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組成
7點點一點(已撤銷)
在2007年8月6日節目改版時創立。主要由主持人對全國各大報紙頭條話題導讀,並進行評論。版面已於2008年12月撤銷。
點完傾一傾(已撤銷)
在2007年8月6日節目改版時創立。對廣州市內各大報紙新聞作評論。
陳揚被替換後該版面縮短為5分鐘。2009年5月被撤銷。
G4視點
在2009年6月創立,欄目形式與點完傾一傾類似。
G4出動
在2004年10月11日節目首次改版時創立。由G4記者負責採訪報導廣州市內市民百姓的大大小小民生問題、城中熱點話題,其中涉及政府管理問題(後來減少對政府管理問題的報到)。
活在廣州
原新聞頻道獨立節目,報導廣州市內趣聞、飲食娛樂好去處,採訪廣州老街坊的生活模式。2007年8月6日與新聞日日睇節目合併,成為其欄目之一。DCG4報導(已撤銷)
於2005年4月創立,由觀眾提供照片或短片以及評論,並於節目中播出。而該版面在2007年8月6日改版後被撤銷。
DV特工(已撤銷)
與DCG4報導同期創立,內容與G4出動大致相同。由G4記者製作,但播出時記者姓名由化名代替。2007年8月6日版面被撤銷。
廣州影像
攝錄廣州平民百姓的普通生活片段。部分成為紀錄片。早期為單獨
欄目,後來改為節目片尾。
有乜講乜(已撤銷)
由
陳揚讀出節目觀眾來信、手機簡訊及
廣州電視台網站論壇(
廣視網論壇)網友留言,是2007年以前較為關注的版塊。版面已於2008年3月撤銷。
人人都是G4
於2009年8月3日創立,主要以觀眾報名所擔任的G4記者採訪報導新聞。每周根據收視率來評定當周冠軍並發放獎金。
與人人都是G4同期創立,主要講述時下粵語用詞的由來以及與當今社會上的關係。
節目特點
以廣州話及廣州人的生活態度、文化觀念來解讀當天的時事新聞,關注廣州的話題和
社會新聞,再加上平民和主持人的觀點來評述。
節目大事記
2004年
2004年10月11日,《新聞日日睇》節目改版,新增“G4出動”欄目,報導廣州本地
民生新聞。
2004年12月,經過八個月的製作,新聞頻道播出紀錄片《琴童》,由新聞頻道全程追蹤拍攝,主要講述廣州郊外12歲少年何劍暉學琴歷程。主人公何劍暉出身於貧苦家庭,父親因車禍喪失勞動力,只能靠母親打零工維持生計,而何劍暉一直有學習鋼琴的願望,經廣州市琴星國小扶貧計畫資助下,經該校校長左因、波蘭籍教師波波娃等前輩幫助下,何劍暉終於考上廣州市內著名音樂學府:
星海音樂學院附屬中學,並由琴星國小校長左因資助全部學費。此紀錄片被選為2004年廣州國際紀錄片大會的作品;2005年12月,《琴童》被選為第19屆法國FIPA國際影視節藝術類正式參賽
影片。
2005年
2005年1月1日,新聞日日睇播出元旦特輯《2005,你好廣州》,以“體現廣州,寄望新年”為風格,播出廣州各階層市民渡過2005年元旦的片斷。
2005年3月28日,《新聞日日睇》節目播出特輯《新廣州人主義》,節目主持人
陳揚與廣州形象大使
尹捷作出對廣州失落的舊文化與保護粵語的探討。[1]
2005年5月,《新聞日日睇》播出一連6集的特輯《走進同德圍》,主要關注
廣州捷運一號線的建設而搬遷到廣州市
白雲區同德圍的十幾萬居民的生存狀況,陳揚親自下訪,了解民情,聽取民意,節目播出後造成極大反響,位於同德圍的同德圍貨運場因此搬遷到黃金圍。
2005年5-6月,《新聞日日睇》節目推出“情義廣州”專題第一集,《情義廣州,幫幫珍姐》,主要報導一位三十多歲的離異婦女“珍姐”和三十多位刑滿釋放人員在廣州市
