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B肝病毒攜帶者

新生兒B肝病毒攜帶者

新生兒B肝病毒攜帶者是指攜帶HBeAg陽性的母親,因攜帶有病毒,侵入到新生兒體內,導致新生兒感染B肝病毒(HBV)。主要有四大症狀,乏力、不愛吃東西等,治療時要檢查ALT。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生兒B肝病毒攜帶者
  • 人群:攜帶HBeAg陽性的母親
  • 病毒:HBV
  • 症狀:乏力、不愛吃東西等
  • 誘發原因急性肝炎
  • 症狀表現:肝臟功能改變
何種情況會導致B肝的發生,新生兒B肝病毒攜帶者,患B肝初期的6大症狀,新生兒B肝病毒攜帶者成因,症狀表現,如何治療,B肝病毒攜帶者的飲食吃哪些好,

何種情況會導致B肝的發生

誘發B肝的原因之一在於急性肝炎,急性肝炎會誘發B肝主要是因為當人體感染B肝病毒後,體內的T細胞會攻擊肝臟細胞,並使其釋放入血的B肝病毒,並與特異性抗體所結合,使得干擾素生成增多。
慢性活動性肝炎也會誘發B肝的生成,主要是由於患者的免疫功能缺陷和免疫調節紊亂,使得機體在感染B肝病毒後複製活躍,易造成感染慢性化。另外,因為HBV的侵入使得肝細胞膜特異脂蛋白形成其自身抗原,抑制T細胞活性,導致肝細胞進行性損害。
慢性遷延性肝炎也是誘導B肝發生的原因之一,主要在於無症狀的B肝病毒攜帶者和慢性遷延型肝炎患者在其機體免疫功能低下的情況下再次感染B肝病毒,使得機體不能產生有效的免疫反應而出現肝細胞損害,且由於自身缺乏感染素而使B肝病毒攜帶者不能清除病毒而呈現長期攜帶狀態。
誘發B肝的病因之四在於重型肝炎的發生,當患者患有重型肝炎時就會使得機體的免疫反映過強,T細胞抗毒反應迅速破壞,再加上HBV複製活性增強使得肝細胞損害嚴重。

新生兒B肝病毒攜帶者

新生兒B肝病毒攜帶者是指攜帶HBeAg陽性的母親,因攜帶有病毒,侵入到新生兒體內,導致新生兒感染B肝病毒(HBV)。

患B肝初期的6大症狀

1、B肝的全身症狀主要表現為體力不支,疲勞,沒精神,主要與肝功能受損,進食減少,食物消化吸收障礙,營養物質攝入減少造成的,另一方面呢,因為B肝造成的肝臟炎症導致消耗增加而營養物質攝入不足導致肝臟代謝功能受損,加上B肝患者精神和心理上的壓力,影響B肝患者的睡眠和休息導致B肝患者看起來很沒有精神。
2、B肝患者的消化道症狀主要表現為食欲不振,厭油,噁心,腹脹,上腹部不適等症狀,主要是因為肝炎時使得膽汁的分泌減少,使得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受到影響,另外,胃腸道的充血水腫也會影響食物的吸收和消化。
3、B肝的黃疸症狀主要是因為肝病病情較重時,血液中的膽紅素濃度增加,膽紅素從尿液中排除使得尿液顏色加深,這是黃疸最早期的表現。
4、B肝的疼痛症狀主要表現為肝區疼痛,B肝患者一般沒有疼痛症狀,但是當肝包膜緊張,肝包膜上的痛覺神經受刺激,就會出現右上腹,右季肋不適或隱痛。
5、B肝患者會出現肝脾腫大的症狀。肝炎早期,脾臟沒有明顯的重大,後期會因為門靜脈高壓等原因使得脾臟淤血引起脾臟腫大。
6、B肝的肝外表現,主要表現為肝硬化患者面色晦暗,出現肝病面容,還會出現蜘蛛痣或肝掌以及內分泌失調等症狀。

新生兒B肝病毒攜帶者成因

1、新生兒B肝病毒攜帶者的發生一般與母嬰垂直傳播有關。母親對子女的垂直傳播是出生後B肝病毒攜帶者最主要的感染來源。在沒有預防措施的情況下,B肝表面抗原、B肝e抗原雙陽性的母親,引起母嬰B肝病毒傳播率幾乎是100%。嬰兒對大量入侵的B肝病毒感染缺乏免疫清除能力,呈現“免疫耐受狀態”。入侵B肝病毒的脫氧核糖核酸可與嬰兒肝細胞的染色體基因組合,利用嬰兒肝細胞複製繁殖,並逃避機體免疫系統的攻擊,從而表現為長期B肝病毒攜帶狀態而並不出現症狀。
2、嬰幼兒的B肝病毒攜帶者,主要是通過水平感染,例如輸血、預防接種、與HBV感染者密切接觸等。也有些3歲以內嬰幼兒,因自身免疫系統功能尚處於未成熟階段,會感染HBV,成為B肝病毒持續攜帶。嬰幼兒期在易感的環境中比成人的感染並攜帶的機率約高8倍。

