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山露芽

方山露芽

“方山露芽”原福建最早的貢茶。被稱作“茶聖”的唐代陸羽,在他所著的世界第一本茶學著作《茶經》中記載:“嶺南,福州,生閩方山山陰縣也,往往得之,其味甚佳”。《唐國史補》、《新唐書·地理志》等史書也記載:唐時貢茶地區計有十六郡,長樂郡所貢為方山露芽茶,產於長樂郡閩縣光俗里浮峰山之五虎侖稱方山,建有方山寺(今福州市長樂區泮野村),由於地緣接近,從閩縣光俗里(即今福州市長樂區泮野村)擴散到長樂全區,明萬曆年間,長樂人陳振龍(長樂青橋村人)愛國心切,不顧禁令,從海外帶回番薯種植,逐漸改茶園而種地瓜,出茶量銳減,但“方山露芽”還是貢茶。到了清末,“方山露芽”徹底消失。從淳自唐始,歷代帝王皆喜好“方山露芽”,但數宋徽宗最愛此茶,曾吟詩頌揚“方山露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方山露芽
  • 類別:茶
  • 最早產地:福州府閩縣光俗里(今長樂泮野)
  • 古代主產地:福州府長樂縣
  • 現代遺存地1:長樂縣嵩平里(今玉田、羅聯鄉)
  • 現代遺存地2:長樂縣信德里(今城南、首占鎮)
  • 榮譽:原福建最早的貢茶
歷史,產地,遺存,玉田龍捲霧山,

歷史

隨著“方山露芽”熱興起,新近發現自唐至清有百多詩人吟詠過此茶,其中唐宋八大家中就有兩位揮毫歌頌過方山露芽。蘇東坡在《和子瞻煎茶》一詩中寫道:年來病懶百不堪,未廢飲食求芳甘。煎茶舊法出西蜀,水聲火候尤能諳。相傳煎茶只煎水,茶性仍存偏有味。君不見閩中茶品天下高,傾身事茶不知勞。自唐代始,歷代帝王都喜好“方山露芽”,但要數宋徽宗最愛此茶。他在《大觀茶論》序中說:“至若茶之為物,擅歐閩之秀氣,鐘山川之靈稟,祛禁滌滯,致清導和,則非庸人孺子所得而知矣,中澹閒潔,韻高致靜。”後來,這位皇帝還專門作詩吟之:“今歲閩中別貢茶翔龍萬壽占春芽。初開寶篋新香滿,分賜師垣政府家。”

產地

產地長樂泮野村
福州人從來沒有停止過對“方山露芽”的尋找。清朝出版的《閩都別記》,記載著五虎山一名方山。此書雖沒有記載此地產茶,但不少人據此認為閩侯的五虎山可能是“方山露芽”老家。可遍訪五虎山周邊,種茶歷史極短且量少,大量史書也沒有記載這裡產貢茶,所以人們又不敢認定這裡就是千年貢茶的故鄉。因此,長期以來,“方山露芽”曾經產於何處成了一個謎。
林建志今年40歲,在武夷山辦有“夷仙茶業”,是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會員、福建省茶文化研究會會員。有眾多茶學茶藝論文見諸專業雜誌,在去年的上海國際茶文化節暨中國精品名茶評比會上榮獲“小紅袍”茶金獎。
據他考證,唐宋時“方山露芽”最盛,元代閩地管制甚嚴,農業田園荒廢甚多,茶葉大量減少,但“方山露芽”仍是貢茶。由於地緣接近,從閩縣光俗里(即今長樂區泮野村)擴散到長樂全縣,而長樂成為貢茶主產地。到了明代,長樂一帶常鬧饑荒。明萬曆年間,長樂人陳振榮(長樂縣古槐鎮青山村人)愛國心切,不顧禁令,從海外帶回番薯種植,逐漸改茶園而種地瓜,出茶量銳減,但“方山露芽”還是貢茶。到了清末,“方山露芽”徹底消失。貢茶產地在泮野村。
林建志有一年自武夷山返鄉,在村里一幢老房子中赫然發現掛著“閩侯縣”的門牌。查史書得知,清朝時泮野村一向歸於閩縣,1912年後才與侯官縣兼併,歸入閩侯縣。1934年,包含泮野村在內的閩侯六里歸入長樂。再查《唐文粹》、《閩詩傳》、《福州府志》、《長樂六里志》等,得知閩縣光俗里浮峰山之五虎侖也稱方山,建有方山寺。而浮峰山就在泮野村,泮野村白叟怕子孫記不清山頭名,十幾年前還在浮峰山麓牆上記下各山頭名,其間就有“九龍集會浮峰上(九頭龍侖),五獸存窩金峰下(五頭虎侖)”。
林建志還在村里找到方山寺遺址,挖到一些唐代、宋代方磚,這些方磚上還留有“虎山”二字。
再作調查,發現周邊有獨特茶文化。比如,今天長樂民間仍流傳“閩蠻人煮苦菜”之說,至今還採“六角仙”、“只古菜”,煎水做涼茶。這與《詩經》所言的“堇茶如飴,皆苦菜也”,《說文解字》說的“茶,苦菜也”是一致的。長樂至今方言“茶”也代表“藥”,老人現在“煎藥”、“吃藥”還是說“煎茶”、“吃茶”。唐代顏師古《匡謬正俗苦菜篇》有“引神農本草經中,苦菜名茶草,治療病功效極多”。另外,中國的根雕茶具是明末長樂人孔氏利用被水沖刷的根發展而來的,民間的茶爐、茶碗、火鉗、茶籮、茶攤、茶擔、茶盤、茶壺、茶席等茶具歷史相當悠久,還保留著大量茶詩茶話。更重要的是,林建志還在長樂找到了明朝遺留的古茶樹。
唐宋貢茶為方山寺廟所種,《長樂市志》綜述:南北朝時有方山寺等寺院12座,唐五代有72座,宋代有46座。這說明長樂寺廟多。
這一切證明,千年貢茶“方山露芽”的產地就在長樂泮野村。