荔灣區明心路經營的“碧源餐廳”遇到挫敗面臨倒閉的新聞,節目播出後造成強烈反響,觀眾紛紛表示捐資幫助“珍姐”,節目也對此多出多次追蹤報導,2005年7月9日,“碧源餐廳”終於重新營業。
2005年6月3日,
陳揚突然一改平民化形象,由西裝領帶,攜帶
手提電腦上鏡,面無表情地做節目,觀眾深感愕然,紛紛在
廣州電視台官方網站論壇詢問緣由,其後陳揚只用隻字片語回應。[2]
2005年7月10日,《新聞日日睇》節目聯契約頻道節目《南國紀事》於廣州市
荔灣區多寶路恆寶廣場推出戶外節目《情義廣州 輕觸傳統》,節目中邀請多位相關藝術協會專家,探討南粵傳統文化的來龍去脈,討論南北藝術差別、傳統與現代技術的碰撞、木偶及粵劇的觀眾層次等問題。
2005年10月14日,《新聞日日睇》與《
活在廣州》節目(此節目已與《新聞日日睇》於2007年8月6日合併)推出大型歌會《慶祝廣州解放56周年——十月歌會》,夥同荔灣退管華韻合唱團、荔湖歌班、
天河公園心聲合唱團、珠江電影製片公司老乾歌詠隊、石崗公園激情大家唱、江韻歌友會、東山激情廣場、越秀歌坊藝術團、廣州市殘疾人合唱團、
中山大學老教授合唱團10隊歌唱樂團,與
廣州起義烈士陵園合唱多首經典革命名曲,慶祝廣州解放56周年。
2006年
2006年6月,針對
廣州市衛生局要求醫院接受採訪需報批的事件,
陳揚發表激烈評論,矛頭直指衛生局。
2006年8月,
颱風格美、強烈熱帶風暴碧利斯吹襲廣東省北部地區,在8月初吹襲
韶關市,導致
樂昌部分地區山洪暴發、大量公路被沖毀、許多村鎮電力通訊交通中斷、眾多房屋倒塌,損失慘重。據不完全統計,樂昌共有60多個村莊被淹,受災人口達15萬多人,受淹房屋1941間,倒塌房屋380間,損壞550間。大源、九峰、兩江、慶雲等鎮電力、通信全部中斷。因
山體滑坡、房屋倒塌造成7人死亡,10人失蹤,1人重傷。樂昌全市直接經濟損失達1.6億元。[3] 8月初,《新聞日日睇》節目組織題為《情義廣州,救救樂昌》捐資活動,發動廣州市民捐集物資。8月5日,節目組組織80多部車、裝載所集得的100多噸物資運送到樂昌賑災。8月8日,一篇題目為《陳楊,你必須道歉!》的帖子在《羊城晚報》金羊網社區論壇發表,並且廣州幾大
網路論壇流傳,該帖的作者xigui918稱:陳揚組織車隊到
樂昌賑災時,因運送問題與當地政府官員爭執,並在節目中指責政府官員在賑災方面不作為,是在“煽動市民對於政府不信任”。隨後
陳揚在節目中斬釘截鐵地表示:“對自己的行為無怨無悔,決不道歉”。[4]
2006年9月25日,陳揚接受中央電視台《
大家看法》欄目的採訪,陳揚在節目中反駁此帖中所提及的“煽動當地的老百姓同政府搞對立,是對樂昌市所有公務員的不尊重,是文痞行為、
媒體暴力”,將其評論為“平庸的官樣文章”。
2006年10月29日,新聞日日睇推出G4兩周年實驗晚會《蛻變》,晚會在廣州市
荔灣區文昌北路一個建築工地上舉行,舞台設在一個寫滿“拆”字的工地上,以有廢機車堆出的山、工程車、加長型的豪華轎車、軍用吉普車和帳篷,有虛擬的“沐足”、“髮廊”、“菜市場”、“小販”,有革命片倒轉來看的膠片投影等作背景,以多個角度演繹廣州的社會百態,實驗晚會當晚分成五個部分,首先是狂歡;接著是代表痛與尋的變奏;然後是生活還是要繼續的小步舞曲;第四部分是進行曲,呈現巨浪不斷地成長;最後便是尾聲。節目從交響樂到
Cosplay,從街坊慷慨激昂的革命歌曲大合唱到充滿小資請調的現代舞蹈。整個晚會由節目主持
陳揚獨自構思,體現城市浮現出的不單是日新月異的困惑、還有痛苦,甚至歡欣。困惑的結果不是思考,痛苦的結果不是死亡,而歡欣的結果亦不是新生。
