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牛津英漢雙解大詞典

新牛津英漢雙解大詞典

《新牛津英漢雙解大詞典》是2007年1月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該詞典該書收錄了355000餘條單詞、短語及釋義。

基本介紹

  • 書名:新牛津英漢雙解大詞典
  • 又名:The New Oxford Dictionary of English
  • 譯者:《新牛津英漢雙解大詞典》編輯出版委員會
  • ISBN:9787810802758
  • 頁數:2496頁
  • 出版社: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7年1月
  • 裝幀:精裝
  •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目錄,前言,序言,

內容簡介

《新牛津英漢雙解大詞典》根據《新牛津英語詞典》(The New Oxford Dictionary of English)第一版(1998)和第二版(2003年)編譯而成,由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組織全國各地近百位專家學者歷時六年傾心打造,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的英漢雙解詞典
● 收錄單詞、短語及釋義355000餘條,全面滿足教學、閱讀、翻譯需要
● 精選新詞新義5000餘項,反映語言的最新發展
● 收入科技術語52000餘條、百科知識條目12000餘項,兼語文詞典與百科詞典之功能
● 釋義區分核心詞義與次要詞義,詞義關係清晰,方便查閱和記憶
● 提供詳細詞法、句法、語用、搭配信息,設定用法說明專欄500餘處,實現小型語言教學詞典與大型語言查考詞典全新結合
● 配例證逾70000條,均來自英國國家語料庫(The British National Corpus),語料真實地道
● 記錄世界各地英語使用情況,堪稱真正的國際英語詞典
● 漢語翻譯以提供對應詞為原則,力圖準確、自然、簡潔再現原版內容,部分詞條屬在國內首次翻譯
● 英漢雙解,既利於準確理解,又利於地道翻譯
該詞典是一本正文語種為簡體中文和英語的書籍。該詞典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的英漢雙解詞典
英語教師、英語研究人員、翻譯工作者及其他中等以上水平的英語學習者之首選權威工具書。

目錄

英漢雙解版編譯出版委員會
英語原版編者
老枝發新芽 新桃換舊符(代序)
出版前言
英語原版序(第一版)
凡例
標註與略語表
體例示意圖
新牛津英漢雙解大詞典正文
附錄
Appendix 1 Countries of the World
Appendix 2 The Commonwealth..
Appendix 3 Stat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ppendix 4 Prime Ministers and Presidents
Appendix 5 Kings and Queens of England and the United Kingdom
Appendix 6 Weights, Measures, and Notation
Appendix 7 Chemical Elements
Appendix 8 The Solar System
Appendix 9 The Beaufort Scale of Wind Force
Appendix 10 Alphabets, Accents, and Punctuation Marks
.Appendix 11 Proofreading Marks
Appendix 12 English in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s
Appendix 13 Collective Nouns
Appendix 14 Guide to Good English...

