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槻禮次郎(Wakatsuki Reijiro 1866-1949) 日本第25任和第28任首相(1926年1月30日—1927年4月20日,1931年4月14日—12月13日)。號克堂,島根縣人。帝國大學法科畢業。
1892年進大藏省工作,歷任主稅局長、大藏次官。1912年任第三次桂太郎內閣(1912.12-1913.2)大藏大臣,後加入立憲同志會。1914年任第二次大隈內閣(1914.4-1916.10)的大藏大臣。1916年加入憲政會,任副總裁,參加第二次護憲運動。1924年任加藤高明內閣的內務大臣,參與制訂《普通選舉法》和《治安維持法》。1926年繼加藤高明任憲政會總裁,組閣後因救濟台灣銀行緊急敕令案遭樞密院反對而辭職。1930年任倫敦海軍裁軍會議的日本首席全權代表。翌年任民政黨總裁(1934年辭職),第二次組閣,任內推行縮減財政,整頓行政等政策。1945年向鈴木貫太郎進言停戰,後作為重臣和平派之一員,參加反對東條英機內閣的活動。著有《古風庵回憶錄》。
基本介紹
從政生涯,第一次內閣,第二次內閣,人物年表,
從政生涯
俗話說“運氣源於實力”。若槻禮次郎因為“偶然”的機會兩度擔任首相,可謂運氣不錯,況且他有呼喚好運氣的“實力”。但是靠運氣得到的政權並不是總能得到好的結果,要從欲望和權術的漩渦中成功地游出來必須具備有堅定信念支撐的“實力”,或者要有更好的運氣。
無論怎么說,若槻的運氣確實很好。成功者的過去往往被美化,因此對若槻的評價也得打折扣地看。即便如此,僅他進入大藏工作以後的經歷也能充分反映出他運氣之好。若槻原姓奧村,家境貧寒,後來給若槻家當了養子。為了享受免費教育,他報考陸軍士官學校,但因身體不合格而落第。隨後他通過了司法省學校考試,這座學校之後成為帝國高等中學,當時帝國高等中學的畢業生不用參加考試即可以直接進入東京帝國大學學習。進入東京帝國大學的若規槻以第一名的成績完成了法律系的學業。試想,如果當初他進入陸軍士官學校,那么將是一個完全不同的人生。如果沒進入司法省學校也不知道他能不能進入東京帝國大學。
從東京帝國大學畢業之後,他的好運氣依然如故。當時他第一想進農商務省,其次想進內務省,結果都沒能如願,最後進了大藏省。他後來能兩次擔任大藏次官,並擔任了第三次桂太郎內閣和第二次大隈內閣的大藏大臣,其在大藏省的工作經歷是很重要的原因。期間他參加了立憲同志會的創建工作,憲政會成立後又與黨首加藤高明共同行動,他之所以能擔任加藤高明內閣內務大臣與此有很大關係。而且他在大藏省工作的幾年時間裡加藤高明一直是其上司。
第一次內閣
即使如此,若槻內閣在政友本黨的合作下通過了預算案和一系列法律制度的修改。但隨之而來的政爭越來越激烈。大阪市搬遷松島色情場所及刊登在日朝鮮人大逆犯朴烈與其妻擁抱的照片等事件都成為政黨鬥爭的材料。在野黨此時提出彈劾內閣決議案。若槻舉行執政三黨黨首會議進行研究對抗之策,提出昭和天皇剛剛即位,儘早通過預算案才是最大課題,迫使在野黨撤回決議案。改元問題也幸運地順利完成(1926年12月25日改年號為昭和)。
若槻內閣面臨的一大重要課題是制定金融恐慌對策。處理震災支票問題是不可能迴避的,由於震災時開出的支票貶值,擁有這些支票的銀行陷入經營危機。政府從保證金融信用出發提出對應之策,但是在議會審議時片岡直溫藏相說錯了話,使幾家銀行陷入停業狀態。台灣銀行由於資金周轉困難要求日本銀行(央行)融資,政府準備以憲法規定的緊急敕令形式加以處理,但樞密院以違憲為由否決了政府案。在野黨也採取相同立場。若槻沒有提出對抗措施,選擇了內閣總辭職,使得經濟進一步惡化。
