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理念與國中數學課堂教學實施

新課程理念與國中數學課堂教學實施

《新課程理念與課堂教學行動策略叢書》並不是單純的課例的“狂歡”,以至於過分注重細節而失去新課程理念的巨觀性。除了課例,理念、策略也是叢書的基本要素。書中的理念敘述通俗易懂、深入淺出。它在理念的闡述上不是用理論去闡述理論,用概念去解釋概念,而是用事實來闡述理念,用教師們最熟悉不過的東西來闡述理念。就像《誰動了我的乳酪?》一樣,講的是成人童話,說的是人生哲理,用最通俗的形式闡述最深刻的道理,也算是該書追求的一種境界。書中的行動策略也是具體詳盡,可操作性強。書中的每一個新課程基本理念闡釋都是由三部分構成的,一是理念的基本內涵,二是從課例看理念,三就是課例提供的行動策略。這些行動策略又生動詳細地對課例及理念進行了歸納,提出了新課程的實施時的行動原則和綱領。

基本介紹

  • 書名:新課程理念與國中數學課堂教學實施
  • 出版社: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
  • 頁數:209頁
  • 開本:16
  • 品牌: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
  • 作者:關文信 張明甡
  • 出版日期:2003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 9787810644754 
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圖書目錄

第一部分 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

第二部分 走向生活
基本理念之一 課程要面向學生的生活世界和社會實踐
課例1:圓周角定理推廣的套用
課例2:切線等問題
課例蘊含的理念1 課程要面向學生,面向生活,面向社會
課例3:行銷問題
課例4:設計路線問題
課例5:“溫度計”教學片段
課例6:“實驗:用刻度尺測長度”教學片段
課例蘊含的理念2 課程要成為學生生命歷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課例提供的行動策略
基本理念之二 教學活動必須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與經驗
課例1:實數的概念
課例2:直角坐標系的建立
課例3:分式的乘除法
課例4:摸彩的問題
課例蘊含的理念1 學習的過程是自我建構、自我生成的過程
課例5:自編一次函式或正比例函式的套用題
課例蘊含的理念2 學生的個人知識、直接經驗、生活世界也是重要的課程資源
課例6:抽樣方法的應
課例7:三角形相似的問題
課例蘊含的理念3 教學要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和理解
課例8:勾股定理的推導及套用
課例9: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的複習
課例10:四邊形認知圖式的構建
課例蘊含的理念4 把新知識組織起來
課例提供的行動策略
第三部分 為了孩子美好的明天
基本理念之三 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課例1:積的乘方
課例2:“平方差公式”一課總結
課例3:四邊形複習
課例蘊含的理念1 自主學習的表現形式
課例4:發現平方差公式
課例5:運用平方差公式自編題
課例蘊含的理念2 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課例6:平方差公式的幾何解釋
課例7:問題訓練單之一
課例8:問題訓練單之二
課例蘊含的理念3 探究學習的條件
課例提供的行動策略

第四部分 參與是課程實施的核心
基本理念之四 讓學生參與教學是課程實施的核心
第五部分 讓課堂教學充滿創新活力
基本理念之五 新課程改革的主旋律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第六部分 教是為了學
基本理念之六 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
第七部分 實現課程與教學的整合
基本理念之七 教師是課程的創造者與開發者
第八部分 發展者才是硬道理
基本理念之八 評價的本質功能在於促進發展
參考文獻
後記

後記

看完最後一頁稿子,抬頭望著窗外,滿眼椰風流韻,“碧海連天綠,瓊崖儘是春”,然而,在我的故鄉松花江畔卻正是飛雪迎春的日子。遙想故鄉不禁使我想起了本書寫作那段時光的思想歷程。
近十年的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實踐使我們發現,從教育內部來講,影響素質教育實施的因素不僅有教師隊伍素質問題,也有課程與教材的問題。新課程改革以來,我們對這個問題有了更深刻地認識。本書的撰寫過程就是我們對新課程的學習、認識、研究、實踐的過程。新課程理念是新課程的靈魂,樹立新的教育理念,改變以往的教育教學行為,再造一個全新的自我,對於一個教師來說是一個浴火重生、鳳凰涅祭的過程。新課程改革的偉大而又艱巨就表現在這裡。少數專家提出新的教育理念是一種創新,上千萬中國小教師把這種新的教育理念轉變為自己的教學行為同樣也是一種創新,而且是一種更偉大的創新。
本書的另兩位作者於曉波、苗青都是優秀教研員。書中一個個鮮活的課例絕大多數是她們深入基層聽課得來的,有的課例是她們指導的觀摩課。參加本書撰寫的作者還有:王科生、王振玲、鄒煥香。他們的努力使本書從構想成為現實。在此表示由衷的謝意!
在本書的寫作與出版過程中,得到了吉林大學仲懷民先生的熱情鼓勵與鼎力支持,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的編輯也為本書的出版付出了辛勤的勞動。在此一併表示感謝!
這本書是在新課程改革的實踐大地上長出的一株小草,儘管它非常稚嫩,但卻頂著露珠,透著生機。願這株小草為新課程改革的實踐大地塗抹一絲新綠。

序言

走進新世紀,中國教育改革的大手筆就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大手筆來自大思考、大決心,這種大思考、大決心就是在21世紀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因為,任何一場偉大的社會變革往往都起步於教育的重大改革。誰擁有了21世紀最先進的教育,誰就擁有了21世紀。從某種意義上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事關中華民族的未來。黨和國家要把一個民主、科學、充滿生機活力的新課程獻給新世紀的中國的億萬兒童,目的是讓他們擁有一個自主獨立、健康幸福的明天。
新課程與舊課程最根本的區別在於理念。新課程所蘊含的先進的教育理念反映了當今時代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會信息化的特點,體現了世界教育發展的趨勢,折射出了人們對美好未來的追求。新課程發展的核心是新課程理念的落實。能否把國家的意志、專家的思想變為千百萬教師的教學行為,這是新課程改革能否成功的關鍵。從各國課程改革的歷史看,一些重大的課程改革不能取得最終的成功,問題基本上都出在課程理念與教師行為的轉化上。從理念到實踐之間有一段艱難的路要走,尤其是對廣大農村中國小教師來講更要經過一個艱難的轉化歷程。前不久,《中國教育報》記者在報導中所反映的“課程標準是新的,教材是新的,然而課堂教學濤聲依舊”的現象就從一個側面說明了這個問題。在新課程改革師資培訓的通識培訓和課程標準學習中最重要的任務是讓教師接受新的課程理念,然而,接受只是一種認同,還沒有成為教師的一種素質。要把一種理念變成人的素質光有對這種理念的認同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對這種理念的進一步的感悟,而這種感悟只有在實踐中才是最有效的。我們的理論輔導不僅要說清是什麼、為什麼,更要講清如何做,把功夫下在理念向行為的轉化上。要讓教師在轉化中進一步認識理論,在轉化中感受理論的魅力,品味理論指導教學帶來的甘甜。正是從這一認識出發,我們撰寫了這套《新課程理念與課堂教學行動策略》叢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