前言

《新牛津英漢雙解大詞典》是根據《新牛津英語詞典》(The New Oxford Dictionary of English,以下簡稱《新牛津》)第一版(1998年)和第二版(2003年)編譯而成的。本英漢雙解版收列單詞、短語及釋義35.5萬餘條,其中包括新詞新義5000餘項,科技術語52000餘條,百科知識條目12000餘項。此外,本詞典從英國國家語料庫(The British National Corpus)選取例證逾70000條,設定用法說明專欄500餘處。據我們所知,本詞典是牛津大學出版社授權在中國大陸編譯出版的全球規模最大的英漢雙解詞典。
《新牛津》英語原版出版後,“被出版界譽為自1884年《牛津英語詞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問世以來最重要的一部英語詞典”(新加坡聯合早報網倫敦新華電,1998年8月15日)。陸谷孫先生在《新牛津》影印本(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年)序言中指出,“新版牛津卻是從當代英語的實際出發,對意群作了爬核和整理,義項大大精簡,實用性顯然大增,更便利了查閱;與此同時,新版牛津的釋文力求精練,措辭力求簡易”;對英語用法“既是如實寫真,又不走極端——這就是新版牛津編者對語詞所承載的價值觀的態度”。亞馬孫網站也作如是評論:“這部詞典之所以冠名‘新牛津’,是因為它代表了一種對傳統牛津方法的新突破(a new departure from the traditional Oxford approach)。此書非據原有的牛津詞典衍生而來,而是另起爐灶,重新編纂。該詞典沒有因襲歷史主義方法,相反,它著力揭示英語辭彙在當今時代的核心詞義(core meanings)以及其他義項與核心詞義的關係。”
新牛津英語詞典新牛津英語詞典
《新牛津》影印本在外教社出版後,受到國內廣大讀者,特別是英語教師和翻譯工作者的推崇。為滿足更多讀者的需要,外教社經牛津大學出版社授權,於2001年啟動了《新牛津》英漢雙解版的編譯出版工作。《新牛津》英語原版由30餘位編者和世界各地的60餘位專家歷時六載完成,本英漢雙解版則由近90位專家、學者及其他工作人員耗時五年余才得以竣工。兩項工程耗費的人力和時間相差無幾,這或許是一種巧合,但卻折射了這種“不幸的噍類”“一名之立,旬月躑躅”之差事的苦楚。..
將大型英語原版詞典編譯成英漢雙解版,在雙語辭書界並不多見,這對我們是一次新的嘗試。在辭書電子化的今天,這種做法更顯得必要。其間,我們遇到很多理論與實踐上的問題。譬如,釋義是逐詞翻譯,還是提供對應詞?譯文是與原版詞典機械對照,還是作一定程度的編譯?凡此種種,不一而足。我們試圖從讀者需求、雙語辭書編纂慣例、詞典的篇幅控制等角度綜合考慮,力求尋得一個平衡點,並據此制訂我們的編譯原則。質言之,這些原則大致包括:
釋義翻譯以提供漢語對應詞為主,對尚難以找到對應詞的辭彙則儘可能根據漢語規範給出一個臨時的對應詞,並輔以注釋。我們認為,漢語在吸收外語中的概念、名稱的時候,存在一個認同、消化及普及的過程,但這些概念、名稱最終能否融入漢語辭彙,則當由時間來見證。本詞典對涉及日常生活、語言文化、組織機構、宗教神話、人名、地名、歷史事件等方面的詞條除提供對應詞外,一般將釋義全部譯出作為注釋。對專業、技術辭彙通常只提供漢語對應詞。《新牛津》原版中有關動植物名詞條目多包括生物學分類說明,其中均附有拉丁語學名,考慮到一般讀者不易查到這些術語的漢譯,我們也請有關專家儘可能將這些學名譯成漢語;事實上,有部分物種名稱是首次在國內翻譯。鑒於本詞典的使用者多為中等以上英語水平的讀者,原版中的用法說明、百科知識說明、詞源說明等欄目不提供漢語譯文。對詞典中反覆出現的公式化釋義的翻譯從簡,以能達意為目的,不求文字表述上的對應或英漢對照。
回顧整個編譯出版過程,我們自認為始終不敢有絲毫懈怠,力圖使《新牛津》英漢雙解版成為一個翻譯過關、體例統一規範的整體。但由於工程浩大,成書時間倉促,詞典中難免有疏誤等不盡如人意之處,懇請廣大專家、讀者批評指正。
參加本詞典編譯、審校工作的人員來自全國各地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和出版單位,主要有上海外國語大學廈門大學解放軍國際關係學院洛陽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廣東外語外貿大學上海大學復旦大學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等。所有參與本詞典編譯出版工作的人員都表現出了高度的責任心和合作精神。廈門大學吳建平教授、洛陽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姚乃強教授以及南京國際關係學院李建波教授為本詞典的編譯、審校做了大量的組織工作。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社長兼總編輯莊智象教授自始至終關心、指導本項目的工作,並從政策、人力、財力諸方面給予堅定的支持,為本項目的順利實施提供了切實的保障。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前總編輯汪義群教授在項目前期兼任項目負責人,對本詞典的總體設計及編譯、審校的組織實施起過重要的作用。牛津大學出版社(中國)有限公司詞典出版部經理劉勇強先生與編輯周穎女士在項目實施期間同我社保持密切、坦誠有效的溝通,對提高詞典質量、加快出版進度提出了不少有益的建議和意見。中國辭書學會副會長、南京大學雙語詞典研究中心張柏然教授對本詞典給予很高的評價,並在出版之際欣然為本詞典作序。本詞典項目負責人兼責任編輯張春明先生與潘敏女士全程負責本項目的工作,在總體設計、人員組織、流程管理、質量監控以及編輯、審稿、校對諸方面做了大量的艱苦細緻的工作。本詞典出版統籌李琴女士積極配合本詞典項目組的工作,從排版、設計、印裝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持,為本詞典的及時出版起了很大作用。在本詞典的編譯出版過程中,還有諸多領導、專家、學者、同仁、朋友給予不同形式的關心、指導與支持,在此一併表示衷心的感謝!...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6年12月

