斫

斫的異體寫作,它們原來是兩個不同的字,斫是形聲字,斤為形,石為聲,從斤表示與刀斧有關。本意是砍削。斲是會意字,本義是根據需要的形狀砍削木頭。陝西方言中仍然在使用這個字,如:斫樹,即砍樹的意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斫
  • 外文名:to chop; to carve wood; to hack 
  • 拼音:zhuó
  • 注音:ㄓㄨㄛˊ 
  • 鄭碼:GPD
  • 四角號碼:12621
  • 字義:大鋤;引申為用刀、斧等砍
  • 筆畫:9
  • 部首:斤(部外筆畫:5)
  • 筆順編號:132513312 
  • 筆順:橫撇豎折橫撇撇橫豎
  • 異體:斲、斵、斮
  • 統一漢字:U+65AB
  • 五筆86&98:DRH
  • 字級:二級
  • 倉頡:MRHML
基本信息,字義,詞語,古籍解釋,音韻參考,宋本廣韻,方言,

基本信息

【漢字】斫
【拼音】zhuó
注音】ㄓㄨㄛˊ
鄭碼】GPD
四角號碼】12621
【釋義】大鋤;引申為用刀、斧等砍
【筆畫數】9
部首(註:部首非“石”)
【部外筆畫】5
筆順編號】132513312
異體字
【統一漢字】U+65AB
五筆86&98】DRH
字級】二級
倉頡】MRHML
【GBK編碼】EDBD
【規範漢字編號】4168
【漢字首尾分解】石斤
【漢字部件分解】石斤
【潮汕音】[dog4 督])
【英文翻譯】to chop; to carve wood; to hack

字義

(1) 形聲。從斤,石聲。斤,斧屬。本義:斧刃
(2)〈文〉[名]斧刃[edge (of an axe)]
斧以金為斫。——《墨子
(3)〈文〉[名]大鋤 [big hoe]
二月冰解地乾,燒而耕之,仍即下水,十日塊既散液,持木斫平之,納種如前法。——《齊民要術
(4)〈文〉[動]用刀、斧等砍劈 [hack with a knife or an axe]
因拔刀斫前奏案。——宋· 司馬光《資治通鑑
斫而為琴,弦而鼓之。——明· 劉基《郁離子·千里馬篇》
斫直、刪密、鋤正。——清· 龔自珍《病梅館記
揮刀奮斫所當無不披靡。(奮斫:盡力砍殺)——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又如:斫旗(砍倒彩旗);斫柴(砍柴);斫柴(砍柴的小孩);斫木(被砍削的樹);斫(砍 殺);斫地(砍地。表示氣憤);斫伐(砍伐)
(5)〈文〉[動]攻擊 [attack]
先期率步騎萬人夜斫敵營。——《宋史
又如:斫營(偷襲敵營;劫營);斫喪(催殘;傷害)
(6)〈文〉[動]擊 [strike]
白晝入樂府攻射官寺,縛束長吏子弟,斫破器物。——《漢書

詞語

【斫營】zhuóyíng
〈文〉[動]偷襲敵人營寨
晉書·馮跋載記》:“是夜,乳陳果遣壯士千餘人來~。”
斫輪老手】zhuó lún lǎo shǒu
斫輪:斫木製造車輪。指對某種事情經驗豐富的人。
兩人不來多嘴,全憑那~徐世昌及倚馬長才王式通悉心研究。(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六十七回)

古籍解釋

說文解字
【卷十四】【斤部】斫
斫
擊也。從斤石聲。之若切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擊也。擊者,攴(pū)也。凡斫木,斫地,斫人皆曰斫矣。從斤。石聲。之若切。古音在五部。
康熙字典
【卯集下】【斤字部】斫 ·康熙筆畫:9 ·部外筆畫:5
《唐韻》之若切《集韻》《韻會》職略切,𠀤音灼。《說文》擊也。《玉篇》刀斫。《後漢·呂布傳》拔戟斫機。《枚乗·七發》使琴摯斫斬以為琴。
又《揚子·方言》揚越之郊,凡人相侮以為無知,謂之聑,或謂之斫。《注》斫,郗斫頑直之貌,今關西語亦皆然。
又姓。《廣韻》漢複姓有斫胥氏,何氏姓苑云:今平陽人。
又《集韻》尺約切,音婥。硸斫,不解悟貌。
(圖片來源:漢典

音韻參考

宋本廣韻

廣韻目次:入十八藥
小韻
反切
聲母
韻母
聲調
平水韻
等呼
韻攝
韻部
國際音標
羅馬字
之若
藥開
入聲
開口三等
tɕĭak
cjak/tjak
[廣 韻]:之若切,入18藥,zhuo,宕開三入陽章
[平水韻]:入聲十藥
[唐 音]:jiɑk
[國 語]:zhuó

方言

◎吳語:tsoh
◎ 粵語:zoek3
◎ 客家話:
[台灣四縣腔] zok7
[客語拼音字彙] zog5
[寶安腔] zok7
[客英字典] chok7
[海陸豐腔] chok7
[梅州腔] zhok7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