2006年11月17日,新聞日日睇推出專輯《
那些花兒》,主要講述遊走在社會邊緣青少年的情況,體現社會基層生活差別,也藉此呼籲社會對邊緣少年的關注。
2006年11月26日,新聞頻道播出紀錄片《房子》,主要講述經歷
颱風格美、強烈熱帶風暴碧利斯吹襲後的廣東省韶關市樂昌縣當地農民的重建與災後生活。
2007年
2007年1月,新聞頻道播出紀錄片《溫老師在“撤校”風波中》,本片主要講述在廣東省
從化市山區的一名教師溫淑春,所教學的學校教學環境的惡劣和生源的相對減少,其三村國小有被合併的風險,在片中以寫實的方式表現山區女教師的苦於樂,且提出對山區學校的生存狀態的關注。
2007年5月,《新聞日日睇》多次播出保護廣州市
荔灣區恩寧路的相關報導,主要針對荔灣區政府2007年3月21日首次透露恩寧路連片改造項目的初步情況。據此劃定,恩寧路改造西北與
多寶路、
龍津路交接,東南延伸至
第十甫路,與
上下九步行街毗鄰。拆除部分房屋,最大程度保留主幹道建築,特別是臨街商鋪,以及區域內的文物、歷史建築。節目報導出廣州老居民的複雜心態和利益訴求。2007年5月11日,荔灣區政府首次對外公布恩寧路地塊連片危破房改造項目的拆遷範圍。同時強調恩寧路改造範圍內文物建築全部保留。
2007年5月8日,
中共廣州市委、市人民政府公布了《關於切實解決涉及人民民眾切身利益若干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了包括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促進充分就業、促進教育公平、完善共享型社會保障、加快發展醫療衛生事業、加強平安廣州建設、改善城鄉居民住房條件、改善城市交通狀況、最佳化人居環境、加快發展文化體育事業、提高政務服務水平等11個方面的66條民生措施,針對此,《新聞日日睇》進行了專題策劃,題為《廣州街坊的66個希望》,2007年5月10日-18日一連8集播出討論解決基層市民住房、醫療、社區治安等問題的相關報導。
2007年5月11日、5月14日、5月18日,《新聞日日睇》節目分別播出多條火災新聞,並且在5月16日、5月18日、5月23日、5月24日播出有關廣州老城區火災隱患問題,主要反映了一些批發市場周圍住房改倉庫所導致的火災隱患。敦促各方重視問題,尋找解決辦法。
2007年5月8日,
天河區政府透露位於
珠江新城中心地帶的
城中村—
獵德村的整體改造方針確定,獵德村將全部拆除,拆除後按東西南三片分別建成安置區、商業區及村集體留用酒店,東片的村民拆遷安置區計畫在2009年完工,原當地居民2010年可遷入新居。獵德村是廣州市啟動改造的首個城中村。該村有3000多戶共7000多名戶籍人口,村址面積470畝,另外留有發展經濟用地約350畝。2007年6月9日,《新聞日日睇》節目播出端午特別策劃《酒干倘賣無》,從端午節龍船體現出廣州水鄉民俗風情,同時體現即將隨著
獵德的拆卸而消失的祖屋、
龍王廟、
趟櫳屋以及精美的五色
龍船等古代建築及風俗.6月14日,播出同題材策劃《把根留著》,透過採訪獵德村原居民對過去的美好回憶等活生生地表達了老村民那種故土難離的複雜心情;6月19日端午節當天,更是播出了關於獵德村的專題片,通過影像為這個即將消逝的村莊留下永久的記憶。2007年10月8日,獵德村改造計畫破土動工。
2007年6月28日,
陳揚宣布臨時由為節目編輯陳國欣、G4記者彭穎斌擔任主持,2007年7月5日,廣州《
