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議院和議會的許可權由議院法、貴族院令(明治22年勅令第11號)、以及其它法令加以規定。
議員任期原則上為7年,皇族議員、華族議員中的公爵·侯爵議員、敕任議員之中的敕選議員為終身議員。華族議員中的伯爵·子爵·男爵議員在同爵位者中相互推選產生。
議員的歲費(議員報酬)由議院法規定,議長7500日元、副議長4500日元、議員3000日元(1920年(大正9年)議院法修正案,1947年(昭和22年)該法廢止,眾議院金額相同)。
1890年(
明治23年)開會的第1回通常會到1946年(昭和21年)開會的第92回通常會為止,議員總數約250名到400名。第92回議會停會當時的議員總數共373名。1947年3月31日第92次帝國議會的眾議院解散、貴族院停會,5月3日施行《日本國憲法》(日本語:にほんこくけんぽう)後貴族院正式終止。
貴族院一般採取非政黨主義(非黨派原則),對政黨防範嚴密,時常另政府陷入被動局面,發揮了它的獨特性。在戰時當政黨開始迎合軍部時,它總體上保持平靜,即使在東條內閣的鼎盛時期,在議會對其批判最猛烈的總是發生在貴族院。
議員資格
皇族議員
滿18歲的
皇太子·
皇太孫和滿20歲的其他皇族男子自動成為議員(貴族院令第2條)。無固定人數、也無歲費。
貴族院規則第4條規定,皇族的議員議席按照宮中席次排列。然而,從思想上,皇室不希望被捲入政治紛爭,因此皇族一般參加議會的開幕典禮、旁聽等象徵禮儀性質活動。而議員的日常進入議會內、登院等在帝國議會史上是極為罕見的。此外,由於男性皇族成員基本上都是軍人、軍人不介入政治,在出勤期間從不出席。
華族議員
華族議員從
華族中選任。依爵位不同,選任方法、任期等規定也相異。
公爵議員·侯爵議員
滿25歲的
公爵・
侯爵自動成為議員(貴族院令第3條)。無固定人數、也無歲費。1925年(大正14年),貴族院令改正(大正14年敕令第174號),年齡改成滿30歲。
公爵·侯爵議員中的現役軍人依照慣例不出席議會。
伯爵議員·子爵議員·男爵議員
滿25歲的伯爵·子爵·男爵之中同爵位者互選產生(貴族院令第4條第1項)。任期7年。互選方法等依貴族院伯子男爵議員選舉規則(明治22年敕令第78號)規定。選舉采完全連記制。
1890年(明治23年)7月10日,第1回伯子男爵議員互選選舉舉行(貴族院令第4條第2項),伯爵20人以內、子爵和男爵各73人以內,各爵的議員定數不得超過各爵位總數範圍的1/5,第1回帝國議會內,伯爵14名、子爵70名、男爵20名。第21回帝國議會內,伯爵17名、子爵70名、男爵56名。
1905年(明治38年)的貴族院令改正(明治38年敕令第58號)規定,伯子男爵議員的定數為143名,各爵位所有者按總數比例分配。這是由於經過
中日甲午戰爭、
日俄戰爭,華族(戰功華族·新華族)的數目激增,需要抑制因此而增加的議員數目所採取的措施。
1909年(明治42年)的貴族院令改正(明治42年敕令第92號)規定,伯爵17名、子爵70名、男爵63名。
1918年(大正7年)的貴族院令改正(大正7年敕令第22號)增加議員名額,伯爵20名、子爵73名、男爵73名。
1925年(大正14年)的貴族院令改正(大正14年敕令第174號),將年齡提高到年滿30歲,定數150名(伯爵18名、子爵66名、男爵66名),直至1947年貴族院廢止,定數再也沒有變更。
伯爵、子爵、男爵議員的同爵位者之間的互選機制,一直存在多個競選運動。其中,1892年(明治25年)成立的“尚友會”,名義上是貴族院爵位議員的親睦會,實質上是研究會的選舉活動團體。完全連記制使研究會作為第一大勢力在多數代表制中取得壓倒性多數。尚友會後來與桂太郎內閣聯手,從而將大部分伯爵·子爵·男爵議員網羅帳下。
伯子男爵議員選舉一覽
第1回伯子男爵議員選舉 - 1890年(明治23年)7月10日投票