症狀表現

(1)出現症狀,如乏力、不愛吃東西、尿黃等。乏力可能是早期症狀,一定要重視,且莫放過,如乏力伴有消化道症狀更應重視。確實有的人發病後症狀不典型,或者很輕,自己不知不覺,也可能把乏力的症狀當成一般的“不適”了。在此提醒B肝帶毒者朋友,自己出現不適症狀,不能粗心大意,應當進一步檢查才對。至於肝區疼痛、噁心、嘔吐、黃疸等的出現,那就不是早期表現了。B肝帶毒者的發病屬於慢性B肝,有時慢性B肝並沒有那些明顯的症狀,不注意就發現不了,因此,大家的警惕性要高一點。
(2)肝臟功能改變。B肝帶毒者發病後,其肝功能改變主要是轉氨酶的升高。正常人的血清轉氨酶(丙氨酸轉氨酶即ALT、天冬氨酸轉氨酶即AST)為0--40單位,發病後的ALT或AST可達到80—300單位,一般很少超過500單位。轉氨酶升高提示肝細胞有損傷,肝炎發作。
轉氨酶主要存在於肝細胞內,肝炎發生後,肝細胞必然損傷,使轉氨酶從肝細胞內逸入血液中。有人發現,只要有1%肝細胞壞死,足以使血中轉氨酶增加一倍;在15000個肝細胞中,有2個被破壞,轉氨酶即可升高。檢測ALT及AST來診斷肝細胞損傷是非常靈敏的方法。一般說,ALT升高對肝炎更有特異性,如果ALT升高超過正常值上限2.5倍,持續半個月時,就要考慮肝膽疾病;如果ALT值超過正常上限20倍,則只能考慮肝膽疾病,並主要是肝細胞損傷(肝炎)所致。急性肝炎時,ALT升高的幅度較大,常在500單位以上。B肝帶毒者發生肝炎病後,ALT不會太高;但如肝臟受到嚴重損傷,ALT也可能呈大幅度升高。AST是轉氨酶,但它在肝細胞的“線粒體”內,這“線粒體”深藏在肝細胞的胞漿中。肝細胞輕微受損,AST不會在血液中升高;如AST明顯升高,“線粒體”破壞了,提示肝細胞損傷嚴重;肝硬化時,AST的升高可多於ALT。
因此,B肝帶毒者如有不適,應當及時進行肝功能檢查,尤其注意到ALT的改變。
(3)影像學改變。B肝帶毒者懷疑自己已發病,可進行影像學檢查,如B超、CT,特別是B超檢查是無損傷性的,可反覆檢查,動態觀察,對了解是否發病很有用處。
(4)肝臟病理學檢查。這需要肝穿刺,迸行肝活體組織檢查,這也是確診肝炎的“金指標”。肝穿刺不但能了解肝臟炎症程度,還能知道有無肝纖維化和纖維化的程度。有了前三項基本可以診斷,就不一定要進行肝穿刺檢查;如前三項不能確診,則應肝穿刺,不可猶豫。

如何治療

1、ALT正常可按B肝病毒攜帶者要求6個月複查,如出現ALT升高(>檢測值)超過6個月建議考慮是否抗病毒治療。不一定待ALT升高>正常值兩倍以上,而持續升高6個月以上再抗病毒治療。
2、在複查過程中肝功能檢查ALT正常,患兒出現飲食欠佳、易乏力、皮膚顏色較喑淡等,應做肝穿刺活組織檢查,明確肝臟損害情況,儘早確定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療。
3、沿用ALT作為評價有無肝臟活動性病變及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療存在一定缺陷,因此ALT正常時不要輕易下不治療結論。

B肝病毒攜帶者的飲食吃哪些好

B肝病毒攜帶者飲食宜多吃新鮮蔬菜,如青菜、芹菜、菠菜、黃瓜、番茄等。B肝病毒攜帶者宜適量選擇常吃的瓜果,如蘋果、生梨、香蕉、葡萄、柑橘等。適量的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對蛋白質有保護作用,並能促進肝臟對胺基酸的利用。
B肝病毒攜帶者應及時補充一些人體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和礦物質,如微生態活菌、礦物質等有利於維持肝臟健康的微量元素。B肝患者體內通常缺少鋅、錳、硒等微量元素,部分還缺少鈣、磷、鐵等礦物質。所以應適宜補充含微量元素和礦物質等食品,如優酪乳、海藻、牡蠣、香菇、芝麻、大棗、杞子等。
B肝病毒攜帶者飲食上應多吃蛋白質食物,蛋白質是維持人類生命活動最重要的營養素之一,是身體所有細胞構造的物質基礎,因肝細胞受損傷,機體免疫能力減低等,要求蛋白質進行修復,以利於肝細胞的再生和修復並提高免疫功效,因此要求在保護肝臟治療法中給予高蛋白飲食。這類食物有牛奶、雞蛋、魚、精瘦肉、豆製品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