新快報》報導陳揚自6月28日節目後一直未露面,[5] 連電視台內同事也不知他的去向,並已“傳聞離職”為題,引起社會譁然,觀眾紛紛在
廣州電視台官方網站論壇詢問其下落。
2007年7月2日,新聞日日睇G4官方部落格發表了一篇未署名文章《沒有他的日子》,文中多次已“沒有他的日子”為首。
更加“印證”了這段傳言。2007年8月6日,已經1個月未露面的陳揚終於重新出現在節目主播之位,同時,節目改版。其後,陳揚表示“失蹤”只是因傷前往湖南省
鳳凰縣休假。[6]
2007年9月28日到10月30日,新聞日日睇播出國慶
黃金周系列報導《廣州之珠》,主要播出廣州市
海珠區環保生態新城區建設成果,從
小洲村的自然景色,到80年代工業建設蓬勃發展的
工業大道廣州造紙廠、廣州重型機械廠、東方紅印刷廠等多家國營工廠的發展歷程等多方面展現海珠區的建設。
2007年10月22日,《
廣州日報》B6版刊登《廣州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穗房拆字【2007】29號公告》,公告以
泮塘五約周邊老村建築為主的街巷大部分被列入拆遷範圍,包括泮塘五約直街、泮塘五約新街、泮塘五約二巷、三巷、四巷、五巷、七巷、八巷、泮塘五約外街、青春里、三官廟前街、泮塘五約、泮塘五約涌邊、泮塘五約新橫巷等。 該公告列明,項目名稱為公園用地,以擴大荔灣湖之用,
拆遷期限是2007年10月15日至2009年10月14日止。2007年11月7日,新聞日日睇G4出動播出系列報導《泮塘的前世今生》,以泮塘的歷史風貌以及荔灣湖的發展,體現市民對泮塘的懷念以及對荔灣湖發展的展望。
2007年11月5日,新聞日日睇節目報導廣東省
從化市鰲頭鎮村民荔枝園因與當地政府征地協商未果而無故被砍,2007年11月6日,部分觀眾在節目中投訴電視信號在該段報導播出時無故被截斷,卻在報導播出完畢後重新恢復。2007年11月12日,有觀眾報料表示村民已經得到合理補償,報導於同日播出後,節目收到新的報料於節目中表示所謂“已經得到合理補償”的村民並非土地持有人,所報的姓名也是假名。2007年11月14日,新聞日日睇播出後續跟蹤報導,報導中部分村民指出部分於11月12日節目所稱已得補償的村民更是村委的人,所謂已經得到的各種安頓措施,根本沒有落實。
2007年12月25日,新聞日日睇播出保留廣州老字號的專題報導,以
北京路廣州文一文化用品商店、古籍書店、
新以泰體育用品公司及新港西路
中山大學書籍一條街的興衰,呼籲社會對文化老字號的保留。
2008年
2008年1月11日,新聞日日睇節目播出特別報導,主要揭露社會上多次發生的美容院無故倒閉的事件。
2008年1月11日,新聞日日睇節目播出特別報導《越秀金盾》,主要展示
越秀區治安管理的完善及對此作出表揚。
2008年1月29日-2月6日,新聞日日睇播出特別報導,直擊
廣州火車站周邊地區2008年春運因雪災滯留200萬旅客的情況。
2008年2月26日,廣州電視台官方
網路論壇開設“G4
烏托邦”版面,以求打造一個文明的網路討論環境,但該版面於2008年2月29日被撤版。
2008年3月15日,大篇幅報導荔灣區西村的野蠻拆遷事件。
2008年3月15日,
陳揚獲得全國最佳時評節目主持人 、全國年度節目主持人提名;《新聞日日睇》獲得全國最佳時評節目提名。
2008年5月7日,節目主持人陳揚擔任2008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廣州站火炬接力第134號火炬手。
2008年7月, 採訪物管公司焊死業主的鐵門時,被物管公司職員威挾和發生口角.