第2回伯子男爵議員選舉 - 1897年(明治30年)7月10日投票
第3回伯子男爵議員選舉 - 1904年(明治37年)7月10日投票
第4回伯子男爵議員選舉 - 1911年(明治44年)7月10日投票
第5回伯子男爵議員選舉 - 1918年(大正7年)7月10日投票
第6回伯子男爵議員選舉 - 1925年(大正14年)7月10日投票
第7回伯子男爵議員選舉 - 1932年(昭和7年)7月10日投票
第8回伯子男爵議員選舉 - 1939年(昭和14年)7月10日投票
第9回伯子男爵議員選舉,原定於1946年(昭和21年)7月10日投票,但同年5月召開的第90回帝國議會開始審議《日本國憲法》,貴族院至多將在之後一年內廢止,也就無法再進行第9回選舉,故而相應地將現任的伯子男爵議員的任期延長。昭和21年7月勅令351號將7月屆滿的議員任期延長至1947年(昭和22年)2月10日,昭和21年12月勅令601號再延長3個月,至日本國憲法正式生效實施前一天的1947年(昭和22年)5月2日。
同時期的多額納稅者議員和帝國學士院會員議員,同樣採取了延長任期的措施。
敕任議員
敕選議員
對國家有勳勞、或有學識的30歲以上的男子,由
天皇任命(貴族院令第5條)。敕選議員是終身議員(貴族院令第5條)。1890年(明治23年)帝國議會開設時有61人當選(元老院議官27人、各省官吏10人、民間人士9人、帝國大學代表6人、宮中顧問官6人、內閣法制局3人)。
退任後由內閣推薦任命的占多數。昭和年間的170名敕選議員中,官僚系統39%、
財經界25%、
民意代表8%、大學教授4%、軍人3%。官僚出身者居多,比之華族議員有很多人才,他們往往在貴族院起引領導向作用。
應當指出的是,最初敕選議員和多額納稅者議員的總數小於華族議員的總數(貴族院令第7條、1925年(大正14年)規定廢止)。1905年(明治38年)以後,固定人數在125人。
帝國學士院會員議員
1925年(大正14年)新設,由帝國學士院會員年滿30歲以上的男性成員互選產生。任期7年。定員4人(帝國學士院本院、分院兩部分,每部分各選2人)。互選方法等依貴族院帝國學士院會員議員互選規則(大正14年敕令第233號)規定。
多額納稅者議員
土地或工業·商業的多額直接國稅納付者之中30歲以上的男子互選(貴族院令第6條)。任期7年。互選方法等依貴族院多額納稅者議員互選規則(大正14年敕令第234號)規定。
最初是各
都道府縣每15名直接國稅納付者互選1名,除
北海道廳和
沖繩縣外,定數為45人,1918年(大正7年)這一規則也在
北海道和
沖繩適用。1925年(大正14年)各廳府縣每100名多額納稅者互選1名改為每200名互選2名,固定人數在66人以內。1944年(昭和19年)計畫從
樺太廳選出1名,改成固定人數在定員67人以內。但因戰敗投降,喪失了
樺太(南
薩哈林島,即
庫頁島南部)的統治權,故而選舉未能舉行。
朝鮮敕選議員·台灣敕選議員
朝鮮或
台灣在年滿30歲以上的男子之中有名望者由特別敕任產生。最早有
尹德榮子爵(朝鮮貴族)、
朴泳孝侯爵(朝鮮貴族)和
辜顯榮(台灣出身)。固定人數在10人以內。1946年(昭和21年),放棄朝鮮·台灣的殖民統治權後廢止。
朝鮮敕任議員:宋鐘憲(日名:野田鐘憲/伯爵)、李埼鎔(子爵)、
尹致昊(伊東致昊)、金明濬(金田明)、韓相龍、朴相駿(朴澤相駿)、李軫鎬(李家軫鎬)、樸重陽(朴忠重陽)。
台灣敕任議員:
許丙、簡朗山(綠野竹二郎)、
林獻堂。
歷史
伊藤博文為了維持以天皇為中心的君主制,認識到需要輔佐天皇的
世襲貴族(華族)的必要性,與選舉產生的眾議院相反,貴族院成為世襲貴族盤踞的中心。河野敏鐮沒有世襲議員的地位,一直主張華族議員互選,但被伊藤否決,“從貴族院中剔除世襲議員、甚至廢除世襲貴族”的提議同樣被拒絕。然而,由於伯爵以下貴族數量龐大,無法全部納入議會,因此採取了同爵位的華族之間互選的方式。