序言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辭書研發部張春明同志來電告知,該社根據《新牛津英語詞典》(The New Oxford Dictionary of English,1998,2003)編譯而成的《新牛津英漢雙解大詞典》不日將付梓刊印,聞後甚喜,這大概是我國近年來所出版的規模最大的一本英漢雙解詞典。它的出版,必將為廣大英語學習者和研究者帶來福音,也會對我國英語教學與研究產生積極的影響。隨後,他通過“伊妹兒”發來相關材料,要我抽時間翻閱一下,並囑筆寫一篇序文。該社盛意拳拳,我也不敢拂逆其厚愛,於是連日來埋首研讀,邊看邊想,漸漸形成了下面一段雜感式的文字,現謹錄於此,就教於同好與方家。.
眾所周知,創始於15世紀末的牛津大學出版社是世界上老牌出版社中的王牌,在國際學術出版界始終處於執牛耳的地位。100多年前出版的《牛津英語詞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1928)以凝重的歷史感、翔實的內容、縝密的考據、嚴謹的筆風著稱,有“詞典之帝”之美譽(美國語言學家門肯[H.L Mencken]語),一直被視作英語詞典的“終極權威”(法國學者貝儒安[H.Bejoint]語),此後它連同以其為母本繁衍出來的“子子孫孫”,成了英語詞典編纂史上的一座座豐碑。
新牛津英語詞典》僅比《牛津英語詞典》多了一個“新”字,難道它是後者的新版本?非也。它是牛津大學出版社70多年來推出的首部完全重新編寫的英語詞典。這是一部由在堅持傳統又不斷創新的基礎上與時俱進的“新牛津”(New Oxford),依據“新原則”(New Principies),編就的“新詞典”(New Dictionary)(《新牛津英語詞典》前言)。編者們標舉三個“當代”的詞典編纂新原則,即“當代英語”(Current English)、“當代思維”(Current Thinking)、“當代語料中可獲取的例證”(Currently Available Evidence)(同上)。正是這三個“新”和三個“當代”深中肯綮地總結了這部詞典的本質特徵,道出了它與《牛津英語詞典》的區別性特徵。寫到這裡,我不禁想起了宋代詩人王安石的一句詩:“總把新桃換舊符”(七絕《元日》。這句詩表達人們對新世界的一種期盼,希冀以全新的形象來告別過去迎接未來。拿它來形容《新牛津英語詞典》也不為過。當然它已不僅僅是一種期盼的對象,而是一種切切實實的存在。它是以《牛津英語詞典》為主幹的牛津系列詞典這棵枝葉扶疏的綠色大樹發出的新芽,它更是“換舊符”的“新桃”。隨著詞典一頁頁地翻過,筆者深切地感受到其自主原創、與時俱進的品格。這種品格,似乎可以用下列幾句話來加以概括:在理念上,與時代同行,與語言同步;在措施上,充分利用語料庫,吸收現代語言學、認知科學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在著力豐富信息和加大深度的同時,突出精品意識,對傳統編纂工藝進行改造和革新,以使之更加適應讀者的需求;在效果上,詞典內容構成更加合理、結構布局更加清晰、信息量和重點得到突出和加強,厚實的內容散發著清新的時代氣息。