第二次內閣
政權移交給政友總裁田義一,若槻成為在野黨的黨首。之後若槻領導的憲政會與政友本黨合併成立了立憲民政黨。他以“同一個人不宜長期擔任黨首”為由,將新總裁的職位讓給浜口雄幸。他不執著於權力的姿態再次為他帶來好運,而實際上這完全是由於他缺乏領導能力。
浜口內閣一成立,若槻就被任命為倫敦海軍裁軍會議首席代表,於1930年代表日本締結了裁軍條約。浜口由於批准了這個條約而被指責為干涉統帥權,同年11年遭襲擊負傷住院。雖一度恢復,但他在第二年4月將若槻叫到病床前,讓他接任首相,若槻表示接受。元老西園寺公望在第一次若槻內閣成立不久就看清他能力有限,但此時認為不宜因恐怖主義事件而改換政權,於是推薦民政黨新總裁若槻再次出任首相。政權幸運地再次找到他的頭上。
如第一次組閣時一樣,若槻提出“繼承浜口內閣政策,完成浜口遺志”的口號。他在第二次內閣成立時對曾在上次內閣中對他表示不滿的陸相宇垣一成說:“缺您一個人內閣就變樣了,希望您能留任”。由此可見他完全沒有作為領導人應具備的理念和前瞻性。作為浜口內閣的延續,他著手對財政、行政、稅制三個領域進行整頓,對官吏實行減薪。
當時正值日本經濟最不景氣的時期,以軍部為中心企圖用武力打破這種局面的動向開始明顯化。滿洲事變(九·一八事變)和“十月事件”(1)表現出這種傾向。對於前者,政府的方針是不擴大事態,但事態發展到政府無法對當地軍隊進行控制,駐朝鮮的日本軍隊在沒有聖諭的情況下參與進去。事後軍部請求天皇予以追認,天皇表示如果政府不支出事件所花費用就不能認可,結果若槻向天皇表示政府願支出有關費用。對越軌行為不處罰,反而予以事後追認,那么要領袖還有什麼用呢?這種所謂的“寬容”直接招致十月未遂軍事政變之禍,使軍隊更加為所欲為。
滿洲事件不斷擴大,若槻認為之所以不能控制軍方是因為執政黨只有民政黨一黨的原因,如果成立聯合政權就可以應對了。於是他和與政界關係頗深的內相安達謙商量建立聯合政權。由於受到其他閣僚的反對,若槻放棄了成立聯合政權的念頭,可是安達卻已經開始摸索建立聯合政權的可能性,若槻無法阻止他。最後內閣由於內部意見不統一而總辭職。
評論家馬場恆吾曾在若槻剛當上首相時評論稱其是“一個在人品與技巧上歷代少有的首相”,不知以後他的這個評價改變了沒有。但若槻確實有許多吸引人的地方。他的“等待政治”為世人所知,大概這也是他的人格魅力之一。明確地說,若槻有招來好運氣的本領,但缺乏作為政治家和首相的實力。這種實力就是堅持信念,敢下決斷,也就是作為政治領袖的資質。
1934年11月若槻辭去民政黨總裁,第二年1月將職位傳給町田忠治。成為重臣的若槻在之後陸相東條英機接替近衛文磨出任首相表示反對,認為此舉會使美國誤以為日本決心與美一戰。他還曾直接向天皇陳述意見,反對日本對美開戰,但在東條英機的阻止下沒有進一步詳細闡述意見。
人物年表
1894年 任愛媛縣收稅長
1904年 任大藏省主稅局長
1905年 任大藏省次官
1911年 任貴族院議員
1912年 第一次桂太郎內閣藏相
1914年 任第二次大隈內閣藏相
1924年 任第一次、第二次加藤高明內閣內務大臣
1926年 任憲政會總裁、首相(第一次內閣)
1927年 總辭職
1930年 任倫敦海軍裁軍會議首席代表
1931年 任首相(第二次內閣)、民政黨總裁
12月總辭職
1934年 辭去民政黨總裁
1949年11月20日 去世,享年84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