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山露芽”原福建最早的貢茶。被稱作“茶聖”的唐代陸羽,在他所著的世界第一本茶學著作《茶經》中記載:“嶺南,福州,生閩方山山陰縣也,往往得之,其味甚佳”。《唐國史補》、《新唐書·地理志》等史書也記載:唐時貢茶地區計有十六郡,長樂郡所貢為方山露芽茶,產於長樂郡閩縣光俗里浮峰山之五虎侖稱方山,建有方山寺(今福州市長樂區泮野村),由於地緣接近,從閩縣光俗里(即今福州市長樂區泮野村)擴散到長樂全區,明萬曆年間,長樂人陳振龍(長樂青橋村人)愛國心切,不顧禁令,從海外帶回番薯種植,逐漸改茶園而種地瓜,出茶量銳減,但“方山露芽”還是貢茶。到了清末,“方山露芽”徹底消失。從淳自唐始,歷代帝王皆喜好“方山露芽”,但數宋徽宗最愛此茶,曾吟詩頌揚“方山露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方山露芽
- 類別:茶
- 最早產地:福州府閩縣光俗里(今長樂泮野)
- 古代主產地:福州府長樂縣
- 現代遺存地1:長樂縣嵩平里(今玉田、羅聯鄉)
- 現代遺存地2:長樂縣信德里(今城南、首占鎮)
- 榮譽:原福建最早的貢茶
歷史
產地
遺存
玉龍原生態茶場位於羅聯鄉龍慶山,大片野生茶樹林就生長在龍慶水庫上方的高山中。昨日上午,記者來到龍慶山,驅車沿著石子山路,見到兩旁不少數米高的野生茶樹散落山間。而在茶樹聚集的野生茶林中,相當部分茶樹已經長到3米以上,矮的也有2米多。
長樂羅聯鄉工作人員介紹,茶場所在地的前身為福建省長樂玉龍華僑農場,野生茶樹為1965年印尼歸國華僑所種。而後,隨著這些華僑陸續離開,再加上這裡山高路陡,長期人跡罕至,使得茶樹完全被拋荒,演變成現今的野生茶林。前段時間,才有人發現了這片野生茶林。
茶場負責人鄒人和告訴記者,目前連片可以採摘的野生茶樹至少有1000畝,如果再加上外圍的拋荒茶樹,面積則有數倍之多。“這些野生茶樹大多是‘梅占’品種。”
而讓人驚喜的是,這片野生茶樹製作的紅茶,竟然香氣濃郁、滋味甜爽。該野生茶樹炒制的茶葉,因此奪得2011年中國茶業學會舉辦的“中華杯”全國名優茶比賽一等獎,今年8月份,還在悉尼舉辦的國際名優茶評比中獲金獎。
“長樂有出名茶的傳統。”鄒人和說,陸羽《茶經》里提到的貢茶“方山露芽”,據考證產地就在長樂的泮野村。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玉田、羅聯開墾茶園興盛,據統計達3萬畝之多。
據悉,長樂市委、市政府以及農業部門十分重視玉龍野生茶的開發與利用,也有意恢復長樂出產高端名茶的傳統。目前,野生茶樹已由茶山管理員與幾位專業技術人員保護性開發。鄒人和表示,長樂相關部門有意以此為平台,將其打造成集旅遊觀光和休閒於一體的生態園。
玉田龍捲霧山
據介紹,歷史上龍捲霧山就有種植方山露芽的歷史典故,這裡的茶園前身也是上世紀60年代的華僑農場,因為歷史原因,當初種植的上千畝野生茶樹經過50多年的生長現在成了滿山野生的茶樹,這讓這裡的茶葉保持了山地植物的原汁原味。近三年來,茶園完全按照自然生態的要求強化管理,這裡茶葉的原生態品質得到了包括福州市農業專家在內的社會各界的重視。
鄒人和說,“目前,福州市計畫把方山露芽樹成一個名優農產品的大品牌以後,在福州找兩三個具有代表性的區域作為福州市方山露芽的原產地,就像杭州的西湖龍井一樣,採取原產地保護的形式來挖掘名茶文化。”
日前,福州市農業專家專程到場實地考察,專家對這裡獨特的喀斯特地貌和方山露芽種植歷史留下深刻印象,認為龍捲霧山作為方山露芽品牌的推廣地,具有典型的代表性。不論從品質來講,或者說茶園的管理和自然生態來講,因為方山露芽是一種野生茶,像這種野生狀況,在福州各個縣市很難找到類似的地方。農業專家當場決定把這裡作為福州市方山露芽原產地之一,加以保護性開發,進一步做強做深本土原生態茶文化品牌。
(記者 杜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