遺存

遺存長樂羅聯鄉
“羅聯鄉發現了上千畝野生茶樹,製作出來的茶還獲過金獎。”昨日,有讀者向本報反映,羅聯鄉龍慶水庫周邊發現了上千畝野生茶樹。據悉,目前,該片茶園已在進行保護性開發,長樂有意將其打造成集旅遊觀光和休閒於一體的千畝生態園。
玉龍原生態茶場位於羅聯鄉龍慶山,大片野生茶樹林就生長在龍慶水庫上方的高山中。昨日上午,記者來到龍慶山,驅車沿著石子山路,見到兩旁不少數米高的野生茶樹散落山間。而在茶樹聚集的野生茶林中,相當部分茶樹已經長到3米以上,矮的也有2米多。
長樂羅聯鄉工作人員介紹,茶場所在地的前身為福建省長樂玉龍華僑農場,野生茶樹為1965年印尼歸國華僑所種。而後,隨著這些華僑陸續離開,再加上這裡山高路陡,長期人跡罕至,使得茶樹完全被拋荒,演變成現今的野生茶林。前段時間,才有人發現了這片野生茶林。
茶場負責人鄒人和告訴記者,目前連片可以採摘的野生茶樹至少有1000畝,如果再加上外圍的拋荒茶樹,面積則有數倍之多。“這些野生茶樹大多是‘梅占’品種。”
而讓人驚喜的是,這片野生茶樹製作的紅茶,竟然香氣濃郁、滋味甜爽。該野生茶樹炒制的茶葉,因此奪得2011年中國茶業學會舉辦的“中華杯”全國名優茶比賽一等獎,今年8月份,還在悉尼舉辦的國際名優茶評比中獲金獎。
“長樂有出名茶的傳統。”鄒人和說,陸羽《茶經》里提到的貢茶“方山露芽”,據考證產地就在長樂的泮野村。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玉田、羅聯開墾茶園興盛,據統計達3萬畝之多。
據悉,長樂市委、市政府以及農業部門十分重視玉龍野生茶的開發與利用,也有意恢復長樂出產高端名茶的傳統。目前,野生茶樹已由茶山管理員與幾位專業技術人員保護性開發。鄒人和表示,長樂相關部門有意以此為平台,將其打造成集旅遊觀光和休閒於一體的生態園。

玉田龍捲霧山

遺存長樂玉田龍捲霧山
近日,在福州市農業局組織專家實地走訪相關縣市的茶園生長現場後,我市龍捲霧山因為自然地貌和文化典故獨特,成功入圍福州市方山露芽原產地名單。今後,龍捲霧山將和福州市農業局遴選出另外兩三處茶葉產地,將共同重裝打造福州市本土品牌茶方山露芽。
5月11日下午,記者一行登上海拔467米的龍捲霧山,放眼望去,層層疊疊的玉龍原生態茶場茶園裡,高低錯落的新老茶樹枝頭,新芽吐綠、滿目青翠。 時令已到五月中旬,儘管枝頭新芽嫩綠誘人,但目前,諾大的茶場裡已經很難見到採茶人的身影。茶場場長鄒人和告訴記者,出現這樣的場景,是為了保證茶葉的原生態品質,茶場只採一年中最好的春茶,從3月底開始采,採到5月1號就結束了。對於現在枝頭上的嫩芽,因為護樹,現在已經不再採摘。
據介紹,歷史上龍捲霧山就有種植方山露芽的歷史典故,這裡的茶園前身也是上世紀60年代的華僑農場,因為歷史原因,當初種植的上千畝野生茶樹經過50多年的生長現在成了滿山野生的茶樹,這讓這裡的茶葉保持了山地植物的原汁原味。近三年來,茶園完全按照自然生態的要求強化管理,這裡茶葉的原生態品質得到了包括福州市農業專家在內的社會各界的重視。
鄒人和說,“目前,福州市計畫把方山露芽樹成一個名優農產品的大品牌以後,在福州找兩三個具有代表性的區域作為福州市方山露芽的原產地,就像杭州的西湖龍井一樣,採取原產地保護的形式來挖掘名茶文化。”
日前,福州市農業專家專程到場實地考察,專家對這裡獨特的喀斯特地貌和方山露芽種植歷史留下深刻印象,認為龍捲霧山作為方山露芽品牌的推廣地,具有典型的代表性。不論從品質來講,或者說茶園的管理和自然生態來講,因為方山露芽是一種野生茶,像這種野生狀況,在福州各個縣市很難找到類似的地方。農業專家當場決定把這裡作為福州市方山露芽原產地之一,加以保護性開發,進一步做強做深本土原生態茶文化品牌。
(記者 杜勝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