貴族院關係法令之起草由
金子堅太郎擔當。金子在當初使用“
元老院”的名稱,但是被伊藤博文以外國的元老院是選舉選出的,與此次議院存在本質的不同而否定,結果定為“貴族院”。這就明確表明議院是以貴族為中心,採取“皇室之藩屏”的純粹的君主主義的立場。此外,伊藤的政黨內閣在事實上反對主權(國體)從天皇移至政黨,因此,貴族院被定位在對抗眾議院政黨勢力的位置上。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引入婦女參政權利、承認工會、增設
帝國大學等含有“進步內容”的法案,雖然在眾議院獲得通過,但在提交貴族院審議時往往遭到否決。
儘管貴族院屬於保守階層,相對於內閣保持一定的自立性,並與眾議院處於競爭地位,其結果是往往使政府陷入困境。當政權和政黨達成妥協時,基於反政黨的立場而與政權對立。1900年,為反對伊藤的增稅案,貴族院以政友會出於黨派利益為由予以否決,伊藤奏請
明治天皇命貴族院休會,這是自內閣建立以來首次命令貴族院休會。接著伊藤故伎重演,再次請出天皇聖旨,迫使貴族院接受了提案。
大正民主時代,政黨運營在眾議院保持強勁勢頭,貴族院的威信則處於下降態勢,貴族院和樞密院時常被輿論所批判,改革方案一直是爭論的焦點。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也參加
日本國憲法的審議。最後一屆貴族院多數議員都被驅逐公職(或成為
戰犯放棄爵位和議員席位),雖然補充了華族議員,但影響力和控制力已大為降低,審議主要側重於以專家學者為中心的敕任議員。1947年(昭和22年),由於大日本帝國憲法廢止和日本國憲法施行,貴族院和華族制度廢止。貴族院的議場由新設的
參議院繼承。
院內會派
貴族院是眾議院
政黨政治的防波堤,是國權主義的保證,院內不設定
議會黨團。按照不成文的慣例,參加政黨的議員須辭去貴族院議員職務。因此,貴族院議員在公開場合大多是無黨籍的獨立人士(也有保持政黨黨籍,而在貴族院以無所屬身份開展活動的例子)。但是,在議會活動層面,以親睦聯誼和情報交流為目的而設定院內會派。
火曜會,是由
公爵和
侯爵議員組成的會派。少數派,但是全由終身議員構成,所以擁有強大的影響力。
德川家達(第4代議長)、
近衛文麿(第5代議長)、
德川圀順(第7代議長)、
德川家正(第8代議長)等皆屬該會派。按照慣例,議長在任期間屬無會派的獨立人士。
研究會,貴族院院內中勢力最大的會派,形成了政界主要勢力。源於1890年(明治23年)成立的以子爵議員為中心的政務研究會,和藩閥政府合作,之後標榜“不偏不黨”。研究會選出9人常務委員為領導,對會員議員的決定和投票行為具有強制力。對於贊成會員之外的議員所提交的法案必須獲得會派的許可。因此,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在政府中有很強的存在感。1927年(昭和2年)鬆動拘束主義決議的新規則制定後,凝聚力有所減弱,會內的民政系和中立派開始獨自行動。1892年,組織互選團體尚友會。研究會以子爵議員為中心,有侯爵、伯爵、男爵、敕選、多額納稅議員參加,成員構成廣泛,會議的中心是子爵和男爵的互選議員。松平賴壽(第6代議長)等所屬。
公正會1919年(大正8年),以
男爵議員為中心結成。
茶話會由
平田東助等人為中心結成的官僚系敕撰議員的會派。由
山縣有朋系統相關的議員結成,貴族院中的官僚派·反政黨主義的
牙城。
同成會,土曜會的後繼會派,以官僚系敕撰議員為中心。多為親立憲民政黨的議員,實質上是貴族院中的民政黨的別動隊。
同和會,茶話會的後繼會派,由舊茶話會和無所屬議員為中心結成。有反研究會·反政友會的色彩,和同成會一樣,實質上是貴族院中的民政黨的別動隊。
1920年(大正9年)7月,各會派的所屬者數:研究會143、公正會65、茶話會48、交友俱樂部44、同成會30、無所屬67,計397名。