縱觀英語語言學的發展史,可見?>詞典學隨語言學的層層演進而得以“水漲船高”式地發展,詞典力作也隨之問世。例如,歷史主義語言學催生了《牛津英語詞典》這部曠古之作。描寫主義語言學濫觴之時,《韋氏三版新國際詞典》便應運而生。《新牛津英語詞典》以現代語言學理論,尤其是認知語言學語料庫語言學為指導,大膽改革,勇於創新,向世人昭示了新世紀英語詞典編寫的新模式。拿詞典中的義項排列來說,這歷來是詞典學家感到頭疼的問題。有的詞典著眼於歷史,譬如《牛津英語詞典》,從最早的意義講起,往往是廢義、古義、罕用義打頭,把活潑潑的常用義掩藏其間,急煞查閱人。有的詞典按詞義的邏輯關係來排列,比如《桑戴克英語詞典》(Thorndike English Dictionary),把意義相關的義項,不論其詞性,一個義群接一個義群地堆砌在一起,給查閱帶來極大的不便。有的詞典著眼於當代,最典型的是《朗文當代英語詞典》(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根據詞頻統計,從最常用的意義講起,方便是方便了,但有“見樹不見林”之弊,來源不一的詞義雜陳一起,不利於把握詞義與詞義之間的關係和脈絡。《新牛津英語詞典》釋義的理論基礎是認知語言學中的“原型理論”(prototype theory)。傳統的語義學認為語義就是使語句表達的命題成真的必要充分條件,或稱“真值條件”。然而認知語言學認為,語義不僅僅是客觀的真值條件,還跟人的概念結構和概念結構的形成過程有直接的關係;還認為,範疇與範疇之間的邊界是模糊的,一個範疇內部各成員的地位是不均等的,有的是範疇的典型成員,有的是非典型成員。正如詞典前言中說:“語言學家、認知科學家等研製出分析用法和語義的新技術,《新牛津英語詞典》充分利用這些研究成果。最突出的是強調用法和語義的‘中心和典型性’,以區別於傳統的‘意義的充分必要條件’……,”具體做法是:義項的排列首先考慮其詞性,最主要的詞性排在前面,次要的排在後面;然後,再列出詞目的中心義或典型義,隨後列出由中心義演變而來的若干次要意義,次要意義則按照使用頻率的高低來排先後順序。這種以中心義或典型義為基礎的排列方法,既方便檢索,又顯示出詞義之間的聯繫,還突出使用頻率,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一直困擾詞典學家的義項排列問題。更為重要的是釋義撰寫方式的改革。編者通過對語料庫所提供的大量語料進行分析和研究,確定每個單詞的一個或多個核心意義,然後再撰寫釋義,這無疑是一種更客觀、更科學的方法。..
語料庫語言學和計算機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給詞典的編寫帶來了一場革命,使得原來不可能的事變得可能。詞典的編纂現在已經成為與語料庫有高度依存關係的工作。《新牛津英語詞典》的主要依據是擁有一億詞次的英國國家語料庫(The British National Corpus)以及包括美國英語的語料庫在內的其他幾個語料庫。充分利用語料庫為詞典的詞目和義項的確立、慣用法說明和搭配信息交代、例證的擇取等方面提供了科學的依據和雄厚的基礎。除了語料庫之外,《新牛津英語詞典》的編寫還利用了“牛津閱讀計畫”(The Oxford Reading Programme)的書證語料庫。這項研究計畫由分布在世界各地的60多位專家,閱讀用加拿大英語美國英語加勒比英語、印度英語、南非英語、澳大利亞英語紐西蘭英語等各種英語變體撰寫的專業和非專業文獻,收集新詞、新義和新的成語,以確保這本詞典在充分描寫英國英語的同時能全面反映出作為世界通用語的英語使用的真實情況。
