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薯蕷

日本薯蕷

日本薯蕷(學名:Dioscorea japonica Thunb.)是薯蕷科薯蕷屬植物。纏繞草質藤本。塊莖長圓柱形,垂直生長,直徑達3厘米左右,外皮棕黃色,乾時皺縮。莖綠色,有時帶淡紫紅色,右旋。單葉,在莖下部的互生,中部以上的對生;葉片紙質,變異大,通常為三角狀披針形。雌雄異株。雄花序為穗狀花序,長2-8厘米,近直立。蒴果不反折,三棱狀扁圓形或三棱狀圓形。花期5-10月,果期7-11月。

分布於日本、朝鮮和中國;在中國分布於安徽淮河以南、江蘇、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貴州東部、四川。喜生於向陽山坡、山谷、溪溝邊、路旁的雜木林下或草叢中。

塊莖入藥,為強壯健胃藥;也供食用。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產地生境,繁殖方法,蘆頭,零餘子,栽培技術,選地整地,田間管理,病蟲防治,病害,蟲害,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纏繞草質藤本。塊莖長圓柱形,垂直生長,直徑達3厘米左右,外皮棕黃色,乾時皺縮,斷面白色,或有時帶黃白色。莖綠色,有時帶淡紫紅色,右旋。單葉,在莖下部的互生,中部以上的對生;葉片紙質,變異大,通常為三角狀披針形,長橢圓狀狹三角形至長卵形,有時莖上部的為線狀披針形至披針形,下部的為寬卵心形,長3-11(-19)厘米,寬(1-)2-5(-18)厘米,頂端長漸尖至銳尖,基部心形至箭形或戟形,有時近截形或圓形,全緣,兩面無毛;葉柄長1.5-6厘米。葉腋內有各種大小形狀不等的珠芽。
雌雄異株。雄花序為穗狀花序,長2-8厘米,近直立,2至數個或單個著生於葉腋;雄花綠白色或淡黃色,花被片有紫色斑紋,外輪為寬卵形,長約1.5毫米,內輪為卵狀橢圓形,稍小;雄蕊6。雌花序為穗狀花序,長6-20厘米,1-3個著生於葉腋;雌花的花被片為卵形或寬卵形,6個退化雄蕊與花被片對生。蒴果不反折,三棱狀扁圓形或三棱狀圓形,長1.5-2(-2.5)厘米,寬1.5-3(-4)厘米;種子著生於每室中軸中部,四周有膜質翅。花期5-10月,果期7-11月。

產地生境

分布於日本、朝鮮和中國;在中國分布於安徽淮河以南(海拔300-800米)、江蘇、浙江(150-1200米)、江西、福建、台灣、湖北、湖南(600-1000米)、廣東(500-700米)、廣西、貴州東部(800-1200米)、四川。喜生於向陽山坡、山谷、溪溝邊、路旁的雜木林下或草叢中。

繁殖方法

日本薯蕷的繁殖方法主要是以蘆頭繁殖為主,其次是用零餘子繁殖,這兩種方法應交替進行,單用任何一種都易引起退化。

蘆頭

在秋末收穫日本薯蕷時,選取芽頭飽滿、頸短、粗壯、無分枝、健壯無病蟲害的日本薯蕷蘆頭作繁殖用,長15-20厘米,取下後晾4-5天使傷口癒合,防止感染腐爛。然後用濕沙貯存,在室內的一角,先鋪一層濕沙,厚約15厘米,再鋪15厘米的蘆頭,一層蘆頭一層稍濕的河沙,堆至60-90厘米,上蓋一層河沙,再蓋一層稻草即可越冬。一般室溫保持在5℃為好。待翌年春季化凍後栽種。貯存期間常檢查溫濕度,隨時調節。直至翌年春季取出栽種。