1947年(昭和22年)3月,帝國議會終止時各會派的所屬者數:研究會142、公正會64、交友俱樂部41、同成會33、火曜會32、同和會30、無所屬俱樂部、22、無所屬8、計373名。
戰後初期,取代貴族院的參議院中,有許多舊貴族院議員出身的當選者,構成標榜不偏不黨的院內會派·綠風會,一時之間作為參議院最大會派對國政擁有相當大的影響力。但是,最後所屬議員被政黨(大多數是
自由民主黨等保守政黨)吸收。
歷代議長
帝國議會貴族院議長、副議長任期7年,仮議長,即臨時議長,在議長、副議長因故缺位時,由議長委任議院選舉,但沒有投票表決權。
就任議長最年少者為
近衛篤麿,年僅33歲;議長在任時間最久者為德川家達,任職長達29年6個月;以後歷屆眾議院議長和參議院議長,無論年少者還是最長任期者,都沒有打破上述兩人記錄。父子兩代出任議長者為
近衛氏的近衛篤麿·
近衛文麿和
德川氏的
德川家達·
德川家正父子。首位由內閣總理大臣經驗者出任貴族院議長的是伊藤博文,貴族院議長退任後出任首相的是伊藤博文和近衛文麿。
歷代貴族院議長都是從華族議員中選任,沒有任何非華族的敕任議員能出任議長。除初代議長伊藤博文出身功勳華族外,其他歷屆議長皆出身傳統的
公家·
大名。貴族院的正副議長均從公爵或侯爵中產生,僅有松平賴壽為伯爵的特例(伊藤博文初為伯爵,後依次晉封為侯爵、公爵)。
歷代貴族院議長
代 | 氏名 | 就任日 | 退任日 | 退任理由 | 會期 | 爵位 | 所屬會派 |
---|
1 | | 1890年10月24日 | 1891年7月21日 | 議員辭職 | 第1回通常會 | 伯爵 | |
---|
2 | | 1891年7月21日 | 1896年10月3日 | 辭職 | 第2回通常會 -第9回通常會 | 侯爵 | |
---|
3 | | 1896年10月3日 | 1903年12月4日 | 任期満了 | 第10回通常會 -第18回解散後議會 | 公爵 | 三曜會 |
---|
4 | | 1903年12月4日 | 1910年12月5日 | 任期満了 | 第19回通常會 -第26回通常會 | 公爵 | 火曜會 |
---|
5 | 1910年12月5日 | 1917年12月5日 | 任期満了 | 第27回通常會 -第39回解散後議會 |
---|
6 | 1917年12月5日 | 1924年12月5日 | 任期満了 | 第40回通常會 -第49回解散後議會 |
---|
7 | 1924年12月5日 | 1931年12月5日 | 任期満了 | 第50回通常會 -第59回通常會 |
---|
8 | 1931年12月5日 | 1933年6月9日 | 辭職 | 第60回通常會 -第64回通常會 |
---|
9 | | 1933年6月9日 | 1937年6月7日 | 辭職 | 第65回通常會 -第70回通常會 | 公爵 | 火曜會 |
---|
10 | 松平賴壽 | 1937年6月19日 | 1939年7月9日 | 議員任期満了 | 第71回解散後議會 -第74回通常會 | 伯爵 | 研究會 |
---|
11 | 1939年7月13日 | 1944年9月13日 | 薨去 | 第75回通常會 -第85回臨時會 |
---|
12 | | 1944年10月11日 | 1946年6月19日 | 議員辭職 | 第86回通常會 -第90回臨時會 | 公爵 | 火曜會 |
---|
13 | | 1946年6月19日 | 1947年5月2日 | 貴族院廃止 | 第90回臨時會 -第92回通常會 | 公爵 | 火曜會 |
---|
歷代貴族院副議長
代 | 氏名 | 就任日 | 退任日 | 退任事由 | 會期 | 爵位 | 所屬會派 |
---|
1 | | 1890年10月24日 | 1891年8月1日 | 議員辭職 | 第1回通常會 | 伯爵 | |
---|
