2012年2月4日,俄羅斯和中國共同否決了聯合國安理會關於敘利亞問題的決議草案,俄領導人多次發表講話批評美國等西方國家要求改變敘利亞政權的言論。國土面積只有18.5萬平方公里的敘利亞為什麼會被大國如此看重?
第十二章
伊拉克:“伊拉克安全模式”改變了中東安全格局
伊拉克國家安全機制是建立在如何維持薩達姆政權獨裁的基礎上,因此,它是薩達姆家族的安全機制。然而具有諷刺意義的是,當由美國統率的大軍壓境時,那些“無限忠於”薩達姆的國家機器卻消失得無影無蹤,最終自己也落得個被送上斷頭台的結局。其中的內幕究竟如何?
第十三章
古巴:在抗爭中維護獨立和安全
卡斯楚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我總共逃過了638次暗殺陰謀,其中有些是美國中央情報局直接策劃的,其餘的則是由中情局獻計、安排和予以經濟支持的。”卡斯楚同時幽默地對記者說,“假如(被謀殺)這是奧運會上的項目,我肯定奪得金牌。”古巴安保工作為什麼做得如此成功?
第十四章
巴西:完善國家安全新機制
巴西亞馬遜地區是巴西國家安全最敏感的問題,領土主權安全和經濟安全是重中之重。動植物種子和基因在遭到大量偷盜時,巴西政府該如何應對?動植物基因戰是如何上升到巴西國家安全戰略層面的?
第十五章
拉美六國:面向新形勢的國家安全機制
長達一個多世紀以來,拉美各國都把鎮壓國內游擊隊和應對鄰國的領土爭端放在首要位置。如今,毒品泛濫,有組織犯罪屢禁不止,拉美各國一方面要脫離美國,獨立自主開展外交和安全建設;一方面又離不開美國的合作,究竟該何去何從?
第十六章
世界能源安全:時代變革中的戰略選擇
美國能源安全的軟肋在哪?誰告誡美國不要痴迷於石油?面對能源資源控制格局朝著有利於資源國的方向發展,國際能源市場重心東移,石油依賴性過大的局面,美國、歐盟、俄羅斯有哪些能源戰略和對策呢?
作者簡介
主編人:彭光謙,少將,中共中央外宣辦專家組成員、軍事科學院戰略研究部學術委員會原主任、戰略學博導,曾多次參加中美、中日、中德軍事磋商和安全對話。
編委會作者:新華社駐國外首席記者、解放軍國際關係學院研究員、戰略防務專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