2008年9月,G4出動播出特別報導《歌中的故事》.主要介紹80年代初到90年代末的流行歌手,同月播出特別報導《車位之戰》。
2008年11月,G4出動與網易合作,推出“G4 烏托邦”論壇版面。
2008年12月,節目G4出動欄目聯合網易新聞論壇、
羊城晚報、廣州市國家檔案館、
廣東美術館、
長隆集團聯合舉辦《冬至拍廣州—獻給2008年之後的廣州》攝影活動,收集市民在2008年
冬至所拍攝的照片,集合成為相冊,收藏在廣州市
國家檔案館。
2009年
2009年1月1日,
廣州電視台新聞頻道對節目播出安排作出調整,撤銷《新聞日日睇》在新聞頻道的所有重播,僅保留星期一至星期六晚上7時以及廣州電視台綜合頻道星期一至星期六晚上23時10分的重播。
另一方面
陳揚在當天節目中全身身穿黑色著裝。在1月3日節目後,節目由G4記者湯璐代為主持,另一方面,新聞日日睇官方部落格被關閉,點擊後自動跳回廣州電視台部落格主頁。
1月4日,有報導指
廣州電視台接獲上級指示,要求加強新聞管理,強化正面輿論引導整肅,之後《新聞日日睇》被整頓。之前一直擔任主持的陳揚亦突然不知去向。其後,網上盛傳陳揚已被解僱,而廣州的新聞界也確認他已暫時被凍結,原因不明。訊息稱,陳揚已經被暗中撤職,被要求不再插手該欄目的任何事物,而他被解僱原因有二個可能,一是由於對《
信息時報》一篇題為“不折騰譯法難倒國際媒體”的評論有關。他在評論中說,不折騰不應是老百姓不折騰,應該是政府不要再折騰老百姓。二是與廣州沒有申請到“文明城市”稱號有關。另外也有訊息指在2008年12月31日晚上,電視台新聞頻道就已經接到上級指示要求砍掉三次節目重播。[7][8][9]1月7日,
廣東電視台記者梁宇在其部落格中稱,
陳揚已經與
廣州電視台約滿,將不會續約。[10] 不過,當局卻在1月9日開始封鎖訊息,將有關陳揚被解僱的留言全部刪除。[11] 而在廣州各處街頭上,就出現許多“
廣州撐你”(廣州支持你)的陳揚海報。自此,陳揚再沒有在節目中出現。
2009年3月17日,陳揚出現在
南方衛視節目《
城事特搜》中,內容為藝術展評畫。但節目中沒有明確表明陳揚為何長期沒有露面。
2009年6月,節目新增“春秋視點”欄目,由司馬春秋主持,而欄目形式與之前“七點點一點”類似,疑似是為了挽回下降的收視率作出的改動。
其實在09年1月1號的開篇語中也有暗示:"...樂觀的人記得陽光,忘記寒冷,悲觀的人只會喊凍,無視陽光。而我就既不見陽光,也不會叫凍。因為琴日落班(昨天下班)先接到通知,從今日起,新聞頻道節目在新聞頻道的重播全部取消,以後各位街坊要睇呢個(看這個)只是傾計(談天聊事)的節目,一系(要么)就七點坐定定睇(守著看)新聞頻道,一系(要么)就烏眉哈睡(昏昏欲睡的時候)等晚上十一點半左右的主頻道重播,一個節目睇(看)兩日。我早就講過要將每一天的節目當成最後一期的節目來做,這一天已經越來越臨近了。今日之果,昨日之因,我無怨無悔,只是辛苦了各位街坊。新年流流,都要講聲對唔住(對不起),難為曬(麻煩了)。..."
主持人
彭穎斌(2007年7月)
在2009年元旦陳揚離開後,陳國欣便成為名副其實的主持;由兩人每周一次輪流主持。同年6月起節目由
司馬春秋主持,不久節目便分開兩個大欄目並由兩位主持人共同主持。同年8月3日改版後,林潔成為新一代節目主持,但不久後新聞日日睇主持一職又被輪流交替,輪流周期為每周一次。在2011年,節目周一到周五一般是
林潔主持,而節目的周日版則一般由陳國欣主持。2012年末開始,新生代的G4主持鄧世恆出現在熒幕,並開始輪流擔任《新聞日日睇》周日版的主持。
G4記者團隊
彭穎斌 叢高 鄧世恆 朱欣 利嘉偉
| | 謝德炬 馮慧妍 姚靜文 鄧璐瑜 吳曉霞 廖桂忠
| 鄭雅璇 林輝昊 朱志旖 方盛 楊軍
| |
爭議
節目開播之初,主持人
陳揚在節目中以其正直形象、平民視覺、敢說敢言、措辭強硬及大眾化用語評論新聞的手法廣受廣州市民歡迎。其中,多次重點提及廣州本土化意識以及對粵語的保護,如提出“新廣州人主義”和《走進同德圍》等。2004年2月至11月,節目收視率從起步的不足1%飆升至5.25%(約52萬5000人)。
然而,於2005年開始,陳揚多次無故或以休假、受傷、生病等為由缺席節目,在復出後於節目中的評論手法開始也轉向溫和,引起觀眾對該節目評價下降。而陳揚每次缺席主持節目時多次被傳因在節目中所談論的話題過激或過度政治敏感而被臨時替換甚至離職。2009年3月29日,
陳揚現身廣州市越秀區文明路市一宮參與活動。有記者問到關於他在《新聞日日睇》幾次“消失”的往事時,陳說:“我只想說‘人在乾,天在看。’成功也好,失敗也好,我希望過去能畫上句號,現在重新開始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