2 | 細川潤次郎 | 1891年9月30日 | 1893年11月13日 | 議員辭職 | 第2回通常會 -第4回通常會 | | |
---|
3 | | 1893年11月13日 | 1894年5月12日 | 辭職 | 第5回通常會 -第6回解散後議會 | 侯爵 | |
---|
4 | 黑田長成 | 1894年10月6日 | 1901年10月7日 | 任期満了 | 第7回臨時會 -第15回通常會 | 侯爵 | 研究會 |
---|
5 | 1901年10月7日 | 1908年10月7日 | 任期満了 | 第16回通常會 -第24回通常會 |
---|
6 | 1908年10月7日 | 1915年10月7日 | 任期満了 | 第25回通常會 -第36回解散後議會 |
---|
7 | 1915年10月7日 | 1922年10月7日 | 任期満了 | 第37回通常會 -第45回通常會 |
---|
8 | 1922年10月7日 | 1924年1月16日 | 辭職 | 第46回通常會 -第48回通常會 |
---|
9 | 蜂須賀正韶 | 1924年1月16日 | 1931年1月16日 | 任期満了 | 第48回通常會 -第59回通常會 | 侯爵 | 研究會 |
---|
10 | | 1931年1月16日 | 1933年6月9日 | 議長就任 | 第59回通常會 -第64回通常會 | 公爵 | 火曜會 |
---|
11 | 松平頼壽 | 1933年6月9日 | 1937年6月19日 | 議長就任 | 第65回通常會 -第70回通常會 | 伯爵 | 研究會 |
---|
12 | 佐佐木行忠 | 1937年6月19日 | 1944年6月19日 | 任期満了 | 第71回解散後議會 -第84回通常會 | 侯爵 | 火曜會 |
---|
13 | 1944年6月19日 | 1944年10月21日 | 辭職 | 第85回臨時會 |
---|
14 | 酒井忠正 | 1944年10月21日 | 1945年12月17日 | 議員辭職 | 第86回通常會 -第89回臨時會 | 伯爵 | 研究會 |
---|
15 | 德川宗敬 | 1946年6月19日 | 1947年5月2日 | 貴族院廃止 | 第90回臨時會 -第92回通常會 | 伯爵 | 研究會 |
---|
歷代貴族院仮議長
氏名 | 選任日 | 事由 | 會期 | 爵位 | 所屬會派 |
---|
| 1890年1月13日 | 伊藤議長故障、東久世副議長病気 | 第1回通常會 | 公爵 | |
1890年1月29日 |
德川賴倫 | 1919年2月14日 | 徳川議長病気、黒田副議長故障 | 第41回通常會 | 侯爵 | 研究會 |
1919年2月20日 | 徳川議長故障、黒田副議長病気 |
| 1921年12月27日 | 徳川議長公務により海外出張、黒田副議長參內 | 第45回通常會 | 公爵 | 火曜會 |
蜂須賀正韶 | 1922年3月24日 | 徳川議長故障、黒田副議長旅行 | 第45回通常會 | 公爵 | 研究會 |
| 1941年2月12日 | 松平議長病気、佐佐木副議長故障 | 第76回通常會 | 公爵 | 火曜會 |
1943年6月17日 | 松平議長病気、佐佐木副議長故障 | 第82回臨時會 |
島津忠重 | 1945年12月15日 | 松平議長、酒井副議長ともに故障 | 第89回臨時會 | 公爵 | 火曜會 |
中御門經恭 | 1947年2月20日 | 徳川議長病気、徳川副議長故障 | 第92回通常會 | 侯爵 | 火曜會 |
內閣總理
大日本帝國憲法下,
內閣總理大臣不必是國會議員。現任的眾議院議員擔任首相者,在大日本帝國憲法下的33位首相之中,最早的是
原敬,還有
濱口雄幸、
犬養毅,共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