零餘子

日本薯蕷莖葉枯黃時,於10月下旬左右,收摘零餘子,選無損傷、無病蟲害、大而圓的零餘子,置於木桶內或室內,用於沙貯藏。翌春天氣轉暖栽種。作高畦或高壠,3月中旬在作好的畦面上按行距20-30厘米開溝,每隔10厘米種2粒,覆土深6厘米左右。栽種後澆透水,半個月便可出苗。當年秋季挖出地下部分,選其中無病蟲害,健壯的作繁殖用。貯存方法同上。
當翌年年春氣溫上升至10℃以上時,於3月中旬栽種。取出蘆頭和用零餘子繁殖的1年生小日本薯蕷根,選其中健壯、無病蟲害的種栽分別栽種。栽種時在畦面上按行距30厘米開深10厘米,寬15厘米的溝。將繁殖材料依順序臥放於溝內,頭尾相接,株距15-20厘米,每行最後1個繁殖材料應回頭倒放。溝內每公頃施混合肥22500千克,之後覆土與畦面持平。每公頃用種75000-150000個。合理密植可提高產量。

栽培技術

選地整地

選地:根據日本薯蕷的生物學特性,宜選向陽,土層深厚,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地塊進行種植。
整地:選好地後,要深耕土地。以秋末冬初翻耕土地為好,經過風化,翌年種植時土壤疏鬆,在栽種前,每公頃施堆、廄肥67500-75000千克,均勻撤在地面上,再細翻1次,深50厘米左右,然後耙細整平,做成寬120厘米的高畦。畦溝寬30厘米,溝深20厘米,畦面呈瓦背形。

田間管理

中耕除草:當苗高5-6厘米進行第1次中耕除草,因苗小根淺,宜淺耕,以免傷苗,當苗高10厘米時進行第2次中耕,並進行間苗,零餘子栽種的按株距15厘米定苗,苗高30厘米進行第3次中耕,之後搭架,封行後不能進行中耕。
追肥:結合中耕進行追肥,定苗後每公頃追堆、廄肥22500-30000千克、餅肥750千克,或施人畜糞水30000千克。肥料充足,可再追施1次。
立柱搭架:最後1次中耕,在每株旁插1支柱,可用細竹竿、柳條等,長2米左右,將兩行相鄰4根支柱上端捆緊固定,牢固不倒。然後引蔓上架,這樣通風透光,莖、葉生長旺盛,可顯著提高產量。
灌排水:苗期春旱應及時澆水,7-9月旺盛生長期也應滿足水分的供給,保持土壤一定的濕度,植株才能旺盛生長。水分過少塊根扁平、瘦小,水分過多易發病死亡。嚴重影響產量和質量。

病蟲防治

病害

褐斑病:病原是真菌中一種半知菌,危害葉片。雨季嚴重,被害葉片發病,葉面病斑褐色,呈不規則形,嚴重時,後期病斑穿孔。防治方法:輪作;清潔田園,燒毀病殘株;發病期可用50%的瑞毒霉1000-1500倍液噴霧防治。
炭疽病:病原是真菌中一種半知菌。危害莖葉。患病葉片上有略下陷的褐色病斑,並具有不規則的輪紋。7-8月雨季發病重。防治方法:栽之前用l:l:120波爾多液浸種栽5分鐘晾乾栽種;收穫後,清潔田園,枯枝落葉集中燒毀,消滅越冬菌源;發病前噴65%代森鋅500倍液;發病後噴50%多菌靈1000倍液。連續噴2-3次。

蟲害

蓼葉蜂:屬膜翅目葉蜂科。幼蟲危害葉片。幼蟲黑色,是日本薯蕷的一種專食性害蟲。常密集在葉片背面取食葉片,嚴重影響產量。防治方法:幼齡期用90%敵百蟲800-1000倍液噴霧。
蠐螬:危害根部。防治方法:整地時施毒土或毒餌誘殺。
紅蜘蛛:危害葉片。防治方法:7-8月噴波美0.2-0.3度石硫合劑或20%三氯殺蟎碸600-800倍液噴霧防治。

主要價值

塊莖入藥,性味甘,性平;健脾補肺,益胃補腎,固腎益精,助五臟, 強筋骨;主治治脾胃虧損,氣虛衰弱,消化不良,慢性腹瀉,遺精,遺尿等。也供食用。
日本薯蕷日本薯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