詞典編纂中經常爭論的一個問題是,詞典究竟該是“規定的”還是“描寫的”。描寫主義和規定主義是語言研究中兩種對立的研究方法,分別由描寫語法和規定語法所代表。規定主義“制定被認為是最佳或最正確用法的規則”,把與其規則相悖的語言用法一概看作是語言蛻變;描寫主義強調客觀地記錄和分析語言現實,重視語言的個性和特性。詞典只規定不描寫受到了語言學家的批評,因為語言是在社會交際中自然產生的,而不是規定出來的。但另一方面,社會語言群體的構成十分複雜,語言變體成千上萬,任何一部詞典也無法描寫整個語言系統;而且,不加鑑別地把廢棄詞、古詞古義、方言、俚語、切口、行話、粗俗語、禁忌語等都一股腦兒地塞進詞典,只能起誤導作用;因此,把握好規定與描寫的度是一部現代詞典能否成功的標尺之一。《新牛津英語詞典》的編者們認識到,時代在前進,語言在發展,特別是當今世界範圍內“全球化”之風勁吹,文化呈多元化趨勢,人們的價值觀也隨之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面對“規定”與“描寫”這對矛盾,他們在釋義的表述中,在所設的數以百計的“慣用法說明”欄中,根據語言使用的事實,搭準時代的脈搏,充分尊重今人的價值判斷趨向,既修正傳統,肯定了如“分裂不定式”、“hopefully”等被語法學家視為非規範的用法,但也不時地提醒讀者在使用女性化後綴-ess,Christian name,Negro等詞語時要持謹慎態度,要注意諸如此類的用法的敏感性。把描寫和規定巧妙地結合起來,這是對語言學理論的具體運用,是對詞典學理論的升華。
英國詞典學家哈特曼(R.R.K.Hartmann)曾經指出:“一些英國學習詞典的特色正在被本族語詞典吸收過來,例如《新牛津英語詞典》(1998)……”《新牛津英語詞典》的很多特色明顯地借鑑了學習詞典。首先,傳統意義上的為本族人編寫的詞典一般不提供詳細的語法信息。而該詞典提供較為詳細的語法信息,使用簡明的表示方式,儘量避免使用語法術語和縮略語。這是因為,語法信息包括搭配、句法結構和一些詞法規則,也是語詞意義形成的基本條件。這是向學習詞典方向邁出的重要一步。其次,該詞典注重提供詞的搭配信息。詞的意義往往取決於本詞與他詞的搭配以及所使用的語法結構。如前所說,該詞典在詞典編寫中充分利用計算機語料庫技術。語料庫提供了大量的詞語搭配和語法結構素材,使人們對語言的運用,特別是對詞的使用情況,有更準確的理解。《新牛津英語詞典》把常用的搭配信息都用黑體字標出,有的列在釋義之前,有的出現在例句中,便於學習和模仿。
英國詞典傳統奉行將“詞語”和“事實”分開的原則,認為一部詞典只能收錄普通語詞,而不收百科性詞目,認為詞典只管釋“名”,即提供有關“指物符號”的信息;而釋“物”,即是對“所指之物”的解釋,應是百科全書的任務。《新牛津英語詞典》卻不落窠臼,認為人名、地名等專有名詞是語言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收錄了一萬餘條的人名、地名和其他百科知識辭彙,這類詞目不光提供基本信息,還扼要地提供一些相關資訊,加強了詞典的“解疑釋惑”的功能,大大方便了普通讀者。
這部詞典還有其他特色,茲不一一列舉。筆者有幸做過“不幸的噍類”的工作,而且現在還是一名“無害的苦工”。大概是出於“職業”的習慣吧,見到一本好詞典,總是愛不釋手。但我願將《新牛津英語詞典》以及《新牛津英漢雙解大詞典》公諸同好。...
張柏然 謹識
2006年8月28日
南京大學北園丁字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